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谈“V上”和“V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卫芳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2-40,共9页
结果义"V上/V下"结构中的反方向趋向动词"上""下"都发生了语法化,变成了表示"动作完结"的语法成分。表示"动作完结"的"上""下"是一种处于语法化早期阶段的语法... 结果义"V上/V下"结构中的反方向趋向动词"上""下"都发生了语法化,变成了表示"动作完结"的语法成分。表示"动作完结"的"上""下"是一种处于语法化早期阶段的语法成分,其性质、功能都与类型学中的完结体标记十分类似。被重新分析为表示"动作完结"的语法成分之后,"上""下"都经历了"泛化"过程,其语义概括性不断增强,自身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在"上""下"的泛化过程中,其来源结构和词汇的某些语义特征一直滞留,始终制约着它们与动词的选择限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v下” 完结体 语法化 泛化
下载PDF
从“V上”和“V下”的对立与非对立看语义扩展中的原型效应 被引量:18
2
作者 任鹰 于康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0,共8页
在"V上"和"V下"类动补结构中,"上"和"下"本为反义成分,但在与动词的组配选择中,却并不都是有此无彼、绝对对立的,这就似乎产生了一种意义和形式的错位。为了能够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 在"V上"和"V下"类动补结构中,"上"和"下"本为反义成分,但在与动词的组配选择中,却并不都是有此无彼、绝对对立的,这就似乎产生了一种意义和形式的错位。为了能够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上"和"下"的语义扩展、原型义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等角度进行探讨。"V上"和"V下"的句法表现和表意功能表明,"V上"和"V下"的对立应为本质的、必然的,某些非对立现象则是表面的、偶然的。从根本上说,"V上"和"V下"的对立与非对立表现都可以在"上"和"下"的原型义及其语义扩展过程中找到根源与理据。在"上"和"下"的语义扩展中,原型效应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 v下” 语义扩展 原型效应
下载PDF
湖北宣恩话“V下V下的”动词重叠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屈哨兵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本文描写宣恩话中“V下V下的”动词重叠式,同时讨论该格式的成因,以及与其他相关格式的关系。第一部分先描写该格式的基本语法意义,第二部分讨论“V下V下的”和动作重复的客观现实,并对人关于动作重复的观念结构在数量和动性顺序上的象... 本文描写宣恩话中“V下V下的”动词重叠式,同时讨论该格式的成因,以及与其他相关格式的关系。第一部分先描写该格式的基本语法意义,第二部分讨论“V下V下的”和动作重复的客观现实,并对人关于动作重复的观念结构在数量和动性顺序上的象似性关系,第三部分比较“V下V下的”式与相关动词重叠式的动征凸显面的不同,对V下V下的”动量、时量、动幅、动频、动作的存在状态、动作运行的方向等动征进行了较细致的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宣恩话 “vv下的” 动词重叠 语法意义 象似性关系 语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