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传统乌拉特马鞍具设计研究
1
作者 马敏 李少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32-339,共8页
目的乌拉特马鞍是内蒙古地区使用的马鞍之一,其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造物理念,契合了当地牧民的多维需求。对传统乌拉特马鞍设计的研究可弘扬其科学的设计理念与和谐共生的造物思想,并为乌拉特马鞍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乌拉特马鞍是内蒙古地区使用的马鞍之一,其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造物理念,契合了当地牧民的多维需求。对传统乌拉特马鞍设计的研究可弘扬其科学的设计理念与和谐共生的造物思想,并为乌拉特马鞍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基于田野考察,从选材与工艺、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三方面探求乌拉特马鞍的设计特征,剖析其核心设计理念与造物思想。结论乌拉特马鞍选材精良、造型小巧、工艺精湛,注重人与马的舒适性,装饰设计不仅体现了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亦体现了自然造物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马鞍 选材与工艺 造型设计 装饰设计 造物思想
下载PDF
713天气雷达在业务运行中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2
作者 刘波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20期60-62,共3页
结合2017年—2022年期间实际工作情况,介绍乌拉特中旗713天气雷达基本结构、运行原理、主要作用,总结713天气雷达业务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流程与排除方法。
关键词 乌拉特中旗 713天气雷达 故障排除
下载PDF
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春季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瑞萍 万核洋 +4 位作者 陈帅 夏玉红 白巧燕 彭遵原 尚松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05-113,共9页
盐碱化状况是干旱区灌区水盐合理调控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为掌握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乌拉特灌域春季耕地土壤盐碱化状况的空间分布,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全盐量(Total Salt,TS)、pH值、CO_(3... 盐碱化状况是干旱区灌区水盐合理调控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为掌握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乌拉特灌域春季耕地土壤盐碱化状况的空间分布,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全盐量(Total Salt,TS)、pH值、CO_(3)^(2-)、HCO_(3)^(-)、Cl^(-)、SO_(4)^(2-)、Ca^(2+)、Mg^(2+)、K^(+)+Na^(+)含量、交换性Na^(+)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碱化度(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ESP)等反映土壤盐碱化特征的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计算,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盐碱化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中的TS含量更大一些,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以HCO_(3)^(-)、SO_(4)^(2-)、Cl^(-)、Na^(+)为主。HCO_(3)^(-)、CEC、交换性Na^(+)和ESP的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其中交换性Na^(+)和ESP的变异系数接近100%;TS、Cl^(-)、SO_(4)^(2-)和Na^(+)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属于强变异。2)土壤pH、TS和ESP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东西方向上,各指标西部低,东部高;在南北方向上,中间低,南、北两侧高。土壤pH值基本在7.5~8.5之间,从TS空间分布来看,灌域内有32%的土壤存在盐渍化问题,且以轻度盐渍化土为主,约占26%;从ESP分布来看,有97%的土壤存在碱化问题,其中轻度碱化土约占40%,中度碱化土和碱土均约占23%。因此灌域内土壤碱化问题比盐化问题更为突出。3)通过因子分析得出TS、Cl^(-)、Na^(+)、交换性Na^(+)、ESP和CEC是乌拉特灌域土壤盐碱化程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公因子综合得分值在-0.78~3.38之间,公因子综合得分能排除指标间个体差异,比较客观地评价土壤盐碱化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碱化 空间分布 克里金插值 因子分析 乌拉特灌域
下载PDF
乌拉特前旗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及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国军 刘普幸 孙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7-210,共4页
根据乌拉特前旗1957—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耕地变化特征及现状,发现该区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已经用尽,人地矛盾形势严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乌拉特前旗1957—2006年耕地动态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 根据乌拉特前旗1957—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耕地变化特征及现状,发现该区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已经用尽,人地矛盾形势严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乌拉特前旗1957—2006年耕地动态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耕业现代化水平是影响耕地变化的2个主要驱动因子。用GM(1,1)模型对未来25a的耕地和人口进行了预测,结果得出,该区1957—2006年期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乌拉特前旗
下载PDF
乌拉特前旗现代绿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国军 孙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乌拉特前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典型的外流流域绿洲灌溉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存在着土地退化、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乌拉特前旗农业产值的10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 乌拉特前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典型的外流流域绿洲灌溉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存在着土地退化、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乌拉特前旗农业产值的10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区用电量、农业化肥施用量占据前三位;降水总量、耕地面积、农业人口数处在后三位。提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素质,培育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依靠科技,加大农业机械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提高物质投入效率;保护耕地质量、稳定耕地面积、促进耕地集约化等措施来提高现代绿洲农业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业 对策研究 乌拉特前旗
下载PDF
BP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面的应用——以乌拉特前旗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国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08,114,共5页
以乌拉特前旗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为评价目标,依据自然和人为因素要求,选取11个评价指标,建立网络输入和网络期望输出的Ⅰ,Ⅱ,Ⅲ三级标准,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网络仿真的输出值为0.205... 以乌拉特前旗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为评价目标,依据自然和人为因素要求,选取11个评价指标,建立网络输入和网络期望输出的Ⅰ,Ⅱ,Ⅲ三级标准,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网络仿真的输出值为0.205 9,1.007 6,-0.175 6,判定乌拉特前前旗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为Ⅱ级,属于中度脆弱.最后对脆弱性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脆弱性评价 乌拉特前旗
下载PDF
乌拉特灌域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及季节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波 杨树青 +2 位作者 袁宏颖 郑彦 张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揭示乌拉特灌域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研究区0-40 cm土层土壤pH、全盐量及盐基离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为轻中度盐化土,春夏秋... 为揭示乌拉特灌域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研究区0-40 cm土层土壤pH、全盐量及盐基离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为轻中度盐化土,春夏秋季土壤全盐量平均值在2 g/kg以上,属于中度盐化土;0-20cm土层土壤全盐量比20-40 cm土层土壤高0.807 g/kg,是盐分的积累层。土壤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和Cl^(-)为主。各层土壤盐基离子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阳离子Mg^(2+)、K^(+)+Na^(+)和Ca^(2+)的变异系数在99.73%-191.20%之间,具有较强的变异性;阴离子中SO_(4)^(2-)和Cl^(-)变异系数在116.75%-193.78%之间,表现出极强的变异性;HCO_(3)^(-)在春夏秋季变异系数均介于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全盐量、Cl^(-)、SO_(4)^(2-)、Mg^(2+)、Ca^(2+)、K^(+)+Na^(+)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因子载荷较大,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密切;pH和HCO_(3)^(-)在第二主成分相对其他因子的载荷较高,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影响土壤的碱度,表征土壤碱性特征。0-40cm土层非盐化土占研究区面积的0.1%左右;春夏秋季轻中度盐化土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75%以上,4与10月在研究区东部存在少量轻度盐化土,且10月(341.1 km^(2))大于4月(147.8 km^(2)),7月的轻度盐化土面积为761.3 km^(2)。因此,确定土壤盐渍化主导因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可为乌拉特灌域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灌域 土壤盐渍化 主成分分析 空间变异 季节性
下载PDF
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维GIS平台的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海霞 尚士友 +2 位作者 岳继雄 张玉龙 刘海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以典型荒漠生态系统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3S"技术对2004年-2009年的CRESDA、Spot5和Geoeye卫星影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及信息提取,并叠加DEM作为地形数据,使用TerraEx-plorer软件加载3D模型、... 以典型荒漠生态系统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3S"技术对2004年-2009年的CRESDA、Spot5和Geoeye卫星影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及信息提取,并叠加DEM作为地形数据,使用TerraEx-plorer软件加载3D模型、地形数据和矢量数据制作该保护区的三维GIS平台,实现了整个保护区的三维可视化、鹰眼查询及动态模拟,为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GIS数据库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S”技术 三维GIS DEM 3D模型
下载PDF
乌拉特前旗耕地压力现状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焕波 孙国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3期20-21,共2页
本文首先分析1949-2006年间耕地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之后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之中,其主要原因是耕地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耕地压力指数在警戒值(K=1)上下波动,最近... 本文首先分析1949-2006年间耕地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之后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之中,其主要原因是耕地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耕地压力指数在警戒值(K=1)上下波动,最近几年略有减小的趋势,耕地压力较为严重。据此,提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坚决制止不合理占用耕地现象等方式确保耕地资源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前旗 耕地 耕地压力指数
下载PDF
乌拉特人的民歌分类概念及其文化阐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2-59,共8页
乌拉特人的音乐生活建立在“乌拉特哆”与“鄂尔多斯哆”、“浩沁哆”与“新哆”、“希鲁格哆”与“花儿哆”等二分概念基础上。这些概念分别象征了乌拉特人社会层面上的“我者 他者”、时间层面上的“过去 现在” ,以及民间礼俗生活... 乌拉特人的音乐生活建立在“乌拉特哆”与“鄂尔多斯哆”、“浩沁哆”与“新哆”、“希鲁格哆”与“花儿哆”等二分概念基础上。这些概念分别象征了乌拉特人社会层面上的“我者 他者”、时间层面上的“过去 现在” ,以及民间礼俗生活中不同礼俗角色间形成的尊贵 普通的身份观念。属于不同概念范畴的民歌 ,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和形态表现。乌拉特人在不同的文化场域中分别使用这些概念 ,并通过音乐行为赋予它以社会的和文化的意义 ,用来建构音乐生活的多彩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哆 鄂尔多斯哆 浩沁哆 新哆 希鲁格哆 花儿哆
下载PDF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研究——以乌拉特蒙古族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必云 巴图查干 周凤飞 《兰台世界》 201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由于语言文字的限制以及历史原因,留存在少数民族头脑中的智慧多由人们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下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少数民族口述资料传承模式受到冲击,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基于对档案多元论的阐释以及对于乌拉特蒙古... 由于语言文字的限制以及历史原因,留存在少数民族头脑中的智慧多由人们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下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少数民族口述资料传承模式受到冲击,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基于对档案多元论的阐释以及对于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保护现状的分析,以乌拉特蒙古族为例,利用新兴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相变存储技术等,构建基于档案多元论的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多元论 口述档案 乌拉特蒙古族 少数民族
下载PDF
石堆上的音乐——内蒙古乌拉特地区蒙古族“敖包”祭仪“音声”考察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4-71,共8页
敖包祭祀活动是蒙古族祖先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经过世世代代相传到了今天。敖包祭祀仪式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过程。为揭示敖包及仪式的音乐文化内涵,文章以实地个案考察等方法,揭示乌拉特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与蒙古族萨满、佛教等传统文化... 敖包祭祀活动是蒙古族祖先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经过世世代代相传到了今天。敖包祭祀仪式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过程。为揭示敖包及仪式的音乐文化内涵,文章以实地个案考察等方法,揭示乌拉特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与蒙古族萨满、佛教等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我们的田野考察和观看,乌拉特敖包仪式中的经韵音乐十分丰富。敖包祭祀仪式中的祭词、祝词、赞词都是属于音声的范畴。从目前的考察来看,乌拉特敖包祭祀仪式及音乐中既有萨满教又有喇嘛教文化的音声特征。文章指出,敖包信仰对于人生存与生活的意义是乌拉特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得以传承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地区 蒙古族敖包祭仪 仪式音声
下载PDF
巴音温都尔沙漠春季鸟类多样性调查
13
作者 林晨 张瑞东 +2 位作者 温苏雅勒图 王景圆 王树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0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2019年5月,调查组较为系统地对巴音温都尔沙漠地区的春季鸟类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10目24科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种... 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2019年5月,调查组较为系统地对巴音温都尔沙漠地区的春季鸟类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10目24科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种。调查结果显示:春季鸟类中,共有留鸟17种、夏候鸟30种、旅鸟6种、居留型不确定鸟类1种;繁殖鸟(包括夏候鸟和留鸟)47种,占总数的92.2%;鸟类区系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占繁殖鸟种数的85.1%。本次调查为未来研究巴音温都尔沙漠地区鸟类多样性提供基础性资料,也为未来监测治理巴音温都尔沙漠的成效提供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巴音温都尔沙漠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秋浇前后地下水营养盐与水化学演变特征——以乌拉特灌域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宏颖 杨树青 +2 位作者 丁雪华 王波 杨新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6-2347,共12页
为明确秋浇前后地下水营养盐变化特征,探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演变及来源问题,选取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2018年8-11月跟踪监测地下水及灌溉水,收集地下水样160个,采用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灌域地下水与引黄灌溉水中... 为明确秋浇前后地下水营养盐变化特征,探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演变及来源问题,选取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2018年8-11月跟踪监测地下水及灌溉水,收集地下水样160个,采用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灌域地下水与引黄灌溉水中氮磷元素及水化学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及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乌拉特灌域地下水TN、TP含量差异较大,TN含量受秋浇影响8-11月逐月升高;人类活动差异使秋浇前TN含量呈现非平稳的空间分布特征,秋浇活动及渠系排干密集地区地下水中T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由于土壤对磷素的固定能力较强,地下水中TP含量秋浇前后时空间变化无明显规律,TP含量基本不受秋浇影响.根据地下水中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分布情况,将乌拉特灌域主要分为4个区,其中,Ⅲ区盐分含量最高,且秋浇后明显增加,11月Na^+、Cl^-均值分别达857.52 mg·L^-1、1246.09 mg·L^-1.灌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Mg^2+-Cl^--SO4^2-型、Na^+-Cl^-型为主,各月地下水水化学补给来源基本相同,灌溉水补给及土壤淋融作用使Cl^-和Na^+在地下水化学组成中占主导地位.Gibbs图表明,引黄灌溉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和蒸发作用共同控制,地下水水化学来源主要受蒸发作用和人类活动控制,阴离子受人类活动影响更显著.其中,农田灌溉、污水排放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灌域 秋浇 地下水 营养盐 水化学
下载PDF
乌拉特前、中、后旗蒙语借词地名的语言与文化探究
15
作者 兰金梅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汉语地名中的外语借词很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行政区,所以汉语中表示地区的地名许多都是借自蒙语的词汇。蒙语借词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显著的地域历史特征、浓郁的宗教色... 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汉语地名中的外语借词很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行政区,所以汉语中表示地区的地名许多都是借自蒙语的词汇。蒙语借词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显著的地域历史特征、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社会心理。本文从乌拉特前、中、后旗的民族历史变迁来阐述蒙语借词地名存在的理据,同时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究蒙语借词地名的意义生成及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指出汉语中的一些蒙语借词地名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前、中、后旗 蒙语借词地名 语言 文化
下载PDF
乌拉特灌域地下水水化学离子特征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宏颖 杨树青 +2 位作者 丁雪华 杨新民 王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2,79,共7页
为探究盐渍化种植区农田地下水主要化学组成及来源,保证灌溉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选取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及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综合危害指数评价、pearson... 为探究盐渍化种植区农田地下水主要化学组成及来源,保证灌溉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选取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及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综合危害指数评价、pearson相关系数法、离子比例系数及Gibbs图等方法,对乌拉特灌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含量、分布、组成、来源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①乌拉特灌域阴、阳离子含量特征分别为Cl^->HCO3^->SO4^2-、Na^++K^+>Ca2+>Mg^2+,SO4^2-、Na^+、Cl^-空间变异最明显,受环境影响较大且含量较高,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影响因子。②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部分地区pH出现点状高值区,主要由于人类活动空间差异导致,TDS呈块状分布,空间变异性较大,西南部受深层盐卤水上涌影响,TDS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③灌域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是Na^++Mg^2++HCO3^-+Cl^-型,且研究区地下水超过70%属于综合危害系数法评价的四级水质,用于灌溉时需适量,否则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Piper三线图结合舒卡列夫分类法使用,能有效弥补其不足之处,在弄清离子组成结构的同时,使化学组成类型清晰明了。④灌域地下水主要受人类活动及蒸发作用的影响;TDS及pH值的大小是影响离子浓度的重要因素,当地下水中pH及TDS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CaCO3沉淀及CaMg(CO3)2沉淀使离子含量发生变化;当TDS<2 000 mg/L时,促使Na^+的水解使其含量增大,反之其变化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灌域 地下水 化学组成 离子来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拗陷西北缘一典型入湖三角洲剖面露头简介——测老庙拗陷地质研究和实习基地典型露头之二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9 位作者 张海春 冯雪东 秦贝贝 陈康力 郑大燃 李莎 张琦 董晓朋 唐轲 朱桂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9-234,共6页
内蒙古西部狼山以北的测老庙拗陷中主要充填着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陆相碎屑岩。拗陷的西部边缘主要出露灰黑色页岩,偶见巨厚层砂砾岩为主构成的河流相三角洲入湖沉积体。一条近南北向延伸100多米、深达20余米的冲沟切割出一个非常完整的... 内蒙古西部狼山以北的测老庙拗陷中主要充填着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陆相碎屑岩。拗陷的西部边缘主要出露灰黑色页岩,偶见巨厚层砂砾岩为主构成的河流相三角洲入湖沉积体。一条近南北向延伸100多米、深达20余米的冲沟切割出一个非常完整的三角洲入湖砂体纵剖面,从下而上依次显示出由灰黑色页岩夹泥灰岩组成的底积层,由砂砾岩组成的前积层和相似组分的顶积层,而在顶积层之上还见上覆旋回的部分前积层下部层序。根据顶积层和前积层产状判断,露头点处古流向为SSW,说明物源区在北侧,而湖泊主体在南部。根据三角洲顶积层和前积层特征判断,该早白垩世入湖三角洲应为辫状河三角洲。完整的三角洲天然露头十分罕见,研究者往往借助于地震或雷达等手段间接地探讨三角洲的结构特征,而本露头为人们野外现场观察三角洲的结构层特征提供了最为直观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三角洲 天然露头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拗陷 白垩纪
下载PDF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拗陷南缘典型火山通道简介——测老庙拗陷地质研究和实习基地典型露头之一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7 位作者 张海春 董晓朋 冯雪东 唐轲 朱桂繁 郑大燃 李莎 张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9-1433,共5页
狼山之北的测老庙地区是内蒙古西部巴音戈壁盆地群东部的边缘拗陷,面积850km2,分布着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在该拗陷的南部边缘出露有一个小型火山通道,侵入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砂砾岩中。平面上看,火山通道露头在NEE方向长185 m,在NNW方... 狼山之北的测老庙地区是内蒙古西部巴音戈壁盆地群东部的边缘拗陷,面积850km2,分布着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在该拗陷的南部边缘出露有一个小型火山通道,侵入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砂砾岩中。平面上看,火山通道露头在NEE方向长185 m,在NNW方向宽55 m,被围岩变硬的烘烤边包围着,高出南侧干河床20多米,构成一个小山丘。垂向上看,火山通道深处有逐渐变大的趋势。火山通道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通道的外围是由砂砾岩和泥岩交互的碎屑岩受岩浆烘烤而变质,形成坚硬的角岩带,带宽1~3 m不等;紧邻烘烤边的是宽过10 m的致密玄武岩带,发育水平延伸的柱状节理,包含有围岩的捕掳体;其内侧是深色碱性正长岩带,带宽可达10 m,而最核心部位为约1m宽的透镜状浅色碱性正长岩带,由全晶质正长石和黑云母组成。所有的岩相带以浅色正长岩为核心而两侧对称分布,火山通道东西两侧还有同期的辉绿岩墙与火山通道相连。火山通道内玄武岩——深色正长岩——浅色正长岩的分带性意味着碱性正长岩与外围玄武岩以及其外的辉绿岩墙是同一种岩浆冷凝分异的结果。这种分带性不仅有利于探讨碱性正长岩的成因,也为探讨这些相关岩浆岩的构造背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处露头清晰、岩相分带明显、岩墙、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清楚,堪称地质学的实地教科书,不仅是地学研究的重要素材,也是地学师生野外地质实习的良好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通道 正长岩 玄武岩 柱状节理 测老庙拗陷(盆地) 乌拉特后旗
下载PDF
乌拉特蒙古族服饰图案的研究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樊旭露 王群山 《设计》 2019年第22期110-113,共4页
民族图案一直是民族服饰中重要的表现元素。乌拉特蒙古族服饰中的图案历史悠久,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奠定了其内容丰富,配色大胆,民族艺术浓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乌拉特服饰图案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传统艺术特性,不能很好地与... 民族图案一直是民族服饰中重要的表现元素。乌拉特蒙古族服饰中的图案历史悠久,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奠定了其内容丰富,配色大胆,民族艺术浓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乌拉特服饰图案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传统艺术特性,不能很好地与现代服饰相结合,为了发扬传统服饰文化,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服装。文章尝试从乌拉特蒙古族的服饰图案历史和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传统服饰图案的内容与种类、表现形式,解读其深厚的民族寓意。对乌拉特传统服饰图案有了系统分析和全面的认识,掌握其主要的艺术特征,结合当代新的设计理念对传统图案进行创新和应用。使传统服饰图案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有更广阔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蒙古族 传统服饰 民族图案 创新应用
下载PDF
乌拉特荒漠区植被类型及土壤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霜 赵宏胜 +2 位作者 郭建英 兰登明 赵杏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5-702,共8页
以乌拉特荒漠为研究区,通过10 km×10 km网格均匀布设点位,采用样方法对自然植被展开调查并对研究区土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137种植物,隶属于25科80属;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总植物种数的67.8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 以乌拉特荒漠为研究区,通过10 km×10 km网格均匀布设点位,采用样方法对自然植被展开调查并对研究区土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137种植物,隶属于25科80属;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总植物种数的67.8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6.64%。(2)依据《中国植被》将乌拉特荒漠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组、14个群系,主要以珍珠猪毛菜荒漠群系占优势,其含样点数占全部荒漠样点数的16.35%。(3)植被物种组成相对单一,分布范围为5~25种。(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含水率、孔隙度等均呈负相关关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容重及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为该区植物丰富度指数的决定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荒漠区 物种组成 植被 土壤养分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