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宋教仁案”舆论风潮的政治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晓娟 杨月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宋教仁案"引发了一场国民党反袁舆论风潮,对当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舆论风潮中国民党由于过于愤慨,出现了过激的言行,使其声誉受损,而袁世凯政府以其较为纯熟以及表面上看似理性的言行,改变了其在争取民意方面... "宋教仁案"引发了一场国民党反袁舆论风潮,对当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舆论风潮中国民党由于过于愤慨,出现了过激的言行,使其声誉受损,而袁世凯政府以其较为纯熟以及表面上看似理性的言行,改变了其在争取民意方面的被动局面,威信见涨,使中间势力转而倾向于他。由此,民初政治格局彻底改变,民主共和向独裁专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案 舆论 国民党 袁世凯 民初政局
下载PDF
洪述祖——“刺宋案”唯一主谋 被引量:4
2
作者 尚小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8,共24页
"宋案"是由多个情节次第演进而成的复杂案件,杀宋是最后一个环节。杀宋之意产生于袁世凯主导、赵秉钧参与的洪、应构陷"孙黄宋"计划失败之后,造意者为洪述祖。洪与赵关系并不融洽,因此他不可能将杀宋计划告赵,加之... "宋案"是由多个情节次第演进而成的复杂案件,杀宋是最后一个环节。杀宋之意产生于袁世凯主导、赵秉钧参与的洪、应构陷"孙黄宋"计划失败之后,造意者为洪述祖。洪与赵关系并不融洽,因此他不可能将杀宋计划告赵,加之赵在宋被刺前多日已将"应密"电本交与洪掌管,故赵对洪、应图谋杀宋并不知情。洪、袁关系极为密切,洪曾试探袁是否同意"收拾"反对党一二人,被袁拒绝,洪遂转而以子虚乌有的"燬宋酬勋位"及"债票特别准",诱使应杀宋。故洪实为"刺宋案"唯一主谋。袁虽与刺宋无直接关系,但由于案发对其竞选正式大总统造成极大冲击,一旦宋案其他情节再曝光于法庭,对其将更不利,故他明知洪为杀宋主谋,仍故纵其至青岛德国租界,明知赵与杀宋无关,仍竭力阻止其到沪自证清白,洪因此得以暂时逃脱严惩,赵则牺牲了个人声誉,成为袁的"挡箭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案 洪述祖 袁世凯 赵秉钧 应夔丞 国民党
下载PDF
宋教仁案报道中的“媒体审判”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晓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黎元洪、被告律师、新闻记者等各方对新闻媒体在报道该案过程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持有的不同的态度及观点。袁派反对媒体审判是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不可完全否定;新闻媒体主张"媒体审判... 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黎元洪、被告律师、新闻记者等各方对新闻媒体在报道该案过程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持有的不同的态度及观点。袁派反对媒体审判是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不可完全否定;新闻媒体主张"媒体审判"是基于舆论监督、发挥社会公器作用的需要;"宋案"报道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是民初特殊环境下司法不独立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案 新闻媒体 媒体审判
下载PDF
宋教仁案中的洪述祖——兼论尚小明的《宋案重审》
4
作者 张耀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6-65,共10页
宋教仁案中的洪述祖作为内政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竟然与应夔丞合谋套取中央政府的巨额款项,甚至于打着中央政府尤其是袁世凯、赵秉钧的名义,在密信密电中怂恿鼓励应夔丞实施谋杀宋教仁的行动计划,从而犯下了渎职枉法、... 宋教仁案中的洪述祖作为内政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竟然与应夔丞合谋套取中央政府的巨额款项,甚至于打着中央政府尤其是袁世凯、赵秉钧的名义,在密信密电中怂恿鼓励应夔丞实施谋杀宋教仁的行动计划,从而犯下了渎职枉法、教唆杀人的严重罪行。但是洪述祖和与他单线联系的应夔丞都没有出现在谋杀现场,出现在谋杀现场指挥武士英杀人的吴乃文等人。尚小明在《宋案重审》一书中撇开现场人证,仅仅通过支离破碎、相互矛盾的资料堆砌,就"莫须有"地认定与袁世凯关系"特殊"的洪述祖是宋教仁案的唯一主犯,事实上是不能成立的,在学术层面也没有形成切实完整的证据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案 洪述祖 吴乃文 《宋案重审》
下载PDF
近二十年(1990-2011年)宋教仁研究综述
5
作者 毛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近二十年关于宋教仁的研究,较1990年以前,既有继承延续又有新的拓展。不仅新出现了考察宋在民族危机下,分析国际局势,提出外交策略和军事外交思想的文章;也出现了单独研究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思想、法治思想、行政组织思想以... 近二十年关于宋教仁的研究,较1990年以前,既有继承延续又有新的拓展。不仅新出现了考察宋在民族危机下,分析国际局势,提出外交策略和军事外交思想的文章;也出现了单独研究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思想、法治思想、行政组织思想以及讨论他设计民主制度、探索中央和地方关系篇章。"宋案"的众多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对"宋案"凶手的考辨、对"宋案"的社会反映和影响的分析以及从其它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宋案"这三个方面。同时,宋教仁在教育、经济、新闻等诸思想也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 民主革命思想 宋案
下载PDF
论报章媒介与民初司法观念的近代化——以《时报》“刺宋案”为中心
6
作者 董学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宋教仁遇刺后,素以文字老辣、冷刻犀利名闻沪上的《时报》,刊发大量新闻评论,以引导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该报指出,凶手认定必须立足证据,坊间臆测混淆视听有碍司法,劝诫报章媒介秉公直言,切勿散播不确之论。“刺宋案”久未开讯,报人举... 宋教仁遇刺后,素以文字老辣、冷刻犀利名闻沪上的《时报》,刊发大量新闻评论,以引导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该报指出,凶手认定必须立足证据,坊间臆测混淆视听有碍司法,劝诫报章媒介秉公直言,切勿散播不确之论。“刺宋案”久未开讯,报人举起司法独立的大旗,谴责行政干预司法的同时,批判了上海地方司法机关的不作为。“论政救国”的办报理念、报人群体较高的法律素养、对法治精神的高度认同以及对时势的理性思考,共同构成该报如是发声的重要原因。《时报》对“刺宋案”的评论,向国民普及了近代司法知识,传播了近代司法观念,为推动司法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章媒介 《时报》 证据制度 司法独立 “刺宋案”
下载PDF
宋教仁遇刺案凶手再讨论
7
作者 梁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7-21,共5页
在宋教仁遇刺一案中,凶手多被认为是赵秉钧或袁世凯。但赵秉钧并无企图长保权位之心,又与宋教仁私交甚好,其与洪述祖的往来书信及密电本也不涉及杀宋事件,故指称赵秉钧为宋案幕后凶手并没有可信证据。袁世凯虽与宋教仁多有政见分歧,但... 在宋教仁遇刺一案中,凶手多被认为是赵秉钧或袁世凯。但赵秉钧并无企图长保权位之心,又与宋教仁私交甚好,其与洪述祖的往来书信及密电本也不涉及杀宋事件,故指称赵秉钧为宋案幕后凶手并没有可信证据。袁世凯虽与宋教仁多有政见分歧,但宋并非其竞选总统之最大障碍;袁世凯虽拒绝由黄兴等组织特别法庭调查宋案,但只是想另立由伍廷芳主持、莫理循参加的调查委员会对此案进行调查;枪手武士英、应夔丞与赵秉钧的死亡,也无直接证据可证明与袁有关,故指称袁世凯为杀宋真凶也嫌证据不足。与追究幕后主使者相比,人们对于宋案中会党头目应夔丞买凶杀人这一不争的事实却关注不够,表明对于宋案真凶的探究还需要拓宽视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案 袁世凯 赵秉钧
下载PDF
陈其美主谋杀宋谬说之流传 被引量:1
8
作者 尚小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7,共15页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宋案 陈其美 应夔丞 《国报》 《辛丙秘苑》 共进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