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探析
1
作者 姚盛元 张其成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93-502,共10页
当前学界对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的研究较为忽视,是医易会通研究的不足所在。通过整理北宋时期医学文献中与援易入医有关的条文,围绕易象、易数、易理、易占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来说,北宋时期援易入医承继隋唐时期的“以易释医”... 当前学界对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的研究较为忽视,是医易会通研究的不足所在。通过整理北宋时期医学文献中与援易入医有关的条文,围绕易象、易数、易理、易占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来说,北宋时期援易入医承继隋唐时期的“以易释医”特征,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主动意识的增强、解释深度的加深、释医方法的成熟、固定命题的形成4个方面。北宋时期的援易入医,不仅丰富了医学的内涵,也提升了易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应理性看待援易入医现象,既要肯定其在医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要避免过度强调或滥用易学知识而引发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 入医 中医哲学 北宋时期 圣济总录 太平圣惠方
下载PDF
作为认知目标与工具的翻译: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下的翻译隐喻
2
作者 李曙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中外有关翻译的理论话语中充满了隐喻,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为“翻译即X”,另一类为“X即翻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对这些翻译隐喻进行分析后发现,前一类隐喻中,翻译是作为目标域概念的认知对象,具有本体论意义;而后一类中,翻译... 中外有关翻译的理论话语中充满了隐喻,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为“翻译即X”,另一类为“X即翻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对这些翻译隐喻进行分析后发现,前一类隐喻中,翻译是作为目标域概念的认知对象,具有本体论意义;而后一类中,翻译则是作为始源域概念用以识解和表征其他活动的工具,具有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译即易”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翻译最为核心的特征,以之为根隐喻构建出的概念隐喻层级系统,更好地揭示了中外译论中形形色色的翻译隐喻话语背后的认知动因。与此同时,“译即易”这一根隐喻对于翻译核心特征的突显,也为翻译能够作为始源域去识解与表征诸如教育、跨组织知识转移等概念域的动因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译即易” 作为目标域的翻 作为始源域的翻
下载PDF
试论古汉语中“意”、“译”连用的短语及其与“意译”之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陶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在古汉语中,"意""译"连用必须搭配其他成分(如介词"以")才能组成谓词性短语。"以意译"的字面意思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翻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含义随核心动词"译"的语... 在古汉语中,"意""译"连用必须搭配其他成分(如介词"以")才能组成谓词性短语。"以意译"的字面意思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翻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含义随核心动词"译"的语义引申而发生变化:该短语中的"译"不仅可以表示翻译,还可以表示解释、猜测、演绎等。除了"以意译","意""译"连用的短语还有"随意译"。总的来看,"意译"在古汉语中并未成词,"意"和"译"通常只构成线性关系,但不在同一个语法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以意 随意
下载PDF
邵雍的象数易学及其经世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春 汪轩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0,126,共9页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在吸收道家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在吸收道家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象数 理学 经世思想
下载PDF
《文心雕龙》论《易传》的文学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庆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周 传》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匡正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祥明 亓凤珍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8-103,共6页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在底本原文移录、断句标点等方面存在不少可商之处,文章择要对其进行辨析纠误。
关键词 《周氏冥通记研究(注篇)》 底本原文移录 断句标点
下载PDF
论马王堆《帛书易传》的理论方法
7
作者 朱金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0-43,共4页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周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思想附会于《周易》卦爻辞的含义中,将其作为理论来源和载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理论依据。这种倾向体现了儒家思想重视人道德心性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是先秦时期道德心性观念的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传》 经典化 道德精神
下载PDF
释易
8
作者 连劭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4期21-22,共2页
古文字中的“易”字可分析为从“肜”从“皿”。“肜”是“不绝”议 ,“皿”是“器”之义。许慎说“易”象蜥蜴 ,其说不确。
关键词 守宫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引《周易》语词指瑕
9
作者 满祥 赵振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3,共6页
文章例举《汉语大词典》所引《周易》语词释义可商者13例,引例滞后者15例,指出其瑕疵。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能有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周 语词 指瑕
下载PDF
先秦经典中“易”字释义研究——以《左传》《易经》为主要语料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金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83-94,共12页
“易”字是先秦经典中的常用字,在《左传》中出现多达88次。传统上,把此字解释为“变化”“不易”“简易”“交易”等。根据认知语言学中多义词由核心本义引申的理论,以《左传》《易经》中的语料为依据,分析经典中包含“易”字的典型句... “易”字是先秦经典中的常用字,在《左传》中出现多达88次。传统上,把此字解释为“变化”“不易”“简易”“交易”等。根据认知语言学中多义词由核心本义引申的理论,以《左传》《易经》中的语料为依据,分析经典中包含“易”字的典型句,可以发现,“易”字的本义指“放手”,引申义为“放肆”“更换”“交换”“平易”“平整”等。由此可知,《论语》“丧,与其易也,宁戚”中的“易”指超越规格,《孟子》“易其田畴”中的“易”指“平整”,在《管子》“圣者乘易”中则指“放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论语》 经》 认知语言学 核心本义 引申义
下载PDF
海昏汉简《易占》考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萧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2期117-140,158,共25页
海昏汉简《易占》是辗转传抄的占筮条例汇编,其占法与六壬相通之处最多。《易占》卦名用字最接近于今本《周易》,对卦名的训释不出汉代以来的传统说法。“未酉”简误抄了归妹、未济两卦的内容。“彖”和“饺”分别抄自两个左旋的圆形图... 海昏汉简《易占》是辗转传抄的占筮条例汇编,其占法与六壬相通之处最多。《易占》卦名用字最接近于今本《周易》,对卦名的训释不出汉代以来的传统说法。“未酉”简误抄了归妹、未济两卦的内容。“彖”和“饺”分别抄自两个左旋的圆形图式,它们提供了两种新的六十四卦卦序。《易占》有八天干配四维、纳甲和“六甲配卦”等三种干支配卦方式。《易占》划分时空为十六是秦汉时期一种流行观点,在六壬式地盘及《淮南子》中皆有体现。其时空配卦,与《易纬稽览图》所载两种分卦值日之法较为类似,其来源和用法亦当接近。《易占》的禽虫系统至少包括三十六禽(及十二属)、八卦类象和“四灵”三种。海昏汉简三种易占文献,对西汉经学、易学、数术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汉简 占》 数术 经学 卦气说
下载PDF
《何典》“易”的本字及考本字的原则与方法
12
作者 龙向平 《凯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对《何典》"烊易"一词中的"易"字,通过系联同源词、清理引申义列以及分析语义特征,对其本字为何再加以考辨,说明考订方言词本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注重对引申义列与语义特征的清理;遵循语... 对《何典》"烊易"一词中的"易"字,通过系联同源词、清理引申义列以及分析语义特征,对其本字为何再加以考辨,说明考订方言词本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注重对引申义列与语义特征的清理;遵循语音、语义、文字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文献用例进行分析的原则,以及历时与共时的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典 本字 同源词 引申义列 方言词 语义特征
下载PDF
“容易”的惯常标记用法及其类型学意义
13
作者 姜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汉语中“容易”标记惯常行为的用法包括对过去惯常行为的总结、一般规律或主体特征的判断和未来变化的预测三层涵义。其内部规律特征—反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量级含义对相关句法现象以及“留白提请”语用功能具有核心解释力。历时角度看... 汉语中“容易”标记惯常行为的用法包括对过去惯常行为的总结、一般规律或主体特征的判断和未来变化的预测三层涵义。其内部规律特征—反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量级含义对相关句法现象以及“留白提请”语用功能具有核心解释力。历时角度看,“容易”的惯常用法来源于“不费力”义形容词。跨语言调查证明,“不费力>惯常体(EASY>HABITUAL)”是一种普遍的演变模式,可作为惯常体语法化来源的类型学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易” 惯常标记 量级含义 语法化
下载PDF
“易”字形义的发展变化
14
作者 徐宝贵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27-31,共5页
甲骨文、金文,应从徐中舒说释“赐”,是个会意字,后来简化为“易”。“易”后来引申出交换、改变、替代、移等义。由于引申之义孳乳浸多,并为其所专,为了达到明确词义之目的,人们给“易”增加“金”或“贝”旁,分化出“锡”和“赐”,用... 甲骨文、金文,应从徐中舒说释“赐”,是个会意字,后来简化为“易”。“易”后来引申出交换、改变、替代、移等义。由于引申之义孳乳浸多,并为其所专,为了达到明确词义之目的,人们给“易”增加“金”或“贝”旁,分化出“锡”和“赐”,用它们专门表示“赐予”“赏赐”之义。用于“赏赐”之义的“锡”字,其造字方法跟“赐”是相同的。传世文献中把用为“赐”的“锡”,读为“银铅之间”之“锡”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更换”义动词“易”“更”“换”的历时替换
15
作者 张欣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8-84,共7页
“易”“更”“换”这一组具有历时替换关系的常用动词,在汉语史的不同时期,其使用频次、搭配范围和组合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通过选取先秦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三个时期口语性强的代表性语料考察发现,从先秦至隋,在表示“更... “易”“更”“换”这一组具有历时替换关系的常用动词,在汉语史的不同时期,其使用频次、搭配范围和组合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通过选取先秦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三个时期口语性强的代表性语料考察发现,从先秦至隋,在表示“更换;调换”义时,“易”占有绝对优势;“换”在先秦西汉时期尚处于萌芽状态,东汉至隋,其用例有所增多,并以语义较为单一的优势开始了与“易”的竞争;至唐五代时期,“换”已经完全取代了“易”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易” “更” “换” 历时替换
下载PDF
王夫之的《周易》研究(续)
16
作者 黄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9-61,共3页
王夫之诠释《周易》,遵重传统训话、训释,而不拘泥于传统,呈现王夫之研究《易经》的卓识与其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本文略举数例,期望人们对王夫之在《易》学方面的研究有所了解。
关键词 王夫之 《周 《周内传》 《周稗疏》
下载PDF
“译”字四题
17
作者 徐朝友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探究《礼记》“寄”“象”“狄鞮”“译”说,乃古代翻译理论研究应有之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四概念少见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研究。对“寄”“象”“狄鞮”“译”四概念进行初步的文献梳理与考证,可以得出四个基本结论:孔颖达“夷狄之语... 探究《礼记》“寄”“象”“狄鞮”“译”说,乃古代翻译理论研究应有之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四概念少见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研究。对“寄”“象”“狄鞮”“译”四概念进行初步的文献梳理与考证,可以得出四个基本结论:孔颖达“夷狄之语”说沿袭前人传统;“寄”“译”命名可能颇有渊源;“狄”“的”“敌”三概念一脉相承;因“汉”称“译”说不乏穿凿。这四个基本结论,既深化了对四概念本身的理解与把握,又对现代翻译理论的相关概念提供了新的审视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狄 狄、的、敌
下载PDF
论《新五代史》的“廉耻”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盛险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8,共5页
《新五代史》阐释了五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即"廉耻"的缺失,其"廉耻"观是以耻为核心的,这一价值观体现了深厚的儒学背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个人、政治和国家存在的软基础。对"廉耻"观的易理推... 《新五代史》阐释了五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即"廉耻"的缺失,其"廉耻"观是以耻为核心的,这一价值观体现了深厚的儒学背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个人、政治和国家存在的软基础。对"廉耻"观的易理推求,进一步从易理的两分性、统一性和变易性来认识"廉耻"观在《新五代史》的体现,这决定了《新五代史》的体例和史论,并体现了宋代经史合流的学术特征;《新五代史》的"廉耻"观反映了历史著述的"当世"价值和著者的"心术",欧阳修认为,五代士人无"廉耻",轻节义,这有助于以儒立国的宋代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对于宋代斯文之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新五代史》 “廉耻”观 士人
下载PDF
《金瓶梅》的遗留问题与清初白话小说创作格局之形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文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2-39,46,共9页
《金瓶梅》中的因果报应模式实为本土信仰与外来佛教结合后的产物。本土信仰,即易学思维下相生相倚的循环论导致了其果报论的不彻底性,而为色空思想所笼罩的"欲望与自我救赎"这一创作主旨也在作者对世俗"色相"的过... 《金瓶梅》中的因果报应模式实为本土信仰与外来佛教结合后的产物。本土信仰,即易学思维下相生相倚的循环论导致了其果报论的不彻底性,而为色空思想所笼罩的"欲望与自我救赎"这一创作主旨也在作者对世俗"色相"的过度描写中极大地偏离了"自我救赎"的终极旨归,并最终导致了原初的制欲意图以失败告终。作为《金瓶梅》的遗留问题,制欲机制的失败及其背后所隐含着的深层信仰危机为其后的清人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并对清初白话小说(以两性关系为题材)的创作格局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欲机制 因果报应 学思维 色空思想
下载PDF
论《易经》英译的“变译”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6,共5页
"变译"是近20年来深受翻译学界关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它强调翻译策略和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易经》的翻译中,运用变易的原理,采用"变译"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在译入语中尽可能地保持《易经》原文的音调与... "变译"是近20年来深受翻译学界关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它强调翻译策略和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易经》的翻译中,运用变易的原理,采用"变译"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在译入语中尽可能地保持《易经》原文的音调与用词之美,恰当处理《易经》卦爻辞的押韵、拟声、叠音、重复等汉语言特有的表达习惯,生动再现《易经》卦爻辞的简洁用语和象征比喻,让译入语读者能够尽可能地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易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英 方法和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