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馆优化名人赠书效应的策略探讨——以南京师范大学刘麟生、徐复教授赠书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宗瑞冰 刘栋 《图书情报研究》 2013年第4期36-39,共4页
图书馆名人赠书无论是对图书馆,还是对捐赠者本人、图书馆读者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刘麟生、徐复教授赠书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图书馆如何对名人赠书进行收藏、管理、研究、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名人赠书 图书馆 刘麟生 徐复
下载PDF
徐复先生佚稿三篇辑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万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6-179,共4页
徐复先生所撰专家鉴定意见、专家推荐意见与苏昌辽信三篇,两篇写于1983年,一篇写于1997年。除了与苏昌辽的信函是他人代笔外,其他二篇都是徐复先生手泽。在给王继如教授所写推荐意见中,揭明敦煌变文校释的条件,具有方法论意义。这三篇... 徐复先生所撰专家鉴定意见、专家推荐意见与苏昌辽信三篇,两篇写于1983年,一篇写于1997年。除了与苏昌辽的信函是他人代笔外,其他二篇都是徐复先生手泽。在给王继如教授所写推荐意见中,揭明敦煌变文校释的条件,具有方法论意义。这三篇俱未见收录于徐老的文集,也未见相关学者辑录,今特为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 佚稿 辑录
下载PDF
孔子的“言诗”与《毛诗序》的释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壮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6,共10页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是"赋诗言志"的意思,它在春秋时代是从属于礼乐仪式的说话方法,与后来直接讲解《诗经》的《毛诗序》没有关系。孔子对于《诗经》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赋诗"而展开的,而并没有阐释《诗经》之本义。战国以后,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由礼乐仪式转为经典,才产生了企图诸首解释《诗经》的《毛诗序》。但因为释《诗经》者仍未脱离上古以礼乐为治的时代所形成的隐喻思维模式,仍然用发微索隐的方式去理解《诗经》,故使《诗经》的本义长期被掩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孔子 赋诗言志 言诗
下载PDF
东晋伏滔《北征记》考论——兼证老子故里 被引量:3
4
作者 鲍远航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2-67,共6页
东晋伏韬《北征记》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袁真,《北征记》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北征记》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三国地理... 东晋伏韬《北征记》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袁真,《北征记》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北征记》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三国地理等,不乏有价值的史料。《北征记》所记狐书、三王墓等,也对此后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关于老子庙九井的记述,可与后世史籍有关记载相印证,为证明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提供了史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伏韬 叶北征记曳 亡佚时代 佚文 文献价值 老子庙
下载PDF
杀害“救时宰相”于谦的主谋徐有贞其人其事——兼谈所谓的于谦“迎立外藩”问题及其“襄王金符迷失案”
5
作者 吴仁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7-52,共6页
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曾与于谦共同参加京城会试,并因为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之事而为世人所称道,四库全书评价他博览群书,时人亦称赞其才华出众。但名利心太重的徐有贞于"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又因为求官... 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曾与于谦共同参加京城会试,并因为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之事而为世人所称道,四库全书评价他博览群书,时人亦称赞其才华出众。但名利心太重的徐有贞于"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又因为求官未得而对于谦怀恨在心,最终成为陷害于谦的主谋。此外,"迎立外藩"之罪是如何栽赃到于谦身上的,对徐有贞该如何评价,文章将一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徐有贞 迎立外藩 襄王金符迷失案
下载PDF
“徐福逸书”与近世日朝交涉中的东亚文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7-56,142,共11页
徐福传说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止居日本”和“逸书百篇”等内容,并由此进入日本的历史叙事和东亚各国的日本观。名诗《日本刀歌》中提出“逸书百篇今尚存”之说,自此引发东亚文人阶层的广泛关注。17世纪以降访日的朝鲜使节多次追问... 徐福传说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止居日本”和“逸书百篇”等内容,并由此进入日本的历史叙事和东亚各国的日本观。名诗《日本刀歌》中提出“逸书百篇今尚存”之说,自此引发东亚文人阶层的广泛关注。17世纪以降访日的朝鲜使节多次追问“逸书”,引发日朝双方的讨论与思考,背后则是对“逸书”所代表之中华文化正统的争夺,以及壬辰战后日朝之间复杂的政治交涉与相互认知。由此传承、延伸的东亚文化脉络,于中国不在场的“东亚共同体”中依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逸书” 朝鲜通信使 德川幕府 新井白石 林罗山
下载PDF
毛泽东主席晚年所阅读的《老子》版本考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金富 王彤江 《晋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2-74,89,共4页
晚年的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毛主席曾经阅读过的《老子》版本主要包括: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简注》、张政烺审定的《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释文》、傅奕校订《道德经古本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
关键词 毛泽东 《老子》 马叙伦 高亨 张政烺 傅奕 帛书
下载PDF
1940年香港“广东文物展”徐信符参展书籍述略
8
作者 丁蕾 丘东霞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4,111,共6页
徐信符是广东民国时期藏书家。文章通过徐信符在1940年香港"广东文物展"中展出的文献,释读徐信符到底认为哪些文献值得收藏,藉此揭示哪些文献会被展览主办者认可能代表"乡邦"。
关键词 徐信符 书籍 展览 地方文献
下载PDF
几部明初佚书中的杨黼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应宝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杨黼是一位有名的白族学者 ,然而其身份事迹却少有记载。近年大理民间发现了几部明初佚书 ,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杨黼的生卒年代 ,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成就等 ,并能澄清某些有关其人其事的争论问题。本文特对此作了较翔实的引证、介绍... 杨黼是一位有名的白族学者 ,然而其身份事迹却少有记载。近年大理民间发现了几部明初佚书 ,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杨黼的生卒年代 ,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成就等 ,并能澄清某些有关其人其事的争论问题。本文特对此作了较翔实的引证、介绍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初期 佚书 杨黼 《南中幽芳录》 《三迤随笔》 《叶榆稗史》 《淮城夜语》
下载PDF
徐复观与《老子》成书问题研究
10
作者 董海粟 《枣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2-57,共6页
治思想史,既不可仅用训诂、考据之法,亦不能只强调义理思想特色。徐复观充分分析了前人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弊病,提出了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将训诂、考据与“深求其意以解其文”相结合而反复求证的研究方法。徐复观利用这一研究方法,重... 治思想史,既不可仅用训诂、考据之法,亦不能只强调义理思想特色。徐复观充分分析了前人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弊病,提出了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将训诂、考据与“深求其意以解其文”相结合而反复求证的研究方法。徐复观利用这一研究方法,重新检讨了《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等与《老子》成书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又通过对比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明确提出了“《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老子》 成书问题 思想史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正英 马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7,共12页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原初形态暗合,故九首是一完整的组诗。其中第一首见于今本《诗经·周颂》的《敬之》篇,故整体为《诗经·周颂》作品无疑。由短序推知,周公四句诗原来是另九首,同属《诗经·周颂》"逸诗"。两组十七首"逸诗"的诗学史意义:一为"孔子删诗"公案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的支撑,并为其删诗"十分去九"提供了文本范例,且启示人重新理解司马迁"去其重"的含义不只指删除重复诗篇,还指删除内容相近的诗篇;二为《毛诗序》形成时代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证,说明《诗经》至迟到战国中期已有序;三是揭示了《诗经》"颂"诗有别于"风"、"雅"只唱不舞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琴舞》 《诗经》逸诗 “删诗”说 《诗序》时代 诗乐舞一体
原文传递
《诗经·大雅·文王》殷士助祭叙述考论——以仪式形态与礼法还原为中心
12
作者 张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3-89,共7页
《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殷士助祭叙述,通行解释多泛说其指涉祭祖,至于具体仪式形态与殷人助祭之缘由,则多论析不清。鉴此,通过征稽先秦传世文献及出土金文器物,证实该诗所言殷士助祭,乃周天子祭祖仪式中的献祼环节,殷士所穿&q... 《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殷士助祭叙述,通行解释多泛说其指涉祭祖,至于具体仪式形态与殷人助祭之缘由,则多论析不清。鉴此,通过征稽先秦传世文献及出土金文器物,证实该诗所言殷士助祭,乃周天子祭祖仪式中的献祼环节,殷士所穿"黼冔",当是以蔽膝(黼)与冠饰(冔)为主要部件的殷代祭服,其结构及称名,与周人所称"黻冕"的冕服系统,颇相类似。而殷士助祭何以可能,完全是周人礼法及政治策略内在要求使然。进而,又可依礼法记录,最终还原出殷士助祭叙述的整体仪式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大雅·文王》 黼冔 礼法还原 仪式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