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ource constraint,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1
作者 Wang Yafei Huang Xiaojun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1期97-105,共9页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has mad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in the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ing updated, and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more a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has mad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in the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ing updated, and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more and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man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are reducing. However,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uch as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high discharge, inharmony, recycling difficulty, and low efficiency, which havegreatly impaired and restrict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conomic growthpattern is inevit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ploit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transformation from unsustainable to sustainable growth is the only choice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addition, the transformation should not completely rely on the fundamental effects of market mechanism. We should makefull use of the power of governments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模式 可持续发展 经济改革
下载PDF
Economic reform, open-door policy and changes in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Enru1, LU Xiang-xing2 (1.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mith Hall, Box 353550 Seattle, WA 98195, USA 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KS 66506, US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0年第4期7-19,共13页
The study profiles and explains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s since the inception of it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two decades ago. Principal component an... The study profiles and explains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s since the inception of it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two decades ago.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delineate spatial patterns. The analyses show that prior to the reform China's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dominance of the three municipalities and the Northeast, as well as by both the coast-interior and the north-south disparities. Northern provinces were generally more industrialized and economically powerful than the southern ones. After two decades of reform,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multi-centered with South China, the Yangtze Delta and the Beijing-Tianjin area being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The coastal provinces as a whole rose to prominence on China's economic map while the Northeast has diminished its clout. The coast-interior gap not only remains but may have widened. The north-south disparity also still exists but there has been a role reversal with the south now in the lead position. Virtually all inland provinces now find themselves at or near the low end of the development spectrum. We argue that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recent shifts in Chinese space economy is the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economic growth resulted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 door policy and from the new, une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do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four specific factors that have reshaped China's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differentiated growth economic reform open door policy
下载PDF
Forecas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Kun 《Ecological Economy》 2019年第3期186-192,共7页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is a new technology in data mining.It is a new tool to solve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 with the help of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elong to a new machine learning that extends fro...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is a new technology in data mining.It is a new tool to solve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 with the help of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elong to a new machine learning that extends from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Its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with goo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and global optimality.Support vector machine has provided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solving finite sample learning problems,and there are many solutions proposed.It can deal with those more complex problems and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Aiming 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n economic forecasting,a metho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proposed.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erification are performed,which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obtain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attern RECOGNITION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下载PDF
The Real Sou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4
作者 彭宜钟 童健 吴敏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6期4-20,共17页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mad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fter the fittin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eries using an improved STR model:since 1949,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economic gro...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mad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fter the fittin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eries using an improved STR model:since 1949,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but factor input remains to be the major sou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as reflected by the extensiv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with the exception of capital,the marginal output of all other production factors has been on the increase,which suggest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factor alloc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the marginal output of capital has been on the decline,which explains that the dependency on investment for economic growth has led to excessive investment;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reform of marketization hav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In addition,the autho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ternal momentum of China's growth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e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中国 源头 经济增长模式 边际产量 市场化改革 生产要素 改革开放
下载PD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被引量:1
5
作者 Liu Xiantao Shi 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0-304,共5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deepl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character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deepl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is a knowledge-driven era,and"eco-friendly"and"low-carbon"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the knowledge-driven economy,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bject,aim and cont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management of"human",it creates an eco-friendly,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s,which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xtensive growth to intensive growth of the macro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生产力 管理理论 语境 生态友好 宏观管理 集约型
下载PDF
中国环保考核制度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6
作者 万威 左绿吟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7,共12页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增长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之一。首先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率与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在2005年前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2005年以前,二者高度正相关,而在2005年以后,这种相关性明显减弱。机制...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增长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之一。首先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率与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在2005年前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2005年以前,二者高度正相关,而在2005年以后,这种相关性明显减弱。机制分析发现:出现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在2005年及以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企业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代替非清洁能源;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在2005年以前地方官员选择放松环境规制促进经济增长,而2005年及以后此动机因官员环保考核制度调整而受到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重污染行业占比不同的城市在2005年及以后选择了不同的“清洁化”增长战略。分析表明,2005年环保考核制度调整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环保考核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率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循环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金官丽 吴洋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2010—2021年30个省份构建国内和国际循环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国内和国际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双循环以及双循环的平方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2010—2021年30个省份构建国内和国际循环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国内和国际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双循环以及双循环的平方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和稳健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且发展水平较好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循环和双循环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双循环的平方项呈现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国内外循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多样化进出口;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重点发展欠发达地区;提升南北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减少贸易壁垒,增加市场开放度;提升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国际循环测度 熵权-Topsis法 经济增长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理解中国消费问题:典型事实、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绍杰 张泽邦 薛婧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1,共9页
在当前需求动力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内方面,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反映出中国经济由投资拉动型逐渐转向为内需拉动型的发展模式;... 在当前需求动力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内方面,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反映出中国经济由投资拉动型逐渐转向为内需拉动型的发展模式;国际方面,中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处于G20国家中的较低水平,表明未来提高消费率存在巨大空间。中国消费既受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人口因素、就业的影响,也受到宏观政策体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全面释放消费潜力,应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要把保障就业放在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其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三,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其四,要积极发展与规范平台经济,提升消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驱动 经济增长转型 双循环发展格局 收入分配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Natural Resources in Economies' Status Transition from 'Periphery' to 'Center '
9
作者 孙永平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5期30-41,共12页
关键词 资源经济 自然资源 发展中国家 全球贸易 可持续发展 经济贸易 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
下载PDF
经济增长的规模经济效应:从增长奇迹到新发展格局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宏瑾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6,共13页
本文根据产出核算理论和具有外部性的内生增长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内生增长路径,在这一阶段,增加要素投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即使控制了人力资... 本文根据产出核算理论和具有外部性的内生增长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内生增长路径,在这一阶段,增加要素投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即使控制了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变量,结果仍然是稳健的。宏观经济结构与产出函数的性质密切相关,中国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得益于制度改善,以及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提高。今后,中国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构建开放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超大市场优势的规模经济效应,以便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核算 规模经济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以改革开放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与动力
11
作者 沈坤荣 林剑威 赵倩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既有周期性、阶段性因素,也有结构性、体制性因素,需要通过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与动力加以应对。从供给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从需求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既有周期性、阶段性因素,也有结构性、体制性因素,需要通过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与动力加以应对。从供给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从需求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因素。中国经济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潜力主要来自新型城镇化、逐步形成的人才红利、大国经济优势以及数字经济四个方面。同时,人口老龄化、能源资源约束、消费需求不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构成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的主要瓶颈。面对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推动短期政策应对与中长期经济治理有机结合,以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以高水平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增长 经济增长潜力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微环境及经济效益比较
12
作者 曹琦 毛廷勇 +2 位作者 汪志强 万素梅 陈国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1-2931,共11页
【目的】比较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单作棉田与2种枣棉间作棉田对生态的改善程度及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经济效益。【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中36号为材料,设置单作棉田(CK)、1膜2行枣棉间作棉田(C_(1))及1膜4行枣棉间作棉田(C_(2))。研究不同... 【目的】比较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单作棉田与2种枣棉间作棉田对生态的改善程度及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经济效益。【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中36号为材料,设置单作棉田(CK)、1膜2行枣棉间作棉田(C_(1))及1膜4行枣棉间作棉田(C_(2))。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棉田的微环境指标、棉花不同生育期生长、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间作模式棉田光强变化为CK>C_(1)>C_(2);C_(1)、C_(2)的3个冠位CO_(2)总浓度均高于单作棉田;单作棉田的光强、风速、空气及土壤温度均高于2个间作棉田,而空气、土壤湿度均低于2个间作棉田。C_(2)模式棉田的空气、土壤温度、风速明显低于C_(1),空气及土壤湿度则相反。蕾期-花铃期的棉花各生长指标表现为间作棉田>单作棉田。CK模式棉花产量最高,达到398.00 kg/667m^(2)。净收入表现为C_(1)>C_(2)>CK>CK 0,C_(1)模式棉田净收入为2517.28元/(667m^(2)·a),但收益率(37.96%),排名第2。【结论】最佳枣棉种植模式为1膜2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种植模式 微环境 生长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速度与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路径
13
作者 王乾坤 张春华 侯冠宇 《经济论坛》 2023年第8期15-26,共12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创新动力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及现实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分析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异,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内涵。同时,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运用经济增长...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创新动力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及现实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分析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异,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内涵。同时,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探讨发展现实困境,深入剖析了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文章提出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以创新为核心、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 历史演进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不同饲养模式下小尾寒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敬常 楚惠民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7期31-3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饲养模式对小尾寒羊的生长发育、肉用性能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40只哺乳母羊及其生产羔羊80只,随机分为两组,舍饲组哺乳母羊20只、羔羊40只(公羔22只、母羔18只),放牧组哺乳母羊20只、羔羊40只(公羔21只、母...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饲养模式对小尾寒羊的生长发育、肉用性能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40只哺乳母羊及其生产羔羊80只,随机分为两组,舍饲组哺乳母羊20只、羔羊40只(公羔22只、母羔18只),放牧组哺乳母羊20只、羔羊40只(公羔21只、母羔19只)。舍饲羊在固定圈舍内饲养,放牧羊在牧草地放牧。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360 d。结果显示:360日龄时舍饲组成活率为92.50%,放牧组仅为85.00%。90日龄、180日龄和360日龄时,舍饲组公、母羔羊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90~180日龄、181~360日龄阶段舍饲组公、母羔羊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180、360日龄时,舍饲组公、母羔羊胸围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180、360日龄时,舍饲组小尾寒羊公羔羊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经计算,舍饲组羔羊360日龄时比放牧组增加纯收入279.79元。研究表明,小尾寒羊全舍饲圈养增重效果优于全放牧饲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模式 小尾寒羊 生长发育 肉用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范俊韬 李俊生 +3 位作者 罗建武 胡理乐 肖能文 全占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2-746,共5页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相关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了不同类别中各省(市、自治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我国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在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空间关系上,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正相关,广大中西部地区为随机分布,少数经济落后地区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02
16
作者 文建东 宋斌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7,共8页
文本区分了经济增长的三种形式,指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于全速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供求开始失衡,出现产能过剩,抑制了生产潜能的增长。让经济增长处于不断增长的生产潜能水平,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鼓励创新创业。... 文本区分了经济增长的三种形式,指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于全速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供求开始失衡,出现产能过剩,抑制了生产潜能的增长。让经济增长处于不断增长的生产潜能水平,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鼓励创新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改革为人们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环境。文本首先认为,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经济发展与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无关;最后利用经济增长理论预测,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中国经济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最终和发达国家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度改革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经济增长趋同
下载PDF
新时期经济特区还要特下去 被引量:15
17
作者 罗清和 蔡腾飞 李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6,共6页
经济特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性区域,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分传统经济特区和新特区两个阶段,前者发展受到挑战,后者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 经济特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性区域,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分传统经济特区和新特区两个阶段,前者发展受到挑战,后者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极化效应表现为基于市场机制和特殊制度安排下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扩散效应主要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制度移植模仿机制、知识技术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经济特区应该继续"特"下去,一方面传统经济特区应主动求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促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多样化,并适当保持各特区之间的政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区域 经济发展模式 新时期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18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2,共20页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对1995—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考察了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我...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对1995—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考察了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特征不仅没有出现弱化趋势,反而存在加重迹象。在全国层面上,我国市场化总进程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各市场化分项进程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进作用,按经济非国有化、产品市场发育、政府减少经济干预、要素市场发育和健全经济法律制度的顺序依次增强。在地区层面上,沿海和内陆地区市场化总进程均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沿海地区的驱动力度相对较强,各市场化分项进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关系在这两个地区有不同表现。上述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经济增长方式 FMOLS估计法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群 王建 +2 位作者 张学林 赵亚丽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7,共9页
2011—2013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轮耕、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和常耕/常耕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动态特征和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效益。结果表明,深松/深松和深耕/深耕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养分,土壤有机... 2011—2013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轮耕、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和常耕/常耕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动态特征和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效益。结果表明,深松/深松和深耕/深耕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养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2.21%~3.44%;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1.19%,15.25%和11.40%,处理间差异显著。轮耕和深松/深松、深耕/深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的中后期绿叶面积和生物量,其中轮耕处理比对照叶面积增加15.50%(小麦)和3.30%(玉米),周年生物量增加12.59%,经济产量增加了9.89%,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变化顺序为:轮耕〉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常耕/常耕。5种处理以轮耕处理增益最显著,为4 072.09元·hm-2,其他依次是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常耕/常耕。在黄淮小麦玉米两熟制度下,以轮耕处理对增加产量、提高土壤养分和周年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耕 土壤养分 小麦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模式评价:基于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的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毛中根 孙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75,共8页
在阐释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自主、需求结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指标在内的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计算出消费主导型分值,得分位于40~60为投资主导型,得分位于60~80为内需主导... 在阐释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自主、需求结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指标在内的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计算出消费主导型分值,得分位于40~60为投资主导型,得分位于60~80为内需主导型,得分位于80~100为消费主导型。研究表明,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以投资为主的内需主导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属于以消费为主的内需主导型,中西部地区属于以投资为主的内需主导型。省域经济增长模式中,北京和上海为消费主导型;江苏、广东和浙江属于以消费为主的内需主导型;山东、辽宁等22个省属于以投资为主的内需主导型;新疆和西藏等4省为投资主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消费主导型 指标体系 省域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