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溪蛮丛笑》中的“踏歌”表演与苗族椎牛歌
1
作者 熊晓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溪蛮丛笑》是宋人朱辅所作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典籍,书中以条目的形式分别记录了古代“五溪蛮”地区各民族土产方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冶金工艺以及他们礼俗用乐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五溪蛮”地区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礼俗... 《溪蛮丛笑》是宋人朱辅所作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典籍,书中以条目的形式分别记录了古代“五溪蛮”地区各民族土产方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冶金工艺以及他们礼俗用乐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五溪蛮”地区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礼俗用乐活动等的珍贵史料。从音乐学视域观察,讨论《溪蛮丛笑》中所记载丧葬习俗与音乐活动等诸多关系问题,一可认识古代“五溪蛮”地区丧葬习俗与音乐活动的关系;二可认识《溪蛮丛笑》中“踏歌”活动及其宗教民俗性质;三可认识朱辅所记载苗族椎牛歌的音乐属性及其所具有的文治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踏歌 苗族 祭祀 椎牛歌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隔代追崇”现象
2
作者 郭建平 张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I0002,共9页
"隔代追崇"以"隔代"(表现出跨越一整个王朝的间隔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为突出特点,这种"舍近求远"的倾向,因其对临近前代的忽略以及对前代之前代的追崇,而显得比一般意义上的崇古更具有深义,其产生的背景... "隔代追崇"以"隔代"(表现出跨越一整个王朝的间隔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为突出特点,这种"舍近求远"的倾向,因其对临近前代的忽略以及对前代之前代的追崇,而显得比一般意义上的崇古更具有深义,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都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来看,对前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图式、趣味的继承与发展并存,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回归,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只不过,或许由于古人认识上的局限,落实在文字上时,中国古代画论、文论、书论中谈到"隔代追崇"现象,很容易陷入机械简单的循环论,所以能指出艺术史纵向发展中存在实际上的上升趋势的理论在中国古代书画类著录中并不是常态存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继承传统问题研究如果忽略了"隔代追崇",就会忽略整体趋势下的微观变化,有可能导致艺术史研究中重要细节的遗漏。本文略述管见,希冀在此领域能够做一些补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追崇 赵孟頫 蜕变式
下载PDF
湘西苗族“椎牛神辞”的口承文本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鲲 赵小平 李敬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湘西苗族椎牛仪式的历史记载,目前可见的最早文献当属宋代朱辅撰写的《溪蛮丛笑》。目前学界或将湘西苗族椎牛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一种仪式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将椎牛看作湘西苗族特殊风俗习惯活动而进行功能和价值研究,或将椎牛看作苗... 湘西苗族椎牛仪式的历史记载,目前可见的最早文献当属宋代朱辅撰写的《溪蛮丛笑》。目前学界或将湘西苗族椎牛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一种仪式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将椎牛看作湘西苗族特殊风俗习惯活动而进行功能和价值研究,或将椎牛看作苗族与外部族群碰撞的实例加以研究。上述研究基本都是将椎牛作为整体性的对象进行探讨,虽然很好的展现了椎牛在不同学科视域下的状态,却也消解了湘西苗族“祭大祖”的独特性,同时也忽略了对椎牛的核心内容“神辞”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在文本、传说和田野的基础上着重对湘西苗族椎牛神辞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椎牛神辞 口承文本 《溪蛮丛笑》 神辞 描述性研究 椎牛 风俗习惯
下载PDF
解读布莱克的“第一原则”
4
作者 张国清 《职大学报》 2011年第5期91-97,共7页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qu...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第一原则"的内涵,也发现了布莱克成功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原则” “诗性才思” 独特视角 浪漫想象 理性思考
下载PDF
格绒追美小说创作的空间-拼图式风格
5
作者 马迎春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0-65,共6页
格绒追美是“康巴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叙事通常采用空间-拼图结构模式,将故事线拆解成若干片段,这些片段互相穿插组合,形成一幅时空拼图。空间-拼图式结构在他的小说中有不同类型,比如网状式、并列式、嵌入式等。这些空间... 格绒追美是“康巴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叙事通常采用空间-拼图结构模式,将故事线拆解成若干片段,这些片段互相穿插组合,形成一幅时空拼图。空间-拼图式结构在他的小说中有不同类型,比如网状式、并列式、嵌入式等。这些空间结构方式体现了他叙事手法的丰富,同他文本内容完美结合,共同构成了他独具魅力的文本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作家群 格绒追美 网状式 并列式 嵌入式
下载PDF
论湘西苗族椎牛神辞蕴含的价值判断
6
作者 李鲲 赵小平 李敬民 《云梦学刊》 2019年第4期97-102,共6页
苗族分布广,各支系近现代之前相对闭塞、交流不多,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现象,加之汉苗学者大多各自为战,对于苗族“椎牛”的研究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倾向,特别是对其中所呈现的苗族特有的价值判断未有明确。从椎牛仪式和椎牛神辞入手,依据... 苗族分布广,各支系近现代之前相对闭塞、交流不多,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现象,加之汉苗学者大多各自为战,对于苗族“椎牛”的研究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倾向,特别是对其中所呈现的苗族特有的价值判断未有明确。从椎牛仪式和椎牛神辞入手,依据田野考察、历史文献和口承文本可见湘西苗族椎牛神辞是以“神人合一”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巴代 椎牛神辞 价值判断
下载PDF
椎牛祭祖: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仪式探析
7
作者 曹端波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8-34,共7页
雷公山苗族“鼓社”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组织。“鼓社祭”既是苗族宗族性聚集,也是跨血缘的姻亲集体走访。苗族“鼓社祭”所祭祀的木鼓,以及太阳崇拜、丰产仪式,为中国南方古稻作文明的典型体现。椎牛祭祖彰显了雷公山苗族祭祖大... 雷公山苗族“鼓社”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组织。“鼓社祭”既是苗族宗族性聚集,也是跨血缘的姻亲集体走访。苗族“鼓社祭”所祭祀的木鼓,以及太阳崇拜、丰产仪式,为中国南方古稻作文明的典型体现。椎牛祭祖彰显了雷公山苗族祭祖大典的盛大与庄严;仪式中的吹芦笙、踩木鼓等娱乐则是人群交际联盟的媒介。由此,“鼓社祭”促成了雷公山苗族结群的理想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牛祭祖 鼓社祭 丰收祭
下载PDF
小人物大关联——论《水浒传》郓哥、唐牛儿的作用
8
作者 肖兰英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10,共4页
郓哥、唐牛儿是《水浒传》中的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对他们着墨不多,但刻画得非常生动,尤其是在作品中所起作用至关重要。可谓是小人物大关联。他们人物虽小,却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改变了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恰如其分地衬托... 郓哥、唐牛儿是《水浒传》中的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对他们着墨不多,但刻画得非常生动,尤其是在作品中所起作用至关重要。可谓是小人物大关联。他们人物虽小,却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改变了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恰如其分地衬托了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出入常人里巷,更能反映社会生活本色,起到拓展深化作品思想主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小人物 郓哥 唐牛儿
下载PDF
论明传奇《磨尘鉴》的戏曲史价值
9
作者 王宁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1期74-84,共11页
明末清初著名曲家钮少雅所作传奇《磨尘鉴》,虽文学价值有限,却可以推进戏曲史上四个重要问题的研究:一是补充关于钮少雅生活状态的详细信息:钮少雅不仅生活拮据落魄,且愤世嫉俗,不容于时。二是助推神秘曲谱《格》作者和真伪问题的讨论... 明末清初著名曲家钮少雅所作传奇《磨尘鉴》,虽文学价值有限,却可以推进戏曲史上四个重要问题的研究:一是补充关于钮少雅生活状态的详细信息:钮少雅不仅生活拮据落魄,且愤世嫉俗,不容于时。二是助推神秘曲谱《格》作者和真伪问题的讨论。据传奇可知,《格》伪作者即钮少雅,其创作传奇,其实是借助当地流传的黄幡绰传说,为这部“汉唐古谱”张目。三是提出梨园祖师“老郎神”系黄幡绰而非唐明皇。四是对流行于昆山地区看似荒谬的“昆曲传自黄幡绰”的说法作出合理解读。其历史真相是:安史之乱中,伴随着宫廷艺人散失民间,宫廷雅乐也随之下移,为昆曲的萌生埋下了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尘鉴》 钮少雅 《格》 黄幡绰 老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