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韩国“风流”美学影响下的传统酒包装设计
1
作者 王佳妮 《绿色包装》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韩国传统酒包装设计将“风流”美学融入其中,展现了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东方意象艺术以及“无为”思想与对自然淡雅风格的追求。这种设计不仅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表达,还吸收了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了韩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造力。韩国... 韩国传统酒包装设计将“风流”美学融入其中,展现了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东方意象艺术以及“无为”思想与对自然淡雅风格的追求。这种设计不仅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表达,还吸收了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了韩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造力。韩国传统酒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不仅是产品包装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艺术展示,为韩国的文化艺术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彰显了韩国在设计领域的卓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美学 酒包装 包装设计 审美意识 民族特色
下载PDF
“恨”与“风流”:韩国传统美学的两大范畴
2
作者 尹允镇 张宝双 《东疆学刊》 2023年第4期88-95,130,共9页
韩国古典美学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包括“文以载道”“性灵说”“神韵论”等都是借用中国美学的概念和范畴,这是中国文学在中世纪东亚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但是,韩国也有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美学概念和范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韩国古典美学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包括“文以载道”“性灵说”“神韵论”等都是借用中国美学的概念和范畴,这是中国文学在中世纪东亚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但是,韩国也有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美学概念和范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恨”和“风流”。“恨”作为弱者和弱小群体的审美心理形式,以韩国民间艺术为中心绵绵流淌在韩国文学深层,显现出了鲜明的大众化和民族性的特征;“风流”作为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形式,被反映在以汉文学为中心的中世纪各种艺术形式中,具有温文尔雅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传统 美学范畴 风流
下载PDF
“风流绍兴”旅游意象定位新论——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 被引量:8
3
作者 庄志民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44-52,共9页
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是个值得深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的绍兴为例,尝试运用"思想实验室"的技术路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旨在启动西欧北美市场而为绍兴度身打造的旅游意象定位的英语表述方式"Vintage Shaoxing"... 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是个值得深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的绍兴为例,尝试运用"思想实验室"的技术路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旨在启动西欧北美市场而为绍兴度身打造的旅游意象定位的英语表述方式"Vintage Shaoxing"以汉语的"风流绍兴"对译之,并从人文地理视角进行内在底蕴和外显载体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论证。笔者希冀如此立足创新的"这一个"区域旅游意象定位之文化设计探索具有举一反三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绍兴 旅游意象 定位 文化设计
下载PDF
从文采风流和情采风流到自然风流和尽得风流——论魏晋文学的审美自觉与唐代文学的理论构建
4
作者 朱学东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风流是一个经过了魏晋文学的审美自觉孕育与唐代文学的理论构建的包蕴极广的美学范畴。魏晋文采风流和情采风流的审美自觉到唐代杜甫祖述文采风流、皎然标举自然风流、司空图揭橥尽得风流,从而完成了诗学范畴的理论构建。
关键词 魏晋文学 唐代文学 风流 诗学 范畴
下载PDF
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春燕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在《慎鸾交》传奇中提出了"风流道学"的主张,从充满狂欢色彩的机趣叙事到"风流道学"的观念演绎,隐约透露出清初士人心态的一种蜕变。就李渔的"风流道学"观而言,风流、道学二者的结...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在《慎鸾交》传奇中提出了"风流道学"的主张,从充满狂欢色彩的机趣叙事到"风流道学"的观念演绎,隐约透露出清初士人心态的一种蜕变。就李渔的"风流道学"观而言,风流、道学二者的结合反映出其精神世界的安然自得,而失去了晚明文人式的痛苦挣扎。在晚明文人的人生追求中,风流与道学时常体现为二者在精神世界里的交织纠缠,欲使风流挣脱道学的束缚而往往无可奈何地屈从于道学的强大力量,即便佯狂放诞,也始终无法摆脱精神世界的矛盾挣扎。晚明文人所反抗的实际上是冬烘腐儒的伪道学,而不是儒家名教的道学传统,这份传统中蕴含着士人的责任与品格,蕴含着累积生成的士人精神。李渔竭力在名教与闲情之间寻觅一方快乐的天地,冲决传统的精神挣扎蜕变为随遇而安的顺从与颓废,在蜕变的历程中,嘲弄与颠覆的狂欢无可奈何地归于沉寂,"机趣"也沉入历史的漩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创作观念 风流道学 士人心态
下载PDF
风流:朝鲜古代文人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创造性阐释
6
作者 蔡美花 袁堂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6,共6页
“风流”是古代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中一个被赋予某种原型意味的核心范畴,也是朝鲜古代文人进行诗学思考的主要审美范型,亦是朝鲜古代诗学批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风流”的内核则是融汇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之精神特质构筑而成的,所以... “风流”是古代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中一个被赋予某种原型意味的核心范畴,也是朝鲜古代文人进行诗学思考的主要审美范型,亦是朝鲜古代诗学批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风流”的内核则是融汇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之精神特质构筑而成的,所以,“风流”是中国传统诗学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后,与古代朝鲜半岛本土文化相融合后形成新质的一种增值效应。因此,朝鲜古代文人在诗学实践中言说“风流”的同时,亦是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一种创造性阐释。随着“风流”诗学在古代朝鲜半岛的广泛流播,中国传统诗学也成功地融入了古代朝鲜半岛的文化土壤之中并落地生根。因此,朝鲜古代文人笔下的“风流”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朝鲜古代文人 中国传统诗学 创造性阐释
下载PDF
“风流”义无定译的发生与阐释
7
作者 刘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会引发不同的意义联想,不同人对同一词义的解读也不一而足,这给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带来了双重不确定性。在语言外部要素的影响下,“风流”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15种书面词义,表现为一词多义、义无定解、解无定译,理... 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会引发不同的意义联想,不同人对同一词义的解读也不一而足,这给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带来了双重不确定性。在语言外部要素的影响下,“风流”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15种书面词义,表现为一词多义、义无定解、解无定译,理解其内涵才能有效地进行翻译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词无定义 义无定译 翻译认知
下载PDF
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被引量:10
8
作者 牟发松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2期4-16,共13页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锢“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其影响。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锢“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其影响。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汉唐间风流意涵的演化,深刻反映了此间社会历史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涵义 汉唐 名士 变迁
原文传递
“风流”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坚培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年第2期191-217,共27页
"风流"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我们可以以之为中心,建立一个阐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论。其核心内涵是"外在的影响",这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群体与个人的关系。"风流"的... "风流"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我们可以以之为中心,建立一个阐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论。其核心内涵是"外在的影响",这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群体与个人的关系。"风流"的群体含义体现了对人世的共同伦理价值的强调;而其个人含义则昭示了个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他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影响,同时也可以主动对外施加影响。地域、家族是保存并流传这种个性的重要因素。第二是传承与新变的关系。既然"风流"的核心含义是"影响",这就涉及前人对后人的影响。而在传承前人的同时,古人也肯定独出机杼的创造,有时甚至主张不依傍前人。但这种创造并不是刻意的求新求异,而是在积累前人的知识文化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产生以后,它又能为后人所传承,形成新的传统。第三是柔与刚的关系。"风流"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贵在蕴藉,但它又能造成一种沦肌浃髓的强烈影响,这是古人对人格、文章、艺术的一贯追求。第四是审美与伦理的关系。"美"与"善"具有同一性,而"风流"是通体的美,道德之善、仪表之美都是"风流"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影响 雅正 旷达 蕴藉
原文传递
《香奁集》的编录与唐末回忆性书写
10
作者 洪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0-191,共12页
唐亡前后,唐末重臣韩偓将自己的艳诗旧作编为《香奁集》。政治地位显赫的朝臣在晚年结集保存自己的艳诗,在中国历史上是特例,对个中原因,一般从政治隐喻、歌咏情感等方面进行解释。本文认为编集原因有二:一是唐朝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剧变... 唐亡前后,唐末重臣韩偓将自己的艳诗旧作编为《香奁集》。政治地位显赫的朝臣在晚年结集保存自己的艳诗,在中国历史上是特例,对个中原因,一般从政治隐喻、歌咏情感等方面进行解释。本文认为编集原因有二:一是唐朝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剧变、个人处境的变化促成了回忆性书写,而辑录艳诗成集是这种“怀旧”的组成部分;二是9世纪下半叶,随着进士出身的新型精英成为政治文化的主导力量,士人群体对“风流”现象及其书写的认识和评价发生变化,使保存艳诗更能被接受。在这两个背景中考察,《香奁集》是一部唐末士人怀念已经逝去的太平年代的作品,它通过回忆“风流文化”来保存、延续唐代的政治文化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偓 香奁集 艳诗 回忆性书写 风流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