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英S+V+O_1+O_2句式对比及汉语教学 被引量:4
1
作者 全裕慧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6,共6页
汉英语S +V +O1+O2 句式之间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 ,初学汉语的学生们往往只知其同一性 ,而不知其差异性 ,容易把汉英句式等同起来 ,在语言实践中 ,造成表达偏误和理解偏误。通过汉英语对比 ,可以让学生认清偏误的根源 ,避免来自母语的干... 汉英语S +V +O1+O2 句式之间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 ,初学汉语的学生们往往只知其同一性 ,而不知其差异性 ,容易把汉英句式等同起来 ,在语言实践中 ,造成表达偏误和理解偏误。通过汉英语对比 ,可以让学生认清偏误的根源 ,避免来自母语的干扰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o1+o2 对比 教学
下载PDF
“(V+O_1)+O_2”结构的句法分析
2
作者 陈艳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4-66,共3页
在"(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中,动宾组合"V+O1"和宾语O2的组合有三种音组模式,其中的"2+2"音组模式已成为优势音节组配方式。"(V+O1)+O2"结构中的宾语O2大部分是体词性宾语,少数是谓词... 在"(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中,动宾组合"V+O1"和宾语O2的组合有三种音组模式,其中的"2+2"音组模式已成为优势音节组配方式。"(V+O1)+O2"结构中的宾语O2大部分是体词性宾语,少数是谓词性宾语,体词性宾语是宾语O2的典型性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1)+o2 韵律结构 宾语o2
下载PDF
论S+V+O1+O2句型的模糊集
3
作者 叶南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3-175,共3页
S +V +O1 +O2是双宾句的模糊集合 ,该模糊集合的中心是S将O2转移到O1 ,O1和O2没有语义句法关系 ,是隶属度为 1的双宾句。当S从O1处得到O2时 ,S +V +O1 +O2处于双宾句和单宾句的边缘地带 ,但句法形式上O1和O2之间不能插入虚词“的” ,在... S +V +O1 +O2是双宾句的模糊集合 ,该模糊集合的中心是S将O2转移到O1 ,O1和O2没有语义句法关系 ,是隶属度为 1的双宾句。当S从O1处得到O2时 ,S +V +O1 +O2处于双宾句和单宾句的边缘地带 ,但句法形式上O1和O2之间不能插入虚词“的” ,在语义意义上O2的领属关系处于游移模糊状态 ,是隶属度为 0 .8的双宾句。当S将动作的结果O2转移到O1时 ,S +V +O1 +O2中的“给予”义是模糊的 ,是隶属度为 0 .9的双宾句 ,句法分析仍应看成双宾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o1+o2 模糊集 双宾 模糊集合 隶属度 法形式 法分析 语义意义
下载PDF
清代满汉合璧文献中的“V1着(O)V2”构式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继红 彭江江 杨丽娟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2期16-22,共7页
清代前期的北京话中,"V1着(O)V2"格式使用频率高于以往,结构类型已趋于完备,满汉合璧语料中V1的开放程度更大,结构更复杂,语义更多样,[+持续性]并非进入V1的唯一标准,这些是受到满语影响的结果。从满汉对勘可知,"V1着(O)... 清代前期的北京话中,"V1着(O)V2"格式使用频率高于以往,结构类型已趋于完备,满汉合璧语料中V1的开放程度更大,结构更复杂,语义更多样,[+持续性]并非进入V1的唯一标准,这些是受到满语影响的结果。从满汉对勘可知,"V1着(O)V2"对译满语并列副动词词缀-me、顺序副动词词缀-fi和持续副动词词缀-hai/-hei/-hoi。满语副动词的状位功能推动了连动式"V1着(O)V2"向偏正式谓语成分的发展演变,同时推动了"着"方式义的发展。"V1着(O)V2"格式大量使用,进一步弱化了V1的动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1着(o)v2 副动词 满汉合璧 清代汉语 语言接触
下载PDF
“(V+O_1)+O_2”结构中宾语O_2的语义类型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艳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中,宾语O2的语义类型有10种:处所宾语、对象宾语、数量宾语、目的宾语、结果宾语、受事宾语、施事宾语、致使宾语、时间宾语、来源宾语,其中的体词性处所宾语是宾语O2的优势类型。
关键词 (v+o1)+o2 宾语o2 语义类型
下载PDF
“(V+O_1)+O_2”结构流行区域和原因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艳阳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2-55,共4页
"(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它在其特定的流行区域里,因其独特的语用价值而得以存在、使用和广泛流行。
关键词 (v+o1)+o2 流行区域 语用价值
下载PDF
“(V+O1)+O2”结构研究述评
7
作者 陈艳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9-41,共3页
"C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V+O1)+O2"结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对1999年以前及以后的对"(V+O1)+O2... "C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V+O1)+O2"结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对1999年以前及以后的对"(V+O1)+O2"结构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此结构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考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1)+o2 多角度 述评
下载PDF
低温溶剂热法制备5V级性能优异的LiCr_(0.2)Ni_(0.4)Mn_(1.4)O_4正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明哲 钟艳君 +3 位作者 张辉 何宾宾 钟本和 郭孝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2-1360,共9页
通过低温溶剂热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LiCr0.2Ni0.4Mn1.4O4尖晶石正极材料。通过此法,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急剧降低且在室温(25℃)下即可沸腾。所有的金属离子可在随后的热聚合过程中均匀分散且煅烧后所得材料无杂质相生成。采用了热重分析,X... 通过低温溶剂热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LiCr0.2Ni0.4Mn1.4O4尖晶石正极材料。通过此法,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急剧降低且在室温(25℃)下即可沸腾。所有的金属离子可在随后的热聚合过程中均匀分散且煅烧后所得材料无杂质相生成。采用了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所得材料含有Mn3+,为Fd3m晶型,且其形貌规则、粒度分布均一。1C和10C下放电容量为140.5和121.0 mAh·g-1,10C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达96.9%。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均相的前驱体制备过程,高结晶度且无杂相生成,以及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v级尖晶石LiCr0 2Ni0 4Mn1 4o4 电化学性能 低温溶剂热法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V+O_1)+O_2”结构中“V+O_1”的语法化分析
9
作者 陈艳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5-116,共2页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V+O1)+O2"结构中的动宾动词"V+O1"是由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动宾短语经过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磨损,然后在较高使用频率的推动下...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V+O1)+O2"结构中的动宾动词"V+O1"是由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动宾短语经过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磨损,然后在较高使用频率的推动下,完成其词化过程,固化为动宾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1)+o2 动宾动词“v+o1 语法化
下载PDF
“V_1着(O)V_2”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分析
10
作者 许卫东 张道新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5-77,共3页
本文针对“V1 着 (O) V2 ”结构内部 V1 部分与 V2 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重点探讨。对 O与 V1 。
关键词 v1着(o)v2 o v1 v2 语义关系
下载PDF
从“VP壳”视角下分析汉语容纳句NP_1+V+NP_2结构
11
作者 王雯怡 罗思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6期83-86,共4页
本文从容纳句式的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最简方案中的"VP壳"理论探讨这一句式的形成。汉语容纳句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如"一锅饭吃了十个人"这个句式表示数量关系,是由双数量短语和动词构成,即"NP1+V... 本文从容纳句式的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最简方案中的"VP壳"理论探讨这一句式的形成。汉语容纳句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如"一锅饭吃了十个人"这个句式表示数量关系,是由双数量短语和动词构成,即"NP1+V+NP2",动词后的数量短语为施事,是动作的发起者。研究发现,容纳句中有一个轻动词,其强语素特征会促使下层结构的移位,并指出这一句式现象主要是不同的语用效果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1+v+NP2 “vP壳” 容纳内涵 语用效果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叶琬玲 刘恒 +3 位作者 班文俊 吕玲 陈渝 余艳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22-2024,共3页
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超细、粒径分布窄的球形V2O5,以该V2O5和LiOH·H2O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得到棒状Li1+xV3O8颗粒。采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在电压为1.8~3.8V范围,放电倍率为0.2C对制备的... 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超细、粒径分布窄的球形V2O5,以该V2O5和LiOH·H2O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得到棒状Li1+xV3O8颗粒。采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在电压为1.8~3.8V范围,放电倍率为0.2C对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了电池性能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比传统固相法低的温度和时间可以获得单斜晶系的纯相L1+xV3O8。450℃合成的Li1+xV3O8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75mAh/g,550℃合成的Li1+xV308在循环15次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v3o8 v2o5
下载PDF
30Cr1Mo1V转子表面缺陷分析和冶炼过程质量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峰 《大型铸锻件》 2019年第4期40-42,共3页
对生产的96 t 30Cr1Mo1V高中压转子进行超声检测时,发现水口端缺陷。对该缺陷部位解剖后,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确定了该缺陷主要是由钙铝酸盐类夹杂(以Al2O3为主)造成。对夹杂物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了钢水不纯净的主要原因,为后续... 对生产的96 t 30Cr1Mo1V高中压转子进行超声检测时,发现水口端缺陷。对该缺陷部位解剖后,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确定了该缺陷主要是由钙铝酸盐类夹杂(以Al2O3为主)造成。对夹杂物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了钢水不纯净的主要原因,为后续同类型钢锭的冶炼工艺改进及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1Mo1v转子 缺陷分析 Al2o3夹杂
下载PDF
魏晋六朝时期“V1+О+V2”格式语法属性浅析
14
作者 徐秀云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4期34-35,共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V1+O+V2”格式还是不能看作动结式,至少不能是是典型的动结式;此期也出现了少数可视为动结式的“V1+O+V2”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用例中,后项动词直接且只与前项动词发生关系,而与施事主语没有“支配... 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V1+O+V2”格式还是不能看作动结式,至少不能是是典型的动结式;此期也出现了少数可视为动结式的“V1+O+V2”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用例中,后项动词直接且只与前项动词发生关系,而与施事主语没有“支配——被支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动结式 “v1+o+v2”格式
下载PDF
中古漢語“V1+O+令/使+V2”句式探源
15
作者 程亞恆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中古漢語中存在大量的'V1+O+令/使+V2'句式。'V1+O+令/使+V2'結構本質上屬於連動結構,其功能是經常充當句子的謂語。'V1+O+令/使+V2'句式最早出現於先秦時期,它可能的來源有三個。從語法演變的歷時角度分析,@... 中古漢語中存在大量的'V1+O+令/使+V2'句式。'V1+O+令/使+V2'結構本質上屬於連動結構,其功能是經常充當句子的謂語。'V1+O+令/使+V2'句式最早出現於先秦時期,它可能的來源有三個。從語法演變的歷時角度分析,@三種可能的來源句式中,只有使令類兼語句纔真正是'V1+O+令/使+V2'連動句式最直接的源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1+o+令/使+v2” 隔開的使成式 兼語 共賓結構
原文传递
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杜小正 王金海 +5 位作者 张星华 田杰祥 秦晓光 方晓丽 田亮 袁博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307,333,共6页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合成酶亚单位O(Atp 5O)、溶酶体V1亚单位B 2(Atp 6V1B2)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取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合成酶亚单位O(Atp 5O)、溶酶体V1亚单位B 2(Atp 6V1B2)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取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和关节局部腧穴,热补针法组施以热补针法,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法,1次/d,连续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同时招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RT-PCR法检测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中Atp 5O、Atp 6V1B2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热补针法组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中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且热补针法组的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上调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的表达是改善风寒湿阻型RA患者症状和"取热"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手针 热补针法 ATP合成酶亚单位o 溶酶体v1亚单位B2
原文传递
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史研究中的作用——“V_1+V_2+O”向“V+C+O”演变再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荣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9,共9页
“V1+ V2+O”向“V+C+O”的演变,可以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说明。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特征的变化一定在功能上有表现,反过来,功能特征发生变化,必定伴随语义特征的变化。“V1+ V2+O”演变为“V+C+O”,关键是第二个动词的... “V1+ V2+O”向“V+C+O”的演变,可以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说明。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特征的变化一定在功能上有表现,反过来,功能特征发生变化,必定伴随语义特征的变化。“V1+ V2+O”演变为“V+C+O”,关键是第二个动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可以通过对其语义特征变化的分析加以解释和证明。上古汉语有一类“结果自足动词”(“综合性动词”之一种),这类动词具有[+自主]、[+可控]、[+终结]、[+外向]语义特征,在上古汉语里,它们在句法结构中必须与其受事成分同现,受事成分或位于其后作宾语,或位于其前作主语。只有当这类动词位于“V1+V2+O”结构的V2 位置时,“V1+V2+O”才有可能演变为“V+C+O”。这是因为到中古,这类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带宾语的能力减弱并逐渐消失,同时他们的[+自主]、[+可控]、[+外向]语义特征也减弱并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特征 功能特征 “v1+v2+o “v+C+o 结果自足动词
原文传递
论“S1+P1,造成S2+P2”
18
作者 胡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A04期104-107,共4页
“S1+P1,造成S2+P2”,指的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相应内容的句式,这种句式在结构上同一般的主谓句不同;在语义上,1.其主语和宾语的意义范畴具有双重对应性;2.都是指称性主语和指称性宾语;3.句式... “S1+P1,造成S2+P2”,指的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相应内容的句式,这种句式在结构上同一般的主谓句不同;在语义上,1.其主语和宾语的意义范畴具有双重对应性;2.都是指称性主语和指称性宾语;3.句式中的施事与结果分别是由“S1+P1”和S2+P2”这两个整体承担;从语用角度分析,“S1+P1”具有话题性质,是述题(P0)表述信息的基点,因为S0是指称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S0) 动词(v) 宾语(o) 主谓短语(S1+P1、S2+P2)
下载PDF
完句机制创拟下“v1+和+v2”构建谓语的条件新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辉 孙本成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8年第1期237-247,共11页
对'和'连接两个动词构建谓语所需的附加成分条件的解释一直以来被'共同关联论'所主导,然而语料现实却展示出了对这一说法重新思考的必要性。事实上,这里的必要附加成分应该是一种完句成分,需要以健全的完句原理来阐明... 对'和'连接两个动词构建谓语所需的附加成分条件的解释一直以来被'共同关联论'所主导,然而语料现实却展示出了对这一说法重新思考的必要性。事实上,这里的必要附加成分应该是一种完句成分,需要以健全的完句原理来阐明。而动词谓语句的完句机制可以围绕事件存在句和述谓命题句为实现目标来创建,时态、宾语、状语、补语四种附加成分依靠它们的语义功能特质分别将动词核心赋予内在的和外在的存在性或者是将其营造为一种针对动作的判断格式,以此来形成齐备合理的单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1+和+v2” 构建谓语 附加成分 机制 事件存在和命题判断
原文传递
重动式“(S)VO_(1)V到O_(2)”的构式化及其历时演变
20
作者 赵林晓 杨荣祥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2,共8页
文章认为,重动式“(S)VO1V到O2”经由小句整合产生,主要发生在言域范畴内,整合过程中“VO1”经历了语义磨损与小句降级。该构式可分为五类,其构式化与演变过程可概括为:“分散小句>独立构式>内嵌构式>习语式”,构式的演变规律... 文章认为,重动式“(S)VO1V到O2”经由小句整合产生,主要发生在言域范畴内,整合过程中“VO1”经历了语义磨损与小句降级。该构式可分为五类,其构式化与演变过程可概括为:“分散小句>独立构式>内嵌构式>习语式”,构式的演变规律可简化为“‘VO1’到达抽象空间点>‘VO1’到达时间点>‘VO1’达到某种程度”。与同义构式相比,该构式具有四个方面的独特表达功能,即当“O2”指受事“O1”到达的处所时,或构式整体上表达说话人的隐喻或主观评价时,或当“O2”由表示量级的普通名词短语或表示程度的谓词性短语充当时,只能使用重动式“(S)VO1V到O2”。重动式“(S)VO1V到O2”构式的产生动因除了凸显拉长动作动程之外,还在于表达对非位移活动达到某种程度的主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式“(S)vo_(1)vo_(2)” 构式化 整合 v 主观化 言域 演变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