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
黄昌杰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2
|
基于HNC“V+了+NP_1+的+NP_2”结构的机器理解 |
肖升
阳西述
田祖伟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3
|
领属性“NP1的NP2”结构的组合理据——附论领事话题句及其谓语动词的语义类型 |
税昌锡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8 |
2
|
|
4
|
现代汉语“NP_1的NP_2”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及其句法核心 |
姚小烈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5
|
“在+NP_1+VP+NP_2”的结构歧义与消解 |
杨同用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6
|
变换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N_1+跟+N_2+V+(NP)”结构中虚词“跟”的用法教学为例 |
李霞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7
|
“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象征关系研究 |
王鑫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从“VP壳”视角下分析汉语容纳句NP_1+V+NP_2结构 |
王雯怡
罗思明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5 |
0 |
|
9
|
兰州方言里“给1+NP+给2+给3”结构 |
刘静
|
《消费导刊》
|
2007 |
0 |
|
10
|
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NP、NA、M和N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蒙雪琼
陈义祥
刘棋
郑敏
施开创
胡杰
|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猪博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P1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分型研究 |
陈如敬
吴学敏
车勇良
王隆柏
严山
魏宏
刘玉涛
周伦江
|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构式“A+NP_1+NP_2”的语义问题及教学对策 |
陈晓蕾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3
|
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 |
杨玲
沛如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4
|
从认知图景看“NP1+(的)+NP2”的语义理解 |
卢英顺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5
|
NP1+Vi+NP2句式的经验意义分析 |
梁如娥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3 |
1
|
|
16
|
人博卡病毒1型主要抗原NS1、NP1及VP1/2的抗体制备及应用 |
刘文宽
游爱萍
许多
邱淑燕
周志超
李炽
周荣
|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
2017 |
0 |
|
17
|
NPS-1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4-叔丁基-2-(α-甲基苄基)苯酚 |
张晓利
李显锋
刘志玲
亢宇
赵思源
谢伦嘉
|
《工业催化》
CAS
|
2012 |
0 |
|
18
|
荔浦方言的“NP_1NP_1未V_1,NP_2NP_2未V_2”句式 |
伍和忠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9
|
“NP_1+格助词+の+NP_2”中格助词的显隐机制 |
张佩霞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20
|
“NP来”与“来NP”的区别特征和语法特征——兼论“NP_1来NP_2”句式 |
余伟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