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for Asymmetry of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in Nozzle Flows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Chengpeng Zhuo Changfe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1期146-153,共8页
The reason for the asymmetry phenomenon of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SBLI)in a completely symmetric nozzle with symmetric flow conditions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A model for the asymmetry of nozzle flows was... The reason for the asymmetry phenomenon of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SBLI)in a completely symmetric nozzle with symmetric flow conditions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A model for the asymmetry of nozzle flow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fluid entrainment in the mixing layer and momentum conservation.The asymmetry model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nozzle flow with restricted shock separation,and is still applicable for free shock separation.Flow deflection angle at nozzle exit is deduced from this model.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model the asymmetry of the SBLIs in a planar convergent-divergent nozzle test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The obtained values of deflection angle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forced symmetric nozzle flows can judge the asymmetry of flows in a nozzle at some operations.It shows that the entrainment of shear layer on the separation induced by SBLTs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asymmetry in the confined SB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y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NOZZLE flow ENTRAINMENT
下载PDF
V槽的偏斜度及其分布对微通道流动沸腾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迎慧 张兴 +1 位作者 龚莹 王耀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69,共6页
运用VOF模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数值模拟水在V槽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过程,分析V槽的偏斜度及其分布对通道内气泡的生长、脱离及气液两相流流型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槽偏斜度会影响微气泡的脱离直径和脱离时间;偏斜度为1.0的V槽对应... 运用VOF模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数值模拟水在V槽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过程,分析V槽的偏斜度及其分布对通道内气泡的生长、脱离及气液两相流流型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槽偏斜度会影响微气泡的脱离直径和脱离时间;偏斜度为1.0的V槽对应的气泡脱离直径较偏斜度为0和0.5的V槽分别减小0.063、0.025 mm,脱离时间分别缩短5.20、2.40 ms,气液两相流由泡状流向受限气泡流的转变沿流动方向往后推移2.7 mm,且片段环状流占据区间有所减小;对于偏斜度为1.0的V槽,当其沿流动方向的分布不同时,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呈现不同特征,前疏后密的V槽分布能更好地抑制通道内气泡聚并,通道全程未见片段环状流发生,近壁区液膜可以避免受热面局部干涸,提升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V槽 偏斜度 流动沸腾 气泡
下载PDF
POWER FLOW ANALYSIS FOR THE FINITE CONTINUOUS ISOLATION SYSTEMS 被引量:3
3
作者 Mao Yinghong,Song Kongjie,Sun Yuguo (Institute of Sound and Vibration ,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5-218,共4页
A universal expression for the transmitted power to the flexible foundation via the finite continuous isolation system of asymmetry is derived where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mobility for the coupled system with con... A universal expression for the transmitted power to the flexible foundation via the finite continuous isolation system of asymmetry is derived where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mobility for the coupled system with continuous contact points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effects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on the power flow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on the isolation efficiency are fully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flow Finite system of asymmetry CONTINUOUS ISOLATOR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Parallel Flow in the Edge Plasma of EAST
4
作者 欧靖 朱思铮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7-421,共5页
The effects of the E × B drift and ballooning-like transport on the edge plasma in EAST tokamak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simplified fluid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 × B drift and ballooning... The effects of the E × B drift and ballooning-like transport on the edge plasma in EAST tokamak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simplified fluid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 × B drift and ballooning-like transport affect the plasma behavior. When the toroidal field is reversed, at the low field side the density is much larger and temperatures (both electron and ion) are lower, and the profiles of th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s become more symmetric. With the ballooning-like transport considered, the spatial ballooning-like distribution at the low field side is not very important, but the magnitude affects the ratios of the inner/outer particle flux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e E × B drift. At the top of the scrape-off layer, the Mach number exceeding 0.3 for the normal toroidal field and approaching 0.2 for the reversed toroidal field in the simulation are obtained when the drift and ballooning-like transport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flow E × B drift ballooning-like transport divertor asymmetries Mach number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基于数字型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卫世如 陈志芳 侯晨波 《江苏商论》 2023年第12期86-91,102,共7页
本文采用2016—2020年数字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运用stata16研究了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以及背后的机理。数据回归分析表明:数字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而抑制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弱信息... 本文采用2016—2020年数字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运用stata16研究了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以及背后的机理。数据回归分析表明:数字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而抑制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弱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数字技术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支撑,两个方面的结合有助于缓解存在的融资约束,回归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论断。进一步将样本企业数据分为高信息不对称组和低信息不对称组,实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下高信息不对称组的融资约束缓解效果高于低信息不对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现金—现金流敏感性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下载PDF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非轴对称特性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宋健斐 魏耀东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096,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场的非轴对称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的非轴对称以及气相旋流的不稳定性造成了气流的旋转中心与旋风分离器的几何中心不重合,从而导... 采用Fluent软件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场的非轴对称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的非轴对称以及气相旋流的不稳定性造成了气流的旋转中心与旋风分离器的几何中心不重合,从而导致了气相流场三维速度的非轴对称分布以及速度分量由于基准不同而产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环形空间流场的非轴对称性主要是非轴对称入口结构影响的结果,分离空间流场的非轴对称性主要是旋流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根据Rayleigh准则,旋风分离器内旋流流场的不稳定性是固有的,提高流场的旋流数可使流场的不稳定性降低,流场的非轴对称性降低。入口速度的变化不影响旋流数,也不影响流场的非轴对称性,但增加入口截面积比或减小量纲1升气管内径均可提高流场的旋流数,使流场的非轴对称性降低。旋风分离器的非轴对称性可以用角动量参量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流场 非轴对称 角动量
下载PDF
含牵引负荷的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谐波潮流计算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庚银 徐春侠 +2 位作者 王勇 肖利民 郝剑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7期26-30,共5页
以国产SS4型电力机车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将谐波源作为受控电流源,提出了含牵引负荷的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谐波潮流新算法。其中,基波计算部分采用PQ分解法,并采用稀疏矩阵和对称矩阵处理技术,利用三相因子表求解,在很大程度上... 以国产SS4型电力机车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将谐波源作为受控电流源,提出了含牵引负荷的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谐波潮流新算法。其中,基波计算部分采用PQ分解法,并采用稀疏矩阵和对称矩阵处理技术,利用三相因子表求解,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内存,减少了计算量;谐波计算部分采用节点电压方程,利用高斯消去法直接求解,不存在收敛性问题。基波和谐波潮流进行分离相关迭代,最终求出各节点的基波和谐波电压以及各支路的基波功率和谐波电流。算例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节省内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潮流 牵引负荷 电力系统 潮流计算 电力机车
下载PDF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非轴对称特性的模拟 被引量:32
8
作者 宋健斐 魏耀东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97-1402,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提供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流场的非轴对称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流场呈现明显的非轴对称分布;筒体空间和锥体空间的流场也存在一定的非轴对称性.旋... 采用Fluent软件提供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流场的非轴对称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流场呈现明显的非轴对称分布;筒体空间和锥体空间的流场也存在一定的非轴对称性.旋风分离器流场的非轴对称性是由于其入口结构不对称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沿轴向气流的旋转中心与旋风分离器的几何中心不重合,旋转中心偏离几何中心的距离和方位在不同的轴向位置而不同,最大约为0.07R.由于气流旋转中心偏离旋风分离器的几何中心,使参考几何中心的径向速度分布呈现明显的非轴对称性,一部分向内,一部分向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RSM 旋风分离器 流场 非轴对称
下载PDF
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宗晋 宋晓东 +3 位作者 杜品仁 傅容珊 孙付平 汪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3,共8页
依据新的计算分析和空间观测数据 ,进一步论述了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全球热散失量的计算得出 ,南半球高出北半球 3 3 %;南半球地幔热散失量是北半球的 2倍 .比较南北半球S波速度分布 ,得出南半球的上地幔为低速、高温 ,北半球的上... 依据新的计算分析和空间观测数据 ,进一步论述了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全球热散失量的计算得出 ,南半球高出北半球 3 3 %;南半球地幔热散失量是北半球的 2倍 .比较南北半球S波速度分布 ,得出南半球的上地幔为低速、高温 ,北半球的上地幔为高速、低温 .计算地幔各层的质心位置发现 ,地球的质心偏于北半球 .计算地球经、纬圈长度的年变化率表明 ,南半球在扩张 ,北半球在收缩 .用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检测结果证实 ,南半球处于扩张状态 ,北半球处于压缩状态 .对地球的非对称性作了初步的动力学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形状 非对称性 地震构造系统 热流 地震波速 空间大地测量
下载PDF
不对称电力系统相序混合建模与三相潮流算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少伟 陈颖 沈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68-73,共6页
由于参数不对称元件和不平衡负荷的存在,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三相不对称运行的情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不对称电力系统三相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相序混合建模方法对电网建模,并采用分解协调方式实现全网三相潮流的求解。所述方... 由于参数不对称元件和不平衡负荷的存在,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三相不对称运行的情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不对称电力系统三相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相序混合建模方法对电网建模,并采用分解协调方式实现全网三相潮流的求解。所述方法兼具相分量法的灵活性和对称分量法的计算高效性,适用于输电网和中高压配电网三相潮流分析和故障计算。针对不同规模的IEEE标准算例的测试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正确性和收敛性,且各项性能不受不对称情况严重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系统 三相潮流 分解协调 电力系统
下载PDF
快速三相高斯潮流算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彭谦 姜彤 +1 位作者 杨以涵 张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2,共5页
提出快速三相高斯潮流算法。因潮流计算给出的未知条件数目多于方程数,所以对发电机进行研究,增加发电机节点的内电势节点,使方程数目等于未知条件数目。对导纳矩阵中的PQ节点对应部分进行消去,得到只有发电机节点的网络。对此网络进行... 提出快速三相高斯潮流算法。因潮流计算给出的未知条件数目多于方程数,所以对发电机进行研究,增加发电机节点的内电势节点,使方程数目等于未知条件数目。对导纳矩阵中的PQ节点对应部分进行消去,得到只有发电机节点的网络。对此网络进行分析,得到PV节点迭代方法。在潮流计算时,分别形成固定的PQ节点、PV节点对应因子表,通过对PQ部分电流前代,将PV节点的有功功率进行修正,由此有功功率对PV方程进行求解,然后将求得的PV电压代入PQ方程进行回代,得到一次迭代计算的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虽然迭代次数较牛顿法有所增加,但是计算时间较牛顿法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潮流计算 三相不对称 高斯法
下载PDF
离心泵内三维流场非对称性及泵受力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黄思 吴玉林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使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单级蜗壳式离心泵的全三维流场,发现泵叶轮内各通道的流量、流速及压力等分布有显著差别,流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及叶轮载荷不均。该计算选用多重参考坐标系及标准k-ε湍流模型。为此计算了泵体所受到的轴向... 通过使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单级蜗壳式离心泵的全三维流场,发现泵叶轮内各通道的流量、流速及压力等分布有显著差别,流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及叶轮载荷不均。该计算选用多重参考坐标系及标准k-ε湍流模型。为此计算了泵体所受到的轴向力和径向力,结果表明因泵内流场非对称而产生出较大的径向力。同时还将泵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作了对比以验证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非对称 单级离心泵 三维数值模拟 FLUENT
下载PDF
大攻角流动的非定常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元靖 范召林 +2 位作者 吕全洲 贺中 吴军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9,156,共6页
本文首先通过动态测量手段研究了大攻角流场中的能量成分,分析了各种成分引发的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攻角流动本身是一种“涡行为”,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较弱,影响大攻角流动的本质因素是涡的动力不... 本文首先通过动态测量手段研究了大攻角流场中的能量成分,分析了各种成分引发的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攻角流动本身是一种“涡行为”,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较弱,影响大攻角流动的本质因素是涡的动力不稳定性对于前体不确定小扰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流动非对称性 非定常性
下载PDF
离心泵内流场非对称性及受力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思 王国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6-69,共4页
使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单级蜗壳式离心泵的全三维流场,发现泵叶轮内各通道的流量、流速及压力等分布有显著差别,流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及叶轮载荷不均。选用多重参考坐标系及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了泵体受到的轴向力和径向力,结果表... 使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单级蜗壳式离心泵的全三维流场,发现泵叶轮内各通道的流量、流速及压力等分布有显著差别,流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及叶轮载荷不均。选用多重参考坐标系及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了泵体受到的轴向力和径向力,结果表明因泵内流场非对称而产生较大的径向力。对泵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作了对比,以验证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流场非对称 三维数值模拟 FLUENT
下载PDF
一种距离保护Ⅲ段防过负荷误动的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辉 宋斌 +1 位作者 胡钰林 李友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6-131,共6页
针对传统距离保护Ⅲ段不能正确识别过负荷和故障的问题,详细研究了过负荷和故障情况下电流不对称度、Ucosφ和电压相位变化等电气特点的特征差异,提出了一种识别过负荷和故障的新方法。此方法基于电流不对称度、故障处电弧电压与系统中... 针对传统距离保护Ⅲ段不能正确识别过负荷和故障的问题,详细研究了过负荷和故障情况下电流不对称度、Ucosφ和电压相位变化等电气特点的特征差异,提出了一种识别过负荷和故障的新方法。此方法基于电流不对称度、故障处电弧电压与系统中最低电压的差异以及电压相位变化,不仅实现了对称过负荷与各种故障的识别,而且通过比较不对称过负荷和单相高阻接地时电压相位变化差异解决了不对称过负荷和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识别技术难题。通过RTDS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既可有效防止对称和不对称过负荷时距离保护Ⅲ段误动,又能够保证在各种故障时可靠开放距离保护Ⅲ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转移 距离保护Ⅲ段 电流不对称度 过负荷
下载PDF
三相不平衡配电网的潮流故障统一分析方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吴文传 张伯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50-54,共5页
针对配电网的辐射状和弱环网以及三相不平衡的特点 ,在前代回推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端口混合补偿技术的三相潮流和故障计算的统一分析方法。提出了对各种故障具有统一形式的故障端口补偿电路 ,并且该方法在电网的正常和故障两种... 针对配电网的辐射状和弱环网以及三相不平衡的特点 ,在前代回推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端口混合补偿技术的三相潮流和故障计算的统一分析方法。提出了对各种故障具有统一形式的故障端口补偿电路 ,并且该方法在电网的正常和故障两种情况下具有统一的计算公式和迭代步骤。因而 ,故障计算与普通潮流计算具有相同的收敛性。并且 ,计算模型中可以考虑详细的负荷模型 ,提高了故障电流计算值的精确度。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效率和计算精度 ,完全可以应用于实时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不平衡配电网 故障统一分析方法 配电系统 潮流计算 故障分析 电力系统
下载PDF
前体涡非对称分离机理及前缘吹气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明智 袁先旭 +2 位作者 谢昱飞 张来平 邓小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通过设计对称性算法,求解层流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细长体在低超声速情况下前体背风涡随攻角演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前缘吹气对前体涡演化和侧向力特性的控制机理。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倾向于支持在层流... 通过设计对称性算法,求解层流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细长体在低超声速情况下前体背风涡随攻角演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前缘吹气对前体涡演化和侧向力特性的控制机理。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倾向于支持在层流框架内,前体涡的非对称失稳是一种对流不稳定机制,要想根据需要产生对称或不对称的前体涡,就必须外加持续的扰动。在约16°~48°攻角区间内,前缘吹气可产生规律性较好的侧向力,有可能直接利用前体涡进行横侧向控制。为工程实用化,需提高前缘吹气的激励收益效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涡 前缘吹气 非对称分离 流动机理
下载PDF
粗糙带对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元靖 范召林 +1 位作者 侯跃龙 贺中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8,316,共6页
通过模型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表面油流图谱显示等试验手段,在低湍流度风洞中探讨了模型头部不同形式的粗糙带对细长体大迎角条件下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型”粗糙带可以有效改善流动非对称性、降低当地侧向力;“环型”粗糙... 通过模型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表面油流图谱显示等试验手段,在低湍流度风洞中探讨了模型头部不同形式的粗糙带对细长体大迎角条件下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型”粗糙带可以有效改善流动非对称性、降低当地侧向力;“环型”粗糙带可以改善模型表面的分离状态,但是却增强了流动非对称性;“条型+环型”粗糙带对于表面流谱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是这些形式的粗糙带都不能完全消除流动非对称性所产生的侧向力。试验结果还展示出了大迎角状态下,流动非对称性的存在形式与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流动非对称性 细长旋成体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SPECT脑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翼 莫颖敏 +2 位作者 韦春英 杨彭 陶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病72h内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检查。对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脑血流的不...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病72h内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检查。对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AI):〔(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100。入组患者根据不对称指数分为轻度(AI≤5)、中度(5<AI≤10)、重度(AI>10)组。发病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低灌注程度与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卒中史之间的关系。结果:97例TIA患者,根据低灌注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三组间在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卒中史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低灌注程度、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卒中史上与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能观察TIA患者脑血流情况,可评估TIA预后。对于低灌注程度严重的患者,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更大,应积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 不对称指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下载PDF
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15
20
作者 程克明 范召林 尹贵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讨论了大攻角绕流的流动非对称性成因及相应研究对策。指出流动非对称性是绕流系统在适当流动条件下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属性 (一种分岔行为 )。这一属性本质上是无粘的 ,并不以粘性为先决条件 ,尽管粘性对其有影响。相反 ,粘性方面所表现... 讨论了大攻角绕流的流动非对称性成因及相应研究对策。指出流动非对称性是绕流系统在适当流动条件下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属性 (一种分岔行为 )。这一属性本质上是无粘的 ,并不以粘性为先决条件 ,尽管粘性对其有影响。相反 ,粘性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对称行为很可能是外部无粘绕流非对称性诱导作用的结果。从大攻角绕流表现出的特征来看 ,流动非对称性属绕流系统的分岔、混沌行为 ;对它的进一步探索除了运用流动稳定性分析和实验手段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绕流 流动非对称性 分岔 混沌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