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景教的“他者”特征与景教碑的文化身份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义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2-57,共6页
景教 ,在西方亦称“聂斯脱利派” ,是基督教的一支。景教因其教义跟正统的基督教之教义相左 ,而被后者视为异端。这样 ,景教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就成了一个“他者”。在中国文化中 ,由于景教所传播的宗教思想跟中国传统思想在本质上的不... 景教 ,在西方亦称“聂斯脱利派” ,是基督教的一支。景教因其教义跟正统的基督教之教义相左 ,而被后者视为异端。这样 ,景教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就成了一个“他者”。在中国文化中 ,由于景教所传播的宗教思想跟中国传统思想在本质上的不同 ,它就更是一个“他者”。但景教为了在中国传播 ,它又努力跟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融合 ,广泛地采用佛教和道教的术语来阐释自己的教义 ,这又使得它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特征 景教碑 文化身份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景教 儒家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下载PDF
景教碑中“七时”辨正及相关问题考察
2
作者 聂志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5-68,共4页
景教碑"七时礼赞"中"七时"究竟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考察佛经中与之类似的"六时礼赞",确定"六时"为"每日六次";景教史上曾有过"每日礼拜七次"的... 景教碑"七时礼赞"中"七时"究竟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考察佛经中与之类似的"六时礼赞",确定"六时"为"每日六次";景教史上曾有过"每日礼拜七次"的仪式,二教均有每日礼拜的习俗,只是礼拜次数存在差异。景教传入中土后,面对佛教"每日六次"的礼拜仪式,极有可能受佛教"六时礼赞"影响,汉译"每日七次"礼拜为"七时礼赞"。因此,"七时"应类比佛教的"六时",意为"每日七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碑 七时 六时 礼赞 《前后书》
下载PDF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Khumdan”与“Serag”考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凤姑 杨共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87,共3页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Khumdan"与"Serag"是学界长期关注的学术疑难问题。通过对古叙利亚文的深入研读及对中外文献记载的认真比对,可以确证"Khumdan"为唐长安的外来译名,而Σηρα(Sera)则是古...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Khumdan"与"Serag"是学界长期关注的学术疑难问题。通过对古叙利亚文的深入研读及对中外文献记载的认真比对,可以确证"Khumdan"为唐长安的外来译名,而Σηρα(Sera)则是古代西方尤其是叙利亚地区对洛阳的具体称谓,《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出现的古叙利亚文"Serag"则是承继这一传统称谓的结果,其所指就是洛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Khumdan Serag 长安 洛阳
下载PDF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再探
4
作者 秦妍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3-48,共6页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究竟出土于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其分歧点在于该碑的出土地究竟是盩厔还是长安,因此,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次探讨,确定景教碑的出土地点当在长安。
关键词 景教碑 出土地点 长安
下载PDF
景教“净风”考--夷教文典“风”字研究之一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悟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64,共15页
西安景碑碑文及见于敦煌文书P.3847的《景教三威蒙度赞》是唐代著名景僧景净的作品,个中所见"净风"一词,学界多解读为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圣灵。本文在中西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该词在文献中的意涵进行考释,认为其是净化世风之意... 西安景碑碑文及见于敦煌文书P.3847的《景教三威蒙度赞》是唐代著名景僧景净的作品,个中所见"净风"一词,学界多解读为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圣灵。本文在中西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该词在文献中的意涵进行考释,认为其是净化世风之意,并非指代"圣灵",并遵陈寅恪先生古代文化传播中必定发生变异的遗训,认为基督教的"圣灵论"难为唐人所接受,景僧不得不依华情,在其碑文和经文中加以淡化,在需要提及圣灵的场合,惟以音译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碑 景净 三威蒙度赞 净风 圣灵 景教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景教碑颂并序》《唐景教碑颂正诠》训话考
6
作者 张玉梅 田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126,127,共17页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领并序》的正文训话具有基督教文本训话第一块里程碑的学术地位,其“序”对“颂”的训释、“序”“颂”各自的文内训释显示出汉语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话在唐代已经水乳交融的样貌。对景教碑随文而释的《唐景教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领并序》的正文训话具有基督教文本训话第一块里程碑的学术地位,其“序”对“颂”的训释、“序”“颂”各自的文内训释显示出汉语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话在唐代已经水乳交融的样貌。对景教碑随文而释的《唐景教碑颂正诠》与传统训话学的训话内容类似,均对字词、句、篇章、结构、修辞、语法等作训释。它在运用训话学方法方面灵活自如,常用直训法、义界法等;也使用诠释学之推因法。“翻译”是融通诠释学与训话学的桥梁之一。二文本均使用义训最多,也用声训和形训,对它们的研究具有增补唐至明训话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 《唐景教碑颂正诠》 训话 比较训话学
原文传递
17世纪波兰汉学的汉语声母特征分析--以“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拉丁注音为中心
7
作者 方环海 Joanna W?glarz 秦芳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波兰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翻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汉字拉丁注音方案。目前,学界针对卜弥格的拉丁注音方案的专门研究较少,文章试图通过对卜弥格的碑文拉丁翻译文本的汉语语音系统整理,... 波兰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翻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汉字拉丁注音方案。目前,学界针对卜弥格的拉丁注音方案的专门研究较少,文章试图通过对卜弥格的碑文拉丁翻译文本的汉语语音系统整理,将之与罗明坚、利玛窦和金尼阁等三个早期汉学家拼音方案的声母系统对比,根据其间的异同之处分析卜弥格对汉语语音特征的认识,进而研究17世纪波兰汉学中的汉语语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弥格 波兰汉学 汉语特征 注音方案 声母系统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