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middle detonation reaction stage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1
作者 Kun Yang Lang Chen +3 位作者 Danyang Liu Bin Zhang Jianying Lu Junying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Afterburning behind the detonation front of an aluminized explosive releases energy on the millisecond timescale,which prolong the release of detonation energy and the energy release at different stages also shows sig... Afterburning behind the detonation front of an aluminized explosive releases energy on the millisecond timescale,which prolong the release of detonation energy and the energy release at different stages also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However,at present,there are few effectiv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reaction stage of such explosives,which can have a duration of tens to hundreds of microseconds.The present work demonstrates an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midstage of an aluminized explosive detonation based on a water push test employing a high degree of confinement.In this method,the explosive is contained in a steel cylinder having one end closed that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a transparent water tank.Upon detonation,the gaseous products expand in one direction while forcing water ahead of them.The resulting underwater shock wave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gas phase products and the water are tracked using an ultra-high-speed framing and streak camera.The shock wave velocity in water and the expansion work performed by the gaseous detonation products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such as CL-20 and RDX in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detonation reaction.During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detonation process of these aluminized explosives,the aluminum reaction reduced the attenuation of shock waves and increased the work performed by gas phase products.A higher aluminum content increased the energy output while the presence of oxidants slowed the energy release rate.This work demonstrates an effective means of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zed explosive Non-ideal detonation Water push test Energy release
下载PDF
Study on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reactive material casings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被引量:6
2
作者 Ning Du Wei Xiong +3 位作者 Tao Wang Xian-feng Zhang Hai-hua Chen Meng-ting T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791-1803,共13页
Reactive Materials(RMs),a new material with structural and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are promising in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fields.They can ... Reactive Materials(RMs),a new material with structural and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are promising in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fields.They can increase the lethality of warheads due to their dual functionalit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RM casings prepared by alloy melting and casting process under explosive loading.Explosion experiments of RM and conventional 2A12 aluminum alloy casings were conducted in free field to capture the explosive fireballs,temperature distribution,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air shock wave and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fragments of reactive material(RM)warhead casings by using high-speed camera,infrared thermal imager temperature and peak overpressure test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Resul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of both the fireball temperature and air shock wave were observed in all RM casing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2A12 aluminum ally casings.The RM casings can improve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air shock wave under explosion loading,though the results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charge ratios.According to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M,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RM casings will increase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near-field air shock wave,while reducing the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far-field air shock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materials explosive loading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FRAGMENTATION
下载PDF
Diagnostic Analyse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Explosive Cyclone over Northwestern Pacific on January 11-13,2012
3
作者 WANG Guanlan SUN Baitang +1 位作者 SUN Yawen LI Pengyu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35-945,共11页
In this paper,we use FNL gri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to analyze an explosive cyclone(EC)that occurr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January 11 to 13,2012.T... In this paper,we use FNL gri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to analyze an explosive cyclone(EC)that occurr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January 11 to 13,2012.To simulate the EC,we use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V3.5).The cyclone outbreak occurred east of Japan from January 11 to 12 and weakened near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on January 13.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a distinct frontal structure,in which the high potential vorticity(PV)of the upper troposphere extends downward to the surface,which can facilitate EC development.A low-level jet stream develops with the EC,which can lead to more distinct convergence.The resul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sensitivity test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the SST can affect cyclone intensity,but have little effect on its path.When small changes are made to the SST,the air pressure at the cyclonic center responds more distinctly to an increased SST than a decreased SST.The results of our latent heat release test suggest that diabatic heating processes lead to maximum PV value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Latent hea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E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Pacific explosive cyclone diagnostic analyses SST sensitivity tests latent heat release test
下载PDF
Mobile Internet Era’s Explosive Growth in Full Swing
4
作者 Guo Yan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4年第2期8-9,共2页
According to the newly released IDC’s 2013 Q1 China Mo-bile Phone Quarterly Tracker,China’s smartphone shipments totaled 78 million units in Q1 2013,with a growth of 117%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2012,resulte... According to the newly released IDC’s 2013 Q1 China Mo-bile Phone Quarterly Tracker,China’s smartphone shipments totaled 78 million units in Q1 2013,with a growth of 117%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2012,resulted in the share of smart-phones in China’s mob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NG releaseD SMART ANSWER AHEAD locate explosive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的“放水”现象及其治理
5
作者 张晓报 柴亚玲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有基础性地位。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落实到课程的层面。然而当前高校课程考核却存在一定的“放水”现象,主要表现为考核标准亟待提高、考核内容提前泄露、考核结果失...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有基础性地位。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落实到课程的层面。然而当前高校课程考核却存在一定的“放水”现象,主要表现为考核标准亟待提高、考核内容提前泄露、考核结果失真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为传统文化与思维的消极影响、高校和教师主体责任与原则的缺位、高就业率追求的负面效应以及安全和稳定要求下的让步。为从根本上治理高校课程考核的“放水”现象,需提升质量意识并凝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培育坚持学术逻辑与容忍学术失败的学术文化,强化高校与教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优化影响课程考核客观性的外在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课程考核 “放水”现象 治理
下载PDF
极紫外光源及高荷态离子诱导下甲烷的脱氢通道碎裂机制
6
作者 骆炎 余璇 +6 位作者 雷建廷 陶琛玉 张少锋 朱小龙 马新文 闫顺成 赵晓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0,共7页
CH_(4)广泛存在于行星大气之中,研究CH_(4)的解离动力学对了解宇宙中气体演化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CH_(4)^(2+)→CH_(3)^(+)+H^(+)碎裂通道已被大量研究,但针对该通道的解离机制的解释尚存在一定争议.本实验利用高分辨反应显微成... CH_(4)广泛存在于行星大气之中,研究CH_(4)的解离动力学对了解宇宙中气体演化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CH_(4)^(2+)→CH_(3)^(+)+H^(+)碎裂通道已被大量研究,但针对该通道的解离机制的解释尚存在一定争议.本实验利用高分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25—44 eV的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XUV)光电离实验及1 MeV Ne^(8+)与CH_(4)的碰撞实验.通过符合测量得到了CH_(3)^(+)和H^(+)两种离子的动能,重构了两体解离的动能释放(kinetic energy release,KER),并研究了CH_(4)^(2+)解离产生CH_(3)^(+)+H^(+)解离路径下的碎裂动力学过程.在光电离实验中,观测到KER谱上存在4.75 eV和6.09 eV两个峰,结合前人的工作及XUV的能量范围,对每个峰的机制归属进行讨论.特别是4.75 eV峰,分析认为可能来自于CH_(4)^(2+)直接解离机制的贡献.另外,在1 MeV Ne^(8+)离子碰撞实验中,可观测到3个KER峰,将每个峰的分支比与以往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未发现速度效应对KER谱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光 动能释放 异构化 库仑爆炸
下载PDF
高压电缆接头防爆保护装置的泄能孔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雷佳成 杨鑫 +3 位作者 秦睿 仇炜 董盼 蒋凌峰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2,共10页
金属型高压防爆保护装置的泄能孔设计是实现其防爆功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金属型高压电缆接头防爆保护装置泄能孔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通过热源等效和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保护装置内部发生短路电弧的爆炸时装置内部冲... 金属型高压防爆保护装置的泄能孔设计是实现其防爆功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金属型高压电缆接头防爆保护装置泄能孔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通过热源等效和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保护装置内部发生短路电弧的爆炸时装置内部冲击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燃弧试验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仿真计算出封闭设备泄压面积计算公式的关键参数,得到泄能孔开口尺寸的阈值;仿真了装置内部短路电弧爆炸时最大气压出现时刻以及该时刻下不同泄能孔尺寸所对应的保护装置内壁上的压强分布,得到保护装置内部最大压强与泄能孔开口尺寸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到保护装置的泄能孔最优开口尺寸。以35 kV电压等级为例,计算得到金属型保护装置的泄能孔尺寸为60 mm。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电缆接头保护装置的泄能孔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接头 防爆 泄能孔 仿真设计 燃弧测试
下载PDF
浅水爆炸冲击波特性及其毁伤效应研究进展
8
作者 程淑杰 梁争峰 +3 位作者 阮喜军 苗润源 蒙佳宇 武海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8,共12页
为阐明浅水爆炸条件下冲击波界面效应,分别从自由水面、水底以及自由水面和水底两个界面双重作用条件下归纳了冲击波线性反射和非线性反射理论、实验等研究进展。总结了浅水区混凝土障碍、舰船毁伤方式,分析了由于界面作用以及装药、起... 为阐明浅水爆炸条件下冲击波界面效应,分别从自由水面、水底以及自由水面和水底两个界面双重作用条件下归纳了冲击波线性反射和非线性反射理论、实验等研究进展。总结了浅水区混凝土障碍、舰船毁伤方式,分析了由于界面作用以及装药、起爆方式等的差异而导致冲击波在近场的非均匀分布性,采用爆炸能量调控改变在特定方位能量输出,从而提升浅水爆炸毁伤效应的可行性。指出浅水爆炸理论发展仍未完善,浅水爆炸近场能量结构控制、混凝土目标动态响应和毁伤效应,界面反射冲击波与气泡相互作用是重点研究方向。附参考文献12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浅水爆炸 冲击波特性 释能控制 毁伤效应
下载PDF
爆轰加载下TATB基钝感炸药的冲击-卸载-再冲击实验装置设计与模拟
9
作者 樊辉 刘坤 +1 位作者 谷岩 孙占峰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在一些特殊的工程应用和意外事故中,炸药内部可能会受到多次冲击压缩和卸载作用从而使其起爆性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模拟多次冲击和卸载的实验加载装置,用以研究炸药在复杂载荷下的起爆响应。基于爆轰加载原理,提出并设计了一... 在一些特殊的工程应用和意外事故中,炸药内部可能会受到多次冲击压缩和卸载作用从而使其起爆性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模拟多次冲击和卸载的实验加载装置,用以研究炸药在复杂载荷下的起爆响应。基于爆轰加载原理,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完全卸载的冲击-卸载-再冲击的爆轰加载实验装置,利用数值模拟对该装置进行了仿真设计和参数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装置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爆轰加载装置驱动钨镁双层飞片撞击TATB基钝感炸药,通过调整装置中的间隙宽度,可以对炸药实现完全卸载的冲击-卸载-再冲击加载,为后续研究炸药在复杂载荷多次冲击下的起爆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卸载-再冲击 爆轰加载 TATB基钝感炸药
下载PDF
基于虚拟点的反应流Navier-Stokes特征边界条件及其应用
10
作者 赵俊琪 钱琛庚 +1 位作者 王成 孙远翔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58,共11页
针对通风条件下大尺度加氢站事故模拟,从一维局部无黏特征分析出发,发展了使用虚拟点的三维反应流Navier-Stokes无反射特征边界条件,通过引入横向项和化学反应源项,有效消除了火焰面、亚声速流场与计算域边界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非物理反射... 针对通风条件下大尺度加氢站事故模拟,从一维局部无黏特征分析出发,发展了使用虚拟点的三维反应流Navier-Stokes无反射特征边界条件,通过引入横向项和化学反应源项,有效消除了火焰面、亚声速流场与计算域边界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非物理反射,实现了计算域边界处通风条件的无反射施加,提高了开放空间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通过开展51 m×51 m×10 m加氢站中长管拖车、加注机意外氢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多种风况下可燃气云扩散结果,探究了通风条件及复杂环境对可燃气云发展规律的影响,对潜在危险区域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选取最危险氢气泄漏扩散结果开展高度非均匀气云爆炸的数值模拟,对不同设备处接收的超压和冲量进行了定量转化,完成了加氢站典型事故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反射边界条件 高压氢气泄漏 非均匀气云爆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uCl-CeO_(2)复合型CO消除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虞勇 张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4,共9页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CuCl、CeO_(2)和CuCl-CeO_(2)的CO消除性能,并通过20 L爆炸球-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研究CuCl-CeO_(2)对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及其产生的CO消除效果。结果表明:CuCl-CeO_(2)复合型消除剂能在整个升温过程中有效降低CO的释放率,其消除性能比单一CuCl或CeO_(2)的消除性能更佳,且当CuCl的质量分数为50%时,CuCl-CeO_(2)的CO消除率最高,达88.0%。随着CuCl-Ce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瓦斯爆炸峰值压力逐渐降低,达到爆炸峰值压力的时刻显著延迟,CO释放量也不断减少。当加入CuCl-CeO_(2)的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抑爆和CO消除效果最佳;瓦斯爆炸峰值压力由0.508 MPa降至0.387 MPa,达到爆炸峰值压力时间由237.6 ms延迟至483.2 ms,CO体积分数由0.8797%降至0.1089%,有效地降低了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和CO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铜(CuCl)-二氧化铈(CeO_(2)) 复合型CO消除剂 消除性能 爆炸峰值压力 CO释放量
下载PDF
Geometric structure of N_(2)O^(q+)(q=5,6)studied by Ne^(8+)ion-induced Coulomb explosion imaging
12
作者 Xi Zhao Xu Shan +11 位作者 Xiaolong Zhu Lei Chen Zhenjie Shen Wentian Feng Dalong Guo Dongmei Zhao Ruitian Zhang Yong Gao Zhongkui Huang Shaofeng Zhang Xinwen Ma Xiangjun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09-317,共9页
We report the study on the complete three-body Coulomb explosion(CE)of N_(2)O^(q+)(q=5,6)induced by 56-keV/u Ne8+ion collision with N2O gaseous molecule.Six CE channels for N_(2)O^(5+)and seven for N_(2)O^(6+)are iden... We report the study on the complete three-body Coulomb explosion(CE)of N_(2)O^(q+)(q=5,6)induced by 56-keV/u Ne8+ion collision with N2O gaseous molecule.Six CE channels for N_(2)O^(5+)and seven for N_(2)O^(6+)are identified by measuring three ionic fragments and the charge-changed projectile in quadruple coincidence.Correspondingly the kinetic energy release(KER)and momentum correlation angle(MCA)distributions of three ionic fragments for each of the CE channels are also deduced.Numerical computation is presented to reconstruct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N_(2)O^(q+0prior to dissoci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KER and MCA.The N–N and N–O bond lengths and the N–N–O bond angles of N_(2)O^(q+)for each of the channels a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lomb explosion kinetic energy release molecular geometry ion collision nitrous oxide(N_(2)O)
下载PDF
弹簧收缩泄能方式的220 kV电缆接头保护装置的防爆设计和测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鑫 钟淼龙 +3 位作者 孙浩天 董盼 仇炜 崔江静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玻璃钢无法满足220 kV电缆接头短路爆炸的防爆要求,而铝镁合金防爆装置的直接开孔泄能方法不能防水防潮,无法控制爆炸时喷溅物溅出。文中提出了220 kV电缆接头铝镁合金保护装置的弹簧收缩泄能方式,即在泄能孔加上盖板,由弹簧拉紧,接头... 玻璃钢无法满足220 kV电缆接头短路爆炸的防爆要求,而铝镁合金防爆装置的直接开孔泄能方法不能防水防潮,无法控制爆炸时喷溅物溅出。文中提出了220 kV电缆接头铝镁合金保护装置的弹簧收缩泄能方式,即在泄能孔加上盖板,由弹簧拉紧,接头短路爆炸时弹簧动作、泄能。通过分析弹簧收缩泄能方式的原理,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和关键部位的设计原则。利用温度场、流场和位移场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确定了泄能孔开口半径最宜为80 mm;得到了弹簧的弹性系数为7.56×10^(4)N∕m。以最大应力值小于5系铝镁合金材料的断裂应力为判据,确定了防爆装置的最佳匹配壁厚为8 mm。通过等效电弧能量的110 g 8701炸药的爆破试验证明了设计的可靠性。弹簧收缩泄能方式的保护装置具有防水防潮性能,可进一步降低短路爆炸时喷溅物造成的二次伤害,为输电电缆接头保护装置的防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防爆保护装置 弹簧拉紧式泄能孔 高压电缆接头 等效电弧能量
下载PDF
岩石钻孔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冷振东 高启栋 +3 位作者 卢文波 陈明 周桂松 范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6,共13页
岩石钻孔爆破过程涉及复杂的温度—流体—应力—化学(T—H—M—C)耦合过程的相互作用,其实质是炸药能量释放、传输与转化过程,研究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炸药非理想爆轰模型、... 岩石钻孔爆破过程涉及复杂的温度—流体—应力—化学(T—H—M—C)耦合过程的相互作用,其实质是炸药能量释放、传输与转化过程,研究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炸药非理想爆轰模型、炸药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机制、爆破能量传输模型、爆破能量分配规律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岩石钻孔爆破中炸药能量释放、传输与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炸药爆破破岩的能量利用率依赖于整个爆轰波的压力分布,炸药非理想爆轰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在波后稀疏波内释放;传统的波阻抗匹配理论对爆破破岩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化,并不能合理地描述炸药和岩石之间的能量传输过程;可以从炸药能量的释放过程和传输转化两个环节实现对爆破能量的调控,主要有基于性能可调炸药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基于电子雷管精确延时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基于起爆位置和起爆方式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基于装药结构优化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岩石钻孔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岩石爆破 能量释放 能量传输 能量调控
下载PDF
化学品船液货舱泄爆参数分析及优化评估
15
作者 韩晨健 周春奇 +2 位作者 李攀 陈威 李晓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4,共5页
化学品船液货舱爆炸发生化学品货物泄漏的事故极度危害船员生命及海洋环境,因此研究掌握化学品船液货舱爆炸,掌握冲击波传播规律具有现实意义。参照化学品船液货舱爆炸事故,使用仿真方法对液货舱爆炸时冲击波载荷通过泄爆口泄爆的传播... 化学品船液货舱爆炸发生化学品货物泄漏的事故极度危害船员生命及海洋环境,因此研究掌握化学品船液货舱爆炸,掌握冲击波传播规律具有现实意义。参照化学品船液货舱爆炸事故,使用仿真方法对液货舱爆炸时冲击波载荷通过泄爆口泄爆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泄爆口不同参数对泄爆规律的影响,通过实船模型的泄爆计算,评估泄爆效率,并形成了基于基准数法的实船泄爆能力优化方案,可为化学品船泄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船 液货舱爆炸 泄能效率 泄爆
下载PDF
多次水下爆炸下背空加筋板损伤累积特性研究
16
作者 黄鑫华 李应刚 +1 位作者 张永峰 李晓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16,共8页
为了评估舰船结构在水下多次爆炸冲击下抗爆抗冲击性能,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固支背空钢板结构水下爆炸冲击数值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水下爆炸声-固耦合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次水... 为了评估舰船结构在水下多次爆炸冲击下抗爆抗冲击性能,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固支背空钢板结构水下爆炸冲击数值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水下爆炸声-固耦合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次水下爆炸冲击声-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次水下爆炸冲击下典型背空加筋板损伤累积特性与损伤模式演化规律,分析了冲击因子对结构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水下爆炸冲击作用下背空加筋板动态变形与损伤逐渐累积,可能发生塑性大变形、边界拉伸撕裂以及整体失效破坏等损伤模式演化。当冲击因子小于某一阈值时,背空加筋板多次水下爆炸冲击下塑性变形趋于稳定,出现伪安定现象。研究结果可为舰船结构抗爆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空加筋板 多次水下爆炸冲击 损伤累积 声-固耦合 伪安定现象
下载PDF
地下变电站变压器室爆炸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丰蔚 吴昊宇 +2 位作者 吕东 顾辰 黄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3,共8页
针对地下变压器室存在爆炸问题,根据变压器油电弧产气爆炸行为特性,本文提出构建递归神经网络变分自编码器的潜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变压器电弧产气行为的低维特性并刻画爆炸行为。首先,利用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对某220 kV全地... 针对地下变压器室存在爆炸问题,根据变压器油电弧产气爆炸行为特性,本文提出构建递归神经网络变分自编码器的潜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变压器电弧产气行为的低维特性并刻画爆炸行为。首先,利用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对某220 kV全地下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室内变压器油释放可燃气体引发的爆炸进行模拟计算,比较不同可燃气体量与不同泄放面积下地下变电站内的压力温度分布;进一步利用递归神经网络变分自编码器方法提取不同气体爆炸时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数据潜在因子,从低维动态轨迹和稳定流形平面角度探测产生爆炸行为特性。分析表明,计算范围内室外最大泄爆压力随泄放面积增大保持相对稳定略有上升,可燃气体当量体积增大也会提升室外最大泄爆压力。本文为变压器产气爆炸特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电弧分解产气 气体爆炸泄放 潜在因子
下载PDF
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乐俊 王世林 +1 位作者 王勇 王淮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理解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对高原低压环境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航空运输至关重要。对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热失控特性[包含喷发特性、表面温度、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率(MLR)和总产热量(THR)等]... 理解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对高原低压环境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航空运输至关重要。对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热失控特性[包含喷发特性、表面温度、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率(MLR)和总产热量(THR)等]以及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特性进行综述。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单体燃爆响应时间变长,HRR、MLR和THR均降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为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压环境 热失控 航空运输 安全性 热释放速率(HRR) 燃爆
下载PDF
氟聚物基活性材料释能及毁伤特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丁建 朱顺官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4-856,共13页
氟聚物基活性材料是一种具有冲击反应释能特性的新型材料,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掌握氟聚物基活性材料的释能与毁伤特性,推进其在高效毁伤战斗部中的应用,研究梳理了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冲击释能反应行为以及引燃引爆、侵爆耦... 氟聚物基活性材料是一种具有冲击反应释能特性的新型材料,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掌握氟聚物基活性材料的释能与毁伤特性,推进其在高效毁伤战斗部中的应用,研究梳理了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冲击释能反应行为以及引燃引爆、侵爆耦合毁伤效应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准密闭弹道实验和爆炸加载实验等在释能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毁伤特性方面整理了反应弹丸、破片及反应射流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说明了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在聚能装药中的应用设计和反应射流成型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反应模型和数值仿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建立系统性反应模型与仿真方法;通过配方、工艺等参数对其性能进行调控;释能反应观测表征技术的创新与探索以及工程应用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结构材料 氟聚物基活性材料 冲击释能 侵爆耦合毁伤 PTFE/Al
下载PDF
化工设计中混合气体环境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婉露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18期86-88,共3页
通过分析影响释放源的各种因素以及释放源对危险区域、危险等级及范围的影响,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了化工企业中混合气体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两种不同方案,并通过实例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在实际设计中需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及要求选择不... 通过分析影响释放源的各种因素以及释放源对危险区域、危险等级及范围的影响,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了化工企业中混合气体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两种不同方案,并通过实例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在实际设计中需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及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爆炸性气体 危险区域 释放源 混合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