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义释
1
作者 王海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6,24,共7页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可以“性”名之。整体而言,“四有句”中的天、道、性、心构成了一个天人贯通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之心 天人关系 立人
下载PDF
金寨县青山镇尧塘村有关“天地寒心”牌坊的民间故事研究
2
作者 马启俊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青山镇尧塘村流传着一则有关“天地寒心”牌坊的民间故事,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一桩涉及安徽、湖北、陕西三省的因客店店主大义救人而一家被害六条人命的悲壮惨烈的真实案件。这则民间故事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非...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青山镇尧塘村流传着一则有关“天地寒心”牌坊的民间故事,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一桩涉及安徽、湖北、陕西三省的因客店店主大义救人而一家被害六条人命的悲壮惨烈的真实案件。这则民间故事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在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良家风建设、中小学乡土教育和高校课程思政,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仍然具有其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塘村 “天地寒心” 牌坊 民间故事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朱子“仁”思想之探微——以《仁说》文本为考察
3
作者 康福鑫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154-157,共4页
“仁”这一概念在朱子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仁说》是朱子专门论述“仁”思想的文章。朱子认为“仁”的生成是上贯于天地之心,并可追溯到《周易》的核心价值“生”,以此确保了“仁”的价值内涵。而“仁”在其后的运化过程中又... “仁”这一概念在朱子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仁说》是朱子专门论述“仁”思想的文章。朱子认为“仁”的生成是上贯于天地之心,并可追溯到《周易》的核心价值“生”,以此确保了“仁”的价值内涵。而“仁”在其后的运化过程中又成为“心之德”与“爱之理”,不仅是“心”的具体含义体现,也是“爱”的内涵来源。在性与情中皆具,已发未发皆含,前承人心,后发性情。同时“仁”与“义礼智”并举,但又统贯这四德。“仁”还连接了“心”与“天地”,沟通“性”与“情”,可谓有着极其丰富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天地
下载PDF
易之“生”意与理学的生生之学 被引量:7
4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4,共8页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天地生物之心既是静与动的综合集成,又是天地生物与仁德流行的统一。从静体到动用,从"动之端"到"动之机",现象存在虽有生死显微,"生"之理却通贯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易简 静动 天地之心 仁德
下载PDF
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兼与匡调元《无极哲学》《太易心神学》共勉 被引量:4
5
作者 贾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5-27,共13页
"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以精为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以... "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以精为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以生生为本而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所以有"心为太极"之说。人体的太极是命门,命门藏先天之精而为生命之根,根就是心,故命门有"小心"之说。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脑中之脑,脑之核心,称之为"脑心"。脑心是"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是《内经》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十二脏之化源"的"五脏之专精",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以生为本的"生物之心"。脑心命门以元精为体,以元神为用,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脑心命门是"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脑心命门与血脉之心相比,就是"小心",但却是真精真心真君真主而为人体生命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 太极 天地之专精 命门 脑心 元神 感而遂通
下载PDF
文艺之美与天地之心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济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这些美学观念在今天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之美 天地之心 自然之道 情感真实
下载PDF
损益与易道及《易》书——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释蕴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克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9,共8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观念,以"顺于天地之心"为易道之要义,并以"君道"的视野来论易道,实现了易学由筮到德再到道的理论提升。随着易道观的提出,《要》篇对《易》之为书的内涵和价值做了新的解读,特别从易象角度阐发三才之道和四时之变。与《说卦传》相关章节相比,《要》篇"损益之道"章的问题意识和致思理路更为原始,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 损益 易道 君道 天地之心
下载PDF
刘子翚儒学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人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翚 不远复 天地之心 一为心法 维民
下载PDF
万物通心——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方案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一川 《文化软实力》 2022年第2期5-18,共14页
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梁漱溟的“理智运用直觉”、张岱年的四点论、牟宗三的“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徐复观的“忧患意识”、李泽厚的“乐感文化”、钱穆的“天人合一”、许倬云的“三原色”、庞朴的“... 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梁漱溟的“理智运用直觉”、张岱年的四点论、牟宗三的“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徐复观的“忧患意识”、李泽厚的“乐感文化”、钱穆的“天人合一”、许倬云的“三原色”、庞朴的“忧乐圆融”、张世英的“万物一体”等学说之间存在一个相通点,即都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带有主体心性智慧的特点。万物通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即心性智慧传统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性解决方案。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以物质决定精神之说为基本的理论概括为万物对人或主体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体心性智慧概括为心对物的感通或应答作用的结果。万物通心意味着世间万事万物,一方面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又给予个人以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又连通个人的身体感觉和心灵思考,迫使个人以己心去应答,形成人心将万物与人沟通起来的局面。万物通心的基本特性在于天地人心一体论,其基本原则之一在于“中和”,其实施途径在审美及文艺表现层面有天地生文律、阴阳交替律、刚柔相济律、以善润真律、化悲为喜律、褒贬皆有律和乐以忘忧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通心 中国文化传统 心性智慧 天地人心一体 中和
下载PDF
论《谷音》诸诗中的宋人格调
10
作者 陈冠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7-92,共6页
分别从《谷音》诗歌文本分析与宋代理学“天地之心”命题两个方面,阐述胡应麟所提出的“宋人格调”内涵,从而达到对宋末元初士人人格与诗境一种比较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宋人格调 有我之境 无情之情 天地之心
下载PDF
论复卦的“贵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青青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2,共5页
复卦是《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之一,约天时为农历十一月冬至日,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回归;约卦象呈“雷在地中”欲震、阳刚复长之象:“阳复、阳来”,有一阳来复,万象更新之意,故复卦的卦德为阳为生。关于复归何处的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 复卦是《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之一,约天时为农历十一月冬至日,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回归;约卦象呈“雷在地中”欲震、阳刚复长之象:“阳复、阳来”,有一阳来复,万象更新之意,故复卦的卦德为阳为生。关于复归何处的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本文拟从“复见天地之心”着眼,对复卦的“贵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试作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卦 天地之心 贵生
下载PDF
张载生物论研究——以“复其见天地之心”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艳芬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16,共4页
《周易》复卦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是《周易》文本中很有生意内涵的一卦。张载《横渠易说》中的思想明显含有推崇"静"在生物中以及修养中的作用,与胡瑗、程颐等推崇"动"的重要性不尽相同。张载以气论为... 《周易》复卦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是《周易》文本中很有生意内涵的一卦。张载《横渠易说》中的思想明显含有推崇"静"在生物中以及修养中的作用,与胡瑗、程颐等推崇"动"的重要性不尽相同。张载以气论为基础来分析复卦的生物思想,并将其由宇宙论推衍到修养观上,由此就将客观的气本论与价值论连结起来。张载由"复其见天地之心"的生物思想将客观之气论与人的道德价值相贯联,相对于程朱理学的思维路径在宋明理学中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卦 天地之心 生物
下载PDF
朱熹哲学生态观(下) 被引量:2
13
作者 蒙培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见本刊2003年第3期第15页。
关键词 朱熹 中国古代哲学 生态观 天人合一 格物致知 天地生物之心
下载PDF
天·地·人——星云大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14
作者 释星云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13,共9页
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的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 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的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人是人本的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人是心外的一切。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是有因果的,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人是心内的一切。天地人应与我的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的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的,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下载PDF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姬永宽 满天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对"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现象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左手足不便、耳目聪明"与"右耳目不聪明、手足便"是在气血分布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气血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左右耳目、手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对"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现象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左手足不便、耳目聪明"与"右耳目不聪明、手足便"是在气血分布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气血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左右耳目、手足偏强的现象,这种不均衡分布以人体左右"阳阴"属性的不同为条件,即"东方阳也、西方阴也"("左右"与"东方、西方"属同义概念替换),而这一"阴阳属性"的差异则是受四季更迭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冬春两季气血主要分布在左手和左足,夏秋两季气血主要分布在右手和右足。"人气"冬春在人体之左,夏秋在人体之右。冬春"人气"在左,时值春季"升浮"之性,气血上浮而养头面,故左耳目"聪明"于右耳目;夏秋"人气"在右,又值秋季"收敛"之性,气血下行而养四肢,故右手足"强"于左手足。"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一现象既是对古人所总结的"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后世脉诊原理的探索,对揭示古人的阴阳观念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不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伤寒论》 东方阳 西方阴
下载PDF
“天地之心”与程颐的修养观研究
16
作者 王艳芬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程颐对于《周易》复卦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扬弃了王弼以"静"为"天地之心"的见解,提出"动之端"为"天地之心"。程颐将"天地之心"与人心相联系,使之具备了道德伦理内涵、与... 程颐对于《周易》复卦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扬弃了王弼以"静"为"天地之心"的见解,提出"动之端"为"天地之心"。程颐将"天地之心"与人心相联系,使之具备了道德伦理内涵、与人世产生了密切的关联,人可以通过"反善"纯净"天地之心",以此彰显"天地之心"所代表的善性和仁民爱物之意,真正的将"天"与"人"联系到一起,将天地生生之德落实到了仁民爱物的道德行为上,在道德上贯通了天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心 生生 动之端
下载PDF
阳明心学是先秦儒学合乎逻辑的发展
17
作者 欧阳祯人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4,160,共10页
众所周知,王阳明自己十分自信的学问就是致良知之学,虽千经万典莫逃焉。但是在笔者看来,鉴于明朝中后期的特殊环境,王阳明还有没说透的话,那就是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切理论环节,全部走的都是一条从心性到政治的路。他的最... 众所周知,王阳明自己十分自信的学问就是致良知之学,虽千经万典莫逃焉。但是在笔者看来,鉴于明朝中后期的特殊环境,王阳明还有没说透的话,那就是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切理论环节,全部走的都是一条从心性到政治的路。他的最终目标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有对社会现实、皇帝以及官僚集团的批判。这种路数与孔、曾、思、孟完全是一致的,与儒家经典《尚书·尧典》、郭店简《唐虞之道》所展现出来的政治理想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阳明心学是对中华文化真正的追随,是中华文化合符逻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孔曾思孟 从心性到政治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原文传递
以中医思维认识心力衰竭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卢健棋 唐梅玲 +2 位作者 朱智德 王庆高 温志浩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600-1603,共4页
中医形象思维认为,心象火,主温通,属阳中之阳。心衰之为病,必先损其心气,渐及心阴、心阳;中医天地人一体思维认为,人不是孤立的,无时无刻不受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诊治心力衰竭,应将其置放于天、地、人三大要素中去分析衡量,寻... 中医形象思维认为,心象火,主温通,属阳中之阳。心衰之为病,必先损其心气,渐及心阴、心阳;中医天地人一体思维认为,人不是孤立的,无时无刻不受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诊治心力衰竭,应将其置放于天、地、人三大要素中去分析衡量,寻找不同季节心衰发病率、死亡率出现差异的本质和规律;中医辨证思维强调,对心力衰竭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要抓住心气是心阴、心阳之根,心气耗损是导致心阴、心阳失调的根源这一关键点,通过补益心气,恢复心的生理机能,使心阴、心阳之间得以自和与平衡;中医类推思维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强调偏阳虚则辅以温阳,偏阴虚则佐以养阴,合并水饮、痰浊则利水化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思维 中医形象思维 中医天地人一体思维 中医辨证思维 中医类推思维
下载PDF
复见“天地之心”——论王弼《周易注》对汉代天道观的突破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雅萌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63-73,共11页
王弼《周易注》以《老子》"观复"之"复"解释《复》卦,又借《系辞》"大衍之数"章的释义,重新诠释了《易》中的"道"与"太极"。通过对"天地之心"性质的重构,王弼以援《老》... 王弼《周易注》以《老子》"观复"之"复"解释《复》卦,又借《系辞》"大衍之数"章的释义,重新诠释了《易》中的"道"与"太极"。通过对"天地之心"性质的重构,王弼以援《老》注《易》的方式,将崇变尚动的易道改造为一个虚静的本体,并把作为气体消长的"阴阳",变为"道"的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显现,将汉儒构建的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论,转变为"以无为本"的天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复卦 天地之心 大衍之数
原文传递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世陵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50,共9页
复卦"一阳复于下"引出的天地(生物)之心概念,成为宋儒生生仁说的基本理论资源。张拭不认同"天地以生物为心",重视"复"在天地生物和德性修养中的价值。天地之心落实为人心,重在将天地之心与人心和仁德统... 复卦"一阳复于下"引出的天地(生物)之心概念,成为宋儒生生仁说的基本理论资源。张拭不认同"天地以生物为心",重视"复"在天地生物和德性修养中的价值。天地之心落实为人心,重在将天地之心与人心和仁德统一起来。人不能停留于爱人的现象,必须探究其内在的性理或所以爱人者,爱之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不能简单指爱名仁,指公为仁,同时须看到仁是体用的相须合一。仁道虽然难名,但毕竟惟公近之,仁者视万物犹一体。仁既是普遍之爱,也包含着差别的规定,"理一分殊"成为一般的方法。张载从宇宙论层面论证人物同气同性,只能说明人物同一,而难以解决人性、物性相分。特定的"仁民"有别于一般的"爱物",人道与物道类别不同。儒家坚持一本义及其对墨家兼爱的批评,并不意味着对公天下的博爱的质疑,其最后的落脚点在重民、爱民的王道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心 爱之理 公一本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