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观性和主观化视角下“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 |
卞威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现代汉语代动词“来”新论 |
池昌海
王芸华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3
|
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及数量词的功能 |
陈昌来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4
|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 |
杜新豪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5
|
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中的对应形式及相关问题 |
黄映琼
温昌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6
|
试说“N来了”与“来N了”句式 |
王灿龙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7
|
“来”的“代动用法”再考察 |
张寒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8
|
“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诱因 |
左双菊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9
|
从“来”的语法化看焦点结构与焦点标记的产生 |
张全生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0
|
四川官话中的助词“来” |
王春玲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11
|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来”“去”选择的约束条件 |
张言军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2
|
“来/去”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考察 |
左双菊
|
《汉语学报》
|
2007 |
8
|
|
13
|
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少来” |
张田田
陈昌来
何晓璐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1
|
|
14
|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
周红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4
|
|
15
|
河南永城方言的进行体助词“来” |
蔡英杰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7
|
|
16
|
皖西南赣语来母细音前今读塞音现象考察 |
徐建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7
|
中古汉语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再考察 |
何亮
|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
2015 |
1
|
|
18
|
论话语视角标记“在+X+说来” |
周娟
王宇燕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5 |
2
|
|
19
|
论现代汉语表示目的的“来” |
王凤兰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X来”类关联词的形成理据分析 |
张言军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