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新定位“SEPC”解释框架刍议--兼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进路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棋君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1-85,92,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重要中坚力量代表的大学生群体,随之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回应时代发展和工作职能复杂化的现实,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通过文献梳理,并结合工作实践,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重要中坚力量代表的大学生群体,随之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回应时代发展和工作职能复杂化的现实,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通过文献梳理,并结合工作实践,创新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角色新定位“SEPC”的解释框架,其应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Sherpa)、是高校社区管理中的教育者(Educator)、是高校危机管理的实施者(Practitioner)、是高校整合各类资源的调配者(Coordinator),势必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为了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高校辅导员应从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水平、不断加强自主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综合业务技能三个主要方面谋划职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 角色新定位 “sepc”解释框架
下载PDF
框架效应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视角
2
作者 管健 陈姝羽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1,共12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由于共同体建设目标的抽象性、个体对目标理解的具体或抽象程度(解释水平)以及目标和个体自我相关的感知(心理距离)会影响个体对共同体建设行为的参与性,因此在不同的框架下,对有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由于共同体建设目标的抽象性、个体对目标理解的具体或抽象程度(解释水平)以及目标和个体自我相关的感知(心理距离)会影响个体对共同体建设行为的参与性,因此在不同的框架下,对有关机制的探索将助力如何更好地推动共同体建设。基于促进-防御框架、宏观-微观框架、近端-远端框架三个角度,在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双重变量影响下,结合心理阻抗的补偿效应、时间远近对个体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心理距离近且解释水平低、心理距离远且解释水平高的项目中,防御框架相较促进框架更能唤起共同体建设意愿;在高解释水平下,宏观框架相较微观框架更易唤起更多的共同体建设行为;在远心理距离、高解释水平下,长时远端框架相较当前近端框架更能唤起个体的共同体建设行为意愿。因此,强调以小事讲小利、以大局讲大义、以具体讲未来、以抽象讲当下的框架方式可以更好推动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建设 解释水平理论 心理距离 框架效应
下载PDF
县域标志性成果何以扩散:多源流理论的解释框架——基于重庆市F县乡村振兴的调研
3
作者 张波 曹芸芸 《重庆行政》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一、何以提出:研究缘起与案例选择“标志性成果”逐渐成为中国治理的热词,频繁出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和相关公开报道之中,逐步内化为中国治理创新的特定行为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进一系... 一、何以提出:研究缘起与案例选择“标志性成果”逐渐成为中国治理的热词,频繁出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和相关公开报道之中,逐步内化为中国治理创新的特定行为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这种导向性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是遵循既往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实践创新传统,实现一地创新全域推广,甚至向全国推广,并最终上升为国家行动;二是步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乡村振兴 行为导向 治理创新 解释框架 摸着石头过河 案例选择 标志性成果
下载PDF
基于针刺要素探讨针刺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优化设计框架
4
作者 牛舰霏 温小华 +4 位作者 王冠群 解小龙 杜朔 彭碧辉 赵吉平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410-1417,共8页
设计出合格的真针刺干预和安慰针刺对照是研究针刺疗法的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ERCT)的迫切需求。在ERCT中准确地纳入针刺要素并从中筛选出关键针刺要素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为此,文章首先概述了针刺要素的4个属性和11种类型的名称和内... 设计出合格的真针刺干预和安慰针刺对照是研究针刺疗法的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ERCT)的迫切需求。在ERCT中准确地纳入针刺要素并从中筛选出关键针刺要素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为此,文章首先概述了针刺要素的4个属性和11种类型的名称和内容,探讨了针刺要素的定义并论述了能够产生关键针刺要素的要素类型。然后,以此为参照,论述了当前针刺ERCT在针刺要素的纳入和关键针刺要素筛选中的偏颇之处。最后,以“辨病位”为核心,结合对针刺疗法量效关系理论中“刺激量”“作用量”和“治疗量”的理解,提出了包含6个环节的ERCT的设计框架,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分别是:辨病位、估量效、定极限治疗量、定最弱关键针刺要素、剔除或修改、预试验验证。希望文章能抛砖引玉,促进ERCT设计的优化和针刺疗法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临床试验 关键针刺要素 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框架
下载PDF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缘何出现差异性实践结果:一个整合性框架的解释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康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农村互助养老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整体不佳和内部分化的服务结果。然而,关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果差异的因果机制仍未被有效揭示。基于山东登区岛村和浙江吉县里村的案例比较,提炼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果差异的... 农村互助养老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整体不佳和内部分化的服务结果。然而,关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果差异的因果机制仍未被有效揭示。基于山东登区岛村和浙江吉县里村的案例比较,提炼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果差异的整合性解释框架。框架包括嵌入性情境、权力主体、制度设计三大要素,且要素间相互影响,形成三重机制。一是空间影响机制。嵌入性情境决定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构基础,影响权力网络建构及其权力主体的理性行动,进而对制度设计产生影响。二是行为影响机制。在结构约束下,相关权力主体适应社会情境以采取策略行动,影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构及其能力。三是效能影响机制。在既定权力网络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制度设计促进“设施—服务”和“参与—生产”有机转化,锁定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效能。三重机制共同作用,最终固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果差异。研究有助于打开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结果差异的内在机制和复杂机理,为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 整合性解释框架 嵌入性情境 社会效应
下载PDF
地方政策创新差异的整合性解释框架--基于互助养老政策创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辉 陈筱媛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81,196,197,共24页
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创新的重要主体,其在实践中形成的政策创新各具特色,然而学界对地方政策创新差异的解释呈现为碎片化的图景。论文通过对重庆T区和D区互助养老政策创新进行案例比较研究,在理论与经验互构中提炼出地方政策创新差异的整... 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创新的重要主体,其在实践中形成的政策创新各具特色,然而学界对地方政策创新差异的解释呈现为碎片化的图景。论文通过对重庆T区和D区互助养老政策创新进行案例比较研究,在理论与经验互构中提炼出地方政策创新差异的整合性解释框架。框架包含由政策创新空间、政策创新属性、政策创新行动者、政策创新目标等要素互动作用形成的四重机制。一是空间约束机制。上级政策规范的过程约束和绩效考核的结果约束共同决定政策创新空间约束强度,影响行动者自主决定政策创新方式及内容的自由,对其他要素均产生约束作用。二是属性影响机制。政策创新的风险性影响行动者的创新意愿,兼容性影响行动者的政策衔接选择,而这些潜在性影响受到政策创新空间的调节作用。三是能动创新机制。行动者在空间约束和属性影响之下,结合自身认知偏好,能动生成理性的政策创新目标。四是目标牵引机制。在创新目标的规范性指引下,行动者进一步将目标解释、具象化为政策创新内容。四重机制共同作用,最终形成地方政策创新差异。研究有助于系统透视地方政策创新差异形成的复杂机理,弥合政策创新研究的碎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创新差异 整合性解释框架 政策创新空间 政策创新行动者 农村互助养老
下载PDF
场景化分析:一种数据驱动下的学习行为解释性框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石华 武法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9,共9页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加速了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学习行为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建设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模型的教育解释力不足等新问题。文章试图以“场景”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场景”作为洞察和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认知工具,从“场景”如何...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加速了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学习行为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建设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模型的教育解释力不足等新问题。文章试图以“场景”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场景”作为洞察和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认知工具,从“场景”如何量化学习行为大数据的视角,建构一个可量化、可解释的学习行为分析框架,以更好地洞察与阐释隐藏在行为大数据背后的学习行为规律。研究从“场景”与“行为”的关联视角,深度剖析了“场景”与人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联渊源,以及“场景”对学习行为模式解释性的影响;再从数据驱动的量化视角,对场景量化的构成要素、特性等进行分析,深层次分析了场景驱动学习行为分析建模的量化逻辑;从场景如何解释行为模式的视角,围绕以“场景”为核心,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分析的解释性框架,并探讨了该解释性框架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化分析 学习行为量化 解释框架 分析建模
下载PDF
系统赋权式动员:社区动员运转起来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宝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5,共14页
在风险社会来临和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社区动员如何运转起来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议题。行政压力传导式动员、社区情感笼络式动员和精英带动认同式动员三种常见的社区动员模式难以回应现实问题,而系统赋权式动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在风险社会来临和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社区动员如何运转起来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议题。行政压力传导式动员、社区情感笼络式动员和精英带动认同式动员三种常见的社区动员模式难以回应现实问题,而系统赋权式动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系统赋权式动员是从“对社区动员”向“由社区动员”转换的产物,由宏观层次的制度赋权、中观层次的团体赋权和微观层次的技术赋权组成。三个层次的赋权相互作用,可促进权力共生和政社合作,共同致力于挖掘和培育社区动员的核心要素,进而形塑动员结构、再造动员组织和优化动员工具。在“参与度-持续性”的高低组合中,不同动员模式的效应得以彰显。相较而言,系统赋权式动员的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广大居民持续参与。整体来看,系统赋权式动员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多元参与结构,拓展了社区动员理论,是社区动员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赋权式动员 社区动员 动员模式 社区治理 解释框架
下载PDF
基于科学解释CER框架的初中物理课堂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静 《理科考试研究》 2023年第6期43-46,共4页
科学解释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本文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渐退式任务单的形式为学生明确CER框架下的科学解释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为核心素养培养的... 科学解释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本文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渐退式任务单的形式为学生明确CER框架下的科学解释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解释 CER框架 渐退式任务单
下载PDF
旅游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组织形式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蒙涓 《现代企业》 2023年第3期111-112,177,共3页
如何紧密联系旅游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破除合作壁垒,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操作上,都面临着一系列亟需厘清的困境。结合旅游管理类专业特色,以重建价值链为基础,拟构筑跨越产业界、教育界边界,互融共生的产教融合共... 如何紧密联系旅游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破除合作壁垒,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操作上,都面临着一系列亟需厘清的困境。结合旅游管理类专业特色,以重建价值链为基础,拟构筑跨越产业界、教育界边界,互融共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尝试打造新型有效组织形式,破解制约产教合作的瓶颈,探索互融共生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实现从“合作”到“融合”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 旅游管理类专业 产教合作 互融共生 价值链 现实操作 解释框架
下载PDF
基于校准窗口集成与耦合市场特征的可解释双层日前电价预测
11
作者 刘慧鑫 沈晓东 +3 位作者 魏泽涛 刘友波 刘俊勇 白元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2-1285,I0003,共15页
随着电力市场之间耦合程度不断加深,只局限于单个市场内部的传统特征集不足以支撑高精度预测的需求。而且模型预测性能对校准窗口的选择敏感,而传统电价预测仅使用一个固定时间长度的数据集,同时预测模型的“黑盒”结构导致预测结果在... 随着电力市场之间耦合程度不断加深,只局限于单个市场内部的传统特征集不足以支撑高精度预测的需求。而且模型预测性能对校准窗口的选择敏感,而传统电价预测仅使用一个固定时间长度的数据集,同时预测模型的“黑盒”结构导致预测结果在工程应用中可信度偏低。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校准窗口集成与耦合市场特征的可解释双层日前电价预测框架。内层框架为基于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ICEEMDAN)的择优预测,首先分解原始电价序列,然后应用Lasso估计回归(lassoestimated autoregressive,LEAR)、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time-series networks,LSTNet)、卷积神经网络-长短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longshort termmemory,CNN-LSTM)、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KELM)模型预测子序列并选择最优预测算法。外层框架为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 modelaveraging,BMA)的校准窗口集成预测,针对每个不同校准窗口长度数据集下的预测分配权重并集成得到预测电价。最后,通过可解释方法沙普利加性解释模型(shapley additiveexplanations,SHAP)分析耦合市场特征如何影响预测电价。该文通过北欧电力市场数据集的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和校准窗口集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窗口集成 耦合市场特征 双层预测框架 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 贝叶斯模型平均(BMA) 沙普利加性解释模型(SHAP)
下载PDF
数据空间结构:基于社会科学场论框架的理论抽象(下)
12
作者 于小丽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22期8-11,共4页
1.数据空间技术体系的基本解释框架数据空间的技术体系,由未来网络、算力网、数据要素场和内生安全四大技术构成。四大技术又自成体系,可以用场论对这一技术体系进行贯通性解释,参考框架如图1所示。这个解释框架的特点,是从各自技术相... 1.数据空间技术体系的基本解释框架数据空间的技术体系,由未来网络、算力网、数据要素场和内生安全四大技术构成。四大技术又自成体系,可以用场论对这一技术体系进行贯通性解释,参考框架如图1所示。这个解释框架的特点,是从各自技术相互独立的横向解释,转化为场域的纵向解释。纵向解释分状态(粒子性)、生成(波动性)和场域(波粒二象性的活动)三个维度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空间 波粒二象性 参考框架 粒子性 内生安全 未来网络 解释框架 理论抽象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贷前逾期识别模型及可解释性研究
13
作者 李嘉培 马咏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当前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网络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贷前识别作为网贷平台风控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将集成学习算法XGBoost应用于识别客户贷前逾期风险的问题,选取P2P平台LendingClub数据库中2019年的贷款记录为研究样... 当前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网络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贷前识别作为网贷平台风控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将集成学习算法XGBoost应用于识别客户贷前逾期风险的问题,选取P2P平台LendingClub数据库中2019年的贷款记录为研究样本,选取12个变量构建贷前预测模型,并引入了SHAP解释框架对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并将最终的结果与XGBoost模型输出的特征重要性作比较,进一步对模型结果进行解释,可以帮助贷款平台更好地进行客户贷款风险判断,从而降低逾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前逾期预测 机器学习 XGBoost SHAP解释框架
下载PDF
“间断平衡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研究——以1949年以来户籍政策变迁为例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金龙 王英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2,共9页
间断平衡框架因揉合了政策过程的渐进式平衡与短期重大间断这两个关键变量,而能够同时对西方政策过程的渐变性和突变性进行合理、恰切的解释。为厘清该框架在中国政策情境下是否同样具有解释力及有效性,选用历史文献考察、纵向比较分析... 间断平衡框架因揉合了政策过程的渐进式平衡与短期重大间断这两个关键变量,而能够同时对西方政策过程的渐变性和突变性进行合理、恰切的解释。为厘清该框架在中国政策情境下是否同样具有解释力及有效性,选用历史文献考察、纵向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1949年以来户籍政策变迁的过程进行详细梳理与总结,并运用间断平衡框架对这一政策变迁过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框架与中国的政策变迁规律基本吻合,但基于西方政策实践的间断平衡框架在解释中国政策问题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决策机制层面,中国官方权威决策系统主导型与非官方决策系统参与型相结合的政策运行机制,有别于西方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互动型的运作模式;在决策的影响要素层面,中国社会组织、民众等行动者的参与也同西方利益集团和第三方议事机构的动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间断平衡框架的矫正意见,以期促进间断平衡框架的本土化,增强其在中国政策语境下的解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平衡框架 政策过程 解释 户籍政策
下载PDF
新现代性初探——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唐爱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4,2,共12页
加强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和话语构建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属于独特的现代性类型,以往诸多的"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对其有效阐释。新现代性理论是关于中国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从总体性、时间、空间、制度... 加强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和话语构建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属于独特的现代性类型,以往诸多的"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对其有效阐释。新现代性理论是关于中国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从总体性、时间、空间、制度、经验和规范等六个维度可以阐释新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内涵;从目标、过程、动力、模式、特征、制度和标准等七个方面可以把握新现代性的基本要素;从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等三大逻辑可以透视新现代性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现代性话语 中国道路 解释框架
下载PDF
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 被引量:121
16
作者 董海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20,共25页
基层社会的维权行为研究保持着延续性的沟通对话,但需要发展一种更为综合的解释框架来消解已有解释之间的张力。本文借用本土资源性概念"势"的含义,汲取各种解释的合理内核,基于乡镇场域的现实案例提出一种融合性的解释框架... 基层社会的维权行为研究保持着延续性的沟通对话,但需要发展一种更为综合的解释框架来消解已有解释之间的张力。本文借用本土资源性概念"势"的含义,汲取各种解释的合理内核,基于乡镇场域的现实案例提出一种融合性的解释框架——依势博弈,包含知势、造势、借势、用势四个方面,与博弈对象的以势摆平、调解方的中庸调势处于同一维权行为系统中。依势博弈解释框架体现了维权行动的主体多元性、博弈平等性、策略权宜性、因素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等特征,反应了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倾向,拓展基层维权抗争的视角,体现了从官民或者说强弱维权中走向多元化利益博弈,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势抗争 维权行为 基层社会 解释框架
下载PDF
论“五维中国”:解释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框架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庆祥 张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五维中国”,即“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话语”,根源于中国发展经验的“溢出效应”,是对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性解释框架;“五维中国”,发端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 “五维中国”,即“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话语”,根源于中国发展经验的“溢出效应”,是对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性解释框架;“五维中国”,发端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四个自信”的科学论断,是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理念概括和话语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维中国 四个自信 解释框架 历史语境
下载PDF
风险与社会保障:一个解释性框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奇林 张兴文 《社会保障研究》 2011年第3期71-77,共7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个充满各类风险而个体普遍无力应对的风险社会时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应对工业化风险,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提升社会福利方面成效显著,但自福利国家危机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通过对人类不同发...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个充满各类风险而个体普遍无力应对的风险社会时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应对工业化风险,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提升社会福利方面成效显著,但自福利国家危机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通过对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风险和风险保障机制的考察,我们试图厘清和解读风险与社会保障的互动与变迁过程,建立起社会保障作为风险管理的社会机制的解释性框架,从而揭示其带给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社会保障 制度变迁 解释框架
下载PDF
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解释框架及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靖 段丁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43,共4页
大量证据表明拥有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往往健康水平更差、死亡率更高,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发了健康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尽管一些经验性结论在现实中容易被观察,但当前学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仍然存有... 大量证据表明拥有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往往健康水平更差、死亡率更高,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发了健康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尽管一些经验性结论在现实中容易被观察,但当前学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仍然存有很多争论。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相关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的概念和衡量、现存对于两者关系的各种解释框架以及理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居民健康 解释框架
下载PDF
大学转型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建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转型是当代大学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关于大学转型的分析有三个基本的维度,即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三维度综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关于大学转型的一般性的解释框架。在此框架之下,一... 转型是当代大学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关于大学转型的分析有三个基本的维度,即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三维度综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关于大学转型的一般性的解释框架。在此框架之下,一方面大学转型的理想、理论与知识,知识、行动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大学转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间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冲突。总体上,大学转型既是一个从理想到理论,从理论到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从知识到行动,从行动到实践的改革过程,更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行动的社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转型 大学改革 解释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