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轴系统”理论及“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段进军 李雪 玄泽源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从行动和规则视角探讨“点—轴系统”理论及“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可以发现,“点—轴系统”理论建立在微观个体行动的基础上,是大量个体行动及行动的协调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分工在空间上的投影,具有内在自发秩序的特征。“T”字型空... 从行动和规则视角探讨“点—轴系统”理论及“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可以发现,“点—轴系统”理论建立在微观个体行动的基础上,是大量个体行动及行动的协调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分工在空间上的投影,具有内在自发秩序的特征。“T”字型空间格局是对中国大量微观个体行动所形成的空间自发秩序的发现,是对中国地理格局的发现,并非主观设计,发现这样的秩序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中国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无法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 “t”字型空间格局 行动 秩序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1 位作者 王新怡 侯继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45-51,共7页
应用Ripley’s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 应用Ripley’s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椴、色木槭随着种群发育,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小.紫椴不同生长阶段间在小尺度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最大尺度不超过3m);色木槭幼树与中树在11~12m尺度范围呈现空间正相关,而幼树与大树在4~6m尺度范围出现空间负相关.红松与紫椴(3~8m、38~50m)、色木槭(3~18m、46~50m)在小尺度以及较大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与蒙古栎在大尺度(48~50m)上呈空间正相关;蒙古栎与水曲柳(2~3m、10~14m)、色木槭(3~4m)在小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色木槭与紫椴则在中等尺度上(11~36m)呈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空间关系 林冠空隙 Ripley’sk(t)
下载PDF
四川九顶山西坡红桦林天然种群空间格局及更新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守江 苏智先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用T square距离方法 ,通过空间格局的T形指数C及其检验值Z1,对九顶山西坡红桦种群中选取的 3块样地 6条样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红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随机型分布为主 ,如样地支部牛场、十二河等 ,少数地区由于遭到人类的严重... 用T square距离方法 ,通过空间格局的T形指数C及其检验值Z1,对九顶山西坡红桦种群中选取的 3块样地 6条样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红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随机型分布为主 ,如样地支部牛场、十二河等 ,少数地区由于遭到人类的严重干扰和破坏 ,形成了集聚型分布格局 ,如样地上堰 .通过分布距离指数I的进一步对照分析得出 ,在样线L4中 ,在主要的随机格局中也有少部分表现出了集聚型 .本区红桦树种按其年龄段的不同分为 3个年龄级 :幼树、成年树、老年树 .红桦幼树比较缺乏 ,仅占红桦树种的 12 % ,而老年树种占 2 4 % ,年龄结构为衰老型 .在九顶山西坡 ,红桦种群已开始老化 ,幼树又相当缺乏 ,使红桦种群的自我更新面临极大威胁 ,建议加强对红桦林的保护和种群自我更新能力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顶山 红桦种群 空间格局 距离方法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志祥 刘鹏 +4 位作者 刘春生 李成惠 张家银 廖进平 徐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6种聚集强度指数和Greig-Smith和Kershaw 2种格局规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南方铁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主要体现在:幼苗和幼树阶段都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向随机分布发展;不同区组大小的南方铁杉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但在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南方铁杉种群的聚块规模大体为8 m2和32 m2;种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裸露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郁闭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江西明月山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沐生 吕爱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0-182,共3页
为了解明月山旅游活动对建群种群的影响,采用T-square距离方法研究了明月山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海拔400 m、700 m和1 500 m的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聚型,海拔1 000 m和1 300 m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型。... 为了解明月山旅游活动对建群种群的影响,采用T-square距离方法研究了明月山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海拔400 m、700 m和1 500 m的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聚型,海拔1 000 m和1 300 m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型。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海拔高度发生规律性变化。说明,明月山的旅游开发活动已对低海拔的种群产生一定干扰。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明月山开发保护规划,促进明月山旅游开发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月山 马尾松种群 空间格局 t-square距离方法 江西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时空变化与生态屏障建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李磊 官冬杰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7年第3期69-74,共6页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解译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变化明显,常绿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木林分别...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解译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变化明显,常绿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木林分别减少了321.61 km^2、74.81 km^2和625.47 km^2,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草丛分别增加了642.57 km^2、260.5 km^2和258.86 km^2;(2)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以常绿植被为主,分布在库区腹心东部(巫溪县、巫山县、奉节、云阳县、开州区和万州区)和库区腹心西部(武隆区、石柱县、丰都县和忠县);(3)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分布的海拔梯度规律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被分布 时空分布 地形分异 生态屏障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幼虫、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小武 丁新华 +6 位作者 吐尔逊 付开赟 何江 李广阔 高海峰 白微微 郭文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5-1394,共10页
旨在探明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境下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情预测预报及田间有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扩散系数进行t检验,以丛生指数Moore I、平均拥挤度m*、聚集度指数m*/m、C_A指标、聚集强度K及扩散指数I_Q等6... 旨在探明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境下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情预测预报及田间有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扩散系数进行t检验,以丛生指数Moore I、平均拥挤度m*、聚集度指数m*/m、C_A指标、聚集强度K及扩散指数I_Q等6种聚集度指标相互印证,用Iwao回归、Taylor幂法则、聚集均数(λ)及U检验,对稻水象甲幼虫、蛹两种不同虫态下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2种虫态下稻水象甲均呈密度依赖型聚集分布,m*-m回归表明;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均是稻水象甲个体群,但幼虫个体间相互排斥,蛹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均值与聚集度呈显著正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稻水象甲幼虫、蛹的聚集均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共同影响所致,且蛹的聚集程度高于幼虫。此外,用Iwao回归法,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D)~2[(α+1)/m+β-1)],计算出在不同密度(m)下稻水象甲幼虫和蛹的理论抽样数,随着幼虫、蛹密度的增大,所需抽样数逐渐减少,m0取平均每穴幼虫数为12头时,两种虫态序贯抽样公式依次为T_(1(n)),T_(0(n))=12n±18.527 0n^(1/2)、T_(1(n)),T_(0(n))=12n±22.200 9n^(1/2),经U检验,稻水象甲两种虫态各抽样方法均可靠,田间最适抽样方法幼虫为"Z"字形取样法(0.140),蛹则为大5点取样法(0.177)。综上,两种虫态下稻水象甲均为聚集分布,且蛹的聚集程度高于幼虫的聚集强度,其聚集原因均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共同影响所致,在大田抽样中,幼虫、蛹的最适抽样依次为"Z"字形取样法和大5点取样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荒漠绿洲 空间分布型 t检验 抽样技术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纬度森林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8
作者 温智峰 魏识广 +2 位作者 李林 叶万辉 练琚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153-9164,共12页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特点及其成因,揭示其共性规律和个性差异,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我国亚热带不同纬度的6个1 hm^(2)典型森林群落中所有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特点及其成因,揭示其共性规律和个性差异,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我国亚热带不同纬度的6个1 hm^(2)典型森林群落中所有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1 cm的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L(t)方程统计所有监测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为满足L(t)方程的统计精度,将各群落中多度≥10株的植物以物种为单位统计,多度<10株的低多度物种和单个体物种则以种组为单位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并对物种多度、胸径与空间聚集程度的度量指标L_(1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亚热带不同纬度群落中多度≥10株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相似的尺度依赖性规律:显著聚集分布比例随尺度增大而降低,不同纬度群落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纬度较低的群落稳定性更强。(2)各群落中低多度种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小尺度显著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的尺度效应,但尺度效应在不同纬度群落间存在差异;各群落的单个体种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3)不同纬度群落物种多度与空间聚集程度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物种多度对空间聚集程度的影响随纬度从高到低逐渐减弱。(4)较高纬度群落物种胸径与空间聚集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纬度从高到低,物种胸径对空间聚集程度影响水平逐渐降低。对亚热带不同纬度森林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的进一步探讨,认为由纬度差异引起的生境异质性是影响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过程的主要因素,此外,林型、扩散限制、密度制约和随机作用是影响各群落物种空间格局成因及多样性维持的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点格局分析 L(t)方程 物种多度 空间聚集程度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丁璐扬 李华晶 杨传喜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子系统和配置效率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从省域尺度出发,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 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子系统和配置效率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从省域尺度出发,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法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子系统与配置效率子系统协调等级处于初级水平且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子系统与配置效率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协调度整体呈现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梯度递减格局,耦合协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内迁”趋势明显,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和东北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子系统与配置效率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受到经济发展力、市场发育力、教育发展力、信息传输力,技术吸引力,农村生产力、财政支持力以及技术创新力等多元因子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系统 配置能力﹔配置效率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上海建设全面创新型城市的规划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帆 卢柯 +1 位作者 王周杨 杜凤姣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3期73-78,共6页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主动迎接创新带来的挑战。在创新型城市内涵和国际趋势解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目标,提出复合高效的空...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主动迎接创新带来的挑战。在创新型城市内涵和国际趋势解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目标,提出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开放互联的空间链接、弹性预留的空间适应3大规划策略。基于产业现状格局,根据创新功能、产业类型与城市功能等特征,总结科学城、产业社区、创新城区3种创新空间模式,并对未来上海建设全面创新型城市的若干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科创中心 空间模式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中国空间格局的规律认知与理论提炼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陆玉麒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85-2897,共13页
胡焕庸线、"T"型模式以及双核结构,可归纳为"一线两轴双核"结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文地理学者对于中国空间格局的规律认知和理论提炼。胡焕庸线属于自然地理学地域分异规律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延伸和拓展,遵循的是均质... 胡焕庸线、"T"型模式以及双核结构,可归纳为"一线两轴双核"结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文地理学者对于中国空间格局的规律认知和理论提炼。胡焕庸线属于自然地理学地域分异规律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延伸和拓展,遵循的是均质区域的基本假设;"T"型模式和双核结构则超越了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遵循的是功能区域的基本假设。其中,"T"型模式是陆大道提出的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从现象看,双核结构附属于"T"型开发模式,但后继研究实现了由特殊向一般的转化,完成了科学发现、机理分析、数学推导和实践应用的全过程科学研究,成为一个普适性较强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从理论层面而言,分别基于均质区域和功能区域假设的胡焕庸线和"T"型模式属于空间分异规律的分析结果,属于地理学中的个例性理论;双核结构则属于符合一般科学意义上的普适性较强的理论。显然,胡焕庸线、"T"型模式和双核结构三位一体的分析,一方面表明中国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区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理学规律和理论提炼的国家;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可为区域空间结构规律的总结和人文地理学理论的提炼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论角度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胡焕庸线 “t”型模式 双核结构 “一线两轴双核”结构
原文传递
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与空间格局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丙章 高建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631-637,669,共8页
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过程和极化空间格局演变,时间尺度运用ER指数和T-W指数对中原经济区30个地级市(省管市)在1990-2013年的极化过程进行了探讨,从整体上把握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过程;空间尺度选取1990、2000和2013年... 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过程和极化空间格局演变,时间尺度运用ER指数和T-W指数对中原经济区30个地级市(省管市)在1990-2013年的极化过程进行了探讨,从整体上把握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过程;空间尺度选取1990、2000和2013年3个典型年份,运用引力模型为基础的空间极化指数分析了其空间极化格局的分布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中原经济区经济极化现象在1990-2013年间呈现出波动阶段(1990-1996年)、上升阶段(1996-2008年)和下降阶段(2008-2013年)三个阶段;(2)中原经济区内部差异明显,仅极化外延区的城市个数比例占到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半数以上,且空间极化指数相对也很低;(3)极化空间分布上,中原经济区极化核心区、极化内缘区和极化过渡区主要交错分布在京广线上,而数量众多的极化外延区大多分布在主要交通干线之外;(4)在空间构成上,中原经济区极化空间格局经历了从单中心圈层、双中心雏形阶段到双中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经济极化 ER指数 t-W指数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γ-多样性空间梯度格局与环境因素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岳仁苹 龚正达 +3 位作者 王海波 葛军旗 张丽云 周红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山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以云南省西部澜沧江流域9个纬度(21°-30°N)及6个海拔(500-3 500 m)为调查研究的空间和尺度,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居民区夜间活动的成蚊...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山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以云南省西部澜沧江流域9个纬度(21°-30°N)及6个海拔(500-3 500 m)为调查研究的空间和尺度,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居民区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多样性调查。结果 (1)澜沧江流域居民区捕获蚊类180 099只,隶属于2亚科7属46种,其中按蚊属16种,库蚊属15种,伊蚊属11种,蓝带蚊属、阿蚊属、曼蚊属和脉毛蚊属各1种;(2)蚊类γ-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随着纬度升高,呈阶梯状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后再升高的分布格局,两高峰位置分别位于24°-25°N和27°-28°N,沿海拔梯度呈先升高后逐步降低趋势,最高点位于海拔1 000-2 000 m;(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澜沧江流域居民区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蚊类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澜沧江流域30个乡镇样点蚊类物种丰富度与纬度、海拔、温度、降雨量和蚊类密度的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与纬度和海拔两变量呈负相关(r=-0.720、-0.645,均P〈0.001),而与温度、降雨量和密度呈正相关(r=0.598、0.675、0.785,均P〈0.001)。结论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澜沧江流域蚊类γ-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随纬度和海拔增高而递减,随温度和降雨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在地理因素中纬度梯度对蚊类γ-多样性的影响较明显,气候因素中降雨量对蚊类γ-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γ-多样性 空间梯度格局 澜沧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