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特征与功能研究
1
作者 徐之韵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本文从对传统“X了”构式的研究着手,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方式,选取“跪了”和“麻了”两个代表构式,深入分析了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句法、语用和语义特征。得出新兴网络构式“X了”句法位置灵活;更多地使用于网络和口语,很少... 本文从对传统“X了”构式的研究着手,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方式,选取“跪了”和“麻了”两个代表构式,深入分析了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句法、语用和语义特征。得出新兴网络构式“X了”句法位置灵活;更多地使用于网络和口语,很少使用于正式语体,多表示言者的主观性评价,而根据语境和在句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主观性语义较传统“X了”构式而言有所增强等特征。提倡针对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研究应跳出传统“反预期语义”的研究视角,转向对其“主观性语义”特征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网络构式 “x了” “三个平面”理论
下载PDF
“X了”的虚化问题——以“完了”的个案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环海 刘继磊 赵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5,共6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经常使用的“X了”已经发生了虚化演变,其中“完了”就比较典型,它已经变为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关联副词(本文称为“完了2”),我们认为它是由表示“结束”意义的“完了”(本文称为“完了1”)虚化而来的,文章在分析“X了...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经常使用的“X了”已经发生了虚化演变,其中“完了”就比较典型,它已经变为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关联副词(本文称为“完了2”),我们认为它是由表示“结束”意义的“完了”(本文称为“完了1”)虚化而来的,文章在分析“X了”虚化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从“完了1”到“完了2”的虚化过程,探讨“完了2”的词性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了” “完了” 虚化 语义指向 功能
下载PDF
构式化与构式化等级——基于反预期类“X了”构式的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宏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9,共9页
构式化是语言的一种动态演变过程。"X了"用作反预期类话语标记的构式形式主要有"完了""坏了"和"糟了",其构式化动因和机制包括句法位置、经济原则、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从构式义的不可预测程... 构式化是语言的一种动态演变过程。"X了"用作反预期类话语标记的构式形式主要有"完了""坏了"和"糟了",其构式化动因和机制包括句法位置、经济原则、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从构式义的不可预测程度和构式语言结构的紧密程度视角来分析,话语标记"完了""坏了"和"糟了"分别具有高级、中级和低级的构式化等级。反预期类话语标记"X了"的构式化等级差异主要源自"X"语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了” 反预期 构式化 等级差异
下载PDF
话语标记“X了”的让步功能及语篇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彦坤 孙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2期91-96,共6页
本文以口语中常出现的四个话语标记"得了""算了""行了""好了"为研究对象(统称"X了"),在语料考察的基础上,首先指出"X了"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三种功能——劝阻、否定、让步,... 本文以口语中常出现的四个话语标记"得了""算了""行了""好了"为研究对象(统称"X了"),在语料考察的基础上,首先指出"X了"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三种功能——劝阻、否定、让步,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X了"的让步功能。本文依据言语行为理论,从言语行为发生的背景、说话人的认知心理和言语行为具体实施过程三方面区分了"让步"与"劝阻",在此基础上对"X了"的让步功能及语篇特征做出了分析。认为"X了"是通过明示说话人认知和行为的不一致及凸显拦截话语的意图来实现其"让步"功能的。文中还考察了"X了"表让步时的叠用形式,阐述了话语标记的形式对其施事语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x了” 让步功能 叠用形式 语力 语篇特征
下载PDF
“X了”构式的三个平面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宏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9-62,共4页
现代汉语"X了"构式家族成员众多。"X了"构式义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从构成成分义中推导出来。"X了"构式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当用作话语标记时,其主观性凸显,表达显著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 “x了” 构式 三个平面
下载PDF
话语标记“X了”的逆向应对功能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莉 陈彦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64-71,共8页
"得了""算了""行了""好了"(统称"X了")是汉语口语中常出现的表达形式。根据学界对话语标记特征的普遍认识,"X了"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功能。从言语行为的角度说,"X了&q... "得了""算了""行了""好了"(统称"X了")是汉语口语中常出现的表达形式。根据学界对话语标记特征的普遍认识,"X了"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功能。从言语行为的角度说,"X了"在交际中主要实施劝阻、否定、让步三类言语行为,在交际中具有逆向应对功能,其逆向应对倾向可以从语义、语用两个层面作出解释,这是话语标记类型研究上的一次努力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x了” 逆向应对
下载PDF
论“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之创新性诗学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蒲若茜 石俏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9,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X一代”亚裔美国诗人一直活跃在美国诗坛,积极进行诗歌形式与风格的创新,丰富了当代英语诗歌的语言表征和美学表达。本文聚焦于“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中的创新性诗学实践,考察亚裔美国诗歌的语言创新、碎片化叙事,... 20世纪80年代至今,“X一代”亚裔美国诗人一直活跃在美国诗坛,积极进行诗歌形式与风格的创新,丰富了当代英语诗歌的语言表征和美学表达。本文聚焦于“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中的创新性诗学实践,考察亚裔美国诗歌的语言创新、碎片化叙事,以及“空白”的视觉呈现。这些实践突破了既定的语言规范,革新了诗歌的视觉效果,既再现了亚裔美国人复杂的移民历史和族裔经验,又挑战了美国社会固有的权力关系,为亚裔美国诗歌发展赋予了新的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一代” 亚裔美国诗歌 词语游戏 碎片化叙事 “空白”
下载PDF
网络新词族“X替”探微——以“嘴替”为例
8
作者 程亚恒 冯珂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嘴替”为代表的网络新词族“X替”主要是由单音节的身体部位词或少量不及物动词与类词缀“替”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X替”的语义由“替代某人做某事的人”隐喻“某种表现引起共鸣的人”义,还可进一步转喻“对某行为深切认同”义,... 以“嘴替”为代表的网络新词族“X替”主要是由单音节的身体部位词或少量不及物动词与类词缀“替”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X替”的语义由“替代某人做某事的人”隐喻“某种表现引起共鸣的人”义,还可进一步转喻“对某行为深切认同”义,其中“替”有成为词缀的趋势。“X替”作句法成分受到语体的制约,在口语中作宾语,在书面语中除作宾语外,还可作主语与定语。“X替”在语言环境中具有鲜明的褒义色彩,其形成与流行受到了语言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替” 网络新词族 类词缀 文化模因
下载PDF
构式“X得可以”的负面评价义及其形成的机制和动因
9
作者 史金生 侯润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X得可以”是一个主要表示评价的构式。可进入构式的“X”多为形容词,以贬义词为主。该构式表达的意义为:说话人依据一定的了解,基于自己的认识,对人、事、物在当下时刻进行的评价。整个构式倾向于一种高程度的负面评价。构式“X得可... “X得可以”是一个主要表示评价的构式。可进入构式的“X”多为形容词,以贬义词为主。该构式表达的意义为:说话人依据一定的了解,基于自己的认识,对人、事、物在当下时刻进行的评价。整个构式倾向于一种高程度的负面评价。构式“X得可以”的形成,首先是助动词“可以”经由语用推理,通过概念转喻,意义发生改变,获得了具有评价义的形容词性用法,随后再由“X动得可以”经过类推,形成了“X形得可以”,进行扩展时,在“不过量准则”和“礼貌原则”的作用下,“X形得可以”获得了高程度负面评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x得可以” 语用推理 不过量准则 礼貌原则
下载PDF
“X不过”由否定到极量的演变路径
10
作者 周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X不过”结构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移动者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不能实现空间位移或变化。该结构最初用于空间域,后隐喻扩展至生理/心理域、数量域、时间域、比较域,表示“不能通过”“不能持续”“不能超过”等否定义。该结构由否定到极量... “X不过”结构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移动者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不能实现空间位移或变化。该结构最初用于空间域,后隐喻扩展至生理/心理域、数量域、时间域、比较域,表示“不能通过”“不能持续”“不能超过”等否定义。该结构由否定到极量有两条演变路径:一条是“空间上不能通过”到“动作/状态不能持续”再到“程度极量”,X由消极生理/心理状态义到评价义性质形容词和动词,“X不过”语义磨损后,形成叠加强化构式“程度副词(最/更/太/顶)X不过”;一条是“空间上不能通过”到“性质上不能超过”再到用于让步否定比较表“程度极量”,形成比较强调构式“再X不过”。极量义“X不过”多用于议论语体,其主要表达方式是“再X不过”“最X不过”。句法上,“不过”由充当可能补语到充当程度补语,由具有相对应的肯定式到不具有相对应的肯定式,由后接其他成分到不后接其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过” 动力学图式 否定 极量 演变路径
下载PDF
“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探究
11
作者 文立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3期177-180,185,共5页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的原则,然后提出了“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的思路,最后论述了“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的实践,包括“X”证书与职业面向的融合、“X”证书与培养...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的原则,然后提出了“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的思路,最后论述了“X”证书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的实践,包括“X”证书与职业面向的融合、“X”证书与培养规格的融合、“X”证书与课程设置的融合、“X”证书与教学基本条件的融合、“X”证书与质量保障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证书 专业教学标准 高职
下载PDF
大学英语思政教学“X+度”教师身份框架构建
12
作者 丛日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170-0174,共5页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呈现特殊性,受教者要直接接触以英语为母语英美等国外多元文化碰撞。为避免盲目崇拜、汲取接受英语教学资源中的人物事件及异化价值,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需要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保...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呈现特殊性,受教者要直接接触以英语为母语英美等国外多元文化碰撞。为避免盲目崇拜、汲取接受英语教学资源中的人物事件及异化价值,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需要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保障等教学环节中搭建以高度、热度等“X+度”为特征的思想者、学习者等多位一体身份框架,旨在专业提升前提下,同步完成培育“全人”的双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思政教学 “x+度” 教师身份
下载PDF
“X得厉害”的述语及语义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李雅洁 李军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X得厉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程度表达,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语义语法为指导,以CCL语料库的调查结果为基准,从句法特征出发探讨述语“X”的语义特征、类型及整个结构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X得厉害”中的述语“X”... “X得厉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程度表达,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语义语法为指导,以CCL语料库的调查结果为基准,从句法特征出发探讨述语“X”的语义特征、类型及整个结构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X得厉害”中的述语“X”受量段、异态、感性的语义制约,其语义类型有身体的[+不适义],情绪、心理、行为的[+不安义]和事体、物体、环境的[+变损义]。进一步提取出“X得厉害”的超量义,以及多维指向的语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得厉害” 述语 语义特征
下载PDF
“X的X,Y的Y”构式的形、动二分格局及其特征探析
14
作者 林青 李小曼 黄劲伟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X的X,Y的Y”是一种常见的构式,其构式义是对人或事物状态的多种描绘,以及对动作或事件的分项列举。通过分析“X的X,Y的Y”构式的构成成分,发现“X的X,Y的Y”构式在形式、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形、动二分格局,并具有以下特征:形容词、动... “X的X,Y的Y”是一种常见的构式,其构式义是对人或事物状态的多种描绘,以及对动作或事件的分项列举。通过分析“X的X,Y的Y”构式的构成成分,发现“X的X,Y的Y”构式在形式、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形、动二分格局,并具有以下特征:形容词、动词以外的词类不能进入该构式;形容词类“X的X,Y的Y”构式总表示消极义;“X的X”或“Y的Y”不能单说。本研究集中描写“X的X,Y的Y”构式在形容词类和动词类上的差异,并运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推理、认知框式激活效应以及信息结构的足量原则等对上述语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以期为现代汉语常见构式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加深对现代汉语动词词类、形容词词类范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 Y的Y” 形容词 动词 二分格局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X+纺织”专业研究生多维能力融合培养策略研究
15
作者 周玉嫚 楚艳艳 +1 位作者 徐洋洋 齐琨 《纺织报告》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针对“跨向纺织专业”读研学生成为主力军的现状,文章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学科交叉为核心,提出一种适合“X+纺织”专业研究生多维能力融合培养的新策略,通过强化思政引领的行业认识、制定“1V1”培养方案、建立“3+3+1”培养机制、构建... 针对“跨向纺织专业”读研学生成为主力军的现状,文章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学科交叉为核心,提出一种适合“X+纺织”专业研究生多维能力融合培养的新策略,通过强化思政引领的行业认识、制定“1V1”培养方案、建立“3+3+1”培养机制、构建可量化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服务意愿,加强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等多维能力的融合培养,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高层次的、专业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学科交叉 “x+纺织”专业研究生 多维能力融合 人才培养
下载PDF
“X不了一点”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
16
作者 王紫悦 刘正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X不了一点”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不了+一点”组成。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 “X不了一点”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不了+一点”组成。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语义内涵及语义特征差异;该构式具有凸显主观评价态度的语用功能,其形成机制和动因可以归纳为构式压制、主观性和互动主观性、语言特区和语境吸收、高频率使用等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了一点” 构式语法 语法化理论 主观性
下载PDF
主观限量构式“X也X不到哪里去”的语义识解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珊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系统讨论“X也X不到哪里去”这一构式的主观限量否定义的识解,并探究其形成动因。首先,从形式拆解得出其主观限量的范围较为模糊,除去两端的正负X,从负X到X之间都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功... 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系统讨论“X也X不到哪里去”这一构式的主观限量否定义的识解,并探究其形成动因。首先,从形式拆解得出其主观限量的范围较为模糊,除去两端的正负X,从负X到X之间都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功能,着重讨论其主观性及限量度的不同情况。该结构出现在常式评价的语境下时,主观性较强,限量范围较广,体现了该构式最核心的语义;出现在差比范畴时,更倾向于表主观小量;出现在对举比较中,其主观性相对较低,程度量较为适中。最后,从认知上的隐喻扩展分析该构式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不到哪里去” 主观限量 构式 语义识解 成因
下载PDF
“X”形配筋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理论研究
18
作者 涂开胜 聂晓鹏 杨兴霞 《建筑科技》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式存在造价高、工艺烦琐、对原结构扰动大等弊端,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师往往是被动接受。根据地震作用下砌体墙斜向交叉裂缝的破坏特点,提出“X”形配筋面层加固方式,并对其力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展开分析... 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式存在造价高、工艺烦琐、对原结构扰动大等弊端,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师往往是被动接受。根据地震作用下砌体墙斜向交叉裂缝的破坏特点,提出“X”形配筋面层加固方式,并对其力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固方式在有效抵抗地震的前提下,可大幅度节省材料和降低对原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裂缝 “x”形配筋面层 砌体结构 抗震加固
下载PDF
引述性回驳构式“X怎么了”形成动因与语用功能
19
作者 史春磊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7-53,60,共8页
“X怎么了”是汉语口语表达中常见的引述回驳格式,“X怎么了”格式由引述句“X”、疑问代词“怎么了”、辩驳句(可隐现)三部分构成,“X”表示的引述内容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辩驳句体现出凸显立场、解释说明、强化回驳、评说注述... “X怎么了”是汉语口语表达中常见的引述回驳格式,“X怎么了”格式由引述句“X”、疑问代词“怎么了”、辩驳句(可隐现)三部分构成,“X”表示的引述内容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辩驳句体现出凸显立场、解释说明、强化回驳、评说注述四种话语功能。引发“X怎么了”回驳构式形成的动因基于两点:一是事物认知差异的回驳,主要包含影响/作用度、主观评价两方面;二是事件立场差异的回驳。在互动语言观指导下,文章还论述了立场差异回驳的语义特征,实际话语中回驳构式“X怎么了”具有凸显言者立场、表达负面情绪等语用功能,同时本文还涉及了“X怎么了”的语义推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怎么了” 引述性回驳 形成动因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修辞构式“X刺客”的形成机制探析
20
作者 李治平 汪莉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本文从“刺客”和“杀手”的构词理据入手,厘清了“X刺客”得名之由,对“X刺客”进行了构式认定和构件分析,比较了“刺客”和“杀手”的语义特征差异对“X刺客”形成的作用。本文认为“X刺客”构式的衍生机制主要有四种:隐喻、构式压制... 本文从“刺客”和“杀手”的构词理据入手,厘清了“X刺客”得名之由,对“X刺客”进行了构式认定和构件分析,比较了“刺客”和“杀手”的语义特征差异对“X刺客”形成的作用。本文认为“X刺客”构式的衍生机制主要有四种:隐喻、构式压制、类推作用和反预期。与其他同类构式相较,反预期机制对这一构式形成具有独特价值。另外,本文认为“X刺客”正处于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并用阶段,且最终会发展为语法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刺客” 修辞构式 语义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