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Folk Culture Translation in Tales of Hulan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玉华 但雅琼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0期175-177,共3页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 th century, promoting culture export and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have become the top priorityof China.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Ch...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 th century, promoting culture export and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have become the top priorityof China.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ese culture"going out". The trans-lation of folk culture in Tale of Hulan River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with an aim to give other translators some inspi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ward Goldblatt Tales of hulan river Folk Culture I106 A 1009-5039(201
下载PDF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ales of Hulan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
作者 邹雨轩 《科技视界》 2016年第23期208-210,共3页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English version of Tales of Hulan River bases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he major point is what strategies Howard Goldblatt uses to achieve the equivalences in...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English version of Tales of Hulan River bases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he major point is what strategies Howard Goldblatt uses to achieve the equivalences in semantic message,stylistic message,cultural message and response of readers,and the reasons why he uses them.This thesis contains four chapters,starting with the background,significance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Chapter two introduces Tales of Hulan River as well as Xiao Hong and Howard Goldblatt,as well as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Goldblatt,chapter three divided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to three categories,which is dialect,custom and proverb respectively,in this translation work of Tales of Hulan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Last one is conclusion,summarizing the whole research.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translating of this novel into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he spreading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信息 文体信息 方言 语言学
下载PDF
包头地区黄河故事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3
作者 蒙继元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6-9,58,共5页
黄河故事是发生于黄河流域的、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故事以及基于此所做的艺术化演绎。挖掘包头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是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讲述包头黄河故事,能够凝聚精神财富,强化包头黄河文化的精神支柱;传承... 黄河故事是发生于黄河流域的、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故事以及基于此所做的艺术化演绎。挖掘包头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是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讲述包头黄河故事,能够凝聚精神财富,强化包头黄河文化的精神支柱;传承发展黄河故事,能够继往开来,为民族复兴谱写新的篇章。讲好、讲实并讲精包头黄河故事,能够更好地推动其教育价值发挥及传承发展。弘扬包头地区黄河故事的教育价值,应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设基于黄河故事的国家文化公园,开展研学旅行,在文化旅游多元形态中弘扬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事 教育价值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论《呼兰河传》风景书写的视角与意蕴
4
作者 苏晓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萧红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写景较多是其特点之一。风景书写在该小说叙事中所处的位置有两种情况:有时是小说叙事的背景,与人物、事件形成映衬或对照,让读者阅读感受产生增值;有时则是叙事的中心,风景成了小说的主角。《呼兰... 萧红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写景较多是其特点之一。风景书写在该小说叙事中所处的位置有两种情况:有时是小说叙事的背景,与人物、事件形成映衬或对照,让读者阅读感受产生增值;有时则是叙事的中心,风景成了小说的主角。《呼兰河传》的风景感知视角多变,但最主要的是成人化的全知叙事,此全知叙事者并非外在于叙事,而是作品中隐含的成年之后“我”,一向被视为“儿童叙事”的叙事者,即身为女童的“我”,在更多的时候只是成年的“我”凝视与关怀的对象。《呼兰河传》的风景描述有多种方式:既有写实性的对于故乡空间的深度还原,也有将作家主体意识与情感的投射性刻画,还有景观的象征或隐喻性书写。作为现代性风景,《呼兰河传》的童年风景有不同的面向,既有自由、审美的风景,也有荒凉、破败的“反风景”;风景书写中也反映出作家复杂的情感态度,有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记忆中颓败荒凉景观的伤痛,对小城中人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风景书写
下载PDF
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特征及其成因探析——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5
作者 王东凯 杜红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旨在揭露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同时探究萧红书写女性苦难的原因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女性悲剧
下载PDF
《水经注·沔水》汉水流域志怪故事的类型与价值
6
作者 周妍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其涉览之博,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风俗民情、神怪传说。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中提到了升仙、精怪、孝子志怪、陷湖传说等多种类型的鬼神怪异故事。分析研究这些怪异故事可以丰富汉水流域文... 《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其涉览之博,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风俗民情、神怪传说。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中提到了升仙、精怪、孝子志怪、陷湖传说等多种类型的鬼神怪异故事。分析研究这些怪异故事可以丰富汉水流域文化研究资料,从侧面了解汉水流域的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特征,对于汉水流域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开发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鬼神志怪 故事类型 价值
下载PDF
黄河文化元素数字艺术创作的技术逻辑与创作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东阳 《新闻知识》 2023年第6期8-12,93,共6页
数字媒体时代,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数字艺术创作是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理解并明确数字艺术创作的数字化、编程化、融合性的技术伦理,尊重并强调审美的主动性、交互性与目的性,进一步增强黄河文化元素数字艺术创作的... 数字媒体时代,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数字艺术创作是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理解并明确数字艺术创作的数字化、编程化、融合性的技术伦理,尊重并强调审美的主动性、交互性与目的性,进一步增强黄河文化元素数字艺术创作的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数字艺术 黄河故事 文化传播 交互装置
下载PDF
译者的“越界”与“重构”——以葛浩文译《呼兰河传》中的方言俗语为例
8
作者 黄丽双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译者在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中,通过归化与异化等翻译手段进行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主体性选择与主体性创造,译者以其主体性身份在不断的翻译“越界”与“重构”中,冲破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困境,为源语文化走入国际视野、为译入语读者呈现... 译者在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中,通过归化与异化等翻译手段进行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主体性选择与主体性创造,译者以其主体性身份在不断的翻译“越界”与“重构”中,冲破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困境,为源语文化走入国际视野、为译入语读者呈现异域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与贡献。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的《呼兰河传》再译本中的方言与俗语的翻译能够恰当地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越界”与“重构”提供完美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越界 重构 主体性 《呼兰河传》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在场与一代人的历史确证--论鲁敏小说《金色河流》
9
作者 刘成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1-137,共7页
在《金色河流》中,鲁敏以魄大气象通过财富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完成了从人性探究到现实书写的美学转向,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大时代故事的在场书写。《金色河流》标志着以鲁敏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的同代人与在场者开始以... 在《金色河流》中,鲁敏以魄大气象通过财富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完成了从人性探究到现实书写的美学转向,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大时代故事的在场书写。《金色河流》标志着以鲁敏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的同代人与在场者开始以文学来处理时代大问题,并谋求在历史与时代之中确证自己,这既是重大的文学事件,也是重大的精神事件,更是文学经典化的必经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敏 《金色河流》 中国故事 在场书写 历史确证
下载PDF
从“讲好黄河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档案资源开发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10
作者 杨士恒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14,共3页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事 中国故事 档案资源 主体参与 档案宣传 开发服务
下载PDF
《呼兰河传》吟谣式叙事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仁云 周跃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萧红(1911-1942)承袭鲁迅的写作风格,针对现实的社会,写下她对乡土和女性的关怀,而《呼兰河传》中更呈现她个人特殊的风格和情感。本文从《呼兰河传》的话语、悖论语境及吟谣式叙事方面分析其重复书写、视角交替与嘲讽手法,探究萧红所... 萧红(1911-1942)承袭鲁迅的写作风格,针对现实的社会,写下她对乡土和女性的关怀,而《呼兰河传》中更呈现她个人特殊的风格和情感。本文从《呼兰河传》的话语、悖论语境及吟谣式叙事方面分析其重复书写、视角交替与嘲讽手法,探究萧红所批判、关怀的乡土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悖论语境 吟谣式叙事
下载PDF
加强长江地名文化保护讲好长江故事
12
作者 张敏 邱滢滢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年第2期71-76,共6页
长江地名文化是长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和传承长江流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讲好长江故事和中国故事的重要资源。保护长江地名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建立健全长江地名文化保护机制;讲... 长江地名文化是长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和传承长江流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讲好长江故事和中国故事的重要资源。保护长江地名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建立健全长江地名文化保护机制;讲好长江故事,唱响长江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长江故事 地名文化保护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域下《呼兰河传》的文本旅行
13
作者 孙宇 王佳鑫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6-92,共7页
翻译是文本旅行的起点,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正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1979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呼兰河传》英译本出版,在西方学界受到一致好评,继而掀起了国内学界对萧红的研究热潮。... 翻译是文本旅行的起点,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正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1979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呼兰河传》英译本出版,在西方学界受到一致好评,继而掀起了国内学界对萧红的研究热潮。囿于中西方不同的诗学观等文化因素,《呼兰河传》的英译过程实际上是译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葛浩文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使萧红作品实现了由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的双向旅行。《呼兰河传》的英文译本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典型范例,为重塑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版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呼兰河传》 萧红 葛浩文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新时代书写——以邵丽的《黄河故事》为例
14
作者 张雪莹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2-96,共5页
邵丽的中篇小说《黄河故事》以黄河为主题和表现对象,讲述新时代黄河儿女的奋斗故事,聚焦平凡人物,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黄河儿女奋斗群像,于黄河儿女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当代黄河文化的精髓。审视当下,回溯往昔,讲好黄河故事,弘... 邵丽的中篇小说《黄河故事》以黄河为主题和表现对象,讲述新时代黄河儿女的奋斗故事,聚焦平凡人物,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黄河儿女奋斗群像,于黄河儿女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当代黄河文化的精髓。审视当下,回溯往昔,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在历史流变中发掘黄河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书写黄河文化的当代内涵,彰显黄河文化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事 邵丽 黄河文化 黄河
下载PDF
河南高校思政课讲好黄河故事探析
15
作者 王文欣 张晓飞 《科教文汇》 2023年第17期45-47,共3页
河南高校在讲述黄河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黄河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有利于传播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思想基础。在黄河故事... 河南高校在讲述黄河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黄河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有利于传播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思想基础。在黄河故事融入路径上,需要从做好黄河故事的开发与研究、拓宽讲述黄河故事的网络渠道、将黄河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围绕黄河故事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事 思政课 河南高校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立坤 香宝 +3 位作者 胡钰 方广玲 金霞 马广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非点源污染控制是实现流域水质改善的重要途径,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并进行分区管理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以呼兰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收集国内外文献输出系数,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结合GIS技术估算了流域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控制是实现流域水质改善的重要途径,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并进行分区管理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以呼兰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收集国内外文献输出系数,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结合GIS技术估算了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结果表明,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率较高,氮平均输出风险达到40.48%,磷平均输出风险达到17.11%,氮为流域内主要非点源污染物质。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呈现支流重于干流的现状。结合县级行政区划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望奎县污染最为严重,绥化市和海伦市次之,庆安县与绥棱县相对风险较小。根据输出风险估算结果,对呼兰河流域进行管理分区,解析得到30.27%的区域属于高风险区,7.27%的区域属于极高风险区,非点源污染对流域的潜在威胁较大,有必要对高风险区域进行优先控制,并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为流域非点源控制以及水质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流域 输出系数 非点源污染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呼兰河湿地夏、秋两季浮游植物功能分组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42
17
作者 陆欣鑫 刘妍 范亚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4-1273,共10页
于2012年夏、秋两季把呼兰河湿地划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农业区、湿地工业区三部分,根据不同生境设置采样点并进行浮游植物标本采集。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9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门9纲19目28科69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主要以硅藻门种... 于2012年夏、秋两季把呼兰河湿地划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农业区、湿地工业区三部分,根据不同生境设置采样点并进行浮游植物标本采集。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9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门9纲19目28科69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主要以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3%),绿藻门其次(28%),另外裸藻门(17.2%)和蓝藻门(8.3%)也占较大的比例。浮游植物丰度从夏季的1.23×10~7个/L上升为秋季的1.98×10~7个/L,两季平均1.6×10~7个/L。夏、秋两季共划分浮游植物功能分组19个,X1/W2/MP/Lo/J组藻种在夏、秋两季中均有稳定的出现,并占较大丰度比例,H1/Y/W1组的藻种只在特定的季节或地点出现,D/P/TB组藻种虽出现的频率较高但相对丰度较低。代表性功能分组从夏季的H1/MP/Lo/TB/J/G演替为秋季的MP/W2/X1/J/W1/Y。在采集浮游标本的同时,对电导率(SpCond)、总磷(TP)、水温(WT)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功能分组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电导率,总磷和水温是驱动呼兰河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组演替的主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分组 季节演替 环境变化 呼兰河湿地
下载PDF
呼兰河口区域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萍 姜洋 王新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85,90,共5页
通过对呼兰河口区域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65科,229属,463种,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的27.84%。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世界广布科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分布科均占总科数的23.08%;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表明... 通过对呼兰河口区域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65科,229属,463种,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的27.84%。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世界广布科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分布科均占总科数的23.08%;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属占总属数55.46%,而中亚分布属仅占0.87%;温带分布属中以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5.33%;种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可知,呼兰河口区域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且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区系成分种重叠混杂。该区植被大体上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4个群系(群从)。区内药用、蜜源、饲用、食用、绿化和和纤维等资源植物丰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紫椴(Tilia amurensis)、野大豆(Glycine soja)、莲(Nelumbo nucifera)和浮叶慈菇(Sagitans nat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 河口 湿地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智晟 肖茹心 +1 位作者 任阿楠 赵文阁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2011年至2013年每年的5—8月,采用样线法对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的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3科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区内夏季鸟类以非雀形目鸟类居多,共有18科53种,占总种数的58%... 2011年至2013年每年的5—8月,采用样线法对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的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3科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区内夏季鸟类以非雀形目鸟类居多,共有18科53种,占总种数的58%;雀形目鸟类15科38种,占总种数的42%。从居留型来看,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中留鸟16种,夏候鸟75种。在地理区系构成上,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有47种,占总种数的51.6%,其次是广布种,共有41种,占45.1%,东洋界物种仅有3种。连续3年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推测人为活动干扰增加与河口湿地公园建设可能是导致鸟类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口湿地 夏季鸟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翻译规范视角下的自我重译研究--以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中缩合现象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荣娟 赵秋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39-346,共8页
缩合是英语口语体典型的语言特征之一,这一现象在翻译文本是如何体现的?研究以葛浩文《呼兰河传》初译本和自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译本中的缩合现象,探究译者自我重译的特征。研究发现:重译本中缩合现象出现频率更高,形式更丰富,更贴... 缩合是英语口语体典型的语言特征之一,这一现象在翻译文本是如何体现的?研究以葛浩文《呼兰河传》初译本和自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译本中的缩合现象,探究译者自我重译的特征。研究发现:重译本中缩合现象出现频率更高,形式更丰富,更贴近原创英语的特征和使用规范。重译中缩合形式使用频率升高与目标语规范和期待规范有一定关系,是目标语规范化与译者主体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译者自我重译呈现出明显的翻译规范化特征,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忠实”又“为读者考虑”的翻译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自我重译 缩合 翻译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