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吗?——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谷成 李欠男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基于2002—2017年湖北和湖南的县域面板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应用基于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BM-GML)对其进行核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 基于2002—2017年湖北和湖南的县域面板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应用基于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BM-GML)对其进行核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TFP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路径发挥作用;试验区的政策效应存在时间滞后效应,但会长期持续下去;试验区政策可以通过改善通讯基础设施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对“两型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试验区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变化及耦合协调特征分析——基于“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前后的对比 被引量:17
2
作者 侯蕊 李红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8,共10页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检验"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格网分析法、指标空间化模型、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检验"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格网分析法、指标空间化模型、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8年,武汉市二级土地利用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农业生产功能、生物保护功能、景观保育功能总体表现为减弱趋势,产值功能、人口承载功能、建筑承载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总体表现为增强趋势,其中产值功能增幅最大;(2)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有所下降,减幅分别为23.04%和0.49%,社会功能有较大提升,增幅为66.93%;(3)3个时期武汉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均值分别为0.206、0.202和0.204,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功能提升最为显著,呈现出以城市中心到外延"高-低-高"的圈层式分布格局。研究结论:"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后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良好协调区以江汉区为中心规模扩张,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增强的优化发展态势,不同行政区土地利用多功能协调性有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时空变化 耦合协调度 “两型社会”试验区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率测度与分析——“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
3
作者 周琰 夏娟 +2 位作者 汪志红 梅焕 龚琦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41-247,共7页
运用Jeffrey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2000-2006年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城市用地扩张效益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 运用Jeffrey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2000-2006年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城市用地扩张效益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率较低且呈现差异化分布,仅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率(0.167)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0.151),各县区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与产业布局关系密切,2007年以后各市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均有大幅升高。研究发现,政府需要利用差异化城市用地扩张政策、借鉴"两型社会"试验区成立后的有效措施来巩固、提高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要协调非国有经济发展,大力保护耕地,发展工业,引进优质外资,活跃土地市场,加大政府税收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试验区 城市用地扩张 配置效率 Jeffrey模型
下载PDF
近代民间教育团体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例
4
作者 崔军伟 宋超军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第33期73-80,共8页
1920年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职业教育。为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华职业教育社选定江苏昆山徐公桥创设实验区,在教育上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民众教育;在经济上推广农业改良,提倡副业生产,开展合作运动。另外,改进实... 1920年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职业教育。为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华职业教育社选定江苏昆山徐公桥创设实验区,在教育上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民众教育;在经济上推广农业改良,提倡副业生产,开展合作运动。另外,改进实验区还创设农村自治组织,举办人才培训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关注农民需求,讲求经济节省,强调因人施教,注重制度建设,既推动了改进区农村职业教育及各方面的进步,也为其他改进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典范,还为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中华职业教育社 徐公桥改进实验区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动态研究——“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琰 张安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3-1051,共9页
运用索洛余值法量化测度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2000~2006年和2007~2012年)各县区的TEP以及资本、劳动、土地、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提升土地要素产出效... 运用索洛余值法量化测度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2000~2006年和2007~2012年)各县区的TEP以及资本、劳动、土地、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提升土地要素产出效率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低,中间投入品的影响微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规划设置提升了土地要素供给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城市土地扩张的产出效率有所增强,但在要素投入中仍显微弱、增幅较小,ΔES与ΔTEP的差距与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对土地投入的依赖性呈反比。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在经济发展中需要继续推进技术革新,加大对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及优质人才的吸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大力推行政策扶持以提高土地对经济的参与程度,以城市圈为整体统筹规划城市用地的供给,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政策,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在作用原理及机制上集约利用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试验区 城市扩张 经济增长 索洛余值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