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展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5,共12页
先唐经典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衍生性,需要利用诸多版本及注本的比较与互参进行综合研究。以《文选集注·江文通杂体诗》为例,其序文及注解、正文的异文、篇题的变化、李善注及各家注本的多维诠解、注本所引亡佚文献等,不仅对于勘定... 先唐经典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衍生性,需要利用诸多版本及注本的比较与互参进行综合研究。以《文选集注·江文通杂体诗》为例,其序文及注解、正文的异文、篇题的变化、李善注及各家注本的多维诠解、注本所引亡佚文献等,不仅对于勘定原文、补充文学史料具有意义,而且对于探寻汉晋诗歌艺术风格及其经典化进程也颇有裨益。通过《文选》早期钞本、刻本的比勘,可以尽量追溯文本的原貌,利于整理并校订中古集部文献,同时也应当尊重文本的开放性及多样性,注意文本形态流变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文本流变及其生成机制,充分利用集注本及历代注评本,并从多元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正文、注文及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古代文学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集注》 江淹《杂体诗》 文本形态 经典化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摹拟的现象、成因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摹拟从反面促进了文体的新变。对于摹拟诗歌艺术性的评价,应考虑当时的历史语境,不同时代的拟诗风格不一。受才情、才性的影响,不同的诗人的诗作艺术性亦有高低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摹拟 《文选》 《诗品》
下载PDF
从古诗时代到拟古时代——《文选·杂拟》中的文学史观
3
作者 郝若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34-44,共11页
《文选》诗卷中的“杂拟”一类,一向被看作是以题材为分类系统中的附属或溢出部分。通过对“杂拟”与“杂诗”及“拟乐府”这两个相近门类的比较,能够厘清“杂拟”概念的界定及其用意。“拟乐府”之作仍归入“乐府”门类,而模拟汉魏杂... 《文选》诗卷中的“杂拟”一类,一向被看作是以题材为分类系统中的附属或溢出部分。通过对“杂拟”与“杂诗”及“拟乐府”这两个相近门类的比较,能够厘清“杂拟”概念的界定及其用意。“拟乐府”之作仍归入“乐府”门类,而模拟汉魏杂诗的作品却自称“杂拟”一类。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标志着一个文学观念的结点,即始自南朝的诗学上的总结与典范意识确立。从技法来看,“杂拟”类的写作试图恢复汉魏古意并抵御齐梁以来风格的浸淫,体现出许多复古的词汇句法特征。直到唐代,这类诗歌仍参与确立区分与评价五言古诗风格类型的基本标准,由此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前人关于唐代五言古诗的一些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杂拟 汉魏古诗 互文性 南朝总结与典范意识
下载PDF
《文选》的和诗归类
4
作者 陈呈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11-114,134,共5页
和诗创作在齐梁时期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但同时代的《文选》编选者没有为它单独立类,而是将其分别归入3大诗类。这种归类情况是复杂的,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文选》编选者作为早期的文体分类者对和诗特征的看法,以及当时的主... 和诗创作在齐梁时期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但同时代的《文选》编选者没有为它单独立类,而是将其分别归入3大诗类。这种归类情况是复杂的,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文选》编选者作为早期的文体分类者对和诗特征的看法,以及当时的主流诗界对和诗与赠答诗两种相似诗类是否有过明确的区分,从而对和诗诗体观念的发展源头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和诗 诗类 赠答诗 杂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