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世代”青年“二象性心态”的省思与应对
1
作者 唐盼 李春会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4期99-111,共13页
“Z世代”青年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就其生活场域来说,具有网络生活与真实生活的双重性。在网络与现实的交织之下,“Z世代”青年呈现出二象性的心态,这种矛盾的撕扯主要体现在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与情感认同之中。... “Z世代”青年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就其生活场域来说,具有网络生活与真实生活的双重性。在网络与现实的交织之下,“Z世代”青年呈现出二象性的心态,这种矛盾的撕扯主要体现在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与情感认同之中。“二象性心态”的出现使得他们陷入矛盾的漩涡,产生认同障碍,阻碍“Z世代”青年的向上成长。“Z世代”青年“二象性心态”的形成与社会极速转型下的群体认知转变、网络亚文化的兴起与泛滥、网络空间代替现实场域以及“Z世代”青年社会交往的畸形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化解“Z世代”青年“二象性心态”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把握网络阵地,增强主流价值观的话语权、扩大传播范围,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制作精品社会文化产品,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正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二象性心态” 省思 策略
下载PDF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韦红 王翕哲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7,158,159,共23页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中国观 印尼大选 人文交流
下载PDF
“Z世代”青年心理透视:语言亚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英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对语言亚文化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探寻“Z世代”青年心理样态的独特性。通过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青年语言亚文化整体呈现夸张戏谑、突破常规的面貌,折射出青年立体多元、虚实交互的心理样态,主要包括:求异与求同心理的加... 对语言亚文化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探寻“Z世代”青年心理样态的独特性。通过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青年语言亚文化整体呈现夸张戏谑、突破常规的面貌,折射出青年立体多元、虚实交互的心理样态,主要包括:求异与求同心理的加速更迭;满足阈限的持续抬升;“独立我”成分增强、面子心理减弱。互联网时代对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赋能以及青年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与时代变迁的交互是青年心理样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对此,应警惕语言亚文化狂欢背后的危机,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对青年施以引导。研究结果印证了文化心理学“文化参与并模塑人类心理的历程”之观点,并给出了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时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亚文化 脸面心理 自我建构 满足阈限 “z世代”青年
下载PDF
算法推荐与“Z世代”青年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
4
作者 李婧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算法推荐是根据用户需求和项目信息变化及时调整推荐内容和服务方式的新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算法推荐提高了互联网用户生活便利性,但也强化了社会思潮交织传播,加速网络舆情生成与发酵,提升了互联网资本操纵舆论的能力与空间,加剧了“... 算法推荐是根据用户需求和项目信息变化及时调整推荐内容和服务方式的新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算法推荐提高了互联网用户生活便利性,但也强化了社会思潮交织传播,加速网络舆情生成与发酵,提升了互联网资本操纵舆论的能力与空间,加剧了“Z世代”青年智能依赖。因此,要准确把握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征,认清其所面临的困境,借力算法巩固壮大主流文化体系,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营造算法监控法制环境,掌握算法实践主动权,促进算法推荐在构建“Z世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核心价值观 “z世代”青年
下载PDF
论加强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晗 张家玮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7-61,共5页
“Z世代”青年作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新时代青年,即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互联网时代为“Z世代”青年搭建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阵地并丰富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手段;同时,在信息传播迅速且内容繁杂的互联网时代,也日益呈现出碎片化、圈... “Z世代”青年作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新时代青年,即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互联网时代为“Z世代”青年搭建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阵地并丰富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手段;同时,在信息传播迅速且内容繁杂的互联网时代,也日益呈现出碎片化、圈群化、泛娱乐化等问题,对“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严峻挑战。为此,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升媒介素养、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吸引力与实践性,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z世代”青年 思想政治引领
下载PDF
红色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滕永琛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度契合。“Z世代”青年红色文化认同面临着记忆消解、情感淡化、价值式微、传播乏力等现实困境。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记忆的符号资源、不断发掘红色文化蕴含的现实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叙事的情感效应、...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度契合。“Z世代”青年红色文化认同面临着记忆消解、情感淡化、价值式微、传播乏力等现实困境。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记忆的符号资源、不断发掘红色文化蕴含的现实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叙事的情感效应、大力强化红色文化场域的沉浸体验、创新融合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元素,是有效激活红色文化教育效能,建构“Z世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应有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 “z世代”青年 教育
原文传递
“Z世代”青年“国风”文化热现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璇 《青年学报》 2022年第6期94-99,共6页
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越来越多的“Z世代”青年喜爱并推崇“国风”文化,其主要原因是“国风”文化符合青年的审美心理与精神需要、青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显著提升、青年在“国风”文化行为实践中实现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 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越来越多的“Z世代”青年喜爱并推崇“国风”文化,其主要原因是“国风”文化符合青年的审美心理与精神需要、青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显著提升、青年在“国风”文化行为实践中实现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要让青年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传承和青年成长的双向目标,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前提,从搭建日常场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融入、转变叙事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建构文化认同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性思考、优化内容生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掌握等方面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国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8
作者 寿云蕾 黄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66-69,182,共5页
当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开放”“随意”和“自由”,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倍增,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 当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开放”“随意”和“自由”,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倍增,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为出发点,结合“Z世代”青年的时代特点展开研究,并以浙江省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例,研究“微时代”下的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总结提出“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的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z世代”青年 意识形态 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