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三月三”的育人意蕴与创新路向
1
作者 陈丹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发挥民族节日仪式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传播面最广的全国性节日。其作为中华上巳节的现代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个性表达,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视角。其具有以... 发挥民族节日仪式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传播面最广的全国性节日。其作为中华上巳节的现代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个性表达,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视角。其具有以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以文化习俗促进民族繁荣、以文化传承推进民族发展、以文化育人提升个体成长的育人意蕴。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节日仪式融入生活常态、精神内核引领呈现方式、信息技术拓展传播领域等创新路向,对于维护壮族文化生态体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文化渊源 育人意蕴 创新路向
下载PDF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品牌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2-85,共4页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品牌的树立能带给壮乡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进一步强化这一民族品牌,用现代科技修复创新歌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建立歌圩生态保护区,培育歌圩传承人,才能更好地保...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品牌的树立能带给壮乡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进一步强化这一民族品牌,用现代科技修复创新歌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建立歌圩生态保护区,培育歌圩传承人,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壮族歌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歌圩 文化品牌 创新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景观化现象——以泰顺“畲族三月三”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慧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7-80,共4页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增多,作为地方文化建设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被展演出来,有的已失去其最初的"色彩",如浙江泰顺"畲族三月三",被建构成歌舞表演、吃乌饭宴和婚俗表演三个主要展演板块,与其原...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增多,作为地方文化建设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被展演出来,有的已失去其最初的"色彩",如浙江泰顺"畲族三月三",被建构成歌舞表演、吃乌饭宴和婚俗表演三个主要展演板块,与其原有样态相去甚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内涵已经被展演出的华丽却虚假的表象遮蔽了,成了被"景观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本真性"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故景观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能算作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演 景观理论 泰顺 畲族三月三
下载PDF
道教玄帝信仰与传统节日民俗
4
作者 张全晓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7-41,共5页
玄天上帝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玄天上帝的圣诞日和飞升日,既是对传统节日的改造和化用,也是玄天上帝信仰成熟的重要标志。玄天上帝信仰与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一方面促进了玄天上帝信仰... 玄天上帝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玄天上帝的圣诞日和飞升日,既是对传统节日的改造和化用,也是玄天上帝信仰成熟的重要标志。玄天上帝信仰与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一方面促进了玄天上帝信仰在民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丰富和深化了传统节日民俗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天上帝 传统节日 三月三 九月九 武当山
下载PDF
东方“三月三”民俗浅议
5
作者 文平 《琼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16,共2页
本文结合实地考察,对东方美孚方言区"三月三"民俗文化加以浅议。
关键词 海南黎族 东方美孚方言区 “三月三”民俗 浅议
下载PDF
灾后重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遇研究——以贵州报京“三月三”为例
6
作者 刘景兰 王德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7期53-57,共5页
2014年1月镇远报京侗寨遭受了一场重大的火灾,火灾的发生不仅使报京传统社会的村寨权威、房屋建筑、生产生活发生了改变,而且造成了报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受到影响,灾难重建背景下报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代、恢复与传承... 2014年1月镇远报京侗寨遭受了一场重大的火灾,火灾的发生不仅使报京传统社会的村寨权威、房屋建筑、生产生活发生了改变,而且造成了报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受到影响,灾难重建背景下报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代、恢复与传承的时代境况下,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遭受火灾后重新原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继续得到传承与保护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贵州报京侗寨"三月三"为例,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报京在"三月三"灾后重建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原真、丧失文化内涵、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等问题,提出了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建应坚持"在地化"、挖掘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建、传承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灾后重建 文化生态 报京“三月三”
下载PDF
认同与传承:高校“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互动活动
7
作者 严奕 《高教学刊》 2020年第8期194-196,共3页
近年来,广西区内高校越发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多媒体宣传、课堂教学、现场活动、欢度假期等互动形式,为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强区献力献策。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群体的精神纽带,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对中华... 近年来,广西区内高校越发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多媒体宣传、课堂教学、现场活动、欢度假期等互动形式,为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强区献力献策。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群体的精神纽带,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它主要由四种要素构成:多人亲身在场、制定规则、相互关注的焦点与共享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大学生 文化认同 高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