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理论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1
作者 王道远 张亚琴 +3 位作者 郝晓龙 赵玉肖 任海萍 袁金秀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为了引导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解决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的问题,很有必要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文在习近平总书...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为了引导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解决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的问题,很有必要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文在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分析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两级评价指标,并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探索建立了一套实践性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下载PDF
日本《竹取物语》中的中国阴阳五行思想
2
作者 徐凤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76-184,共9页
《竹取物语》作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有关阴阳五行思想对其影响的研究中,日本学者提出了卦象说、五材说,而中国学者几乎尚未涉及相关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首先指出《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作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有关阴阳五行思想对其影响的研究中,日本学者提出了卦象说、五材说,而中国学者几乎尚未涉及相关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首先指出《竹取物语》是在平安时代阴阳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成书的,然后阐述并提出主人公辉月姬的出生、化身和人物关系所体现的阴阳五行思想,同时在日本学界提出的五个求婚故事的“五材说”的基础上,提出“五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取物语 阴阳五行 辉月姬 平安时代 五德说
下载PDF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优化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凡兰 咸富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行动学习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主体、行动过程、教师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基于行动...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行动学习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主体、行动过程、教师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基于行动学习理论,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以下优化策略:教师积极进行深度反思,发挥思政专家引领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教师自觉增强育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 行动学习理论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学校美育如何立德树人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澍 刘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美育在理论上需要树立大美育观,发扬美育的教育性、系统性、生活化原则;在实践中需要以价值伦理引领学校美育全过程,建构多元整体美感的系统认知和生活化的学校美育实践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立德树人 艺术自律论 以美育人 大美育观
下载PDF
理论魄力·现实动力·实践助力:“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三维审视
5
作者 张新越 顾训宝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2-76,共5页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而提出的重要论断。本文通过理论、现实、实践三重维度对这一论断进行详细阐释,探寻思想渊源、探讨时代价值、探索推进理路,以期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教育合...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而提出的重要论断。本文通过理论、现实、实践三重维度对这一论断进行详细阐释,探寻思想渊源、探讨时代价值、探索推进理路,以期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教育合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贯彻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践行育人为本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 立德 理论 现实 实践
下载PDF
物理教学设计模型研究
6
作者 翟彦芳 韩思思 邢红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以宏观教学理论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模型可以提供观念上的引领,但存在着理论指导性较强而实践操作性偏弱的特点。当前的物理教学设计模型尚未走出一般教学设计模型的窠臼,内容相对宽泛与笼统,并未真正揭示物理教学设计的精髓与要旨。基于... 以宏观教学理论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模型可以提供观念上的引领,但存在着理论指导性较强而实践操作性偏弱的特点。当前的物理教学设计模型尚未走出一般教学设计模型的窠臼,内容相对宽泛与笼统,并未真正揭示物理教学设计的精髓与要旨。基于系统论与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物理教学设计模型以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步骤为主线,以教学技能、立德树人为副线,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这启示我们,物理教学设计研究应当强调揭示本质、注重理论自洽、聚焦实践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思政”何以“高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效力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亚奇 保虎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思政课是为国家与民族育人的关键课程,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发挥受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思政课受重视程度不高、师生责任感较弱和教学模式单一... 思政课是为国家与民族育人的关键课程,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发挥受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思政课受重视程度不高、师生责任感较弱和教学模式单一等多维因素的制约。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应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着力解决高校思政课效力发挥的现实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思政课效力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效力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刍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晓茜 《成才之路》 2024年第7期33-36,共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课程,是一门政治性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知识性内容是基础,认知性内容是关键,实践性内容是归宿,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高校思...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课程,是一门政治性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知识性内容是基础,认知性内容是关键,实践性内容是归宿,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让学生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解决知识性学习问题,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块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加强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现学生对实践性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凸显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 高校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试论解决道德缺失的两条路径之融合
9
作者 卢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道德缺失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是其表现的两个方面。面对道德缺失问题,传统的伦理学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功利论与义务论虽在此问题的解决上都有着贡献价值,但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德性论相对于功... 道德缺失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是其表现的两个方面。面对道德缺失问题,传统的伦理学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功利论与义务论虽在此问题的解决上都有着贡献价值,但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德性论相对于功利论和义务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路径,其“中道”思想、对内在善的追求以及注重德性修养的渐进性特点,能够很好地弥补功利论和义务论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上的不足。由此可见,德性论在这一问题上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德性回归也变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缺失 功利论 义务论 德性论
下载PDF
庄子的“宇宙身体”观及其美学意涵--以《庄子·德充符》为中心
10
作者 邹蕴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0,共9页
《庄子·德充符》篇借助残缺和丑陋的身体形象来反思儒家身体观所暴露的问题。儒家礼义式的身体观主张身体承担着礼乐教化的伦理功能,从而生发出文质彬彬、美善统一的审美观念,却也导致了文胜于质的弊病。庄子学派把人的肉身视作宇... 《庄子·德充符》篇借助残缺和丑陋的身体形象来反思儒家身体观所暴露的问题。儒家礼义式的身体观主张身体承担着礼乐教化的伦理功能,从而生发出文质彬彬、美善统一的审美观念,却也导致了文胜于质的弊病。庄子学派把人的肉身视作宇宙大化中的一部分,这种“宇宙身体”观重视人的真情流露,而不拘泥于礼文的形式,由此衍生出重质轻文的美学传统。“宇宙身体”的观念虽然打破了人与外物的边界,但并非要完全废弃肉身,而是主张通过运用和训练身体的官能让其回归自由的状态,这种借由技艺而循序渐进的修炼过程是一种美学的工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文质关系 宇宙身体 美学工夫论
下载PDF
仁政与义学:“敬德保民”与“修己以敬”在孟子敬论中的深化与展开
11
作者 孙勇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6-74,共9页
孟子敬论上承两条线索发展而来:一是政治伦理中的“敬德保民”论,二是规范伦理下的“修己以敬”论。孟子在自己所建构的“仁政”与“义学”中以“恭敬之心”对这两条线索进行了深化与展开。“恭敬之心”作为一种潜能潜存于人,这一事实... 孟子敬论上承两条线索发展而来:一是政治伦理中的“敬德保民”论,二是规范伦理下的“修己以敬”论。孟子在自己所建构的“仁政”与“义学”中以“恭敬之心”对这两条线索进行了深化与展开。“恭敬之心”作为一种潜能潜存于人,这一事实不仅在“所是”层面说明了“何以为人”,更是在“能是”与“应是”层面指明了“如何成人”,孟子据此论证了“义内”之说并建构了“义学”;在政治领域中,孟子以“三达尊”之论提出臣敬君爵、君敬臣德,将庸俗化了的单向度的“君臣主敬”修正为双向的“君臣相敬”并阐述了政治伦理中的“友道”。此外,孟子提出君臣都应当敬尧舜之道,并据此阐述了“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的王道仁政。通过对政治之敬与道德之敬的深化与展开,孟子将敬论扩展为涵盖了修身行义、君臣相敬、民贵君轻等多个层面的伦理原则,并确立了其“仁政”与“义学”的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敬之心 仁政 义学 敬德保民 修己以敬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域内人性论争的再思考——兼论人性善恶与儒家德治及法家法治的关联
12
作者 刘绪晶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性善论不仅能回应性善论自身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还兼顾、会通了其他人性论并弥补其不足,且为人的生存提供精神支撑与价值指引。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其治理依据与结果完全不同。前者以人性善为依据,主张明德慎罚,表现出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后者以人性恶为依据,主张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善恶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研究
13
作者 陈玲玲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劳动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抓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时代、理论以及实践等维度均有较强的耦合共通之处。把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耦合规律,有助于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从内容创新以及形式优化两方面打通... 劳动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抓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时代、理论以及实践等维度均有较强的耦合共通之处。把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耦合规律,有助于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从内容创新以及形式优化两方面打通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的共进通路。具体而言,在内容创新路径上,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构建内容框架、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激活理性认同、以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劳动精神可循序渐进构建育人闭环;在形式优化路径上,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可筑牢育人堡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麻醉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14
作者 曹俊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1期20-24,共5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这一使命。非思政课程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融入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麻醉解剖学》课程是医学麻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要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这一使命。非思政课程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融入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麻醉解剖学》课程是医学麻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要务,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应用。首先,以教学过程要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达成为设计思路。然后,按课程章节知识模块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制定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案及教学设计。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融入内涵丰富的课程思政。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既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其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坚定的政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医学教育 麻醉解剖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增强高校思政课适应性:现实困囿、内在机理和生态图景
15
作者 李海英 王永和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适应性强弱影响育人成效。思政课适应性体现在空间适应、资源适应、环境适应等多重维度。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场域中,课程空间、课程资源、课程环境均存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适应性强弱影响育人成效。思政课适应性体现在空间适应、资源适应、环境适应等多重维度。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场域中,课程空间、课程资源、课程环境均存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对增强高校思政课适应性进行多维生态审视,以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与突破点。增强高校思政课适应性建设的生态图景是生态主体双向互动,提升课程空间适应性;系统整合思政要素,加强课程资源适应性;营造浓郁氛围激发认同,提高课程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适应性 生态学理论 立德树人 生态图景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的案例教学研究
16
作者 王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不仅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破圈”提供新突破口,更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升级转型提供新增长点。... 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不仅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破圈”提供新突破口,更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升级转型提供新增长点。当前,思政课学习中学生表现出认知扁平化和碎片化、认知强和认同弱、注意力差和耐受性差等新变化,思政课案例教学也存在主题理论深度挖掘不足、设计开发和创新不足、教学互动不足等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要积极回应学生的新变化,还要从案例开发科学化、案例设计结构化、教学组织类型化、案例管理数字化等维度强化案例教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课 案例教学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使命与实现策略刍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17
作者 安婷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2期29-32,共4页
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是理论性最强、内容最抽象且有导向作用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承担的育人使命出发,剖析其课堂教学存在... 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是理论性最强、内容最抽象且有导向作用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承担的育人使命出发,剖析其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使命 实现策略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
18
作者 李莎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8期29-32,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广西高校大学生的“五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文章分析广西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广西高校大学生的“五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文章分析广西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在探讨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 广西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型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9
作者 雷蕾 耿卫华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9期37-40,共4页
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思想引领与智能化学习环境相衔接,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型高校应通过营造智能化学习环境、创新教学组织方式、... 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思想引领与智能化学习环境相衔接,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型高校应通过营造智能化学习环境、创新教学组织方式、精准把控教学过程、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理论课 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精准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20
作者 王娜娜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1期109-111,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该理论是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思政课的关键所在,能够助推青年群体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己任,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作为自身发展追求。“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该理论是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思政课的关键所在,能够助推青年群体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己任,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作为自身发展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内容丰富,既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又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紧密联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思政课教学内在契合性有效开展,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青少年的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