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P+X+算/是+X”构式的语义兼容及其认知机制
1
作者 肖任飞 张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VP+X+算/是+X”构式语义具有兼容性。构式兼容基于充分条件的“动尽其量”和必要条件的“动尽其量”两种语义,前者强调动量的效力以及效力的范围,后者主要强调能力范围限度内的效力,二者在形式互证方面各不相同。语义兼容的产生与认... “VP+X+算/是+X”构式语义具有兼容性。构式兼容基于充分条件的“动尽其量”和必要条件的“动尽其量”两种语义,前者强调动量的效力以及效力的范围,后者主要强调能力范围限度内的效力,二者在形式互证方面各不相同。语义兼容的产生与认知扫描差异有关,基于充分条件的“动尽其量”是总括扫描的反映,基于必要条件的“动尽其量”是次第扫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X+算/是+X”构式 语义兼容 认知解释 扫描差异
下载PDF
关于构式“有+VP” 被引量:15
2
作者 付习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7-103,108,共8页
“有+VP”在古汉语中早就存在。当前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有+VP”构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VP”结构在当今社会掀起的复兴,是汉语言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该构式的复兴也有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功能的原因。“有+VP”构式中,“有”依... “有+VP”在古汉语中早就存在。当前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有+VP”构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VP”结构在当今社会掀起的复兴,是汉语言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该构式的复兴也有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功能的原因。“有+VP”构式中,“有”依然是动词,在其为谓语中心的句子中作谓语,表存在,不是动词“有”的虚化;“VP”的内层语法特性依然是动词,表陈述,但在该构式的使用中,其体现的外层语法特性是指称,包括自指和转指,表行为事件本身或行为的对象与主体。“有+VP”构式是对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具有形式简练、表达丰富、功能鲜明的特点。其中“有”的“存在”义使得其后的VP动态性弱化,从而使得其自身的意义得到强化,可以用来表明动作行为等的曾经产生、存在、完成和持续等,有表示肯定、强调、标示信息焦点的功能。但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有”自身也是信息焦点,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p”“有” “vp 构式 词性 特点 功能
下载PDF
从历史演变看“VP+甚/极”的句法语义结构关系及“甚/极”的形容词词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荣祥 《语言科学》 2004年第2期42-49,共8页
“甚/极”是中古以后汉语中的常用副词,但在中古以后的文献中,“VP+甚/极”的形式并不难见到,这种“甚/极”是形容词性的,是“甚/极”形容词用法的残存。“VP+甚/极”应该分析为主谓结构,“甚/极”是对VP 的状态加以陈述、说明。
关键词 “vp+甚/极” 句法结构 语义 形容词 汉语
下载PDF
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冠明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79-83,共5页
"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是不少学者关注和讨论过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佛经中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提出另外三项证据证明"不"已经虚化为语气词。
关键词 “vp不”式疑问句 虚化
下载PDF
“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德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4,共8页
"VP+AP"结构并不是"NP+VP+AP"结构的省略形式,它和中动句同中有异。根据"AP"的语义指向以及"VP语义虚化的程度,可将"VP+Ap"结构细分为三个小类:"VP+Ap"式典型中动句、"VP+... "VP+AP"结构并不是"NP+VP+AP"结构的省略形式,它和中动句同中有异。根据"AP"的语义指向以及"VP语义虚化的程度,可将"VP+Ap"结构细分为三个小类:"VP+Ap"式典型中动句、"VP+AP"式非典型中动句以及"VP+Ap"式非中动句。"VP+AP"式中动句与"VP+AP"式非中动句的构式义以及句法结构特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AP”结构 中动句 语义指向 典型性
下载PDF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可以互换的认知理据;③正反同义构式语用动机及互换问题。"没有VP之前"是由语义相似的"没有VP"与"VP之前"两个正反结构进行概念整合而成,因此,"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能够互换;二者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差异则导致了各自使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同义构式 “vp之前” “没有vp之前” 构式语法 概念整合
下载PDF
“VP着也是VP着”构式表意的机制与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温锁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83,共10页
文章专门研究汉语的口语构式"VP着也是VP着"。文章首先指出了其构式的构造与表意上的共性特点,特别是其构式要素"VP"的语义特征,将其构式义概括为"确认人或物现时的非正常效用状态"。根据"VP着也是V... 文章专门研究汉语的口语构式"VP着也是VP着"。文章首先指出了其构式的构造与表意上的共性特点,特别是其构式要素"VP"的语义特征,将其构式义概括为"确认人或物现时的非正常效用状态"。根据"VP着也是VP着"的构式义及构式的使用语境,将构式的表意机制概括为:以激活人们对人或物正常效用的基本认知条件的方式来造成与当下存在着的非正常效用的人或物的对比效应,暗示"VP着"所描述状态的不正常性与不合理性,为既有的或即将提出的对人或物的权宜处置寻找借口与依据。最后,文章对构式表意特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着也是vp着”构式义 认知 言语行为
下载PDF
试论“VP的”的范畴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德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详细考察了NP为施事、受事、结果、领事、与事、处所、工具、时间和原因时,"VP的"称代"VP的NP"中NP的情况,指出称代NP的"VP的"存在着范畴化现象。NP为施事、受事、结果时,称代NP的"VP的"... 本文详细考察了NP为施事、受事、结果、领事、与事、处所、工具、时间和原因时,"VP的"称代"VP的NP"中NP的情况,指出称代NP的"VP的"存在着范畴化现象。NP为施事、受事、结果时,称代NP的"VP的"是原型成员,是无标记的;NP为领事、与事、处所、工具、时间、原因时,称代NP的"VP的"是边缘成员,是有标记的。文章认为称代NP的"VP的"呈现以上情况有着认知上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的” 范畴化 语义格 认知 有标记 无标记
下载PDF
朝鲜语“VP_1+■+VP_2”结构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被引量:2
9
作者 南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9,共5页
朝鲜语的"VP1+■+VP2"结构在汉语中最常见的对应形式有两种,即分别由结构助词"地"和"得"构成的"VP1+地+VP2"结构和"VP1+得+VP2"结构。本文主要讨论朝、汉两种语言这些结构的特点以... 朝鲜语的"VP1+■+VP2"结构在汉语中最常见的对应形式有两种,即分别由结构助词"地"和"得"构成的"VP1+地+VP2"结构和"VP1+得+VP2"结构。本文主要讨论朝、汉两种语言这些结构的特点以及对应规律。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朝、汉语对译语料的分析,认为朝、汉语的这种对应关系主要取决于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1+ +vp2” “vp1+地+vp2” “vp1+得+vp2” 对应
下载PDF
皖北方言“非VP(不X)”的表意特点及隐现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超 潘文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皖北方言的"非VP(不X)"含六种基本形式,省略式"非VP"最为常用。该式可表示主观意愿(言者意愿和他人意愿)或主观推断(必要性推断和必然性推断)。式中"不X"的隐现受制于语义、语法化程度和所处的句法格式。
关键词 皖北 方言 “vp(不X)”
下载PDF
也谈“VP+去”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0-82,共3页
文章通过对“VP+去”句式的类化分析,认为“VP+去”包含两个类别:“VP+去1”中VP修饰限定“去1”,表明“去”的方式、时间或是对象,“去1”是实义动词,凸显自身的动作行为;“VP+去2”中VP是目的语,“去2”虚化为动态助词,与“了、着、... 文章通过对“VP+去”句式的类化分析,认为“VP+去”包含两个类别:“VP+去1”中VP修饰限定“去1”,表明“去”的方式、时间或是对象,“去1”是实义动词,凸显自身的动作行为;“VP+去2”中VP是目的语,“去2”虚化为动态助词,与“了、着、过”构成一个完善的体标记词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去" 凸显 动态助词
下载PDF
“VP着”宾语句的类型及“着”的表时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铁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VP着"宾语句,其中的"VP着"既有表动作持续的,也有表状态持续的。"VP着"宾语句中的"VP",可以是某些单个动词,但更为常见的则是各类短语,且各类短语都有自...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VP着"宾语句,其中的"VP着"既有表动作持续的,也有表状态持续的。"VP着"宾语句中的"VP",可以是某些单个动词,但更为常见的则是各类短语,且各类短语都有自身组合上的特点。"VP着"宾语句中的"着"呈现相对时的同时功能,表示"VP"所表事件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同时存在;如果没有表时标记的泛时句,则"VP着"中的"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说话时间同时存在。"VP着"宾语句中"着"的相对时同时用法,与绝对时未然用法可以同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着” 类型 相对时 同时
下载PDF
也谈“去+VP”与“VP+去”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凤兰 《语言与翻译》 2013年第3期8-12,共5页
"去+VP"与"VP+去"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VP+去"内部语义结构关系有多种,其中一种语义关系为目的关系;"去+VP"内部应分为表位移和不表位移两种情况,和表示目的的"VP+去"进行对... "去+VP"与"VP+去"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VP+去"内部语义结构关系有多种,其中一种语义关系为目的关系;"去+VP"内部应分为表位移和不表位移两种情况,和表示目的的"VP+去"进行对比分析的应该是表位移的情况。"VP"表示位移后的目的时,"去+VP"与"VP+去"的语义侧重点都在"VP","VP+去"是适用于口语中的一种结构。二者在用法上存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vp “vp+去” 位移 目的
下载PDF
“VP的”转指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爽 《汉语学报》 2009年第4期31-36,共6页
本文通过对"VP的"转指功能的考察,并运用"原型角色"理论,得到了一个题元等级。这个题元等级揭示了具有不同题元角色的NP在充当宾语时能力的大小,从而解释了为什么"VP的"在转指时具有对称和不对称的现象。
关键词 “vp的”转指 论元结构 题元等级
下载PDF
“VP+在L”和“在L+VP”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齐倩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本文对“在L”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研究 ,并对“在L”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或从动词前转换至动词后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原因等加以探究。
关键词 “vp+在L”结构 “在L+vp”结构 动词 句法 汉语
下载PDF
古汉语“往+NP+VP”与“VP+往+NP”的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梅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9-92,共4页
古汉语介宾结构"往+NP"①既可以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动词后作补语。一般来说,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往+NP"作补语和作状语时在语义上的差异有三点:叙述者立足点不同,凸显的语义焦点不... 古汉语介宾结构"往+NP"①既可以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动词后作补语。一般来说,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往+NP"作补语和作状语时在语义上的差异有三点:叙述者立足点不同,凸显的语义焦点不同,NP的语义角色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往+NP+vp “vp+往+NP” 立足点 语义焦点 语义角色
下载PDF
《祖堂集》中的“VP一切了”及其历时演变
17
作者 康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8-14,共7页
《祖堂集》中的"VP一切了"是带有唐代特色的口语格式,表示某事已完成,是后一小句所述事件的背景,有南方方言成分。其"VP"大多是双音节短语,"一切"是一个表示"全部"义的统括代词,"了"... 《祖堂集》中的"VP一切了"是带有唐代特色的口语格式,表示某事已完成,是后一小句所述事件的背景,有南方方言成分。其"VP"大多是双音节短语,"一切"是一个表示"全部"义的统括代词,"了"作谓语对前面结构所表达的事件进行陈述,说明该事件已经完结。唐代口语"VP一切了"来自于佛经文献中的同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集》 中古汉语 佛经文献 唐代口语 南方方言 “vp一切了” 双音节短语 统括代词
下载PDF
句法中心语“的”与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
18
作者 姚小烈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7,共6页
汉语语法学界对结构助词"的"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的"被看作后附成分,这和它在句法结构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文章通过对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中心语概念的比较... 汉语语法学界对结构助词"的"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的"被看作后附成分,这和它在句法结构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文章通过对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中心语概念的比较,认为结构主义语法的"中心语"概念实际属于语义中心语,而生成语法的"中心语"则属于句法中心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语法 生成语法 句法中心语 语义中心语 “vp+的+NP”结构
下载PDF
“NP+VP+去”歧义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19
作者 刘春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8,共7页
"NP+VP+去"结构中的VP既可以表示"去"的方式,也可以表示目的。当NP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时,且VP可以表示位移或交通方式时,该结构可能具有歧义。该结构表示两种不同意义时在语音、句调、句法变换等方面存在一... "NP+VP+去"结构中的VP既可以表示"去"的方式,也可以表示目的。当NP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时,且VP可以表示位移或交通方式时,该结构可能具有歧义。该结构表示两种不同意义时在语音、句调、句法变换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但这类歧义大多可以通过补充处所宾语以及选择使用不同的介词或动态助词得以分化。此外,目的义"NP+VP+去"结构还可能与兼语句同形而构成另一类歧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去" 歧义 方式 目的
下载PDF
空间隐喻与位移事件结构“去VP”中的“去”
20
作者 李慧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现代汉语中的"去"是一个典型的位移动词,在"去VP"结构中,这种位移通过隐喻由物理空间层面投射到心理空间、时间层面和泛方向空间等非物理空间层面,从而造成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中"去"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空间隐喻 “去vp 位移事件 语法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