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1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之”
下载PDF
“有+VP的NP”与“有+NP+VP”的变换限制——兼论“有+NP+VP”的情态表达功能
2
作者 王梅晓 寇鑫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67-76,F0002,共11页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以变换成“有+NP+VP”结构,对NP的语义没有严格的限制;同指性“有+(VP的NP)自指”均不能变换成“有+NP+VP”;限定性“有+(VP的NP)自指”结构中,只有由[+条件义][+附属义]特征的事件属性名词构成的“有+VP的NP”,才能完成结构变换。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变换受限的原因,以及“有+NP+VP”结构的情态表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pnp “有+np+vp” “有”字结构 变换限制 自指 转指 情态表达功能
下载PDF
互动视角下“作为NP,(S)VP”构式的身份构建与商议
3
作者 崔言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制作了重新论证,分析了该构式如何引介突显身份、明确身份和虚构身份。小句互动、乃至后续话语与“作为”构式互动层面,论述了交际事件中,“作为”小句不是单向地影响后续小句,而是与后续小句相互影响、彼此支撑,体现出交际双方就身份作出的协商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np (S)vp”构式 互动构式语法 语用身份 身份构建与商议
下载PDF
试论“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的一种新发展
4
作者 邱文权 高立泽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131-133,共3页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字后接成分明显超出及物动词范畴的新“被”字构式。本文讨论了它的深层结构及其特点、从深层结构到表层构式的生成过程,以及生成该构式后“被”字的特殊作用。本文认为,其深层结构是“NP1+被+NP2+VP1+VP2”这一...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字后接成分明显超出及物动词范畴的新“被”字构式。本文讨论了它的深层结构及其特点、从深层结构到表层构式的生成过程,以及生成该构式后“被”字的特殊作用。本文认为,其深层结构是“NP1+被+NP2+VP1+VP2”这一“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生成表层构式是通过先后删略NP2和VP1甚至NP1实现,删略后“被”字承担反事实标记功能,“事实”是[+主动性]层面的事实而非对事件是否发生的判断。这种“新”被字构式是对“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的一种新发展,它丰富了汉语存在反事实表达的证据,也深化了对反事实表达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被”字构式 “被”字后多vp并列结构 删略 反事实标记
下载PDF
也谈“NP+的+VP”偏正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早生 郭艺丁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2-394,共13页
汉语'NP的VP'中,NP的构成与理解往往与VP来源结构有密切联系,即一般要求来源动词动作性较强;同时,来源动词及物性越强(作格性越强),所构成'NP的VP'中的'NP'越易于理解为'NP2的VP',越不易于理解为'... 汉语'NP的VP'中,NP的构成与理解往往与VP来源结构有密切联系,即一般要求来源动词动作性较强;同时,来源动词及物性越强(作格性越强),所构成'NP的VP'中的'NP'越易于理解为'NP2的VP',越不易于理解为'NP1的VP'。这些现象可以从NP与VP之间的控制影响能力、自主体验特征等方面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结构 及物性 作格性 控制影响能力 自主体验特征
下载PDF
基于构式家族观念的“NP的VP”及相关结构 被引量:5
6
作者 方绪军 刘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2,共10页
文章基于构式家族的观念,审视汉语"NP的VP"结构所在构式家族的层级关系以及该构式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认为"NP的VP"和"NP1的NP2"是同一层级上的姊妹构式,它们各自直接承继了同一个上位构式的结构方式和指称... 文章基于构式家族的观念,审视汉语"NP的VP"结构所在构式家族的层级关系以及该构式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认为"NP的VP"和"NP1的NP2"是同一层级上的姊妹构式,它们各自直接承继了同一个上位构式的结构方式和指称性,但有些"NP的VP"与"NP1的NP2"之间的界限有一定的模糊性。文章还根据NP和VP语义关系的不同,区分了"NP的VP"的几种主要下位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 构式家族 承继层级 节点
下载PDF
上古汉语几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洪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1,共8页
上古汉语中有四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通过分析其功能特点,可知它们都不是主之谓结构。其中的"之"或有话题标记的功能,用于对比话题和表论断的句子的话题之后;或是焦点标记,用于主语焦点、宾语焦点和状语焦点之后。
关键词 “npvp”结构 “之” 话题 焦点
下载PDF
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 被引量:3
8
作者 尹海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49-256,共8页
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理论,讨论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问题,并定性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一类构式。从交际功能出发,首先阐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警示与威吓、惩罚与飙狠、预估与告诫。基于内容和形式相... 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理论,讨论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问题,并定性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一类构式。从交际功能出发,首先阐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警示与威吓、惩罚与飙狠、预估与告诫。基于内容和形式相互验证的语言研究原则,依次概括出构式表义中语义、句法与语用的配列关系。其次,描写分析构式的句法结构和标记成分特点,讨论影响构式义表现的人称、位置、重音等几个重要因素。再次,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构式结构和构式义的生成做共时平面的逻辑推导,认为其来源有两个:一类是无标记否定疑问句和含有否定词的是非问句;一类是"不VP……才怪"框架中"才怪"的脱落。最后,简要讨论了构式"(看我)不VP+NP!"的几种变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结构 (看我)不vp+np 构式 肯定识解
下载PDF
也谈“NP+的+VP”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8-131,共4页
“NP+的+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 “NP+的+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的+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的+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句法分类 偏正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探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雪冬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最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近代汉语中"VP得NP"结构十分丰富,然在现代汉语中多已不见使用。唯表示结果如何实现义的"VP得NP"结构却存留下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VP的NP"。现...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最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近代汉语中"VP得NP"结构十分丰富,然在现代汉语中多已不见使用。唯表示结果如何实现义的"VP得NP"结构却存留下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VP的NP"。现代汉语中"VP的NP"结构中"的"的语法意义有结果义的痕迹,与动态助词"了"有同步引申的关系,文中界定其为动态助词。相关结构"VP NP的"中的"的"表示的是把曾经实现的事实再现成为事态,也就是表示事实的再现,与语气词"了"恰好形成对应,其性质为语气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 np
下载PDF
“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国光 《汉语学报》 2007年第3期53-58,共6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近年来围绕汉语的"NP+的+VP"结构和生成语法学的中心语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思想,并据此修订了...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近年来围绕汉语的"NP+的+VP"结构和生成语法学的中心语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思想,并据此修订了向心结构理论、句法同构理论和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同时处理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中心语理论 表达功能
下载PDF
大华语视域中“向+NP+VP”结构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计伟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6,共9页
当前,“向妈妈说”“向他们交涉”等“向+NP+VP”结构在普通话中较为罕用,但仍然广泛使用于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现代汉语中。本文在“大华语”的视域下,具体分析了这些结构,证明了这些结构源自早期现代汉语,而... 当前,“向妈妈说”“向他们交涉”等“向+NP+VP”结构在普通话中较为罕用,但仍然广泛使用于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现代汉语中。本文在“大华语”的视域下,具体分析了这些结构,证明了这些结构源自早期现代汉语,而非介词“向”在华语变体中产生的新功能,然后从汉语史的角度,阐明了部分“向+NP+VP”结构的衰退或消亡,主要是由语法化过程中介词“向”的语义特征变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向+np+vp”结构 共时差异 历时变化
下载PDF
《国语》中“NP+之+VP”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英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NP+之+VP"结构是上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当今对该结构的认识尚有较大分歧。文章以《国语》中的"NP+之+VP"结构为语料详尽地统计、分析了该结构的构成成分和语法功能,以便深化对该结构的认识。
关键词 “np+之+vp”结构 构成成分 语法功能
下载PDF
哈萨克语NP和VP结构的歧义类型与消除策略研究
14
作者 木合亚提·尼亚孜别克 古力沙吾利·塔里甫 古丽拉·阿东别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46,共6页
以现代哈萨克语短语识别与短语块库构建技术研究工程为背景,以NP和VP结构的歧义类型研究及消除为目的,提取统计方法来处理NP和VP结构的歧义问题.该方法在已经统计与分析出的哈萨克语短语基础上,对哈萨克语NP和VP短语组合结构歧义做全面... 以现代哈萨克语短语识别与短语块库构建技术研究工程为背景,以NP和VP结构的歧义类型研究及消除为目的,提取统计方法来处理NP和VP结构的歧义问题.该方法在已经统计与分析出的哈萨克语短语基础上,对哈萨克语NP和VP短语组合结构歧义做全面分析和整理.用互信息方法解决NP和VP的歧义问题准确率(72%)并不高.为了达到更好的准确率就需要数量较大的训练语料库,但是目前实验环境并没有足够的语料.因此,基于规则方法标注好语料并采用人工方式完善训练语料库,再使用最大熵方法来处理歧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统计方法解决NP和VP结构的歧义问题是有效的,其准确率在封闭测试中达到了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语 最大熵模型 np vp搭配 歧义消除
下载PDF
把/将+NP+来+VP:近代汉语中一类被忽视了的处置结构形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兴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2-48,共7页
从汉语史来看,近代汉语时期是处置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唐五代以来在"把/将+NP+来"动宾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将+NP+来+VP"结构是近代汉语中才存在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它也是现代汉语处置式又一重要来源。... 从汉语史来看,近代汉语时期是处置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唐五代以来在"把/将+NP+来"动宾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将+NP+来+VP"结构是近代汉语中才存在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它也是现代汉语处置式又一重要来源。其发展演变的途径是:"把/将+NP+来+VP"形成之初是一个连动结构,"来"作为动词"把/将"的补语,为趋向动词,后随着VP语义复杂化以及"把/将"所带宾语的泛化,"来"字逐渐虚化为一个无实义的语助词而脱落,"把/将"表"持拿""牵引"的动词意义也逐渐弱化,最终语法化为处置式的语法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将+np+来+vp 处置式 语法化
下载PDF
云南洱源地区地壳三维精细速度结构成像
16
作者 曹颖 钱佳威 +1 位作者 黄江培 周青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83,共22页
云南洱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地区中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交会穿过,且地热活动活跃,显示出很强的断裂构造特征。地区内地震活动频繁,2013年以来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发生了多个5级以上地震。文中利用云南区域固... 云南洱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地区中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交会穿过,且地热活动活跃,显示出很强的断裂构造特征。地区内地震活动频繁,2013年以来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发生了多个5级以上地震。文中利用云南区域固定台网和滇西北密集台阵记录的2008年1月1日—2023年7月20日发生在洱源地区的地震走时数据,采用波速比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云南洱源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壳三维V_(P)、V_(S)和V_(P)/V_(S)模型及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1)在龙蟠-乔后断裂以东,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红河断裂和鹤庆-洱源断裂交会处聚集了大量小地震,缺乏中强地震。从现有的层析成像结果分析认为浅层发生的部分小地震可能与地热流体无直接关系,而从浅层向深层逐渐变高的V_(P)/V_(S)值可能暗示深部存在流体,深部流体可能在循环流动过程中逐渐渗透到浅层岩石中,并与部分密集小地震的发生有关。2)2013年以来发生的4个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并呈NNW-SSE走向分布,表明川滇块体西边界断裂系统的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大。3)2013年3月3日和4月17日发生的洱源地震序列主要位于低V_(P)、低V_(S)和低V_(P)/V_(S)值的异常体内。一般而言,如存在流体,则V_(S)比V_(P)下降得更快,从而导致高V_(P)/V_(S)值,而低V_(P)/V_(S)则表明低V_(S)并非由流体所致。因此,现有的成像证据表明地震序列所处区域并不存在流体,从而推断地震序列的发生与流体无直接关系。空间上与洱源地震序列接近的2017年3月27日M_(S)5.1漾濞地震序列也具有相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因此也可能与流体无直接联系。2016年5月18日发生的M_(S)5.1云龙地震序列的主震和部分余震主要位于高V_(P)、高V_(S)和V_(P)/V_(S)相对高值区内,高V_(S)表明并非因存在流体而导致出现相对高的V_(P)/V_(S)值,据此推测主震及周围的余震所处区域可能不存在流体,流体并未直接参与到地震序列的发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地区 双差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vp/VS
下载PDF
《颜氏家训》中的“NP+多+VP”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小庆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8-91,共4页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颜氏家训》中"NP+多+VP"结构进行穷尽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经统计,《颜氏家训》一书中共有"NP+多+VP"结构58例。文章根据"多"的性质以及语义指向,将"NP+多+VP"结构分三类进...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颜氏家训》中"NP+多+VP"结构进行穷尽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经统计,《颜氏家训》一书中共有"NP+多+VP"结构58例。文章根据"多"的性质以及语义指向,将"NP+多+VP"结构分三类进行考察研究,试图通过用例分析,深入剖析"NP+多+VP"结构,以精确化"多"的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np+多+vp 语义指向 翻译
下载PDF
“NP+的VP”主谓结构性质的多角度考察
18
作者 翁义明 王金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9-44,共6页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汉语方言的大量真实语料表明:现代汉语的"NP的VP"结构是由古代汉语的"NP之VP"主谓结构演变而来,NP和VP间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位于NP和VP之间"的"字的隐现并不能改变"NP的VP...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汉语方言的大量真实语料表明:现代汉语的"NP的VP"结构是由古代汉语的"NP之VP"主谓结构演变而来,NP和VP间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位于NP和VP之间"的"字的隐现并不能改变"NP的VP"是谓词性的主谓结构这一语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 主谓结构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汉语方言
下载PDF
“NP+自己+VP”结构中“自己”的语义指向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锋文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50-53,67,共5页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自己+vp” 潜在歧义 语义指向 义项 语义特征
下载PDF
“NP+VP+去”歧义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20
作者 刘春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8,共7页
"NP+VP+去"结构中的VP既可以表示"去"的方式,也可以表示目的。当NP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时,且VP可以表示位移或交通方式时,该结构可能具有歧义。该结构表示两种不同意义时在语音、句调、句法变换等方面存在一... "NP+VP+去"结构中的VP既可以表示"去"的方式,也可以表示目的。当NP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时,且VP可以表示位移或交通方式时,该结构可能具有歧义。该结构表示两种不同意义时在语音、句调、句法变换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但这类歧义大多可以通过补充处所宾语以及选择使用不同的介词或动态助词得以分化。此外,目的义"NP+VP+去"结构还可能与兼语句同形而构成另一类歧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去" 歧义 方式 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