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6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实难副——从《庄子》“内七篇”看庄子的语言游戏及解构策略
1
作者 金洁 王玉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 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这一东方解构范例在传统庄子诠释学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泼且具有现代意义的庄子形象。同时,庄子对名言枷锁的解构,也使得儒道精神大放异彩,揭开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儒道兼宗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七篇” 解构
下载PDF
ChatGPT视域下的知识限度与积极物化:从庄周出发的思考
2
作者 高奇琦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ChatGPT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自本自根”的世界模型。在其内部的神经网络之中,似乎存在一个道家所强调的道。然而,从《庄子·知北游》中的两段经典对话中我们获得的新启示是,ChatGPT所表达的那些可言说的知识未必是真实可靠的知识。同... ChatGPT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自本自根”的世界模型。在其内部的神经网络之中,似乎存在一个道家所强调的道。然而,从《庄子·知北游》中的两段经典对话中我们获得的新启示是,ChatGPT所表达的那些可言说的知识未必是真实可靠的知识。同时,使用者与ChatGPT的对话往往会演变为一方对另一方的臣服或对抗,而日常生活中的多人对话往往可以提供一种对结论的开放性。大模型的无限知识同样存在进一步的进化空间。与ChatGPT相比,GPT-4明显知道了自己知识的限度。目前的大模型框架更多是一种普遍性框架,其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是通用性的解释,而进化的方向恰恰是要增加向量数据库。知识限度的意义就在于要回到多样性本身。人类对大模型的有待使用,最终会产生无待焦虑。换言之,当外在依赖变成内在依赖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无待焦虑。这种无待焦虑最终会演化为后人类焦虑。破除这些焦虑的关键,同样需要在庄周思想中挖掘。这种积极物化的关键是,放低身段,将自己置于一个与物平等的角度,向物学习,格物致知,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真人之境。从庄周丧我的角度可以更加接近物我两忘,其最终可能会帮助人类进入人机和谐相处的两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GPT 知识限度 积极物化 庄周
下载PDF
方以智与晦山戒显的青原之会
3
作者 韩焕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康熙五年(1666),晦山在青原山净居寺拜会了方以智。方以智非常兴奋,给予了极其热情的接待。晦山戒显对此感动不已,遂赋诗一首,记录下了自己的兴奋之情。方以智与晦山谈及自己的著作《药地炮庄》,晦山为之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晦... 康熙五年(1666),晦山在青原山净居寺拜会了方以智。方以智非常兴奋,给予了极其热情的接待。晦山戒显对此感动不已,遂赋诗一首,记录下了自己的兴奋之情。方以智与晦山谈及自己的著作《药地炮庄》,晦山为之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晦山戒显与药地愚者方以智青原之会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晦山戒显 青原山 《药地炮庄》 《庄子》
下载PDF
《庄》《韩》寓言艺术的道家源头
4
作者 张耀 方勇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共12页
《庄子》与《韩非子》的寓言数量远超其他先秦典籍,庄、韩皆热衷使用寓言,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两人皆传承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一方面,使用寓言故事的习惯体现了以话语接受者为中心的交流理念,庄子、韩非在言说时都倾向于虚己而因顺于... 《庄子》与《韩非子》的寓言数量远超其他先秦典籍,庄、韩皆热衷使用寓言,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两人皆传承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一方面,使用寓言故事的习惯体现了以话语接受者为中心的交流理念,庄子、韩非在言说时都倾向于虚己而因顺于对方,这种道家处世原则正匹配寓言这种交流手段。另一方面,寓言故事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道理,庄子、韩非所欲表达的“道”都是变动不居、难以用概念界定之观点,这种具有道家色彩的“道”有待于寓言化的说理方式来表现。而庄子以德解道与韩非以理解道的路径差异,也促成了两人寓言的风格差异。以寓言说理的现象在汉代不复战国时盛况,这亦与此时儒家经书升格、道家逐渐边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韩非子》 寓言 道家
下载PDF
卡夫卡《论寓言》及其先驱
5
作者 赵山奎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176,共8页
卡夫卡短篇名作《论寓言》既是其文本“寓言性”的展示,也是其写作过程的“寓言性展示”,以及内在于文学世界的“文学—现实”之不确定二元关系这一“寓言式结构”的说明,可视作“元寓言”“最后的寓言”或“关于寓言的寓言”。在这一... 卡夫卡短篇名作《论寓言》既是其文本“寓言性”的展示,也是其写作过程的“寓言性展示”,以及内在于文学世界的“文学—现实”之不确定二元关系这一“寓言式结构”的说明,可视作“元寓言”“最后的寓言”或“关于寓言的寓言”。在这一寓言提供的视野中,寓言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转化、彼此依存;文学对现实进行解释与转化以及文学批评对文学文本进行解释与转化之生生不息驱动力,皆来自于这一寓言结构。从比较文学渊源学及语文学角度来看,卡夫卡这一作品及其所包含洞见的“先驱”,可被追溯至古代中国的庄子与古代希腊的欧里庇得斯,由此,内在于古今文学关系之“古—今结构”的寓言性可得到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论寓言》 庄子 欧里庇得斯
下载PDF
论庄子心理学
6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被魏晋人士重新发现后,其影响至今持久不衰。庄子思想中表现出强烈的“道”的体验工夫,其思想表达的诗性化、隐喻性以及语言的具象性等特征,意味着可以对庄子思想展开心理学的诠释。庄子心理学本质上就...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被魏晋人士重新发现后,其影响至今持久不衰。庄子思想中表现出强烈的“道”的体验工夫,其思想表达的诗性化、隐喻性以及语言的具象性等特征,意味着可以对庄子思想展开心理学的诠释。庄子心理学本质上就是“自由的体验心理学”。它以精神自由为内容,并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等忘我的生命体验可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达到一种拥有智慧和至情的心身状态。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庄子心理学以建立在具象概念基础上的具象思维为重要特征,它是体验心理学的典型代表,并将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由 自由的体验 庄子心理学 体验心理学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动画服饰色彩与审美研究
7
作者 方梦妮 石璨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动画电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媒介之一,而动画服饰色彩却长期遭到学界的忽视,尤其对动画服饰的色彩应用仍固守在西方色彩理论的认知里。因此,基于五行学说、庄子美学、色彩心理学等理论对动画服饰色彩与艺术审美展开分析,有助于创... 动画电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媒介之一,而动画服饰色彩却长期遭到学界的忽视,尤其对动画服饰的色彩应用仍固守在西方色彩理论的认知里。因此,基于五行学说、庄子美学、色彩心理学等理论对动画服饰色彩与艺术审美展开分析,有助于创新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动画服饰中应用,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服饰 五行学说 庄子美学 色彩心理学
下载PDF
庄子的精神生命论及其艺术观探析
8
作者 黄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庄子认为有至高艺术的存在,它是崇高的自然美,人通过体会至高艺术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庄子重视人的精神,认为人的精神生命的美可以胜过物质生命的丑。这一点是庄子审美观的基础。庄子由此认为人应该成为“艺术的人”,向内寻求艺术... 庄子认为有至高艺术的存在,它是崇高的自然美,人通过体会至高艺术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庄子重视人的精神,认为人的精神生命的美可以胜过物质生命的丑。这一点是庄子审美观的基础。庄子由此认为人应该成为“艺术的人”,向内寻求艺术之美,而非借助外在的艺术形式来追求美。庄子将这种内含美的“艺术的人”称之为真人,这种人能够达到庄子所向往的“道”与“美”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艺术 审美观 精神生命 生命美学
下载PDF
“美”的转向与超越:庄子“悲态”美学思想阐微
9
作者 王康宁 薛振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对“悲态”书写的淋漓尽致以及对待“悲态”的积极态度,共同促成庄子“悲态”美学的厚意深旨。理想人生的实现既以对“悲态”的消解为必然途径,也以对“悲态”的沉淀与升华作为根本凭藉。正视“悲态”并在其中找寻与安置自我,进而消减... 对“悲态”书写的淋漓尽致以及对待“悲态”的积极态度,共同促成庄子“悲态”美学的厚意深旨。理想人生的实现既以对“悲态”的消解为必然途径,也以对“悲态”的沉淀与升华作为根本凭藉。正视“悲态”并在其中找寻与安置自我,进而消减因自然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环境逼仄以及精神世界不断塌陷与沦丧的苦恶之果,是现代人实现个体和社会价值亟待面对与回应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悲态” 美学
下载PDF
互文性视域下庄子“吾丧我”阐释——以《庄子》内篇为核心
10
作者 朱玉婷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19-30,共12页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以“精神之我”为核心、以“人物关系之我”为张力碰撞凝合而成的“我”,复归自然之“吾”。通过以“吾丧我”为线索的一系列“互文性图景”的建构,庄子不断深化消解一切“不齐”,表达“复归于道”的寓意。看似文字游戏的“吾丧我”,实则凝聚着庄子对个体生存境遇、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其为“我”摆脱束缚与局限,走向开放的生命提供的途径。在纷争加剧、矛盾凸显、人与他者关系更为紧张的今天,“吾丧我”之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丧我 《庄子》内篇 消解 复归 互文性
下载PDF
《庄子》“壶子四示”寓言解
11
作者 孙艳梅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一文由6个寓言故事组成,其中“壶子四示”故事篇幅最长,文意亦复艰深,有着多层次的解读空间。结合《庄子·内篇》诸文,可从认知论、境界论、顺世与大化3个角度解该寓言之内涵,即庄子所追求的是摒弃智识... 《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一文由6个寓言故事组成,其中“壶子四示”故事篇幅最长,文意亦复艰深,有着多层次的解读空间。结合《庄子·内篇》诸文,可从认知论、境界论、顺世与大化3个角度解该寓言之内涵,即庄子所追求的是摒弃智识的认知状态、精神逍遥的生命境界和安命顺世、与物随化的生存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壶子四示 认识论 境界论 顺世
下载PDF
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及其生态意蕴
12
作者 孙旭鹏 王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枢要,庄子的“自然”具有多重维度,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心灵维度。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最终指向人的内心,运用体悟与认知的方式,来化解人类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紧张和对立。在庄子看来,心灵只有复归于一种“自然”...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枢要,庄子的“自然”具有多重维度,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心灵维度。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最终指向人的内心,运用体悟与认知的方式,来化解人类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紧张和对立。在庄子看来,心灵只有复归于一种“自然”状态,才能实现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处。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只有真正地从内心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自觉提升环保意识,以平等的视角来处理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生态和谐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自然” 心灵 生态和谐
下载PDF
以“齐物”入“逍遥”——《庄子》想象人生观初窥
13
作者 张江昊 林青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从“齐物”到“逍遥”这一思辨过程蕴含了《庄子》哲学体系的超越性。从方法论层面来看,这一超越是借助想象活动展开的。首先,想象与齐物作为彼此本质澄明的存在构成了庄子极具超越性质的齐物想象观;再次,借助想象机制,实现了境界上由... 从“齐物”到“逍遥”这一思辨过程蕴含了《庄子》哲学体系的超越性。从方法论层面来看,这一超越是借助想象活动展开的。首先,想象与齐物作为彼此本质澄明的存在构成了庄子极具超越性质的齐物想象观;再次,借助想象机制,实现了境界上由齐物向逍遥的敞开;复次,庄子的想象进入人的生存之“在”,依托想象的自由性,揭示了人“在”世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 “逍遥” “想象” “想象”观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庄子》研究英语论文集述评
14
作者 姜莉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113-120,159,共9页
《庄子》英语论文集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庄子研究的深化。本文梳理了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为止出版的六部《庄子》英语论文集,统计其出版时间、出版机构、收录论文数目、编选背景及作者构成等基本信息,试图描绘英语世界庄子研究在不同... 《庄子》英语论文集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庄子研究的深化。本文梳理了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为止出版的六部《庄子》英语论文集,统计其出版时间、出版机构、收录论文数目、编选背景及作者构成等基本信息,试图描绘英语世界庄子研究在不同时期的特色。在中西比较文化视角下,重点讨论代表西方庄子研究深度的三部论文集,展示了英语论文集中西学术话语与诠释语境的交汇,探讨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的庄子的研究理路、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并对未来《庄子》西传的总体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英语论文集 学术话语 诠释语境
下载PDF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15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之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之”
下载PDF
《庄子》的隐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16
作者 吴梦环 贾祥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隐逸思想至今启示着人们过上健康的生活。隐逸思想着重关注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试图以脱离世俗繁杂和纷扰的路径实现心灵安宁与人生幸福。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道”的本体论出发,重新梳理《...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隐逸思想至今启示着人们过上健康的生活。隐逸思想着重关注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试图以脱离世俗繁杂和纷扰的路径实现心灵安宁与人生幸福。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道”的本体论出发,重新梳理《庄子》的隐逸思想,将其概括为“游物”的自然心境、“游世”的处世态度、“逍遥”的存心方式这三重境界。该文通过对《庄子》的隐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探寻一套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能够改善人们颇具焦虑紧张之生活体验的修养方法,这在今天对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隐逸思想 三重境界 现代价值
下载PDF
Guarding the Pure Land of the Heart—A Comparison of Outlooks on Life in Walden and Zhuangzi
17
作者 王维博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4期209-211,218,共4页
Zhuangzi is the masterpiece of Zhuangzi, and Walden is the masterpiece of Henry David Thoreau.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of Zhuangzi's and Thoreau's outlooks on life by analyzing Thoreau'... Zhuangzi is the masterpiece of Zhuangzi, and Walden is the masterpiece of Henry David Thoreau.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of Zhuangzi's and Thoreau's outlooks on life by analyzing Thoreau's origin with Taoism and the absorption from Taoism in Walden. By making a large amount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exts in these two works, the paper comes to such a conclusion: both Thoreau and Zhuangzi advocate to simplify people's material life and to seek voluntary poverty; they are willing to enjoy the solitude and pursue the spiritual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they prefer to return to nature, live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and therefore reach the realm of"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human existence and their spiritual state. In the complicated modern society, people devote themselves to seeking a materially rich life. However, they do not attach enough importance to spiritual richness. As a result,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a serious spiritual crisis in modern times. Thoreau's and Zhuangzi's outlooks on life can lead people to go through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life and guard the pure land of the he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angzi WALDEN outlooks on LIFE the PURE land of
下载PDF
The Spirit of Zhuangzi and Chinese Utopian Imagination
18
作者 LIU Jianm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1期970-984,共15页
关键词 乌托邦 精神 中国 庄子 林语堂 新农村 周作人 心理战
下载PDF
以尊重代宽容:《庄子》的启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勇 丁洪然(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4,173,共17页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宽容往往被看成是一个人在面对异民族、异种族、异宗教、异文化、异语言、异地区、异性取向的人及其生活方式时应有的最重要的美德。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宽容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其所宽容的对象有异议,...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宽容往往被看成是一个人在面对异民族、异种族、异宗教、异文化、异语言、异地区、异性取向的人及其生活方式时应有的最重要的美德。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宽容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其所宽容的对象有异议,而且如果宽容是一种美德,这样的异议必须要有合理的根据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偏见,而面对上述意义上与我们不同的人,很显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任何合理的异议。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今天真正需要培养的美德不是宽容,而是庄子式的尊重。具有这种美德的人,不仅对其尊重的对象没有异议因而不会干涉其生活,而且在有需要时还会帮助他们过其独特的生活。这种庄子式的尊重不同于有时也被看作是宽容的基础的尊重,因为后者往往只尊重作为人的他者,而不尊重其生活方式,特别是当这种生活方式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很不相同时。而庄子式的尊重不仅尊重作为人的他者,也尊重其生活方式,即使这种方式与自己的十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尊重 庄子 差异伦理
下载PDF
“通天下”为何“一气耳”?——“道”“气”与庄子宇宙观辨正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启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8,共13页
庄子宇宙观主要由“道”论和“气”论构成。相比《老子》“道”论的笼统粗略和神秘的特点,庄子“道”论细致明晰,具有经验可证的性质,是对于《老子》“道”的思想飞跃。庄子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质,本身不是“道”。因为万物皆“... 庄子宇宙观主要由“道”论和“气”论构成。相比《老子》“道”论的笼统粗略和神秘的特点,庄子“道”论细致明晰,具有经验可证的性质,是对于《老子》“道”的思想飞跃。庄子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质,本身不是“道”。因为万物皆“以息相吹”,每个人类个体人不能例外,吸气而生,闭气而亡。这与是否得“道”无关。万物的构成可能与气的不同种类以及组合排列相关。但是,气的运行所遵循的规律则是“道”。庄子宇宙观,虽然与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也有交叉和相似的地方,但显然不能完全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老子 宇宙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