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脉络学说构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理法方药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深 张兆旭 +1 位作者 孔令博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34-1838,共5页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西医尚缺乏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防治的有效方法,无复流已成为制约脑梗死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现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从“孙络-微血管”相关性切入,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提出其病机为气虚络阻,进而确定其治法为益气通络,主要代表性方药为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等,建立了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这将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中医方案”,对该类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无复流 脉络学说 孙络 微血管 气虚络阻 益气通络 理法方药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孙络—微血管”病变数学模型构建及通络干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常丽萍 李禄金 +3 位作者 魏聪 贾振华 郑青山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49-653,666,共6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EC)在"孙络—微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中的效应规律和关键作用靶点,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家97... 目的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EC)在"孙络—微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中的效应规律和关键作用靶点,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各子课题单位中"孙络—微血管"病变相关研究数据,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结果"孙络—微血管"病变涉及到微血管(微循环)、血液成分、神经体液、脏器组织等4类指标群存在显著相关性;通络干预微血管(微循环)优势明显;心脑(糖)肾重大疾病均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共同组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通络药物干预使其趋于正常,其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多个指标是关键共性靶点。结论"孙络—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和启动因素、神经体液和血液成分共同参与、组织细胞功能结构损伤、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通络干预使该复杂网络中相互关联的节点趋于正常,提示心脑(糖)肾可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络—微血管”病变 数学模型构建 多维时空动态演变 复杂网络 微血管内皮细胞 异病同治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机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军芳 魏聪 +2 位作者 王宏涛 常丽萍 王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86-1089,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疗效难以提高,而脉络学说中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则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和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以此确立心力衰竭治疗的"气、血、水同治分消"...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疗效难以提高,而脉络学说中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则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和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以此确立心力衰竭治疗的"气、血、水同治分消"治则和芪苈强心胶囊组方。基础研究证实,该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标本兼治的干预特色,以中医理论指导组方研究与基础实验研究,并与临床循证研究相结合,为创新中药研究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营卫 孙络 微血管 慢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被引量:82
4
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1 位作者 常丽萍 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病规律、基本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治疗,提出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完善发展了中医血脉理论。深化发展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提出营卫交感和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以"孙络-微血管"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四类微观病理特征,证实通络保护"孙络-微血管"是治疗心、脑和(糖)肾重大疾病共性关键机制——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孙络-微血管"病变核心机制,提出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新策略。历经十余年,完成4项循证医学研究解决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国际医学界难题提供新药物,填补窦缓伴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推动了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的专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学会发展,以及脉络病变辨证诊疗方法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理论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病 营卫交感 孙络-微血管 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