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贫”与“穷”的历时更替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练军
-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6-68,78,共4页
-
文摘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表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
关键词
贫
穷
语素化
替换
-
Keywords
pin(贫)
morphemization
polysemy
generalized meaning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扬雄《逐贫赋》与“送穷”习俗及民间讲诵伎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伏雪芹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8-93,共6页
-
文摘
汉代的驱傩疫鬼之中本身就包含着“贫鬼”,当时的驱傩活动也明确含有“逐贫送穷”的意味。扬雄《逐贫赋》在这样的礼俗背景之下产生,借民间驱贫形式书写古代知识分子在遭受“不遇”之时的生存状态,并借鉴民间讲诵伎艺与“贫”展开对话,为“贫”代言,借“贫”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刺世精神和人生选择,这些都成为“送穷”文学题材最具开创意义的书写模式。
-
关键词
《逐贫赋》
贫鬼
送穷习俗
驱傩
民间讲诵
-
Keywords
Zhu pin Fu(《逐贫赋》)
poor ghost
custom of dispeling poverty
Nuo ceremony
folk singing and speaking art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扬雄《逐贫赋》中的用《诗》及其“互文”表现
- 3
-
-
作者
伏雪芹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
文摘
对《逐贫赋》中的用《诗》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扬雄在《逐贫赋》中的用诗表现,既不同于春秋行人辞令的“断章取义”,也不同于汉代文人的“取辞见义”。扬雄引《诗》入赋,化《诗》为辞,不仅“赋诗言志”,而且还做到了赋文与《诗》义之间的互文关联,充分显示了其文学创作的自觉与修养。
-
关键词
《逐贫赋》
《诗经》
互文
文学自觉
-
Keywords
Zhu pin Fu(逐贫赋)
Book of Songs
intertextuality
literary self-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I207.2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语》“屡空”新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庞光华
李凤娥
吴珺
-
机构
五邑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
基金
2015年度五邑大学创新强校项目"陈垣新论"(2015WTSCX106)
-
文摘
《论语》中的"屡空"的"屡"不能解释为"每、数",而当解释为"贫",与"窭、娄"同源。"空"当训诂为"穷"。"屡空"的意思是生活极度贫穷,难以遵守正常的礼节。
-
关键词
屡空
贫
穷
-
Keywords
“lvkong(屡空)”
“pin贫”
“qiong(穷)”
-
分类号
H13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历史时期僧人谦称变化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婷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老学通史"(14ZDB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自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僧人长期自称"贫道"。僧人谦称"贫道",是不同文化具有互通性的一种表现,亦是佛教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借用和依附。所谓本土传统文化,包含但不等于道教文化。僧人谦称"贫道",有利于佛教快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佛教真正走进中土并生存扎根。僧人谦称"贫僧",是唐宋之际禅宗发展壮大后,中国佛教真正开始自我反思,并自觉使用佛教自身语言的表现之一。与此同时,在王者面前,僧人的谦称从"贫道"开始转向直称法名,进而俯首称臣。向君王称"臣"是佛教走近庙堂,依附王权寻求官方支持以便自身发展的一种表现。
-
关键词
贫道
贫僧
臣
禅宗
谦称
-
Keywords
pin dao(贫道)
pin seng(贫僧)
chan ( 臣 )
Zen( 禅宗 )
self - deprecatory appellation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贫僧”源流考
- 6
-
-
作者
马丽
-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古汉语称谓词的交际功能研究”(14YJC740066)。
-
文摘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佛教徒专用自称。"贫僧"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佛教徒身份自我认同的完成。外来宗教词汇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土壤。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现有的佛教词汇研究较多关注汉译佛经对汉语的扩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对佛教词汇的"反哺"。
-
关键词
贫僧
佛教词汇
汉译佛经
-
Keywords
pin Seng(贫僧)
Buddhist vocabulary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