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渝行”与长江流域商贸的发展
1
作者 李超 《近代史学刊》 2023年第1期249-265,311,312,共19页
“渝行”是近代长江航道沿线的一种特殊报关行,由经营轮船公司的洋行和华商委托代理人而开设,以代客商办理报关手续及装运货物为主要业务。与普通报关行相比,其经营规模较大,与轮船公司关系密切,且多在长江沿线口岸设有支店。作为西方... “渝行”是近代长江航道沿线的一种特殊报关行,由经营轮船公司的洋行和华商委托代理人而开设,以代客商办理报关手续及装运货物为主要业务。与普通报关行相比,其经营规模较大,与轮船公司关系密切,且多在长江沿线口岸设有支店。作为西方特种商业向中国移植与本土化的实践,“渝行”的经营与发展推动了长江上游地区的货物流通,带动了近代长江沿线港口城市的商业繁荣,促进了近代长江航运业的发展,丰富了近代商业的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行 报关行 长江流域 商贸
下载PDF
法治评估实践的效度--基于"余杭法治指数"的文本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瑜青 张玲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7-56,共10页
"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发生撕裂了法治评估与法治现实,令法治评估效度成为重要问题,引起人们关注。所谓法治评估的效度,即法治评估的有效性,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果效度两个层面。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评估信息收集、评估数... "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发生撕裂了法治评估与法治现实,令法治评估效度成为重要问题,引起人们关注。所谓法治评估的效度,即法治评估的有效性,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果效度两个层面。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评估信息收集、评估数据处理、评估报告结论等余杭法治指数报告核心内容的文本研究发现,余杭法治评估实践存在评估的效度上事实与宣传的背离。而这一情况是评估技术不完善、评估缺乏有效接纳等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评估效度 余杭法治指数 余杭事件
下载PDF
论李杭育小说的语言炼金术
3
作者 王海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2-65,共4页
李杭育善于在葛川江人的话语腔调与叙事者的话语格调中建构独特的话语系统。通过调侃、夸张、比喻、俚语等的精彩运用和叙事节奏、叙事人称的灵活转换 ,李杭育实现了两套话语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切换与整合。正是这种语言炼金术 ,使葛... 李杭育善于在葛川江人的话语腔调与叙事者的话语格调中建构独特的话语系统。通过调侃、夸张、比喻、俚语等的精彩运用和叙事节奏、叙事人称的灵活转换 ,李杭育实现了两套话语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切换与整合。正是这种语言炼金术 ,使葛川江系列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杭育 小说 语言艺术 话语系统 顺口溜 民谣 俚语
下载PDF
象征与神话——论李杭育小说的叙事策略
4
作者 王海铝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8,18,共4页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寻找葛川江之魂的过程。葛川江是流动的,流浪 是它的魂。象征和神话这两种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李杭育的小说超越了特定的地域,深入到精神与 灵魂的领域。李杭育的整个葛川江情结和他的叙...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寻找葛川江之魂的过程。葛川江是流动的,流浪 是它的魂。象征和神话这两种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李杭育的小说超越了特定的地域,深入到精神与 灵魂的领域。李杭育的整个葛川江情结和他的叙事艺术在《流浪的土地》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杭育 葛川江 流浪 象征 神话
下载PDF
太行山文书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鲁书月 顾海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4-178,共5页
2013年12月,邯郸学院入藏了十万余件太行山文书,其中与晋冀鲁豫根据地有关的民间文书达数万页,约占总数的1/3左右。这批文书具有载体的生活性、内容的双向还原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阔性等特点。收集、整理并利用这批新材料,可拓... 2013年12月,邯郸学院入藏了十万余件太行山文书,其中与晋冀鲁豫根据地有关的民间文书达数万页,约占总数的1/3左右。这批文书具有载体的生活性、内容的双向还原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阔性等特点。收集、整理并利用这批新材料,可拓展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的新视域、新领域,提升研究新高度,尤其对深化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战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文书 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 史料价值
下载PDF
韩愈示儿诗考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晓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韩愈的《示儿》诗和《符读书城南》,后人以为多言利禄、表露韩愈俗人心态,非议颇多。韩愈家世孤寒,自小就多次经历失去亲人的伤痛,并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韩愈处于一个士庶混杂的时代,韩愈便是一个士庶相混的代表,既有高华的一面,也有... 韩愈的《示儿》诗和《符读书城南》,后人以为多言利禄、表露韩愈俗人心态,非议颇多。韩愈家世孤寒,自小就多次经历失去亲人的伤痛,并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韩愈处于一个士庶混杂的时代,韩愈便是一个士庶相混的代表,既有高华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细考韩愈的特殊家世、早年经历、命运格局、人生理想及生活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其示儿诗背后是诗人对家族的爱和责任、他的理想的生活模式,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借此可以还原一个重亲情、重责任、不伪饰,既畏天命又积极有为,不离世间常情又立志为圣的真诚文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天命 亲情 家族责任
下载PDF
标准化助推早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杭州余杭区为例
7
作者 周水根 周莹 +4 位作者 周珏 陆萱期 周莎 周佳 张晴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9期172-175,179,共5页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杭州市余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早竹笋生产基地之一,对早竹笋产业的农业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以此为例,分析了标准化建设在推动早竹笋产业转型升级实践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杭州市余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早竹笋生产基地之一,对早竹笋产业的农业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以此为例,分析了标准化建设在推动早竹笋产业转型升级实践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余杭早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早竹笋 余杭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斜拉扣挂体系拆除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广生 王志金 +2 位作者 游星 陈诗泉 朱瑾宇 《公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4,共4页
德余乌江特大桥为目前世界上首座跨径突破50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其斜拉扣挂体系的拉索众多,如果采用传统循环分级拆索的方法,必定耗时耗力,且目前的拆索方法也缺乏优化理论。因此,本研究提出了“逐束拆索+自适应拆索顺序寻优”... 德余乌江特大桥为目前世界上首座跨径突破50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其斜拉扣挂体系的拉索众多,如果采用传统循环分级拆索的方法,必定耗时耗力,且目前的拆索方法也缺乏优化理论。因此,本研究提出了“逐束拆索+自适应拆索顺序寻优”的方法。根据扣塔和交界墩偏位方向以及对应的每束位置扣索和背索的索力分布情况,自适应选择最优的那束扣背索进行拆除,使得在拆除此束扣背索后交界墩和扣塔的偏位波动最小,拆索全过程拱顶位移波动平缓,拉索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最后,所提出的方法在德余乌江特大桥拆索中进行了完整应用,交界墩与扣塔的实测偏位与理论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拱桥 德余乌江特大桥 缆索吊 逐束拆索 自适应寻优 拆索顺序
原文传递
浙江良渚古城墙铺底垫石的特征与石源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吕青 董传万 +6 位作者 许红根 王宁远 刘斌 马晓雄 顾红艳 周超 吴维维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8,共10页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300年。近年在良渚遗址群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在古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为地基。本文用地质调查和考古学的方法,对良渚古城墙铺底垫石进行块度、形状等测量和石料岩性鉴定...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300年。近年在良渚遗址群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在古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为地基。本文用地质调查和考古学的方法,对良渚古城墙铺底垫石进行块度、形状等测量和石料岩性鉴定,并考察古城周边山体露头及冲沟滚石的岩性特征,判断铺底垫石的来源与产地。研究表明,铺底垫石普遍为次棱角状、次圆状,指示它们绝大部分经过短距离的搬运,采自古城周边山坡脚和山涧冲沟。铺底垫石共有11种岩石类型,与古城周边山体出露的岩石基本相同,说明它们来自瓶窑镇及其周边的丘陵山体。铺底垫石的性质与来源确认,对了解良渚古人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活动范围,及当时的社会生产与组织结构等深层次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古城墙 铺底垫石 岩性特征 石源分析 余杭瓶窑 浙江
原文传递
以人文历史特色塑造为核心的杭州西湖“满陇桂雨”整治规划
10
作者 宋雁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2年第4期45-49,共5页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的人文、历史特色是突出设计特色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更是如此。本文以"西湖新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在规划设计中如何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的人文、历史特色是突出设计特色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更是如此。本文以"西湖新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在规划设计中如何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充分表达景观的文化特色。此外,在塑造景区优美历史人文风貌的同时,充分关注并解决景区内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景区发展与原住民生活的和谐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满陇桂雨” 人文历史特色 山地民居风貌 综合规划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