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我思主体”到“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体性观念的变革 |
赵冰清
|
《西部学刊》
|
2023 |
2
|
|
2
|
“思”与“在”的世界——笛卡尔哲学二元论新解 |
韩秋红
杨赫姣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3
|
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 |
马元龙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6
|
|
4
|
萨特的他者理论研究 |
王振林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5
|
梅洛-庞蒂论“沉默的我思” |
马迎辉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6
|
笛卡尔的“我思”与“人” |
尚新建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7
|
从三个原初概念看笛卡尔哲学 |
贾江鸿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8
|
“我思”与“我在”何者优先?——对笛卡尔哲学第一原则的再认识 |
陈勇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现代法国哲学视野下的我思与自我 |
贾江鸿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0
|
论舒斯特曼对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批判 |
张晓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1
|
拉康“镜像阶段”理论探析 |
王平原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7 |
9
|
|
12
|
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 |
张能为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利科尔的反思解释学及其与马克思的差异 |
莫伟民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4
|
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马里翁对“我思”问题的反思和阐释 |
任军
丁笑飞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1
|
|
15
|
笛卡尔哲学中“我思”的确定性 |
贾克防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2 |
1
|
|
16
|
东西方哲学思想比较:境界与逻辑——从老子“道”与笛卡儿“我思”哲学谈起 |
杨兰
|
《阴山学刊》
|
2012 |
1
|
|
17
|
胡塞尔与“笛卡尔主义” |
马迎辉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分析哲学语境中的“我思故我在”——欣提卡诠释的突破与困境 |
李曦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9
|
关于“我”的解读 |
魏红珊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我思故我在”——伯恩斯坦诗歌的笛卡尔式解读 |
曹山柯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