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韩国学者论朝鲜时代的苏轼传播与接受
1
作者 陈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面。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研究,发轫于1964年,2010年以降形成高潮。其中,曹圭百和柳素真分别着眼于文人群体和文人个体的苏轼接受,贡献尤为突出。对于《赤壁赋》接受以及“赤壁船游”的研究,始于1975年,2010年以来渐入佳境,因“赤壁船游”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的唱和诗文集,如《壬戌泛月录》《蚕头录》等,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韩国现存的苏轼作品集为数不少,大部分为朝鲜时代刊印,或直接从明清两朝引进。1985年以来,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版本介绍或文献考证的论文;2009年后,成果数量有较大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研究主题也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韩国 朝鲜时代 苏轼 赤壁船游
下载PDF
《蚕头录》与朝鲜时代的“赤壁船游”
2
作者 陈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苏轼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赤壁赋》更是广为流传,备受朝鲜文人喜爱。朝鲜中期文人朴訚、李荇、南衮重新演绎了苏轼赤壁船游的场景,并将当时唱和的诗作汇集成《蚕头录》一书。他们仿效苏轼赤壁船游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 苏轼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赤壁赋》更是广为流传,备受朝鲜文人喜爱。朝鲜中期文人朴訚、李荇、南衮重新演绎了苏轼赤壁船游的场景,并将当时唱和的诗作汇集成《蚕头录》一书。他们仿效苏轼赤壁船游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苏轼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以排解心中的困扰,二是通过诗歌创作与同道展开文学交流。《蚕头录》的结集问世,不仅推进了赤壁船游在朝鲜时代文人中的普及,还将原本可能散落的作品保存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头录》 苏轼 朝鲜中期 赤壁船游
下载PDF
从中观学看《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哲学思想
3
作者 余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观思维观照下,苏轼通二为一以“不变”超脱“无常”;在苏轼的哲学体系中,他以中道空观的哲学思维调和儒、道两家,展现出“吾生如寄”的审美人生态度与旷达豁然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物不迁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主题的跨媒介属性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一楠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5期50-62,I0003,共14页
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 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而“诗画一律”说使不同门类与媒介之间建立起了本质的联系,强调了人类感知经验的整体性与不可分割性。这种认识有其哲学渊源。经过王弼的阐发,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将最高的审美理想赋予了艺术主题,媒介作为工具与手段有其明晰通路,即由“象”达“意”,从而引发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广泛回应。知性的悬置超越了媒介的壁垒,为当代的媒介神话提供了反思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诗画一律 艺格敷词 “东坡赤壁”
下载PDF
追寻不变者:苏轼气论与《赤壁赋》新解 被引量:1
5
作者 成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6,243,共12页
苏轼《赤壁赋》提出两层说法,化解人生苦短之叹:一是万物流变中,自有不变者恒久存在;二是风声月色,足供我辈领受。这两层一脉衔接,均基于苏轼的气论而来。苏轼的气论糅合三教资源,时参己意。他所谓不变者,指作为万物质料的气;所谓声色,... 苏轼《赤壁赋》提出两层说法,化解人生苦短之叹:一是万物流变中,自有不变者恒久存在;二是风声月色,足供我辈领受。这两层一脉衔接,均基于苏轼的气论而来。苏轼的气论糅合三教资源,时参己意。他所谓不变者,指作为万物质料的气;所谓声色,属于万物形之精华。前说出自《庄子》外、杂篇,后说则从佛教“六尘”概念转出。气不可见,在现象世界,形之精华最接近本体。唯有迈入君子境界,渐近自然状态方能领取。《赤壁赋》的宗旨,即在写出此一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气论 《赤壁赋》 不变者 形之精华
下载PDF
唐宋诗歌花肉互喻关系的书写流变与后世接受——以苏轼《定惠院海棠》为中心
6
作者 周玮璞 《南海学刊》 2023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与传统以花喻人的手法不同,中唐以降古典诗歌出现了以人喻花,特别是以肉红喻花的反向应用,并在宋代蔚然成风。苏轼《定惠院海棠》中“红映肉”之喻,广为后世诗人接受仿写,并在唱和与品评中不断经典化。但“红映肉”在清代却因尖新俚俗... 与传统以花喻人的手法不同,中唐以降古典诗歌出现了以人喻花,特别是以肉红喻花的反向应用,并在宋代蔚然成风。苏轼《定惠院海棠》中“红映肉”之喻,广为后世诗人接受仿写,并在唱和与品评中不断经典化。但“红映肉”在清代却因尖新俚俗的鲜明宋调风格,在“宗唐”与“宗宋”两派的诗学接受中产生了明显的分化乃至论辩,甚至日本汉诗学家都参与了这一讨论。对“红映肉”一类以肉喻花语典的接受,可以成为从具体文本考察创作与诗学接受中唐宋诗之争的典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喻花 苏轼 红映肉 唐宋诗之争
下载PDF
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 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 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特征,在 对词的断句和分析中,不少人忽略了这一点。故本文所谈问题,对词的分析、鉴赏具有 普遍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创作背景 创作心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 构思 主题
下载PDF
文本与图像:历代赤壁图的对话关系与多重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琳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作为最受中国古代画家青睐的诗意图题材之一,取材于苏轼赤壁文学的赤壁图为探讨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以来颇受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然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却鲜有论及。历代赤壁图的创作者通过场景选择与艺术转换,精心构... 作为最受中国古代画家青睐的诗意图题材之一,取材于苏轼赤壁文学的赤壁图为探讨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以来颇受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然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却鲜有论及。历代赤壁图的创作者通过场景选择与艺术转换,精心构筑了新的视觉阐释空间,延展了苏轼赤壁文学的思想意蕴。在图像内部,画家通过再现苏轼与客、苏轼与赤壁、苏轼与孤鹤的三重对话关系,完成了对文本的阐释与再创造。在图像外围,文字题咏与赤壁图之间具有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紧密关系。以赤壁图为物质载体,题画者、画家与苏轼之间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对这一层对话关系的解读剖析,有助于重新审视苏轼及其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苏轼 赤壁文学 对话 意蕴
下载PDF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异议——兼谈学术研究的平等性、客观性与科学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饶学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和创作年历来有所争论。在"无任何文献资料可证明"的情形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推出孤见,认为《赤壁怀古》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四年十二月写宋同西夏之战灵州溃败的。&qu...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和创作年历来有所争论。在"无任何文献资料可证明"的情形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推出孤见,认为《赤壁怀古》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四年十二月写宋同西夏之战灵州溃败的。"新探"凭借臆想、联想、设想来立论、设据和论证,有欠科学,不敢苟同。从苏轼作词的时序、景物、行实、思想、诗词文会通来看,《赤壁怀古》应是元丰五年苏轼游黄州赤壁怀三国古之作。这是符合客观真实的,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灵州溃败 掩饰发泄 赤壁怀古 向往英雄事业
下载PDF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比录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恩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全词音节高亢,气势磅礴,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翻译家。四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各有特色,都是上乘之译,但不免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汉泽英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论孙刘联盟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启祥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3-40,共8页
孙刘联盟是在曹操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孙权、刘备采取的权宜之计。长远而论,联盟与双方的争霸图谋相冲突。联盟在鲁肃、诸葛亮的全力、倾心推动下形成,势必随着他们不能掌握局面或离世而出现波折。孙权、刘备及其部属于联盟多无诚意,... 孙刘联盟是在曹操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孙权、刘备采取的权宜之计。长远而论,联盟与双方的争霸图谋相冲突。联盟在鲁肃、诸葛亮的全力、倾心推动下形成,势必随着他们不能掌握局面或离世而出现波折。孙权、刘备及其部属于联盟多无诚意,但联盟破裂应归罪于孙权、吕蒙而非刘备、关羽。吴、蜀后期的"盟好"关系尽管是因为"蜀弱吴孤"和吴国国政混乱不得已而为之,但"掎角之势"仍然保障了三分局面的相对稳定和吴、蜀向南方、"南中"发展。与历史上众多的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所谓联盟相比,孙刘联盟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维持时间长、有过真诚合作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孙刘联盟 鲁肃 诸葛亮 荆州之争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下载PDF
禅解赤壁——从赤壁词赋中看苏轼的禅宗思想
12
作者 陈宁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1-53,76,共4页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五蕴皆空","心无所住","人生如梦"等义理,并将它们与儒道两家融合一体,"浩然不见其涯也"。在黄州,在赤壁,苏轼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三篇赤壁词赋,深刻体现了他对禅宗的认知和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赤壁 禅宗
下载PDF
说苏轼赤壁两赋的“悟”与“了”
13
作者 杨胜宽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苏轼赤壁两赋,读者因理解不同而各有偏好。从宋迄今,对前赋的评价与推崇程度,远胜后赋。其实,前后两赋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不从一个整体去把握,就难以全面领略作者命意之妙。苏轼是从“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两个... 苏轼赤壁两赋,读者因理解不同而各有偏好。从宋迄今,对前赋的评价与推崇程度,远胜后赋。其实,前后两赋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不从一个整体去把握,就难以全面领略作者命意之妙。苏轼是从“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表达他对人生感悟的不同层次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赤壁赋 了悟 以“我”观物 以“物”观物
下载PDF
苏东坡《赤壁赋》纪游的正是矶窝湖——答王琳祥评“东坡‘泛舟矶窝湖’之失”
14
作者 饶学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8,共5页
苏东坡《赤壁赋》纪游的就是矶窝湖,其理由有四:①黄州长江边确实存在矶窝湖,在"赤壁三矶下","县西北二里";②东坡游的不是所谓急流的赤壁摩崖上游,而是长江的洄水湾矶窝湖;③古人说东坡"每泛舟游矶窝湖,遗有... 苏东坡《赤壁赋》纪游的就是矶窝湖,其理由有四:①黄州长江边确实存在矶窝湖,在"赤壁三矶下","县西北二里";②东坡游的不是所谓急流的赤壁摩崖上游,而是长江的洄水湾矶窝湖;③古人说东坡"每泛舟游矶窝湖,遗有二赋"的观点是客观的,应当受到尊重;④唯独东坡在夜游矶窝湖时,方能见到"月出于东山之上"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赤壁三矶下” 游矶窝湖 学术争鸣
下载PDF
苍凉激越的格调 深沉旷达的文思——浅析苏轼《前赤壁赋》的艺术构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沫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2-123,共2页
苏轼是一位乐天旷达的名士,他的思想杂糅了儒释道三家,他的处世态度,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前赤壁赋》亦是这种思想影响下的一篇冠绝千古的佳作。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艺术构思
下载PDF
《前赤壁赋》解析中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王晓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98-102,共5页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虽然精神遭受沉重打击,身不由主,但忠君爱国、济世、爱民矢志不移,保持自身高洁的人格节操矢志不移。且由于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终能于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复杂的心态中,跳出“小我”,发见生命的意义,获得思想升华。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解析 商榷
下载PDF
高情已逐晓云空——《红楼梦》中的王朝云
17
作者 刘阳河 王培光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王朝云是大文豪苏轼的侍妾,虽然地位低下,但却在千古奇书《红楼梦》中占据一席之地。曹雪芹把她作为小说开头第二回重要环节中所述"正邪两赋"之人的收尾,与嵇康、阮籍、唐明皇和宋徽宗等二十余人并列。而苏轼所作之诗文,可以... 王朝云是大文豪苏轼的侍妾,虽然地位低下,但却在千古奇书《红楼梦》中占据一席之地。曹雪芹把她作为小说开头第二回重要环节中所述"正邪两赋"之人的收尾,与嵇康、阮籍、唐明皇和宋徽宗等二十余人并列。而苏轼所作之诗文,可以反映出王朝云的美貌、聪敏、勤劳、忠义和佛性。在《红楼梦》中,王朝云属于曹雪芹笔下的"奇优名倡"而非前人所普遍认同的"情痴情种"。王朝云不但名字出现在《红楼梦》文本中,她更与书中的女性角色如香菱、黛玉、妙玉、惜春和麝月有相似之处;而她的夫主苏轼也与《红楼梦》有颇深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云 苏轼 《红楼梦》 奇优名倡 麝月
下载PDF
从“断魂”到“返魂”——苏轼初到黄州的心绪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梅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他结交黄州友人,借助庄禅智慧走出了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苏轼赴黄州途中所写的红梅诗以及一年之后写下的关于红梅的诗作可相互映照。后者是苏轼走出心灵危机的标志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心理危机 孤独 庄禅 红梅精神
下载PDF
“小乔初嫁了”试解
19
作者 刘世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5-87,共3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 ,历来注家皆语焉不详。本文以有关文献为依据 ,透过表面字句 ,深入考证其深刻内涵。苏轼写此词时对周瑜的功业和初纳小乔的艳羡 ,曲折地表现了苏轼的婚恋感情倾向 ,抒发了他被贬黄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 ,历来注家皆语焉不详。本文以有关文献为依据 ,透过表面字句 ,深入考证其深刻内涵。苏轼写此词时对周瑜的功业和初纳小乔的艳羡 ,曲折地表现了苏轼的婚恋感情倾向 ,抒发了他被贬黄州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念奴娇·料壁怀古》 内涵 情感 "小乔初嫁了"
下载PDF
文徵明补苏轼《赤壁赋》残缺字迹与原作书法之比较
20
作者 王恒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50-155,共6页
苏轼与文徵明均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书法大家,二人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但颇具渊源。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赤壁赋》问世后流传于不同藏家,并一度成为文徵明的家藏。因卷首几行字残损,文徵明拟苏轼原作风格补书36字于其前,并在卷后用小楷题... 苏轼与文徵明均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书法大家,二人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但颇具渊源。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赤壁赋》问世后流传于不同藏家,并一度成为文徵明的家藏。因卷首几行字残损,文徵明拟苏轼原作风格补书36字于其前,并在卷后用小楷题跋记之。补字虽与原作风格相近,然细观之,在章法对比、结体、用笔细节、线条质感上仍有较多差距。本文将文徵明补书字与苏轼原作中风格最为接近的相同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文徵明对苏轼书法的取法学习以及存在的差距,以期为学习者带来一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徵明 《赤壁赋》 补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