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牛安全 王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87-188,190,共3页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DIACFS)属于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高能量致伤力导致,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行单纯保守治疗的diacfs患者预后往往不佳.随着影像学的不断进步、手术...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DIACFS)属于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高能量致伤力导致,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行单纯保守治疗的diacfs患者预后往往不佳.随着影像学的不断进步、手术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恢复患者跟骨原有功能与形态,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并发症 危险因素 “l”形切口内固定术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卫舒宾 赵淑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9-0032,共4页
探究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 选择7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8例患者,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 探究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 选择7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8例患者,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跟骨矫正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情况维度上优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 l切口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4
作者 王永彬 杜鹏 相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长度:跗骨窦切口组短于改良L形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影像学指标:跗骨窦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有丢失(P<0.05);改良L形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无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结论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骨块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切口 跗骨窦微创 跟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和AOFAS评分,降低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微创切口 外侧l切口 钢板内固定 足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余俊 胡磊 +2 位作者 周骏武 丁伟 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 外侧l切口 骨折复位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凯 潘天明 +1 位作者 李洪法 茅云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27例采用“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跟骨Bӧ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空心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优于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显示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ӧhler角、Gissane角,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空心钉组优于钢板组(P<0.05);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均能获得有效的力学稳定,促进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对组织损伤小,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l”形切口 空心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胡牮 张沿洲 +1 位作者 邱龙祥 郝彦明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跗骨窦入路...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跗骨窦入路)和对照组(38例,“L”形入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关节功能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跟骨长度长于术前,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和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大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跟骨长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患者复位效果相近,但跗骨窦入路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l”形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简蔚泓 丁健 沈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B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2组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前及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相似,但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引流量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Ⅲ型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 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 影像学 随访
下载PDF
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庆丰 武理国 李哲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8例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8例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恢复情况,手术前后X线片Bohler角的测量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Bohler角测量值(28.93±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9±2.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 外侧l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 中药内服
下载PDF
经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云峰 于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61-61,共1页
1.患者取侧卧位,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下肢术野安尔碘消毒、铺巾、橡皮带驱血,大腿气压止血带维持在300 mm Hg(1 mm Hg=0.133 k Pa)。2.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长约15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达跟骨外侧壁,注意保护切... 1.患者取侧卧位,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下肢术野安尔碘消毒、铺巾、橡皮带驱血,大腿气压止血带维持在300 mm Hg(1 mm Hg=0.133 k Pa)。2.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长约15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达跟骨外侧壁,注意保护切口远、近端之腓肠皮神经,保留腓骨长短肌腱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l切口 外侧壁 固定治疗 切开复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腓骨长短肌腱 气压止血带
下载PDF
跟骨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
12
作者 张启明 林岩生 +2 位作者 吴晓旺 钟万珠 杨光旭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跟骨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形手术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组... 目的:观察与比较跟骨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形手术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组)和观察组(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及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两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指标及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参数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因此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复位 钢板内固定 “l”形切口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陈敬煌 王贤月 彭方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61足)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典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58... 目的分析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61足)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典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58例(61足)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5个月;跟骨骨性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3~4个月,平均3.3个月。近期并发症:皮瓣坏死1足(范围1.0 cm×2.0 cm),在术后第10天,皮瓣坏死后积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负压吸引,积极预防感染,术后2.5个月取出钢板,行局部旋转皮瓣术,术后恢复良好。远期并发症:距下关节炎并疼痛5足,腓骨长短肌腱肌腱炎3足。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评分:优29足,良24足,可3足,差5足,优良率为86.9%(53/61)。术后1年,患者的跟骨Bohler角(29.5±2.9)°、高度(57.4±3.8)mm、长度(57.2±3.2)mm大于术前的(8.2±8.6)°、(48.3±3.5)mm、(43.1±4.3)mm,Gissane角(123.8±8.7)°、宽度(35.3±2.3)mm小于术前的(142.2±10.2)°、(42.3±3.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经典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l”形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韩金恒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8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足部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与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均大于术前,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足部功能 跟骨结节关节角 跟骨交叉角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明明 潘亚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1例,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19~48岁,平均36.2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切口克... 目的研究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1例,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19~48岁,平均36.2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切口克氏针组(27例)和“L”形切口钢板组(34例),小切口克氏针组行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L”形切口钢板组行“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影像学结果、踝关节功能。结果小切口克氏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L”形切口钢板组[(46.4±8.1)min vs.(68.2±9.6)min、(7.9±1.3)d vs.(13.6±1.8)d],切口长度更短[(4.7±0.9)cm vs.(11.5±1.7)cm],手术出血量更少[(41.3±9.1)mL vs.(98.3±16.5)mL],住院费用明显缩减[(7137.52±853.77)元vs.(24823.59±4074.0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完全功能锻炼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Bohler角、跟骨高度均显著增加,Gissane角、跟骨宽度显著降低,P<0.05;与“L”形切口钢板组比较,小切口克氏针组手术前、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克氏针组发生皮肤浅表感染1例、骨关节炎2例;“L”形切口钢板组发生皮肤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骨关节炎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影像学结果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当,且创伤较小、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口 “l”形切口 克氏针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跟骨骨折“L”形切口术中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和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金维 阚文清 +2 位作者 胡建华 尹恒 徐宏扣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L”形切口术中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Donati缝合法)和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Allgower-Donati缝合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L”形切口术中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Donati缝合法)和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Allgower-Donati缝合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onati组54例和Allgower-Donati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时间、负压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2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疼痛。术后14 d测量切口处炎性反应面积;术后3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时间、负压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Maryland评分和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lgower-Donati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Donati组,切口炎性反应面积小于Donat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llgower-Donati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onat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跟骨骨折经外侧“L”形切口术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法,并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和影响手术疗效,但能促进切口甲级愈合,减少切口炎性反应面积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外侧“l”形切口 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 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
下载PDF
直切口和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愈合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路磊 王卫 梁西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6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对比直切口和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愈合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08例(120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直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 目的对比直切口和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愈合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08例(120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直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恢复情况,准确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1 d及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切口恢复效果、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直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较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的术后愈合效果更理想,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更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 切口 l切口复位内固定 后愈合率 效果
下载PDF
外侧扩大“L”形切口、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智 周雪明 +1 位作者 刘彬 程树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29-30,共2页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本组34足中:优25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94.1%。结论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扩大“l”形切口 不植骨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汤佳 汤玉泉 +3 位作者 李谋林 宋瑞清 喻海筹 伍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L形切口与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传统l切口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20
作者 陈伟清 陈叶海 +2 位作者 徐宝平 舒军荣 陈保林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L”形切口与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88例,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48例)和改良组(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外侧“L”形切口与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88例,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48例)和改良组(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末次随访功能优良率、Maryland足功能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91±7.57)min,(44.96±1.48)mL,(10.28±1.85)d,显著少于常规组的(68.56±10.84)min,(57.03±1.61)mL,(12.70±2.22)d(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功能优良率、术后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相比,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整体疗效接近,但能够更为有效缩短手术及康复时间,降低医源性损伤,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形切口 微创切口 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