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 in rock mass surrounding deep tunnels 被引量:9
1
作者 WU Hao FANG Qin GUO Zhi-ku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187-193,共7页
Zonal disintegration is a typical static phenomenon of deep rock masses. It has been defined as alternating regions of fractured and relatively intact rock mass that appear around or in front of the working stope duri... Zonal disintegration is a typical static phenomenon of deep rock masses. It has been defined as alternating regions of fractured and relatively intact rock mass that appear around or in front of the working stope during excavation of a deep tunnel.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 wa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3D tests on analogous gypsum models, two circular cracked zo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est. The linear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was used with a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showed linear softening and ideal residual plastic to analyze the elasto-plastic field of the enclosing rock mass around a deep tu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unneling causes a maximum stress zone to appear between an elastic and plastic zone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 is analyzed by considering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the rock mas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aximum stress zone. Creep instability failure of the rock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stic zone, and transfer of the maximum stress zone into the rock mass, are the cause of zonal disintegration. An analytical criterion for the critical depth at which zonal disintegration can occur is derived. This depth depends mainly on the character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rock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hierarchical structure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 enclosing rock mass around deep tunnel equivalent material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Mechanism of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 in enclosing rock mass around deep tunnels
2
作者 吴昊 郭志昆 +2 位作者 方秦 张亚栋 柳锦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303-311,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ZDP),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Firstly,based on the similarity law,gypsum was chosen as equivalent materia...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ZDP),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Firstly,based on the similarity law,gypsum was chosen as equivalent material to simulate the deep rock mass,the excavation of deep tunnel was modeled by drilling a hole in the gypsum models,two circular cracked zones were measured in the model,and ZDP in the enclosing rock mass around deep tunnel was simulated in 3D gypsum model tests.Secondly, based on the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the stressed-strained stat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with the improved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 and the bi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the maximum stress zone occurred in vicinity of the elastic-plastic interface due to the excavation of the deep tunnel,rock material in maximum stress zone is in the approximate uniaxial loading state owing to the larger tangential force and smaller radial force,the mechanism of ZDP was explained,which lay in the creep instability failure of rock mas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and transfer of the maximum stress zone within the rock mass.Thirdly,the analytical critical depth for the occurrence of ZDP was obtained,which depended on the mechanical indices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of rock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nal disintegration phenomenon (ZDP) block-hierarchical structure deep tunnel creep instability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DYNAMICS OF THE ZONAL ASYMMETRIC STRUCTURE OF ARCTIC OSCILL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Xiu-hong YUWei-dong LUOTi-qia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5期533-536,共4页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though basically is a zonal symmetricphenomenon, also shows zonal asymmetric variation. The dynamics of this zonal variation isconsidered he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lanetary propa...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though basically is a zonal symmetricphenomenon, also shows zonal asymmetric variation. The dynamics of this zonal variation isconsidered he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lanetary propagation on the earth sphere. Based onthe linear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the planetary wave ray path is calculated in the winterJanuary. It shows that NAO(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O and North Pacific could be linkedthrough the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 which acts as the atmospheric bridge. The zonal symmetricand asymmetric structures both have association with these Rossby wav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wave arctic oscillation (AO) zonal asymmetric structure
原文传递
大跨空间管桁架结构体育场屋盖卸载全过程模拟与监测
4
作者 郅伦海 段永山 +1 位作者 刘毛方 孟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5-842,共8页
文章以安徽省天长市某体育场为工程背景,研究大跨空间管桁架钢结构屋盖分区同步卸载方式,提出分区、同步卸载方案,并对钢结构屋盖的卸载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运用有限元分析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 文章以安徽省天长市某体育场为工程背景,研究大跨空间管桁架钢结构屋盖分区同步卸载方式,提出分区、同步卸载方案,并对钢结构屋盖的卸载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运用有限元分析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保障屋盖结构在卸载过程中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圆满完成卸载。屋盖卸载过程中应力与位移变化均在设计范围以内,有限元模拟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大跨空间管桁架结构屋盖卸载方案设计、应用及施工过程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钢结构 有限元分析 分区同步卸载
下载PDF
水热条件下坡缕石在NaOH溶液中的行为及结构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平萍 陈雪刚 +1 位作者 程继鹏 叶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45-1550,共6页
分别用1,2和3mol·L-1的NaOH溶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坡缕石进行了侵蚀实验。对反应后的固相产物进行了XRD和SEM分析,对浸出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和碱溶液浓度对碱溶后产物的影响。XRD和SEM结... 分别用1,2和3mol·L-1的NaOH溶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坡缕石进行了侵蚀实验。对反应后的固相产物进行了XRD和SEM分析,对浸出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和碱溶液浓度对碱溶后产物的影响。XRD和SEM结果表明,cNaOH≤2mol·L-1时,坡缕石经碱溶液侵蚀后,可以生成蒙脱石和方沸石,其中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方沸石的形成,碱溶液浓度的升高有利于蒙脱石的形成。当碱溶液浓度达到3mol·L-1,反应温度为200℃时,最终产物为SiO2。浸出液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坡缕石与碱溶液的反应过程中,Na+对八面体阳离子的置换具有选择性,置换顺序为:Al3+>Fe3+(Fe2+)>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碱处理 方沸石 蒙脱石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北半球冬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冬季对流层纬圈平均纬向风 (u)最主要的模态表现为两个相反符号的极值中心 ,一个在 30°~ 35°N之间 ,另一个则在 5 5°N。与此相联系的纬圈平均高度场最突出的模态也是有两个相反符号的中心 ,一个在 40°N附近 ,另外... 冬季对流层纬圈平均纬向风 (u)最主要的模态表现为两个相反符号的极值中心 ,一个在 30°~ 35°N之间 ,另一个则在 5 5°N。与此相联系的纬圈平均高度场最突出的模态也是有两个相反符号的中心 ,一个在 40°N附近 ,另外一个则在 6 5°N附近。因此 40°N和 6 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可以很好定义西风指数。西风环流的强弱不仅对北半球的气候有显著影响 ,对我国冬季的气温和降水也有显著关系。在高指数环流盛行的年份 ,我国普遍气温偏高。 16 0个站平均气温与西风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 0 .6 3。同时华北及以南降水增加 ,其中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及以东地区相关最显著。 16 0站平均降水量与西风指数的相关达 0 .38。高指数年份里 ,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都减弱 ,低指数年份则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环流 中国 气候 北半球 冬季 纬向平均环流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湖南省柿竹园矽卡岩矿床中石榴石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尹京武 李铉具 +1 位作者 崔庆国 金尚中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通过野外与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 ,对柿竹园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石榴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石榴石的产出状态、矿物的共生组合 ,矽卡岩可分为 4个带 :磁铁矿 -辉石-石榴石带、辉石 -石榴石带、符山石 -石榴石带、矽卡岩化大理岩... 通过野外与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 ,对柿竹园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石榴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石榴石的产出状态、矿物的共生组合 ,矽卡岩可分为 4个带 :磁铁矿 -辉石-石榴石带、辉石 -石榴石带、符山石 -石榴石带、矽卡岩化大理岩带 .从成分上的变化 ,探讨了石榴石在各矽卡岩带中的特征 .柿竹园矿床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形成的石榴石颜色为暗棕色 ,并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从磁铁矿 -辉石 -石榴石带到矽卡岩化大理石带 ,随着石榴石中Fe2 O3 含量的减少 ,Al2 O3 含量的增加 ,由钙铁榴石向钙铝榴石变化 ;石榴石晶体具有从核部向边缘由均质性向非均质性变化的规律 .早期石榴石形成于较氧化的条件下 ,温度为 5 2 0~ 6 2 0℃ ,压力为 10 0 0× 10 5Pa ,由富含Si,Al,Fe ,Cl,F组分的热液和泥盆纪佘田桥组灰岩反应交代形成 .当温度降至 45 0~ 5 40℃ ,pH ,Eh值降低时 ,晚期石榴石形成的同时使白钨矿沉淀 .晚期石榴石颜色比早期形成的石榴石浅 ,为红色 .结晶颗粒较大 ,并且 ,普遍可以观察到石榴石环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石榴石 环带结构 柿竹园矿床
下载PDF
胶东乳山金矿双山子矿区黄铁矿环带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胜荣 陈光远 +1 位作者 邵伟 孙岱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胶东乳山金矿双山子矿区黄铁绢英岩中的粗粒黄铁矿发育规则环带结构。本文通过黄铁矿单晶发育过程中形态、热电性和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阐明了黄铁矿多阶段生长的历史;揭示了成矿溶液中S、Fe过饱和度和黄铁矿形成温度变化的韵律...   胶东乳山金矿双山子矿区黄铁绢英岩中的粗粒黄铁矿发育规则环带结构。本文通过黄铁矿单晶发育过程中形态、热电性和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阐明了黄铁矿多阶段生长的历史;揭示了成矿溶液中S、Fe过饱和度和黄铁矿形成温度变化的韵律性或多旋回性;探讨了黄铁矿中微量组分与其导电类型之间、黄铁矿形态与其热电性和含金性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肯定了黄铁矿{21I}、{211}习性晶、P导型、As、Sb、Se、Te杂质的金矿示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带结构 黄铁矿 金矿 山东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和成因 被引量:89
9
作者 朱金初 吴长年 +3 位作者 刘昌实 李福春 黄小龙 周东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52,共13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 3号伟晶岩脉 ,由一陡倾斜的巨大岩钟和缓倾斜的板状体联合组成 ,总体形态似一实心草帽。其空间分带十分明显 ,自外向内可依次划分出如下九个共生 -结构带 :Ⅰ文象、变文象伟晶岩带 ;Ⅱ糖粒状钠长石带 ;Ⅲ块状微斜长...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 3号伟晶岩脉 ,由一陡倾斜的巨大岩钟和缓倾斜的板状体联合组成 ,总体形态似一实心草帽。其空间分带十分明显 ,自外向内可依次划分出如下九个共生 -结构带 :Ⅰ文象、变文象伟晶岩带 ;Ⅱ糖粒状钠长石带 ;Ⅲ块状微斜长石带 ;Ⅳ白云母 -石英带 ;Ⅴ叶钠长石 -锂辉石带 ;Ⅵ石英 -锂辉石 (-叶钠长石 )带 ;Ⅶ白云母 -薄片状钠长石带 ;Ⅷ锂云母 -薄片状钠长石带 ;Ⅸ石英和微斜长石核。根据伟晶岩各共生 -结构带的时空关系、矿物的多世代性和矿物中的包裹体等特征 ,从岩浆 -热液演化的角度 ,探讨了伟晶岩的成因问题 ,认为 :Ⅰ、Ⅲ带和部分Ⅱ、Ⅳ带主要是富水但水不饱和的伟晶岩浆直接结晶的产物 ;Ⅴ、Ⅵ、Ⅶ带是在晶体相、熔体相和流体相三相并存的条件下 ,即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结晶形成的 ;Ⅸ带是在热液早阶段从高温富硅酸盐溶质的超临界流体中结晶出来的 ;Ⅷ带和部分Ⅱ、Ⅳ带则是热液交代的产物。但交代流体不是从深部外来 ,而是从伟晶岩浆体系本身在分异演化过程中发生液相分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空间分带 岩浆-热液演化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准噶尔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2 位作者 李红 车飞翔 杨皓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7-1164,共18页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的暗色泥岩中,发育4层特殊的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该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岩矿特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豆粒主要有3类。第一类...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的暗色泥岩中,发育4层特殊的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该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岩矿特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豆粒主要有3类。第一类最常见,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包壳有3~7层,按核心特点又可划分为6种,第1种豆粒核心含有特殊“环带结构”方沸石,其余5种核心含有近圆形—他形方沸石、黄铁矿、火山玻璃、方解石及凝灰质等。方沸石环带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为,内部成分偏酸性,外部偏基性;将其成分与近圆形及他形方沸石进行对比,具有明显低镁、富铁、高锶的特点,认为“环带结构”方沸石应是湖底岩浆热液喷流作用形成,他形方沸石为“热水”与“正常湖水”混合后胶体沉淀形成。因此第一类豆粒是在核心(方沸石、方解石或火山玻璃等)形成后,由于湖底喷流作用发生,湖水动荡,水动能发生变化而形成明暗相间圈层。第二类豆粒,具有单层薄包壳,核心由凝灰质、泥晶方解石和火山玻璃或生物碎屑组成,其形成与火山作用关系更密切。第三类豆粒由近等大的方解石圆球粒构成,形成与生物作用有关。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发现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粒 环带结构方沸石 热水喷流作用 平地泉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方沸石矿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曼尼 李根兴 +3 位作者 郭利军 范建军 彩霞 王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8-653,共6页
对新近发现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型方沸石矿的部分采集样进行了化学分析、XRD、FT-IR、差示扫描量热、低温N2静态吸附,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实验.实验发现,鄂尔多斯方沸石矿属Fe-Mg型方沸石矿,伴有水白云母、长石、硬玉、氧化铁等矿物,方沸... 对新近发现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型方沸石矿的部分采集样进行了化学分析、XRD、FT-IR、差示扫描量热、低温N2静态吸附,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实验.实验发现,鄂尔多斯方沸石矿属Fe-Mg型方沸石矿,伴有水白云母、长石、硬玉、氧化铁等矿物,方沸石是主要成份.由于其正方晶系晶胞参数a值比理想晶胞大,表明有Fe3+参与硅铝骨架构筑.矿样中不同组分的结合水在120℃~360℃间释放,结构羟基在500℃~700℃间以结构水释放.由于矿样比表面积、孔体积比较小,其K+、NH+4、Cu2+离子交换容量都比较低,要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尚要进一步探索改性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方沸石 组成 结构 物理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侵蚀程度下地带性土壤的结构及渗透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芳 王硕 +1 位作者 吴新亮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37-146,共10页
为探讨侵蚀退化过程中地带性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选取湖北省不同侵蚀程度(微度、轻度、强度、剧烈)的3种典型地带性土壤(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比较分析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土壤渗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侵蚀程度增加,3种地带性土壤团... 为探讨侵蚀退化过程中地带性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选取湖北省不同侵蚀程度(微度、轻度、强度、剧烈)的3种典型地带性土壤(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比较分析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土壤渗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侵蚀程度增加,3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逐渐降低,容重增加,饱和导水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机械稳定性变化存在差异;在侵蚀程度相同时,3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饱和土壤导水率的高低顺序均为红壤>黄棕壤>黄褐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与游离氧化铝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7和0.81,P<0.01),与游离氧化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3和0.76,P<0.05),说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并形成地带性差异的关键因素,饱和导水率与团聚体水稳性指标和非毛管孔隙度、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0.76,P<0.01),表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预测和表征饱和导水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结构 侵蚀 饱和导水率 地带性土壤
下载PDF
京西房山岩体南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构造片岩中红柱石的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永平 王根厚 +2 位作者 郭春影 于海亮 张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在房山岩体南侧下马岭组构造片岩中发现红柱石横截面上发育一组共扼裂隙和“环带状”构造,环带形状与红柱石变斑晶横截面的形状相似,均压扁为长方形,红柱石的变形是同构造递进变形的结果。裂隙及环带均被流体包裹体所充填,流体包裹体的... 在房山岩体南侧下马岭组构造片岩中发现红柱石横截面上发育一组共扼裂隙和“环带状”构造,环带形状与红柱石变斑晶横截面的形状相似,均压扁为长方形,红柱石的变形是同构造递进变形的结果。裂隙及环带均被流体包裹体所充填,流体包裹体的热爆温度为604~685℃,利用黑云母-石榴子石温度计得出变质温度为592℃。计算出变质发生深度为2.69~3.1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房山岩体 红柱石 流体包裹体 共扼裂隙 环带状构造 变形及变质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进文 裴荣富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 3个层次 ,其空间配置为 :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 ,三者在空间...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 3个层次 ,其空间配置为 :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 ,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以上覆地层厚度估算矿田各层次控矿构造带的深度大约为 :浅带 0~ 1km ;中带 1~ 3.0km ;深带 >3.0km。三个层次的控矿构造带分别控制了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等主要矿床类型。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 ,可以单独出现 ,也可以是两两组合 ,当三者复合产出时则构成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矿田的成矿特点 ,是控制成矿系列和“多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田构造 垂直分带 分带模式 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 tonkinensis)群落的纬度地带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忠成 朱晓枭 +4 位作者 凡强 赵万义 廖文波 沈红星 王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45-3458,共14页
大果马蹄荷主产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南缘,南至海南岛,北至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桃源洞地区,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以纬度地带性(海南霸王岭、广东黑石顶、广东南岭、江西金盆山、江西井冈山、湖南桃源洞)为依托,选定6个具代表性的大... 大果马蹄荷主产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南缘,南至海南岛,北至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桃源洞地区,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以纬度地带性(海南霸王岭、广东黑石顶、广东南岭、江西金盆山、江西井冈山、湖南桃源洞)为依托,选定6个具代表性的大果马蹄荷群落开展群落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物种多样性较高,尤以金盆山蕨类植物9科10属11种、种子植物42科78属128种和桃源洞蕨类植物9科11属12种、种子植物41科79属134种最为丰富。群落组成的优势科主要为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杜鹃花科、山矾科等。(2)从区系特征和环境梯度看,大果马蹄荷群落以南亚热带为分布中心,向南或向北其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霸王岭、黑石顶、南岭、金盆山、井冈山、桃源洞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453、4.021、4.130、3.790、3.415、3.712。(3)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群落随纬度和随海拔高度形成两个梯度系列,一是以黑石顶、金盆山、井冈山、桃源洞的纬度地带性为一支,相似性系数>0.51;二是以南岭和霸王岭聚成海拔梯度较高的另一支,但其相似性系数<0.50,为0.33—0.48。(4)大果马蹄荷群落种类组成在区系性质上很相似,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特征;同时,受海拔、地形、气温、降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种子植物属的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而呈波动性下降趋势。(5)大果马蹄荷种群在各群落中的重要值水平和径级结构表现出一致性,在纬度地带性差异上无明显的相关性。霸王岭大果马蹄荷的径级结构为增长型,但重要值排名为32,说明向南分布该种群优势度明显下降;在南岭、黑石顶、金盆山、桃源洞该种群优势度较大,且为稳定型种群;在井冈山该群落受到人为干忧,大果马蹄荷的重要值排名第1,但为衰退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 tonkinensis) 地带性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群落特征 区系性质
下载PDF
赣南茅坪钨矿伟晶岩壳中环带云母的特征及对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傲 李光来 +2 位作者 周龙全 苏晔 童康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研究手段,对赣南茅坪钨矿伟晶岩型矿石中的云母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类云母具有富Al、K、Li,贫Mn、Ta、Mg、Ca,挥发性组分F质量分数较高等特征;随着岩浆演化,茅坪... 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研究手段,对赣南茅坪钨矿伟晶岩型矿石中的云母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类云母具有富Al、K、Li,贫Mn、Ta、Mg、Ca,挥发性组分F质量分数较高等特征;随着岩浆演化,茅坪伟晶岩中的云母成分发生变化,由富锂多硅白云母向铁锂云母方向演化;茅坪伟晶岩中的云母经历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因受后期热液的交代作用普遍发育复杂环带结构;另外,伟晶岩中的云母具有高F的特征,说明体系中F的质量分数很高,在岩浆演化过程中,F趋向于在残余岩浆中富集,这有利于岩浆的高度演化和稀有金属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钨矿 云母 环带结构 茅坪 赣南
下载PDF
玄武岩中包体橄榄石的分带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秀伶 李家驹 +1 位作者 林传勇 史兰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报道了浙江衢县、福建明溪等地新生代玄武岩中尖晶石(石榴石)二辉馓榄岩包体和捕虏晶中发现的橄榄石成分分带现象。给出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总结并讨论了这种分带的特点、成因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
关键词 玄武岩 包体 橄榄石 分带
下载PDF
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斜长石捕虏晶特征及其对壳幔岩浆混合过程的记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2 位作者 彭素霞 张苏楠 王得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573,共8页
在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中偶见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其核部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An>63),幔部为富钠的斜长石,二者之间存在由绢云母和绿帘石组成的溶蚀带,且核、幔An值变化截然不同。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 在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中偶见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其核部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An>63),幔部为富钠的斜长石,二者之间存在由绢云母和绿帘石组成的溶蚀带,且核、幔An值变化截然不同。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岩浆混合过程大致如下:起源于EMI型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在高温下结晶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且所携带的热使下地壳开始熔融形成壳源岩浆;壳、幔两种岩浆沿着太行山深大断裂快速上升侵位于地壳浅部,发生岩浆混合;与此同时,早期形成的基性斜长石由于压力突然减小发生溶蚀,形成形态不规则的溶蚀带;壳幔混合岩浆在基性斜长石基础上结晶生长富钠斜长石,形成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这为研究区内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顺闪长岩 捕虏晶 斜长石环带结构 壳幔岩浆混合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水热过程中夹心结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梦雪 王艺频 +2 位作者 唐青 贺艳 崔学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0-1615,共6页
利用偏高岭土为原料,以改性水玻璃溶液(摩尔比Si O2/Na2O=1.0)为碱激发剂,按照产物中Si/Al=1.5(摩尔比)制备地质聚合物,60℃下养护3 d后脱模,在198℃下原位水热反应3.5 h得到由方沸石和地质聚合物组成的夹心型物质。利用X射线衍射(XRD)... 利用偏高岭土为原料,以改性水玻璃溶液(摩尔比Si O2/Na2O=1.0)为碱激发剂,按照产物中Si/Al=1.5(摩尔比)制备地质聚合物,60℃下养护3 d后脱模,在198℃下原位水热反应3.5 h得到由方沸石和地质聚合物组成的夹心型物质。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BET)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发现,质地均匀的地质聚合物膜片在进行水热反应后内部出现了分层现象,膜片内层的结构疏松,主要是方沸石,外层较为致密,仍为地质聚合物。推测夹心结构的形成机理如下:在水热过程中,外层的地质聚合物膜片中的游离钠离子以及其他养分溶解到水热母液当中,导致在膜片外层达不到晶体成核要求,而在内层可以形成晶核,当晶化条件达到后即可形成方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材料 地质聚合物 夹心结构 方沸石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摩擦焊接钻杆焊缝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张校 王昆林 +3 位作者 贺茂文 杨宝奇 强万岐 郭发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摩擦焊接钻杆焊缝断裂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导致调质处理后在钻杆接头中产生“带状组织”。焊后不正确的热处理使焊缝组织中出现残存的条状分布的马氏体,此条状分布的马氏体使焊缝的... 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摩擦焊接钻杆焊缝断裂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导致调质处理后在钻杆接头中产生“带状组织”。焊后不正确的热处理使焊缝组织中出现残存的条状分布的马氏体,此条状分布的马氏体使焊缝的强韧性下降,造成焊缝发生疲劳断裂失效。改进热处理工艺后,消除了残存马氏体,提高了钻杆焊缝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 石油 热处理 失效分析 摩擦焊 断裂 焊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