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Qiang Ethnic Minority's Leather Drum 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
作者 Yanhua 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5期35-36,共2页
There is a very ancient and magical ritual dance (leather drum d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Qiang ethnic minority, which is located in Wenchuan, Maoxian County, and Beichuan County of the Northwest Plateau. It is a... There is a very ancient and magical ritual dance (leather drum d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Qiang ethnic minority, which is located in Wenchuan, Maoxian County, and Beichuan County of the Northwest Plateau. It is a dance used by Qiang people to lead the way for honoring their gods, expelling the evil spirit, seeking happiness, and sending the soul of the dead to the heavy.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developm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control, and social functions a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angible Culture qiang Ethnic minority Leather Drum Dance STUDY
下载PDF
Community Tourism as Practiced in the Mountainous Qiang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China-a Case Study in Zhenghe Village 被引量:2
2
作者 ZHOU Lianbin LIU Kaib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140-156,共17页
In China, community tourism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phenomenon, but the villagers of a small Qiang village in the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of Beichuan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have initiated tourism in a way which con... In China, community tourism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phenomenon, but the villagers of a small Qiang village in the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of Beichuan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have initiated tourism in a way which conforms to the basic theory of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demonstrates that community tourism possesses a strength and vitality tha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district of Zhenghe Village, the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mmunity tourism model, is the mainstay of its economy.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tourism in the village not only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but also leads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untainou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of the culture of the Qiang peo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munity tourism in Zhenghe and shows how the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his process. It also looks at how profits have been distributed within the community. It demonstrates that community tourism is a correct choice by the Zhenghe people as they have dearly been moving from poverty to prosperity, while the lo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ave been simultaneously protected. The authors hope that other minority villages with similar local conditions and natural resources will be able to use this example to develop their own community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protection qiang minority Sichuan China tourism environmental region Zhenghe Village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Qiang’s Traditional Dress and Adornment
3
作者 SU Yan-f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5期285-293,共9页
Since 2008 whe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media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ross the world reported the earthquake so that a less well-known ethnic group of China, the Qiang ethnic minority, has att... Since 2008 whe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media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ross the world reported the earthquake so that a less well-known ethnic group of China, the Qiang ethnic minority,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The Qiang ethnic minority could be dated back to the Shang Dynasty (ca. 1600-1046BC). The long-standing Qiang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ose brilliant Chinese cultures. The Qiang’s traditional dress and adorn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Qiang culture, appreciating uniqu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meanings. Being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promoting cultural diversity nowadays,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Qiang’s traditional dress and adornment and gives an explanation of their rich unique cultural meanings so as to present the Qiang’s traditional dress and adornment to the world, facilitate their going out to the world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ultures in the world, and enrich the world’s ethnic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qiang ethnic minority the qiang's traditional dress and adornment cultural meanings
下载PDF
藏羌铠甲舞的战争丧葬祭祀仪式考 被引量:5
4
作者 谭广鑫 曾小松 韩海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4,共7页
依据仪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的藏族、羌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羌族战士在出征仪式和战后丧葬祭祀时会跳名为"哈日"和"克西格拉"的铠甲舞,"哈日"的曲调激昂有力,内容多是鼓... 依据仪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的藏族、羌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羌族战士在出征仪式和战后丧葬祭祀时会跳名为"哈日"和"克西格拉"的铠甲舞,"哈日"的曲调激昂有力,内容多是鼓励武士英勇杀敌、胜利归来;而"克西格拉"音调低沉,反映对战死沙场壮士的怀念和颂赞。而黑水县的嘉绒藏族也会在壮士出征前身着牛皮甲,跳藏语称作"卡斯达温"的铠甲舞。铠甲舞在阿坝州藏羌聚居区流行,说明其英勇好战、信仰虔诚的长期民族战争传统。铠甲舞除具有歌舞的基本功能外,其社会功能还体现在祭祀仪式与神圣符号、尚武精神和社会整合、借助武舞仪式和形式宣泄情感。在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冲击下,藏羌铠甲舞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据参与式发展方法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民族特色的保存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文化 体育人类学 仪式 铠甲舞 藏族 羌族
下载PDF
羌族刺绣图案设计探源与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许静 张皋鹏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4,共6页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其图案造型形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图案元素丰富又生动,艺术风格率真灵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和艺术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指出羌族刺绣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刺绣图案 设计元素
下载PDF
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旺 王汝辉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3-68,共6页
文化权的主体是拥有、认同该文化的少数民族全体,主要包括文化自决权、文化发展权和文化使用权。企业资本介入到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后,少数民族的文化权被忽视、盗用和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拟从文化权理论的视角,通过具体案例分... 文化权的主体是拥有、认同该文化的少数民族全体,主要包括文化自决权、文化发展权和文化使用权。企业资本介入到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后,少数民族的文化权被忽视、盗用和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拟从文化权理论的视角,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探讨在企业资本介入后如何让少数民族自身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从而让少数民族自身产生主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在激励,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 少数民族 社区旅游 桃坪羌寨
下载PDF
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治容 张悦 +4 位作者 董万江 曹奎 喻华 王光进 李玉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了解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对北川县两个羌族聚居点的中老年人群106人212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培养48~72小时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12眼中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126眼,培养阳性率59.4%;培养出菌株160... 目的了解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对北川县两个羌族聚居点的中老年人群106人212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培养48~72小时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12眼中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126眼,培养阳性率59.4%;培养出菌株160株,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共46株,占28.8%,棒状杆菌45株,占28.1%,少动鞘氨醇单胞菌23株,占14.4%。结论多数羌族老年人结膜囊带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最常见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 羌族 中老年人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变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汝辉 幸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变迁过程也就是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三大利益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对放在的"公共领域"的资源产权状态的不断调整过程。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开发历程是由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带头示范相互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重复博弈模型下的社区居民学习传播机制、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等四大动力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开发模式 制度变迁 动力机制 桃坪羌寨
下载PDF
精准扶贫战略下羌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姝彦 岑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在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的实现策略。方法通过调研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的现状,结合四川羌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等实际情况,探讨创意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机制。结论四川羌族地区... 目的探讨在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的实现策略。方法通过调研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的现状,结合四川羌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等实际情况,探讨创意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机制。结论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应从意识、组织策略和工作模式3个层面进行开发研究,分别是强化精准意识,树立文化生态观念;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强调引入创意阶层进行设计的多元交互协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羌族 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手工艺
下载PDF
羌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定宣 刘中强 黄山鹰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年第4期30-31,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传统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新城镇化背景下羌族原生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雨涛 吴永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羌族原生态村镇蕴含的羌族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化发展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涉及跨学科研究,其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以经济可持续为基础,环境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 羌族原生态村镇蕴含的羌族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化发展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涉及跨学科研究,其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以经济可持续为基础,环境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目的。随着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空间环境退化、教育及人文资源流失、乡村凋敝、迁徙居民就业困难等挑战。新城镇化方针给羌族地区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茂县曲谷乡为例,提出原生态羌族村镇的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维护其发展的空间环境、建设宜居现代化羌族村镇,发展生态农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及坚持教育优先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村镇 羌族 新城镇化 文化保护传承 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
下载PDF
羌族医药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及走出困境的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铀生 程玲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11,共4页
近10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文化遭受了西方医药文化潮涌般地冲击,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医药文化又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羌医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充... 近10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文化遭受了西方医药文化潮涌般地冲击,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医药文化又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羌医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充分展示羌族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们更加理解羌人发展史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羌医药文化。当下,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羌族医药文化,我们应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 羌族医药文化 生存环境 保护传承
下载PDF
探析羌族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创新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玉萍 周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5-157,166,共4页
以羌绣、羌笛等手工艺品的形、色为设计元素,并结合时尚需求来创新设计以及探讨羌族手工艺品的未来保护与发展策略,试图通过与时代结合的有形物质载体更全面地了解羌族人民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羌族民间文化,更生活化地体现民族... 以羌绣、羌笛等手工艺品的形、色为设计元素,并结合时尚需求来创新设计以及探讨羌族手工艺品的未来保护与发展策略,试图通过与时代结合的有形物质载体更全面地了解羌族人民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羌族民间文化,更生活化地体现民族传统艺术的现实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手工艺品 时尚语境 保护 现实适应力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多尺度”识别与“双系统”解译——以川西羌族聚落研究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肖竞 张晴晴 +1 位作者 肖天意 曹珂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2期57-65,84,共10页
文章综合生物学遗传基因“碱基配对”与“DNA序列组合”原理,系统建构了从地文区域、聚落体系、聚落单元、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五重尺度和“空间基因”“文化基因”两大系统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进行“多尺度”识别和“双系统”解译的研究... 文章综合生物学遗传基因“碱基配对”与“DNA序列组合”原理,系统建构了从地文区域、聚落体系、聚落单元、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五重尺度和“空间基因”“文化基因”两大系统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进行“多尺度”识别和“双系统”解译的研究方法,并分别拟定了包括地理分布、环境格局、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和职能导向、营造观念、价值信仰、社会约俗在内的传统聚落空间、文化基因识别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川西传统羌族聚落为实证案例,系统识别、提取出其33项“空间基因”与21项“文化基因”因子,并就其与汉地聚落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要素识别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承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多尺度识别 双系统解译 川西 羌族聚落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及治理措施——以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雷世敏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影响到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困境及寻求治理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从对旅游资源系统特殊...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影响到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困境及寻求治理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从对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角度出发,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内生困境及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几条主要措施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治理措施 桃坪羌寨
下载PDF
羌族释比服饰中“图像艺术”特色的艺术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犇 张曦元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145-151,共7页
羌族释比服饰中的"图像艺术"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自然崇拜观、图腾崇拜观和外来文化特征在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传统释比文化的根基已经动摇,需要根据动态的文化变化,密切注意观察和分析其变... 羌族释比服饰中的"图像艺术"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自然崇拜观、图腾崇拜观和外来文化特征在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传统释比文化的根基已经动摇,需要根据动态的文化变化,密切注意观察和分析其变化的规律和动因,把握其"图像艺术"的发展规律,进而研究和发掘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的因素,从艺术人类学角度入手,实现研究释比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释比服饰 图像艺术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土家族梯玛巫祀仪式歌曲的风格特征——兼与土家族其他民歌相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5,共10页
梯玛巫祀仪式是土家族传统信仰文化的体现,在湘西北仍有遗存,其音声具有很强的原生性和民族性特征。梯玛巫祀仪式音乐包含宗教性和世俗性两大类,以宗教性音乐为核心,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声乐,即梯玛歌。梯玛歌是在一个简单的创腔模式上衍... 梯玛巫祀仪式是土家族传统信仰文化的体现,在湘西北仍有遗存,其音声具有很强的原生性和民族性特征。梯玛巫祀仪式音乐包含宗教性和世俗性两大类,以宗教性音乐为核心,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声乐,即梯玛歌。梯玛歌是在一个简单的创腔模式上衍生出来的,由一个核心音出发,经历了核心音——核心音程——核腔的运动过程。梯玛歌的音乐形态由唱词的韵律决定,且与土家族民歌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梯玛歌 核腔 仪式音乐
下载PDF
试论网络新闻媒介中的羌族女性形象 被引量:5
18
作者 梅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女性性别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大众传媒的报道之中。在民族学与传播学的视野下,对人民网的羌族女性影像文本分析表明,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传播依然呈现出性别刻板印象,在传播中传播者仅侧重突出其女性特征和强调女性的家庭角色,忽略了女性... 女性性别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大众传媒的报道之中。在民族学与传播学的视野下,对人民网的羌族女性影像文本分析表明,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传播依然呈现出性别刻板印象,在传播中传播者仅侧重突出其女性特征和强调女性的家庭角色,忽略了女性的其他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影像文本 少数民族 羌族女性 传播形象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西部高校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陆世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59,共3页
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为例,对抢花炮项目的起源、发展、运动特征及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强调注重运用现代体育手段,创造性地开发与运用,使之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课程,凸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西... 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为例,对抢花炮项目的起源、发展、运动特征及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强调注重运用现代体育手段,创造性地开发与运用,使之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课程,凸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抢花炮 高校体育教学 教育价值
下载PDF
对口援建与羌族文化重建——以山东援建北川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彬 《民族学刊》 2012年第1期44-49,94,共6页
羌族地区的灾后文化重建是在国家的统筹下,在受灾地区民众的诉求基础上,在社会各界呼吁保护羌族传统文化的舆论中,通过援建省市的具体实施而实现的。作为援建方的山东,一方面根据国家的相关意见、条例、方案的文化保护、文化重建规定进... 羌族地区的灾后文化重建是在国家的统筹下,在受灾地区民众的诉求基础上,在社会各界呼吁保护羌族传统文化的舆论中,通过援建省市的具体实施而实现的。作为援建方的山东,一方面根据国家的相关意见、条例、方案的文化保护、文化重建规定进行援建;另一方面,他们又根据自身对羌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文化的援建与重建工作。在承认羌族地区文化重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文化重建中政府意志与学者呼声的疏离,援建后的北川羌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同质化、一体化、文化符号泛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 对口援建 文化重建 羌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