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蓓 黄菊芳 +2 位作者 韩俊彩 李雪姣 吴娜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干预方式分为...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鼻腔填塞)52例和观察组(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5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出血量、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主观不适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und-Kennedy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疗效率为84.61%,观察组的总疗效率为86.79%,两组总疗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7 d、10 d患者的NR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48 h、7 d、10 d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鼻塞、头痛、耳闷耳鸣、睡眠障碍、吞咽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水肿、瘢痕、分泌物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使用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疼痛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症状评分,提高预后效果,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技术 鼻中隔偏曲 术后疼痛 症状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专业群“M型”模型组建逻辑与“5M”方案路径探究
2
作者 茹巧荣 张佳阳 何璐红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68-70,共3页
研究了专业群建设“M型”模型的基本内涵与组建逻辑。从根本性育人、专业性教学、实用性科研、技术性服务、文化再生产五个方面探索“5M”方案实践路径,强调了专业群建设推广“M型”模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专业群建设 “m型”模型 “5m”方案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超高“M”型路基支承层施工工艺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胜 《居业》 2023年第5期224-226,共3页
以新建福厦铁路无砟轨道设计为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双线路基曲线段基床表层为落“M”型为例,阐述了在曲线段落路基下的M型基床表层支承层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措施。通过摊铺整平一体机研发设计和... 以新建福厦铁路无砟轨道设计为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双线路基曲线段基床表层为落“M”型为例,阐述了在曲线段落路基下的M型基床表层支承层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措施。通过摊铺整平一体机研发设计和模板制作,克服了斜面上作业、支承层填料均匀性和密实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明确了施工流程,实现了施工工艺的创新,提高施工进度、成本控制及质量保证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型路基 无砟轨道 支承层 摊铺整平一体机 模板设计 填料振捣
下载PDF
基于“M+N”理论的光谱分析中光源电压对预测精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刚 李哲 +3 位作者 李晓霞 林凌 张宝菊 王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6-1461,共6页
"M+N"理论从误差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光谱分析中外界干扰因素即"N"因素对于测量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通过采用实测变电压光源光谱数据与多组分线性吸收谱仿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三组分的理想... "M+N"理论从误差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光谱分析中外界干扰因素即"N"因素对于测量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通过采用实测变电压光源光谱数据与多组分线性吸收谱仿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三组分的理想混合溶液并选择光源电压作为影响被测组分浓度测量精度的"N"因素,分别设定了不同信噪比下的两组各三种不同的校正集与预测集样本"N"因素分布方式,得出了对于系统误差类"N"因素而言,校正集与预测集的"N"因素分布范围对组分浓度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影响的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M+N"理论中"N"因素用于提高测量精度的可行性,同时为其他测量系统减小外界干扰提高测量精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理论 光谱分析 “N”因素 系统误差
下载PDF
“m”法在基坑开挖应用中的改进 被引量:6
5
作者 秦建设 宋丽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深基坑开挖工程中 ,支护结构的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是保证顺利开挖进行的关键技术 ,“m”法以其计算参数选取简单 ,能模拟分级开挖 ,计算结果较为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基坑开挖挡墙受力计算分析中 ,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开挖卸载对被动... 深基坑开挖工程中 ,支护结构的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是保证顺利开挖进行的关键技术 ,“m”法以其计算参数选取简单 ,能模拟分级开挖 ,计算结果较为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基坑开挖挡墙受力计算分析中 ,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开挖卸载对被动土压力计算的影响 ,并利用实测资料对m值进行反演分析 ,指出了“m”法应用中基坑开挖中的不足 ,提出了考虑卸载效应的适用于基坑开挖挡墙受力变形分析的改进的”m”法 ,并通过某一实际工程对改进的“m”法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开挖 “m”法 卸栽效应 反分析
下载PDF
测量模式的演进与“M+N”理论的提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刚 李哲 +2 位作者 王晓飞 刘桂礼 林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13,共5页
提高测量精度和增加测量对象类别是测量的永恒主题,测量模式已由从最初的直接测量,发展到间接测量,以及正处萌芽状态、更复杂的建模测量。在建模测量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更多更隐蔽,为提高测量精度与可靠性造成巨大障碍。为此,提出了... 提高测量精度和增加测量对象类别是测量的永恒主题,测量模式已由从最初的直接测量,发展到间接测量,以及正处萌芽状态、更复杂的建模测量。在建模测量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更多更隐蔽,为提高测量精度与可靠性造成巨大障碍。为此,提出了提高建模测量精度有效且通用的"M+N"理论,并以多种成份溶液的光谱分析为例,证明了"M+N"理论的可行性,为研发测量仪器以及提高测量精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模式 “m+N”理论 多组分 光谱分析
下载PDF
玉米热导系“M丹”选系的选育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克昌 高祥扩 赵自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38,共7页
“M丹”选系是用我国骨干自交系之一的“丹340”与含墨西哥引入的热带Tuxpeno种质和云南西南部地方种质的自交系“MH12”杂交后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它继承了“丹340”的配合力高,对大小斑病抗性强的优点,也纳入了... “M丹”选系是用我国骨干自交系之一的“丹340”与含墨西哥引入的热带Tuxpeno种质和云南西南部地方种质的自交系“MH12”杂交后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它继承了“丹340”的配合力高,对大小斑病抗性强的优点,也纳入了低纬热带种质抗逆性强、抗穗粒腐病的特点。“M丹”参与组配的杂交组合在涉及产量的穗粗、穗行数、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主要性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用“M丹”选系参与组配的“通单202”、“通黄 3号”和“通玉 2号”在云南省区域试验和多点试种中产量均名列前茅,在生产示范中增产显著,抗多种病害,适应云南省立体气候的多种生态类型。新配优势组合“云试6号”、“云试8号”、“云试9号”、“通黄4号”和“通黄5号”等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M丹”选系与美国玉米带种质选系、低纬热带、亚热带优势群ETO、Suwan种质选系和我国贵州、云南等地的地方种质选系组配均有较高的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导系 “m丹”选系 选育
下载PDF
基于抗滑桩内力计算“m”法的有限差分法 被引量:8
8
作者 戴自航 彭振斌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1-464,共4页
传统的弹性地基系数“m”法在计算抗滑桩或其他横向受荷桩内力时 ,由于需查表手算 ,不但计算过程繁琐 ,容易出错 ,而且受查用表格中各系数误差的影响 ,常使计算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 .为此 ,作者基于“m”法的原理 ,提出了进行抗滑桩... 传统的弹性地基系数“m”法在计算抗滑桩或其他横向受荷桩内力时 ,由于需查表手算 ,不但计算过程繁琐 ,容易出错 ,而且受查用表格中各系数误差的影响 ,常使计算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 .为此 ,作者基于“m”法的原理 ,提出了进行抗滑桩全桩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同时 ,编写了该法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 ,与传统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只要等量差分段取得足够小 ,虽然所耗机时稍长 ,但可获得高精度数值解 ,其精度高于采用传统手算法所得解的精度 ,而且程序图形处理结果可优化抗滑桩的结构设计 ;该方法也可用来分析其他横向受荷桩 ,如桥梁桩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基等的内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系数“m”法 抗滑桩 有限差分法 内力
下载PDF
改良双“M”形切口手术与腋中线手术治疗腋臭疗效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峻岭 李秀丽 +2 位作者 王文斌 李慧 侯小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对比改良双"M"形切口手术与腋中线手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比采用改良式双"M"形切口手术的患者96例(A组)和接受腋中线手术的患者91例(B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前腋臭等级差异无... 目的对比改良双"M"形切口手术与腋中线手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比采用改良式双"M"形切口手术的患者96例(A组)和接受腋中线手术的患者91例(B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前腋臭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感染9例(9.4%),复发1例(1.0%),坏死4例(4.2%);B组术后感染16例(17.6%),复发4例(4.4%),坏死11例(1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双"M"形切口手术的方式能显著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和坏死率,疗效和安全性明显优于腋中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m”形切口手术 腋臭 腋中线手术
下载PDF
原长法联合前唇唇红“M”瓣整复双侧唇裂畸形 被引量:2
10
作者 荀文兴 邹敬才 +3 位作者 郭庆科 肖光裕 张红梅 杜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技巧和美学问题。方法:对本组24例双侧唇裂畸形患者采用原长法、前唇唇红利用“M”瓣整复,并对其设计特点、前唇“M”瓣的应用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除1例因感染唇红部裂开外,其余整复效果较为满意,唇... 目的:探讨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技巧和美学问题。方法:对本组24例双侧唇裂畸形患者采用原长法、前唇唇红利用“M”瓣整复,并对其设计特点、前唇“M”瓣的应用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除1例因感染唇红部裂开外,其余整复效果较为满意,唇红正中部组织较丰满。唇珠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参照自然唇的特点,审美水平、灵活的设计及手术技巧是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瓣 双侧唇裂 原长法 整复
下载PDF
“M”型战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格局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媛 任晓鸿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2X期10-12,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的“M”型战略构想勾勒了中国——东盟经济区域合作的新“路线图...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的“M”型战略构想勾勒了中国——东盟经济区域合作的新“路线图”,体现了此区域经济合作朝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则是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因此积极推进广西“4+2”经济板块合作,是实现中国——东盟顺利对接的战略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型战略 区域合作 战略环节
下载PDF
“MT”文法转换规则与机器翻译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恩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8,共6页
转换规则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M T"(Meaning Text)文法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一种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工具。该文法的主要工作机制就是对语言各个层次的单位进行同义转换,其强大的转换能力对建立汉语词... 转换规则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M T"(Meaning Text)文法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一种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工具。该文法的主要工作机制就是对语言各个层次的单位进行同义转换,其强大的转换能力对建立汉语词汇与句法转换规则具有重要作用。面向俄汉机器翻译的汉语研究应在词、句两个层次上分别建立转换规则以及两种规则的协调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文法 转换规则 机器翻译 语义要素 语言层次
下载PDF
改良M成形切眉术20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盛全 虞守辉 储诚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改良 切眉术 成形 “m”形切口 梭形切口 术后效果 医疗纠纷
下载PDF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探讨——以广西“M”型区域经济合作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英英 陈飞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226-227,共2页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遵循经济系统的自增强机制,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本文结合广西"M"型区域合作战略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从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阐...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遵循经济系统的自增强机制,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本文结合广西"M"型区域合作战略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从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广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新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比较优势 “m”型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口译过程认知心理模型“M”Model阐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文梅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45,共4页
文章以释意理论与口译过程的两阶段解读为基础,以一般言语理解与言语产出为参考,分析口译过程的源语理解与译语表达,阐释口译过程认知心理模型"M"Model,即"口译过程=口译理解(语音知觉、词语识别、句法加工、语义表征与... 文章以释意理论与口译过程的两阶段解读为基础,以一般言语理解与言语产出为参考,分析口译过程的源语理解与译语表达,阐释口译过程认知心理模型"M"Model,即"口译过程=口译理解(语音知觉、词语识别、句法加工、语义表征与语篇理解)+口译表达(信息概念形成、思想言语转换、言语形式生成、言语产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过程 认知心理模型 “mmodel
下载PDF
m法弹性桩内力与位移求解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军勇 吴德军 毛媛 《山西建筑》 2005年第20期83-84,共2页
分析了桩在桩端弯矩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时,用幂级数法求解“m”法的微分方程,推导出了桩的内力与位移的具体计算式,从而求得桩身各截面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剪力,以及桩侧土抗力。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 内力 位移 “m”法
下载PDF
矢量分析证明互感系数M_(12)=M_(21)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景顺 《物理与工程》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本文应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对互感系数M12 =M2 1给出了一般性证明 .
关键词 矢量分析 互感系数 磁场能量 矢势 电磁感应 “m12=m21”
下载PDF
“赣早籼53号”(M98212)的选育及其利用
18
作者 曹丰生 杨素芬 +2 位作者 杨水连 曾兴平 傅高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1-13,共3页
"赣早籼53号"属早籼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合江西及邻省双季稻区种植,是杂交稻秋季制种的前作和避洪救灾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赣早籼53号” “m98212” 选育 开发利用 水稻 新品种 产量 米质 抗性
下载PDF
基于超固结黏性土CU指标求解函数的“m”法修正
19
作者 刘珣 冯晓腊 +2 位作者 程芸 周承豪 谭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739-3745,共7页
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墙前被动区土体由正常固结状态转化为超固结状态,其固结不排水剪(CU)指标将发生变化,因此弹性地基梁计算理论应予以修正。根据超固结比(OCR)与不排水强度、上覆土压力间关系,引入不排水强度与固结不排水剪(CU)指标间关... 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墙前被动区土体由正常固结状态转化为超固结状态,其固结不排水剪(CU)指标将发生变化,因此弹性地基梁计算理论应予以修正。根据超固结比(OCR)与不排水强度、上覆土压力间关系,引入不排水强度与固结不排水剪(CU)指标间关系,逐步推导出多土层条件下超固结土CU指标的求解函数,将其应用于弹性地基梁"m"法计算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分步开挖卸载后被动区黏性土超固结作用影响的m值修正计算法。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有限元算例结果显示,随着超固结比增大,开挖面一定深度下各黏性土层CU指标、m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粉土提高幅度尤为大,按该修正法计算出的支护体位移较未修正前更接近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基坑 超固结土 “m”法
下载PDF
大蒜养分“M”形吸收机理与专用高效肥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文婧 惠建斌 王秀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97-101,共5页
本文通过计算求得大蒜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的理论量分别为134.4、18.0、45.0 kg/hm^(2),在分析大蒜营养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蒜营养吸收的"M"形机理,并据此针对不同蒜种、土壤等提出了几个理论配方,同时就大蒜专... 本文通过计算求得大蒜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的理论量分别为134.4、18.0、45.0 kg/hm^(2),在分析大蒜营养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蒜营养吸收的"M"形机理,并据此针对不同蒜种、土壤等提出了几个理论配方,同时就大蒜专用高效结构化肥料的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供大蒜高效肥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营养组分 理论数量 “m”形吸收机理 专用肥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