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ed biomass tar removal mechanism by a Quench Coupled with ADsorption Technology(QCADT)
1
作者 Xiaosong Zhang Jiawei Pan +3 位作者 Liang Wang Hongqi Sun Yuezhao Zhu Haijun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79-285,共7页
Tar removal is a bottleneck in the smooth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introducing adsorption process into Quench Coupled with ABsorption Technology(QCABT) previously proposed by the ... Tar removal is a bottleneck in the smooth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introducing adsorption process into Quench Coupled with ABsorption Technology(QCABT) previously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group, Quench Coupled with ADsorption Technology(QCADT) has been developed to narrow this gap. Additionally, benzene and naphthalene, which are more similar to the real tar for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 structures, were adopted as light and heavy simulated tar, respectively. Also their removal behavior by QCAD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mechanism of QCADT is similar to that of QCABT, except for the higher overall tar removal rate due to adsorption effect. Adsorbents with both micro-and narrow mesopores exhibit a better benzene removal performance, while narrow mesopores play dominant roles in naphthalene removal. Penetration adsorption loading of benzene and naphthalene on AC-1 can reach0.38 g·g^-1 and 0.34 g·g^-1, respectively. The sawdust hardly has any tar removal effect. Combined micro-and meso-pores, will benefit both deep tar removal and large adsorption rate, providing a high tar remov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GASIFICATION TAR removal adsorption couplE POR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fluence of Langmuir adsorption constant on gas drainage radius of drilling in coal seam 被引量:10
2
作者 Lin Haifei Huang Meng +2 位作者 Li Shugang Zhang Chao Cheng Lian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377-382,共6页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distance of gas pre-drainage drillings in coal seams, a solid–gas coupling model that takes gas adsorption effect into account was constructed. In view of different adsorption constants,the pa...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distance of gas pre-drainage drillings in coal seams, a solid–gas coupling model that takes gas adsorption effect into account was constructed. In view of different adsorption constants,the paper conduct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e-drainage gas in drillings along coal seam,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of adsorption constants and permeability, gas pressure, and effective drainage radius of coal seams, and applied the approach to the layout of pre-drainage gas drillings in coal sea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 is on the gradual increase with tim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crease rate: the drainage time 0–30 d is the sharp increase section;30–220 d is the gradual increase section; and the time above 200 d is the stable sectio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 is in negative linear and positive exponent relation with volume adsorption constant VLand pressure adsorption constant PL,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drainage radius is in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 with VLand in positive exponent relation with PL.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design scheme, the engineering quantity of drilling could be reduced by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压力 有效抽放半径 吸附常数 数值模拟 钻孔 瓦斯抽放 预抽瓦斯 排水时间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on Modified Zeolite from Aqueous Solution
3
作者 Ning Li Wang-Yu Cheng Yong-Zhang P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7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In this study, the modified zeolite with certain hydrophobicity was prepared by modifying natural zeolite by the silane coupling agents such as vinyltrimethoxysilane (VTMO), trimethoxysilane (TMS) and trimethylchloros... In this study, the modified zeolite with certain hydrophobicity was prepared by modifying natural zeolite by the silane coupling agents such as vinyltrimethoxysilane (VTMO), trimethoxysilane (TMS) and trimethylchlorosilane (TMCS). The modified zeolite has a higher hydrophobicity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than natural zeolite while ensuring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zeolite,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 on naphthalene in aqueous solution shows that the modified zeolite has a stronger adsorption capacity. In th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experiment,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s such as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on modified zeolite, but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Freundlich has a higher correlation. At 303K, the static adsorption capacity is 339μg/g. The ki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on modified zeolite conforms to the quasi-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ANE coupling AGENT Modified ZEOLITE NAPHTHALENE adsorption
下载PDF
TiO_(2)-Bi_(2)WO_(6) Zn(CH_(3)COO)_(2)-ACF复合材料吸附-脱附耦合光催化降解烷烃能效探究
4
作者 王亚迪 杜斐然 +4 位作者 毕玉玺 孙恩呈 纪国洋 刘芳 王永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采用水热和浸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Bi_(2)WO_(6) Zn(CH_(3)COO)_(2)-ACF复合材料(记为TBZ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紫外漫反射、光电流响应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特性,并探究其在吸附... 采用水热和浸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Bi_(2)WO_(6) Zn(CH_(3)COO)_(2)-ACF复合材料(记为TBZ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紫外漫反射、光电流响应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特性,并探究其在吸附-脱附耦合光催化反应器中对丙烷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生电子-空穴分离率;在三级串联吸附-脱附耦合光催化反应器中,丙烷质量浓度为1000 mg/m^(3),流量为1.2 m^(3)/h,湿度为33%,温度为34℃,TBZA复合材料对丙烷吸附耦合光催化处理效率达到85.8%,相比于单一反应器提升了48.9百分点;在紫外灯照射下,脱附温度为65℃时,TBZA复合材料的再生效果达到最佳,再生后对丙烷的总体转化率下降不足2%,表明TBZA材料作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复合材料 吸附-脱附耦合 光催化 三级反应器
下载PDF
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氦试验研究
5
作者 邹彦荣 张瑾 +2 位作者 孙启邦 罗宗敏 徐徜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冷法技术,应用在我国存在能耗高、经济性差的问题.在三普2号地热井开展地热水溶氦气的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取试验,将体积分数为3%左右的氦气利用膜分离工艺提浓至50%左右,提浓后的气体再利用变压吸附工艺提纯至99%以上,通过2种技术的联合运用,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耦合工艺提氦试验.该技术也即将成果转化,应用到我国的天然气田提氦,对解决我国氦气供需矛盾、降低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变压吸附 耦合工艺 氦气提纯
下载PDF
超深层条件下CH_(4)在沥青质中的赋存机理
6
作者 潘高臣 刘晓强 +4 位作者 李文科 李美俊 肖洪 陈泽琴 张凯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3,F0003,共10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探索了在恒温变压(T-Ps)、恒压变温(Ts-P)、温压耦合(Ts-Ps)三种体系下沥青质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和扩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沥青质的孔隙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压力和孔隙结构的增加...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探索了在恒温变压(T-Ps)、恒压变温(Ts-P)、温压耦合(Ts-Ps)三种体系下沥青质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和扩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沥青质的孔隙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压力和孔隙结构的增加促进了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相反温度的升高抑制了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温压耦合条件下,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由此表明低温条件下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相反随着压力的增加,温度对甲烷在沥青质中的吸附起到抑制作用。此外,研究表明超深层条件下甲烷的扩散系数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揭示了超深层条件下沥青质的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以及甲烷在沥青质中的赋存机理,为超深层油气的保存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沥青质 吸附 扩散 温压耦合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吸附—膜耦合法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
7
作者 韩文赋 王海北 +2 位作者 郭纵 郑朝振 牛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1,71,共9页
中国的锂资源主要赋存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难度较高,单一分离手段难以高效提锂,多种盐湖提锂技术的耦合是盐湖提锂的未来发展趋势。采用吸附—膜耦合法对盐湖卤水进行处理,在优化条件下实现了高选择性锂吸附,动态脱附后卤水镁锂比... 中国的锂资源主要赋存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难度较高,单一分离手段难以高效提锂,多种盐湖提锂技术的耦合是盐湖提锂的未来发展趋势。采用吸附—膜耦合法对盐湖卤水进行处理,在优化条件下实现了高选择性锂吸附,动态脱附后卤水镁锂比从105.2降低至1.49。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纳滤膜分离纯化锂的影响。纳滤膜在稀释倍数1.0、温度20℃、操作压力0.4 MPa、pH 4.66、产水原料液比0.54的条件下,锂截留率为2.63%、分离因子为27.3、渗透通量为7.125 L/(m^(2)·h),最终产水镁锂比从最初的105.2降低至0.05,实现了对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资源的绿色高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锂比盐湖卤水 吸附—膜耦合法 镁锂分离
下载PDF
硫酸烷基化装置聚结-吸附耦合脱酸技术应用总结
8
作者 马文 石刚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介绍了国内自主研发的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技术在某石化硫酸烷基化装置中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技术代替碱洗、水洗系统后,烷基化油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产品烷基化油中硫质量分数在8μg/g以下;与碱水洗工艺... 介绍了国内自主研发的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技术在某石化硫酸烷基化装置中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技术代替碱洗、水洗系统后,烷基化油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产品烷基化油中硫质量分数在8μg/g以下;与碱水洗工艺相比,采用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工艺后,反应副产物被酸膜萃取和吸附脱除,分馏系统干式操作,避免了下游设备和管道的腐蚀;酸耗和能耗分别降低10%和8%,实现了节水及污水的零排放。在装置满负荷情况下,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系统切出吸附罐后仍能保障产品合格。装置运行情况表明,聚结-吸附耦合干法脱酸技术中聚结起主要作用,吸附起保障作用。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装置本质安全性,而且降低了装置消耗量和废水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烷基化装置 聚结-吸附耦合 干法脱酸 烷基化油 硫含量 公用工程消耗 腐蚀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
9
作者 刘小静 李俊燕 +2 位作者 党泽静 祖丹怡 吴代文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以氧化石墨烯(GO)、聚乙烯醇(PVA)为原料,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LYMO)为桥接剂,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GPGO)复合吸附剂。借助红外、扫描电镜等表征GPGO的结构,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索m(GLYMO)、pH值、吸附... 以氧化石墨烯(GO)、聚乙烯醇(PVA)为原料,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LYMO)为桥接剂,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GPGO)复合吸附剂。借助红外、扫描电镜等表征GPGO的结构,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索m(GLYMO)、pH值、吸附时间、Cr(Ⅵ)初始质量浓度、共存阴离子对GPGO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LYMO的桥接作用和强酸环境可极大地促进GPGO对Cr(Ⅵ)的吸附。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GPGO对Cr(Ⅵ)的吸附过程,由Langmuir模型计算出GPGO吸附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384.6 mg/g。Cl^(-)和NO^(-)_(3)的存在对GPGO吸附Cr(Ⅵ)性能影响不大,但SO^(2-)_(4)对该吸附过程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乙烯醇 偶联 Cr(Ⅵ) 吸附
下载PDF
Regulated CO adsorption by the electrode with OH^(-) repulsive property for enhancing C–C coupling
10
作者 Qixing Zhang Dan Ren +8 位作者 Jing Gao Zhongke Wang Juan Wang Sanjiang Pan Manjing Wang Jingshan Luo Ying Zhao Michael Gratzel Xiaodan Zhang 《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 EI CSCD 2023年第3期331-337,共7页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driven by renewable electricity is one of the promising strategies to store sus-tainable energy as fuels.However,the selectivity of value-added multi-carbon products remains poor for f...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driven by renewable electricity is one of the promising strategies to store sus-tainable energy as fuels.However,the selectivity of value-added multi-carbon products remains poor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is process.Here,we regulate CO adsorption by forming a Nafion layer on the copper(Cu)electrode that is repulsive to OH^(-),contributing to enhanced selectivity of CO_(2) reduction to C_(2) products with the suppression of C 1 products.The operando Raman spectroscopy indicates that the local OH^(-)would adsorb on part of active sites and decrease the adsorption of CO.Therefore,the electrode with repulsive to OH^(-)can adjust the concentration of OH^(-),leading to the increased adsorption of CO and enhanced C–C coupling.This work shows that electrode design could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selectivity of CO_(2)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reduction Polymer modified copper electrode Repulsive to OH^(-) Regulated CO adsorption Enhancing C-C coupling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吸附引起煤体变形及吸附应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 杨栋 邢俊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4,共9页
对煤体恒温吸附氦气/超临界CO_(2)及变形进行测试试验,对煤体产生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实时监测,揭示有效应力作用和吸附应力作用分别引起的煤体膨胀变形量以及煤体对超临界CO_(2)的吸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吸附不同气体表现出的轴... 对煤体恒温吸附氦气/超临界CO_(2)及变形进行测试试验,对煤体产生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实时监测,揭示有效应力作用和吸附应力作用分别引起的煤体膨胀变形量以及煤体对超临界CO_(2)的吸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吸附不同气体表现出的轴向应变值要高于径向应变,氦气和超临界CO_(2)引起的煤体应变随注气压力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煤体吸附氦气体积应变表现为先增后减的特征,而煤体吸附超临界CO_(2)体积应变逐步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体吸附超临界CO_(2)过程中煤体变形从吸附应力引起的变形占主导逐渐转变为有效应力引起的变形占主导,吸附应力体积应变与有效应力体积应变之比在逐步减小.煤体对超临界CO_(2)的吸附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从60℃增加到80℃,吸附应力仅降低了29%,同时超临界CO_(2)与瓦斯吸附应力的比值在60℃达到最大,该温度下超临界CO_(2)驱替瓦斯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变形 吸附应力 有效应力 超临界CO_(2) 热力耦合
下载PDF
温度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中铅离子迁移机理研究
12
作者 周凤玺 罗玚 马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2-1830,共9页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及连续介质热弹性力学,研究了温度梯度作用下重金属离子在非饱和黄土中的迁移机理。首先,通过非等温吸附试验确定了黄土颗粒对铅离子的吸附模型;其次,以固、液、气三相系统中各组分质量、能量以及动量守恒方程为基础,...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及连续介质热弹性力学,研究了温度梯度作用下重金属离子在非饱和黄土中的迁移机理。首先,通过非等温吸附试验确定了黄土颗粒对铅离子的吸附模型;其次,以固、液、气三相系统中各组分质量、能量以及动量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表征温度梯度下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孔隙流体的迁移及相变、温度梯度下土体的变形等因素,以温度、孔隙率、孔隙水压、孔隙气压、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浓度、土体骨架位移为基本未知量,较全面反映了非饱和土体中热质迁移规律及变形特点;最后,开展非饱和黄土中铅离子迁移土柱试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各因素对铅离子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非线性吸附模型比较符合黄土颗粒对铅离子的吸附特征,最大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梯度对非饱和黄土中污染物迁移有较明显促进作用;不计土体湿陷效应时,温度梯度及吸湿膨胀使土柱产生拉伸变形,重力、孔隙水压及孔隙气压共同作用使土柱产生压缩变形,后者影响大于前者,故土柱整体为压缩变形;污染物迁移随时间增长而减弱,吸附作用是长期过程,时间增长对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铅离子 多场耦合 吸附 迁移
下载PDF
磷酸盐对纳米二氧化钛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行为的影响和机理分析
13
作者 李艳香 陈玖妍 +4 位作者 韩荣 栾日坚 张玉强 吴来东 祁志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纳米二氧化钛(n TiO_(2))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磷酸盐作为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无机阴离子,能够对重金属离子在n TiO_(2)上的吸附特征产生影响。本文聚焦磷酸盐存在条件下n TiO_(2)胶体颗粒对典型重金属离子(Zn^(2+)和Cd^(2+))... 纳米二氧化钛(n TiO_(2))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磷酸盐作为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无机阴离子,能够对重金属离子在n TiO_(2)上的吸附特征产生影响。本文聚焦磷酸盐存在条件下n TiO_(2)胶体颗粒对典型重金属离子(Zn^(2+)和Cd^(2+))的吸附行为,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吸附平衡后水相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不同水化学条件下(离子强度和共存阴离子),磷酸盐对n TiO_(2)胶体颗粒吸附水体中Zn^(2+)和Cd^(2+)特征的影响规律。采用经典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结合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和粒径变化等表征手段揭示了相关吸附机制。研究发现:①磷酸盐的存在能有效地增强重金属在n TiO_(2)上的吸附,Zn^(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由121.1mg/g和84.7mg/g增加至588.3mg/g和434.8mg/g,增加了3.8~4.1倍。这主要由于磷酸盐能够通过桥连作用形成金属-磷酸盐-n TiO_(2)三元络合物以及增加重金属离子和胶体颗粒之间的静电引力,从而增强n TiO_(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②背景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n TiO_(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当背景溶液中离子强度(NaCl浓度)从0增加至10mmol/L时,n TiO_(2)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会减弱,同时Na+与重金属离子竞争n TiO_(2)表面吸附位点亦降低了n TiO_(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③共存竞争性阴离子(如Cl-、NO_(3)^(-)和SO_(4)^(2-))会削弱磷酸盐对n TiO_(2)吸附金属离子的增强作用,抑制顺序为:SO_(4)^(2-)>NO_(3)^(-)>Cl-,即与其离子半径的数量级成反比。这是由于共存阴离子与磷酸盐竞争n TiO_(2)表面的吸附位点所致。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盐可以显著地增强n TiO_(2)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能,但是去除效能的大小会受到背景溶液中水化学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n TiO 2) 重金属离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磷酸盐 阴离子 吸附
下载PDF
TCN-TiO_(2)/Zn(CH_(3)COO)_(2)-ACF复合材料吸附耦合光催化降解烷烃类VOCs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恩呈 赵金刚 +3 位作者 王艺璇 纪国洋 刘芳 赵朝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采用Zn(CH_(3)COO)_(2)通过超声-真空浸渍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通过水热横向热剥离法制备了管状氮化碳(TCN),并将其与TiO_(2)复合并负载于改性ACF上制备成TCN-TiO_(2)/Zn(CH_(3)COO)_(2)-ACF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 采用Zn(CH_(3)COO)_(2)通过超声-真空浸渍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通过水热横向热剥离法制备了管状氮化碳(TCN),并将其与TiO_(2)复合并负载于改性ACF上制备成TCN-TiO_(2)/Zn(CH_(3)COO)_(2)-ACF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光电流响应曲线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催化正己烷降解的机理与降解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TCN质量分数为4%的复合材料对正己烷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的制备条件为负载2次、450℃下煅烧。采用此条件所制复合光催化剂,在体积空速为1000 h-1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00 mg/m^(3)的正己烷气体降解率可达到87.9%。采用Zn(CH_(3)COO)_(2)对ACF进行改性,使ACF吸附能力得到增强;TCN与TiO_(2)复合形成异质结,降低了电子-空穴复合率,从而提高复合光催化剂的吸附耦合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氮化碳 二氧化钛 醋酸锌 改性 活性炭纤维 吸附耦合光催化 正己烷
下载PDF
不同改性ACF负载TiO_(2)复合材料去除甲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国洋 张帅 +3 位作者 孙恩呈 韦海迪 刘芳 赵朝成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2期32-39,共8页
文章采用不同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并将TiO_(2)负载在改性ACF上制成复合材料,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制备的改性复合材料对甲苯的降解性能,选出性能最佳的TiO_(2)/Zn(NO_(3))_(2)-ACF复合材料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不同实验条件发现:... 文章采用不同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并将TiO_(2)负载在改性ACF上制成复合材料,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制备的改性复合材料对甲苯的降解性能,选出性能最佳的TiO_(2)/Zn(NO_(3))_(2)-ACF复合材料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不同实验条件发现:在24 W紫外灯照射下,浸渍2次的TiO_(2)/Zn(NO_(3))_(2)-ACF复合材料对1000 mg/m^(3)的甲苯气体去除率达到65%;经过3次循环再生后,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无明显下降,说明TiO_(2)/Zn(NO_(3))_(2)-AC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纤维 二氧化钛 吸附耦合光催化 甲苯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的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月娥 孟庆俊 +8 位作者 李昌平 刘淼 徐辉 谢楠 曹恩伟 张晓赟 蒋思丝 顾晓明 曹珣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9-555,共7页
测定碘在特定样品中的存在形态及含量,是准确评价碘对环境和生态体系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土壤生态系统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纽带与载体。为精准快速检测土壤中碘含量,采用艾斯卡试剂熔融、热水提... 测定碘在特定样品中的存在形态及含量,是准确评价碘对环境和生态体系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土壤生态系统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纽带与载体。为精准快速检测土壤中碘含量,采用艾斯卡试剂熔融、热水提取和阳离子树脂交换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的碘含量。通过在样品空白溶液中加入不同用量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Na^(+)和Zn^(2+)等阳离子的盐效应消除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介质对碘计数响应的增强效应,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氨水介质进行碘记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5 mL样品溶液中加入5 g阳离子交换树脂,基本可以消除Na^(+)和Zn^(2+)的干扰;碘在0.5%、1%和2%的乙醇溶液介质中的计数响应依次递增约达15%,碘在1%、3%和5%氨水介质中的计数响应依次消减约达13.5%。因此,选用3%氨水作为载流,并视仪器灵敏度情况选择样品溶液中乙醇或氨水的介质浓度。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以满足监测分析要求。对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试,结果均合格,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选取研究区域内若干非污染土壤监测点位进行分层采样、样品制备、预处理和测试,碘平均含量为2.7μg/g,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含量水平;其中,B层平均碘含量为(3.2±2.7)μg/g,略高于A层和C层平均碘含量[分别为(2.5±1.9)μg/g和(2.3±1.6)μg/g]。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土壤中碘的含量分布、迁移和转化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艾斯卡试剂 阳离子树脂交换 土壤
下载PDF
穿流式电解-吸附原位耦合强化染料降解与机理分析
17
作者 李晓良 徐浩 +3 位作者 路思佳 杨歆瑀 延卫 郑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6,97,共7页
为了提高电化学氧化效率,在阴阳两极间隙填充不同类型的吸附材料,设计了一种原位集成的穿流式电解-吸附耦合反应器(EA-R),并选取了典型染料酸性红G(ARG)作为模拟污染物。结果表明,电解耦合PANI/TiO_(2)吸附对ARG模拟废水呈现较好的处理... 为了提高电化学氧化效率,在阴阳两极间隙填充不同类型的吸附材料,设计了一种原位集成的穿流式电解-吸附耦合反应器(EA-R),并选取了典型染料酸性红G(ARG)作为模拟污染物。结果表明,电解耦合PANI/TiO_(2)吸附对ARG模拟废水呈现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和COD去除率远高于单独电解处理。同时,发现电解和PANI/TiO_(2)吸附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将四种常用填料(石英砂、天然沸石、焦炭和活性炭)分别与PANI/TiO_(2)均匀混合,以降低废水穿流阻力,提高EA-R渗水能力。结果表明,四种电解-吸附模式均具有协同效应,其中填充PANI/TiO_(2)+焦炭的EA-R对废水脱色和COD去除呈现最大协同系数(Sc),分别为62.5%和61.7%,同时相比与单独电解处理单位COD能耗下降65.3%。UV-Vis、FT-IR和GC-MS分析表明,ARG在电解过程中的降解机理非常复杂,包括氧化还原、电化学聚合、相互反应等,其中ARG分子偶氮双键更易受到破坏,导致废水脱色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流式 电解-吸附耦合 协同效应 染料废水 降解机理
下载PDF
磁改性活性炭-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去除水中四环素
18
作者 陈玉 杨英 +2 位作者 王娣 费维繁 李卫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5-876,共12页
环境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污染及去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用粉末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制备磁改性活性炭(Magnetic-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MAC),建立以去除TC为目标的磁改性活性炭-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四氧化三铁(Fe3... 环境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污染及去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用粉末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制备磁改性活性炭(Magnetic-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MAC),建立以去除TC为目标的磁改性活性炭-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四氧化三铁(Fe3O4)赋予了AC磁性,并可以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反应的催化剂,该体系结合了活性炭法的吸附与非均相类Fenton法的降解,能够更高效地去除TC.通过SEM,EDS,FTIR和XPS对反应前后的MAC形貌、结构以及官能团进行分析,探讨该体系对TC的作用机理.同时考察了时间、MAC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的pH对MAC去除TC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C浓度为50 mg·L^(-1)时,初始pH为3,MAC投加量为0.6 g·L^(-1),H_(2)O_(2)投加量为5.0 mmol·L^(-1),为该体系的最佳运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磁性改性活性炭 吸附 降解 耦合体系 回收利用
下载PDF
剪切速率和温度对低水胶比水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申文凯 元强 +4 位作者 纪友红 曾荣 李巍 李富民 史才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65,共10页
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有关,还受环境及外部作用影响。本文针对水泥基材料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即剪切作用与环境温度,研究了两者对低水胶比水泥浆流变性能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水泥浆体在剪切过程中的流变行... 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有关,还受环境及外部作用影响。本文针对水泥基材料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即剪切作用与环境温度,研究了两者对低水胶比水泥浆流变性能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水泥浆体在剪切过程中的流变行为与所施加的预剪切有关,水泥浆体的屈服应力随预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剪切增稠的程度随预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升高,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量增加,浆体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平衡表观黏度减小;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水泥浆平衡表观黏度的影响具有耦合效应,剪切速率越高,温度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平衡表观黏度的数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减水剂 剪切速率 温度 流变性能 耦合效应 吸附
下载PDF
基于ALE方法研究面料透气性对非接触吸附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杨鑫 陈慧敏 +2 位作者 柯达 马梓鸿 岳晓丽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0,141,共8页
针对非接触拾取面料时,易出现吸附不稳定、掉落和不易分层等现象的问题,探究面料透气性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将面料等效成多孔介质,基于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方法,建立结构场与流场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模型,对3种不同透气性面料... 针对非接触拾取面料时,易出现吸附不稳定、掉落和不易分层等现象的问题,探究面料透气性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将面料等效成多孔介质,基于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方法,建立结构场与流场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模型,对3种不同透气性面料吸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吸附试验和压力分布测量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面料的透气率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透气率与吸附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4,即透气率越高,吸附力越小。研究可为后续面料非接触吸附时的进气压力变量控制给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吸附 面料透气性 ALE方法 流固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