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吾”“我”差异新解及其对先秦自我演变的启示
1
作者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依据心理距离理论及古汉语领域关于“吾”“我”差异的研究,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相对于后者离个体经验自我的心理距离更近。“吾”“我”差异在先秦文献中的逐渐消失,并转变为以“我”为主可为中国人自我在先秦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演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我差异 心理距离 自我 第一人称代词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互文性视域下庄子“吾丧我”阐释——以《庄子》内篇为核心
2
作者 朱玉婷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19-30,共12页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以“精神之我”为核心、以“人物关系之我”为张力碰撞凝合而成的“我”,复归自然之“吾”。通过以“吾丧我”为线索的一系列“互文性图景”的建构,庄子不断深化消解一切“不齐”,表达“复归于道”的寓意。看似文字游戏的“吾丧我”,实则凝聚着庄子对个体生存境遇、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其为“我”摆脱束缚与局限,走向开放的生命提供的途径。在纷争加剧、矛盾凸显、人与他者关系更为紧张的今天,“吾丧我”之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丧我 《庄子》内篇 消解 复归 互文性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吾、我”之别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伟 邹秋珍 +1 位作者 杨林青 高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75,共5页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至西汉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上古汉语中“我”“吾”之比较——兼谈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 被引量:2
4
作者 邹秋珍 胡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71-175,共5页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一种语言中也不应该有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人称代词,"我"和"吾"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三个平面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对单音词分析既要区分文字、语音、语义、...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一种语言中也不应该有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人称代词,"我"和"吾"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三个平面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对单音词分析既要区分文字、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这五个平面,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文字、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五个平面考察了上古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对前人时贤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我” “吾”
下载PDF
试论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士全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0,共2页
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是笔者创立的“不无自我”心理疗法的三项发现之一 ,逆反性规律是指事物具有朝着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客观世界的逆反性规律 ,是因为世界的圆周运动 ,人类认识论上的逆反性规律 ,是因为主客体的对立。逆反性规律《... 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是笔者创立的“不无自我”心理疗法的三项发现之一 ,逆反性规律是指事物具有朝着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客观世界的逆反性规律 ,是因为世界的圆周运动 ,人类认识论上的逆反性规律 ,是因为主客体的对立。逆反性规律《周易》称为“逆” ,《老子》称为“反” ,中医称为“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唯物辩证法称为“物极必反” ,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也是中医和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认知心理障碍的逆反性 ,应对心理事件的逆反性 ,排解心理障碍的逆反性 ,消除症状的逆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逆反性规律 “不无自我”心理疗法
下载PDF
《老子》中的“吾”“我”指代辨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尹世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3-25,共3页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q...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句法功能 指代意义
下载PDF
《左传》《史记》人称代词“我”“吾”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婧 《高教学刊》 2016年第24期265-266,共2页
《左传》《史记》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左传》《史记》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的用法差别不大,二者的用法与战国时期"我""吾"的语法特点也基本一致,这与先秦两汉时期人称系统的稳定性有关。
关键词 左传 史记 人称代词
下载PDF
也说“我”与“吾”的区别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启明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1-73,共3页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文以《论语》为语料,首先进行了索引、统计,然后对照王力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与“我” 统计 《论语》
下载PDF
《论语·子罕》“止吾止也”诸说平议
9
作者 史文磊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2期94-103,127,共11页
关于《论语·子罕》“止吾止也”“进吾往也”这两句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看法。本文在梳理历代训释谱系的基础上,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对“建功宜笃”“为仁由己”“唯义与比”三说做了进一步的辨析。“建功宜笃”和“为仁由己”两说均难... 关于《论语·子罕》“止吾止也”“进吾往也”这两句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看法。本文在梳理历代训释谱系的基础上,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对“建功宜笃”“为仁由己”“唯义与比”三说做了进一步的辨析。“建功宜笃”和“为仁由己”两说均难成立,“唯义与比”说是最能站得住的。本文提出的“吾”“我”之别的句法表现这一思路,还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其他经典例句,如《庄子·齐物论》“吾丧我”。文末提出,训诂学中加强语法尤其是句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吾止也 焦点 话题
下载PDF
谈《四书》中“吾”、“我”的区别
10
作者 白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38-39,48,共3页
"吾"和"我"都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通过对《四书》中"吾"、"我"的语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指出"吾"、"我"的区别,纠正一些不全面的说法。
关键词 “吾” “我” 语用 区别
下载PDF
浅析《大宋宣和遗事》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
11
作者 罗雪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8-119,128,共3页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我"和"吾"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有:它们都指代第一人称,词性单一,无兼类现象;都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及兼语;都可与其他的词构成同位关系;表复数均有与单数同形及借助其他词来进行两种形式。
关键词 《大宋宣和遗事》
下载PDF
曾国藩及其理学宗派
12
作者 贾熟村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曾国藩及其理学宗派,在清政府同治中兴期间,起了重要作用。因功官至大学士者2人,官至军机大臣者1人,官至侍郎者1人,官至巡抚者1人。曾国藩与倭仁、吴廷栋曾有分歧,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团结的、友好的。
关键词 曾国藩 倭仁 李棠阶 吴廷栋 理学宗派
下载PDF
《昊天有成命》属《大武乐章》考辨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锡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为《大武》之一篇信无可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昊天有成命》 《大武乐章》 《武宿夜》 成王 生号 死谥 《我将》
下载PDF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
14
作者 徐国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庄子》、《左传》等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
关键词 上古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叶燮诗歌发生论——以《原诗》为中心
15
作者 崔花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6-80,共5页
叶燮在《原诗》中论及了诗歌发生问题。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根本学说,可以概括为"我四物三"说。在这一根本学说之外,先有胸襟说、触物起兴说、诗无定法说这三个具体说法值得注意。"我四物三"说是叶燮诗歌发生论的"... 叶燮在《原诗》中论及了诗歌发生问题。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根本学说,可以概括为"我四物三"说。在这一根本学说之外,先有胸襟说、触物起兴说、诗无定法说这三个具体说法值得注意。"我四物三"说是叶燮诗歌发生论的"纲",而先有胸襟说、触物起兴说和诗无定法说这三说则是"目",它们是对"我四物三"说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一"纲"三"目"比较圆满地实现了叶燮的理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四物三 先有胸襟 触物起兴 诗无定法
下载PDF
《吴太母李孺人节略》系倭仁佚文考
16
作者 胡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6-58,共3页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白衣镇"李氏节孝牌坊"上阴刻着署名为倭仁的《吴太母李孺人节略》。从吴氏家族的地位、吴氏家族与倭仁的关系以及牌坊的建造规制等方面考析判定,此文确系晚清名臣、理学宗师倭仁的一篇佚文。
关键词 倭仁 《吴太母李孺人节略》 吴氏家族
下载PDF
《正月》四题
17
作者 墙峻峰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本文对于《诗经.小雅.正月》一篇中的若干训诂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是以有侮"的"侮"字应为"病"之意;"宁莫之惩"的"惩"字应为"证明、验证"之意;"彼求我则"的&q... 本文对于《诗经.小雅.正月》一篇中的若干训诂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是以有侮"的"侮"字应为"病"之意;"宁莫之惩"的"惩"字应为"证明、验证"之意;"彼求我则"的"则"字当属下为文,表转接;"天夭是椓"为主宾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以有侮 宁莫之惩 彼求我则 天天是椓
下载PDF
先秦汉语“吾”“我”异同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惠超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 异同
下载PDF
释“吾”“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勋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汉藏语比较的结果,第一人称代词祖语应该是[?a]。这个结果正好对应于古代汉语的"吾",可是"吾"产生得很晚。怎么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各家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说明,历史比较不能简单比附,要在逻辑顺序和事实清理两方... 汉藏语比较的结果,第一人称代词祖语应该是[?a]。这个结果正好对应于古代汉语的"吾",可是"吾"产生得很晚。怎么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各家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说明,历史比较不能简单比附,要在逻辑顺序和事实清理两方面下功夫,庶几可以近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下载PDF
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密码——基于部分第一人称代词的词源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灵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5-68,共4页
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一个人生存状态和发展极限的重要问题。汉字中有先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人称代词既不忘"自己"的中心地位,又不丢"他者"的思维... 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一个人生存状态和发展极限的重要问题。汉字中有先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人称代词既不忘"自己"的中心地位,又不丢"他者"的思维和视野。通过对"自""己""余""舍""予""朕""我""吾"等8个第一人称代词的词源分析,发现"在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基础上获取、给予和相互成全"是个体完成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