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文化》40年学术推介与办刊理念之辨
1
作者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杂志更名为《中医药文化》,致力于发展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杂志社同仁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推介与交流平台之一。杂志介绍宿儒大家的卓越成果,推荐新人的学术力作,联络各个学科专业的杰出学者,擘画医学人文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搭建海内外学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营造融洽、热烈的学术研究氛围。杂志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通识教育与科学普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意义与价值必将铭记在中医药人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 办刊理念 学术推介
下载PDF
从《医古文知识》到《中医药文化》:笔尖上的40年
2
作者 黄晓华(整理) 段逸山 李海英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坊的意义及未来发展策略。段逸山教授对《中医药文化》所取得的各种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中医药文化》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 创刊 访谈 学术工作坊
下载PDF
从“被‘的’化”看强化结构助词教学的必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基松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16,共4页
"被‘的’化"是指结构助词"地""得"在使用中被"的"挤占和替代的现象。我们随机选取《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各一期,量化统计了"地""得""被‘的’化"的表现,... "被‘的’化"是指结构助词"地""得"在使用中被"的"挤占和替代的现象。我们随机选取《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各一期,量化统计了"地""得""被‘的’化"的表现,探讨了原因,主张高校"现代汉语"课应强化结构助词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结构助词 “被‘的’ 规范
下载PDF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 以文 观念史
下载PDF
“X化”动词的论旨结构与否定
5
作者 史红改 《莆田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2-34,共3页
现代汉语"X化"动词存在两种论旨结构:一元结构和二元结构。双音节"X化"动词是无标记动词,三音节以上的"X化"动词是有标记动词。此外,"X化"动词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使用上存在不对称性。
关键词 “X”动词 论旨结构 词汇 不对称
下载PDF
汉语类词缀“性”和“化”的兼类产生机制
6
作者 张未然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1期32-37,共6页
在汉语数量众多的类后缀中,“性”和“化”是较为特殊的两个,它们能产性极高,能够构成不同语法性质的词,因此可被看作兼类类词缀。研究二者的兼类产生机制很有意义。首先,穷尽性地分析了“性、化”和不同词基的结合以及兼类情况,发现一... 在汉语数量众多的类后缀中,“性”和“化”是较为特殊的两个,它们能产性极高,能够构成不同语法性质的词,因此可被看作兼类类词缀。研究二者的兼类产生机制很有意义。首先,穷尽性地分析了“性、化”和不同词基的结合以及兼类情况,发现一半以上的“X性”派生词兼具名词和区别词性,动名形类词基都能灵活地进入此类“X性”词;而“X化”最常见的是作不及物动词,“N.+化”为其强势派生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性”和“化”兼类产生的原理,“性”和“化”的兼类实质上是时空概念相通在语言中的表现。至于二者兼类产生的原因,则是因为名词类的“X性”多表示一种抽象的性质或概念,是名词范畴中的边缘成员;而“X化”大多是不及物动词,属于动词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 类词缀 兼类 产生机制
下载PDF
为文只求关教事--略评《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
7
作者 温长路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2期175-177,共3页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本草三个专题为切入点,阐发了医学与人文双重视野对于理解和发展中医的重要性。该书对于弥补现行中医教材体系的部分知识缺失,推动中医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与文十讲》 中医教育 医学人文 书评
下载PDF
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衰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永焕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山东方言中的儿变韵大致有变韵、变韵儿化叠置、变韵残留三种类型。方言间共时的差异,大致反映了方言儿变韵不断衰变的音变进程。文章着重考察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读音类型及大致的地域分布,在方言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儿变韵不断衰变的音变... 山东方言中的儿变韵大致有变韵、变韵儿化叠置、变韵残留三种类型。方言间共时的差异,大致反映了方言儿变韵不断衰变的音变进程。文章着重考察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读音类型及大致的地域分布,在方言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儿变韵不断衰变的音变进程及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变韵 音变
下载PDF
试论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
9
作者 周广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他提出的“玄冥”和“无心”等观点,对我们理解直觉现象和中国哲学的体悟性特征,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郭象看来,人和宇宙万物天然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默契,只是后天因种种原因而被隔... 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他提出的“玄冥”和“无心”等观点,对我们理解直觉现象和中国哲学的体悟性特征,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郭象看来,人和宇宙万物天然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默契,只是后天因种种原因而被隔绝;只要人能做到无心,就可以重新回归人和宇宙万物的和谐与默契,这就是玄冥。人通过“玄冥”获得的并非关于外物的知识,而是人与外物豁然贯通的一种内在生命体悟,此即我们所谓直觉。这种直觉的实现需要无心,即拥有像镜子一样明澈的心灵,以便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玄冥 无心
下载PDF
全译转化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承法 段园园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全译之轴是转化,转化之魂是“化”。“化”的内涵体现在它反映全译行为的本质属性,与文字学、哲学、美学中的“化”一脉通连、彼此呼应;“化”的外延指译者在处理形义矛盾时采取的对、增、减、移、换、分、合七种手段及其相应的方法和... 全译之轴是转化,转化之魂是“化”。“化”的内涵体现在它反映全译行为的本质属性,与文字学、哲学、美学中的“化”一脉通连、彼此呼应;“化”的外延指译者在处理形义矛盾时采取的对、增、减、移、换、分、合七种手段及其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译 形义矛盾
原文传递
温阳化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亚明 黄江荣 +1 位作者 李永发 李祥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温阳化瘀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禁食12h,按60 mg/kg剂量尾静脉一次性快速注射链佐菌素制备动物模型,并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饮用蒸馏水... 目的:研究温阳化瘀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禁食12h,按60 mg/kg剂量尾静脉一次性快速注射链佐菌素制备动物模型,并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饮用蒸馏水,连续喂养12周。于模型制作当日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药物治疗,每日一次,连续12周,其中降脂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25 mg/kg,降糖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670 mg/kg,试药四个剂量组分别给予温阳化瘀方浓缩液4.5、6、12、18 g/kg,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样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尾静脉取血测量血糖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温阳化瘀方有降血糖作用,6g/kg开始起效,18g/kg剂量组12周时血糖值为8.07±0.39mmol/L(正常对照组8.73±0.37mmol/L)。试验药物12、18g/kg剂量组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6g/kg剂量组也有显著的差异。温阳化瘀方18g/kg剂量组作用较强,12周时呈显著变化,血清抵抗素0.12±0.03(正常对照组0.12±0.02μg/L);血清脂联素0.29±0.07μg/L(正常对照组0.24±0.03μg/L);胰岛素0.66±0.04m U/L(正常对照组0.68±0.11m U/L),并对胰岛素抵抗指数有一定影响。结论:温阳化瘀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均有调节作用,提示温阳化瘀方有调节脂肪和糖代谢的作用,其作用与剂量呈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瘀方 2型糖尿病 抵抗素 脂联素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健京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域下,以626条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式结构及成因进行认知分析,发现,基于"量"的语义特征,"性质形容词"最容易进入"X+化"结构,"名词"在表示抽象... 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域下,以626条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式结构及成因进行认知分析,发现,基于"量"的语义特征,"性质形容词"最容易进入"X+化"结构,"名词"在表示抽象内涵义时可进入该结构,"动词"在表示延续性动作时可少量进入该结构。典型成员"形容词+化"在词频上并不占优势,实际上"名词+化"所占比例最大,这与典型成员通常表征为词频高的特点是相矛盾的。由于词频统计的客观局限性以及词类本身使用频度的影响,语义内省才是确定原型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X+”派生词 原型范畴 连续统
下载PDF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健京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已有研究尚未探讨其语义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语义生成机制为概念转喻,"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动词+化"的语义机制区别在于概念转...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已有研究尚未探讨其语义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语义生成机制为概念转喻,"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动词+化"的语义机制区别在于概念转喻机制运作的次数和具体实现方式。语义上越接近化尾动词基本语义的"X+化"派生词,机制运作次数越少,方式越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X+”派生词 语义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以馆本《十七帖》、翻刻《大观帖》看《淳化阁帖》浙图刻石的修缮现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振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07,共35页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与多种传世《淳化阁帖》版本、宋拓《大观帖》,尤其是馆本《十七帖》进行比较,发现凡《淳化阁帖》与《十七帖》重合的内容,孤山刻石存在参照馆本《十七帖》,对原有阁帖底本加以修缮的情况;当二者文本和面目存在明显分歧时,孤山刻石采取了一帖二刻即同时保留两种版本的方法。此外,在传世一种《大观帖》翻刻本中,发现有与孤山刻石类似的修缮手段。这些现象显示,孤山刻石可能是一种较晚出现的《淳化阁帖》修缮本,对判断其版本时间及地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阁帖 十七帖 大观帖 版本 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