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椎区“Y”形截骨治疗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单中心2年以上随访
1
作者 高泽 李凯 +5 位作者 薛旭红 赵胜 王世雄 栗远威 席凡辉 张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0-958,共9页
目的:探讨冠状位顶椎区“Y”形截骨治疗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到2020年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顶椎区“Y”形截骨治疗的66例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 目的:探讨冠状位顶椎区“Y”形截骨治疗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到2020年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顶椎区“Y”形截骨治疗的66例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47例,年龄(13.1±5.3)岁(范围:2~30岁)。先天性脊柱侧凸分型:分节不全(25例)、形成障碍(13例)、混合型(28例);合并胸廓或肋骨畸形25例;合并脊髓畸形45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节段Cobb角、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廓躯干偏移、肩部平衡和冠状位、矢状位平衡。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初次手术时间(221.4±52.8)min,手术出血量(273.2±41.8)ml,单侧固定19例(28.8%)、双侧固定47例(71.2%);融合节段为(7.5±2.9)个,椎弓根钉密度为(68.5±20.6)%,住院时间(8.8±1.7)d。患者随访时间(36.7±17.0)个月(范围:24~102个月)。主弯Cobb角由术前的(58.5±18.9)°改善至术后即刻的(21.1±11.8)°,末次随访时为(23.6±15.3)°(F=273.957,P<0.01),平均矫正率为66.2%;节段弯Cobb角由术前的(47.9±18.0)°,改善至术后即刻的(16.0±11.3)°,末次随访时为(16.8±12.8)°(F=270.483,P<0.01),平均矫正率为69.2%。末次随访时的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廓躯干偏移、肩部平衡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值均<0.05);手术前后冠状位及矢状位平衡无差异(P值均>0.05)。共5例患者实施了分期手术,均为一期矫形后残留侧弯加重,经二期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顶椎区“Y”形截骨技术治疗先天性僵硬性脊柱侧凸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治疗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先天性复杂僵硬性脊柱侧凸 “y”形截骨 单侧固定 分期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