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7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记·礼运》:先秦儒家礼学思想的理论奠基
1
作者 赵敏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3,共15页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则,它源于最初的食品献祭,来自于自然,是人的生存需要,所依据的是天理和人情,是道与义的统一,故礼与义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礼之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重新回归“大同世界”的基本途径。它是先秦儒家对“礼”的认识的最为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此文为纲,可以深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及其精髓,也为当下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运》 大同 孔子 礼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立法司法经验探究——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2
作者 马小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4,共11页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立法、司法经验,“礼刑合一”“礼主刑辅”“疏而不漏”及稳定的法律形式与变通的法律形式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及法律与时势的矛盾。以儒家为底色的法律体系,不仅兼容了法家思想,而且连...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立法、司法经验,“礼刑合一”“礼主刑辅”“疏而不漏”及稳定的法律形式与变通的法律形式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及法律与时势的矛盾。以儒家为底色的法律体系,不仅兼容了法家思想,而且连接了历史与现实,使夏商西周的礼治经验与春秋至秦的法治经验得以有效的利用,使王朝确立的主导法思想与社会广泛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取得了一致,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礼为主 稳定 变通 法律儒家化
下载PDF
没有童话不是黑色的——童话与童话电影中的生成与创伤
3
作者 姜宇辉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童话和童话电影之中的黑色成分,一直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难题。童话所制造的,到底是一个光明而梦幻的乌托邦,还是一个黑暗又诡异的敌托邦,也向来是引发争议的焦点。要想真正回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到童话的定义和历史,由此揭示出大人与儿... 童话和童话电影之中的黑色成分,一直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难题。童话所制造的,到底是一个光明而梦幻的乌托邦,还是一个黑暗又诡异的敌托邦,也向来是引发争议的焦点。要想真正回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到童话的定义和历史,由此揭示出大人与儿童之间的二元对立这个根深蒂固的迷执。德勒兹的生成儿童概念虽然对这个迷执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回应,但它仍然过于偏向肯定性的生成,而忽视了否定性的创伤体验,过于偏向抽象的思辨,而忽略了对儿童之生存境况的具体分析。经由卡瓦拉罗和肖特等人对童话电影的研究,尤其是他们所引入的过渡仪式和启悟这些关键概念,否定性的面向得以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童话电影 生成儿童 过渡仪式 启悟 否定性
下载PDF
竞技圈最后的盛会:从体育竞赛、体育交往和“国家”治理的角度看西周射礼
4
作者 张君贤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西周高规格的“大射”既是礼乐制度盛行下射礼竞技辉煌的折射,更是重要的历史现象。运用文献梳理、逻辑分析与历史考证等方法将这一历史现象放在体育竞赛、体育交往和治理的不同背景中讨论。研究认为:从体育竞赛的角度看,射礼盛行的西... 西周高规格的“大射”既是礼乐制度盛行下射礼竞技辉煌的折射,更是重要的历史现象。运用文献梳理、逻辑分析与历史考证等方法将这一历史现象放在体育竞赛、体育交往和治理的不同背景中讨论。研究认为:从体育竞赛的角度看,射礼盛行的西周仿佛处于“众心成城”的竞技之巅;然从体育交往的角度看,以西周统治者为核心、以射礼为身份识别的竞技圈,未必是稳定的政权或文化共同体;而进一步从治理的角度看,西周竞技盛会背后,其实已陷入相当严峻的治理困境。通过体育竞赛、体育交往和治理的不同视角,解读同一个射礼竞技活动的不同意义,对于进一步理解先秦射礼与社会交往、国家治理的关系及其对当下的启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礼 体育竞技 体育交往 国家治理 体育史
下载PDF
儒家“藏礼于器”思想的伦理审视及当代启示
5
作者 张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175,176,共9页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制规定,礼制在器物中以物化的形态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器物反作用于礼制,对礼制具有强化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无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功能。“藏礼于器”思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科技伦理思想资源,对于当代构建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能够对当今科技伦理治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科技伦理 传统建筑
下载PDF
中华文化基因视域下礼乐精神的艺术呈现与价值构建
6
作者 蔡晓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秩序的深刻意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品质。礼乐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塑造国家意象,以及审美体验和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涵养人性意蕴,体现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基因 礼乐精神 国家意象 人性意蕴
下载PDF
春秋时期的共同性思想刍议——以《左传》《国语》为中心的探讨
7
作者 李祥俊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42-49,F0002,共9页
春秋时期是早期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前奏阶段,在共同性思想上既有对上古三代依据血缘、亲情的祖先神信仰、礼法制度、德行教化等的继承,又呈现出从重血缘、亲情的礼法向重才能、相对平等的法治等新思想演进的趋势。就传世文献看,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早期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前奏阶段,在共同性思想上既有对上古三代依据血缘、亲情的祖先神信仰、礼法制度、德行教化等的继承,又呈现出从重血缘、亲情的礼法向重才能、相对平等的法治等新思想演进的趋势。就传世文献看,春秋时期所关注的共同性思想一方面是源于反思人类重大伦理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源于反思人类饮食、音乐等日常生活中的共同性问题。就春秋时期达到共同性的路径而言,主要是依据血缘、亲情的礼治和依据功利、能力的法治两大类。前者是规范社会生活、达到人际亲和关系的基本路径;后者更多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达到共同性的路径。春秋时期开启了关于共同性思想本身内涵的讨论,比如辨析“同”“和”“比”“党”等标志共同性思想的观念之间的差别,这些围绕共同性思想内涵的讨论是对思想观念本身的反思,亦是先秦诸子相关思想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共同性 礼治 法治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襲”字考
8
作者 贾玺增 杨蝉溪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80,共12页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期汉墓遣策记载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秦汉时期,“襲”在服饰名称、穿戴动作及礼仪方面有规范的用法;《制衣》中“襲”为无下裙拼接的短款上衣,结合遣策、文献典籍记载,证明其为真实存在的;“襲”衣的形制、用途、使用人群在秦代、西汉初期至西汉中晚期经历了快速变化;“襲”字在“裼襲礼”中的使用有吉丧之分,结合遣策推测,在丧礼中“襲”衣为地方官府所赠裞衣,用以抚恤已故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 《制衣》 “襲” 遣策 三礼
下载PDF
出土《日书》所见先秦礼俗的特点
9
作者 刘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出土《日书》作为一种实物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先秦社会礼俗的契机。出土《日书》能够看出先秦礼俗具有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约束性,这些特点是礼俗自身发展的结果。从生子、服饰、建筑... 出土《日书》作为一种实物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先秦社会礼俗的契机。出土《日书》能够看出先秦礼俗具有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约束性,这些特点是礼俗自身发展的结果。从生子、服饰、建筑、农业及祭祀礼俗等方面可以看出《日书》中礼俗的实用性,从内容的设置方面也能看出先秦《日书》中礼俗的实用性。目前发现的先秦《日书》主要包括秦、楚二国,从这两种《日书》可以看出秦楚两国礼俗的差异。《日书》所见先秦礼俗具有传承性主要体现在生命礼俗、生活礼俗及生产礼俗方面。《日书》中关于礼俗的约定性可以从相关礼俗的禁忌日期与禁忌后果两方面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书》 先秦礼俗 实用性 地域性 传承性 约束性
下载PDF
芬格莱特对《论语》的礼学诠释与现代重构
10
作者 李琳 李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解读方式,但由于矫枉过正反而陷入另一种偏见,因此并未寻得“礼”的最终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也使神圣礼仪成为“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即凡而圣》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凝结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以中秋民俗艺术的深层历史内涵与现代转化为例
11
作者 黄意明 孙伯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中秋节起源于月祭,月祭在世界各地早期均有发生,且多与“生殖崇拜”相联系,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但我国自周以来的官方月祭内涵已经从生殖崇拜转向了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尊重,并与礼乐文化及“阴阳”观念结合。除了官方祭月活动,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月祭,月祭在世界各地早期均有发生,且多与“生殖崇拜”相联系,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但我国自周以来的官方月祭内涵已经从生殖崇拜转向了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尊重,并与礼乐文化及“阴阳”观念结合。除了官方祭月活动,中秋节的民俗仪式在形成过程中更多地受到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及文人赏月活动的影响。“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是两个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神话,它们在中秋民俗与信仰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考察中秋民俗,可以了解中国人信仰系统中某些美好的理念及长生久视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秋节的传统在当代社会受到了严重冲击,中秋节民俗仪式的重建活动需要抓住“团圆”“平等”“诗意”“生命感”四个核心内涵进行,同时利用当下发达的网络与社交媒体、教育戏剧等新手段进行推广,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创造性转化 中秋节 神话 礼乐重建
下载PDF
主敬与中和:儒家治道思想的根基
12
作者 蔡杰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01-213,275,276,共15页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调节天下百姓的性情,使之和睦而不生怨气,从而维持社会的“中和”形态。从礼乐到“中和”,是以人伦作为勾连,根源在于使民众在伦理生活中产生爱敬之心。爱敬是礼乐的实质内涵,也是施行礼乐的目的所在。爱敬观念背后有一个逻辑圆环:一方面,敬身的实质是敬亲,敬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敬天;另一方面,敬身向外推扩是从父母开始,由近及远至全天下的范围,这一逻辑圆环构成了天人系统的顺畅运行。施教者通过推扩爱敬,向百姓教敬教爱,引导与发掘民众本性中的爱敬潜质,使之在亲子关系中实现出来,由此维持天人系统的“中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教化 礼乐 爱敬 天人
下载PDF
周代裼袭礼辨疑
13
作者 彭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3,共9页
裼袭礼是周代典礼中常见的仪节之一,涉及周代贵族穿着裘衣之法、裘衣与裼衣色泽配合原则以及裼裘与袭裘的礼义等问题,《礼记》等屡有提及,而语焉不详。两汉以后,此礼亡佚,学者异说纷呈,莫衷一是。礼有“盛礼”与“非盛礼”之异,前者要... 裼袭礼是周代典礼中常见的仪节之一,涉及周代贵族穿着裘衣之法、裘衣与裼衣色泽配合原则以及裼裘与袭裘的礼义等问题,《礼记》等屡有提及,而语焉不详。两汉以后,此礼亡佚,学者异说纷呈,莫衷一是。礼有“盛礼”与“非盛礼”之异,前者要求“充美”,后者则要求“见美”。裘衣之外加裼衣作为文饰,谓之“见美”;在裼衣外用另一件衣服覆盖,称为“袭”,谓之“充美”。裼袭乃是专为裘而设,因裘而有裼与袭,绝非专为聘礼而设。春、夏行礼,葛衣之外加罩衣,虽或有裼袭之义,但不得蒙裼袭之名。学者分歧之根源有二,一是郑注“裼者,免上衣见裼衣”与“凡襢裼者左”,所指非一,贾疏误混,并以为吉凶皆袒,后儒遂以丧袒、射袒、罪袒与裼袭之袒为一,致使经义淆乱。二是文字讹误,裼袭礼之“袒裼”当如段玉裁之说作“但裼”,如此则经义自清。《玉藻》入公门的规定可证表裘、袭裘乃未与裘服配合使用的裼衣、袭衣,袭衣确为充美之衣的专名。周代君臣礼服于细微处见名分,两国交聘,君臣同服麛裘,而主国之君以素衣为裼,使臣以绞衣为裼;裘服君用纯色,袖口处臣用杂色。三年之丧,丧服亦有相应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裼袭礼 裼衣 袭衣 《礼记》 《玉藻》 江永
下载PDF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有为”文学主张的内涵
14
作者 丛月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在言及诗、书、礼、乐等传统经典时,分别提出了“有为为之”“有为言之”和“有为举之”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文学必须“有为”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其中“有为言之”的...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在言及诗、书、礼、乐等传统经典时,分别提出了“有为为之”“有为言之”和“有为举之”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文学必须“有为”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其中“有为言之”的说法,更是关涉语言这一文学的核心问题。基于之前礼乐时代人道的思想立场与文化原则,“有为”之学肯定了人文价值的实在性,与道家的虚无主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言语形式上,“有为”的理论主张又最终和礼乐文化相结合,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规范之上,由此丰富了儒家与先秦文学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有为 人道立场 言行相顾 礼无不答 礼乐时代
下载PDF
浙江缙云县吾山萤石矿床成因:来自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红外光谱的制约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金祥 张建芳 +3 位作者 曹华文 喻黎明 方乙 邹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9,共13页
吾山萤石矿床位于华夏板块北东端,浙江萤石矿集区中部。矿床产于下白垩统馆头组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接触带中,矿体受NW向断裂控制,发育条带状萤石。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颜色萤石的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及红外光谱开展研究。研究... 吾山萤石矿床位于华夏板块北东端,浙江萤石矿集区中部。矿床产于下白垩统馆头组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接触带中,矿体受NW向断裂控制,发育条带状萤石。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颜色萤石的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及红外光谱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萤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成矿温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从绿色萤石到紫色萤石再到黄色萤石,具有δEu值增大,∑REE值减小,LREE/HREE值增大,成矿温度逐渐降低的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3种颜色萤石结晶成矿过程为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还原环境,萤石形成顺序为绿色萤石先结晶,紫色萤石次之,黄色萤石最后形成。Tb/Ca-Tb/La、La/Ho-Y/Ho图解和包裹体测温显示,区内不同颜色萤石为同一流体来源在同一成矿期次不同阶段成矿。条带状萤石的形成是成矿热液周期性脉动上涌的结果。研究区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含F热液,吾山萤石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填充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红外光谱 矿床成因 吾山萤石矿床
下载PDF
中国最早的思政课程:溯源与镜鉴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源头活水。追本溯源,中国最早的课程肇始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早的思政课程亦滥觞于此。作为六艺之首,礼集政治、思想、道德与礼仪之教为一体,在德、行课程缺位的背... 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源头活水。追本溯源,中国最早的课程肇始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早的思政课程亦滥觞于此。作为六艺之首,礼集政治、思想、道德与礼仪之教为一体,在德、行课程缺位的背景下,承担了学校“育德”之教的使命,是中国最早的思政课程,或称之为“育德课程”。崇礼明伦是礼的课程目标,五礼六仪是礼的课程内容,二者共同构成了礼的课程核心要素,承担着学校思政课程的育人使命。六艺之中,除了作为思政课程的礼之外,其它五艺也不同程度地肩负着课程“育德”之责,蕴含了中国最早的课程思政理念,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以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两个维度,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提供了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之礼 思政课程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
下载PDF
X-Rite’s ShadeVision System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匹配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芝 刘丽 +2 位作者 朱形好 丁熙 Y Li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3-524,共2页
目的X-Rite’sShadeVision System和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匹配性。方法采用X-Rite’sShadeVision System对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进行测色。结果X-Rite’s ShadeVision System测量结果排序与原排序一致,排列差异最大有6个色片的... 目的X-Rite’sShadeVision System和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匹配性。方法采用X-Rite’sShadeVision System对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进行测色。结果X-Rite’s ShadeVision System测量结果排序与原排序一致,排列差异最大有6个色片的差距。相邻比色板的色差ΔEab参差不齐,最大的色差6.92,而最小的色差只有1.21。结论X-Rite’s ShadeVision System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不完全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色 X-rite's SHADE Vision System 比色板
下载PDF
Site-Rite 5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荣楣 王平 +3 位作者 马丽君 田奕 范玲 韩彦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比较Site-Rite 5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和传统"指压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12月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47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指... 目的比较Site-Rite 5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和传统"指压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12月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47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压法"阻断颈内静脉;2016年1月至6月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470例设为观察组,应用Site-Rite 5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2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率、置管时间、经济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以上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指压法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te-Rite 5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在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不必要经济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rite 5超声探头 头颈部肿瘤 PICC 异位颈内静脉
下载PDF
事神与均惠:从儒家祭礼的两条脉络看中国社会的神圣性来源
19
作者 宋丹丹 凌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4,217,共15页
《仪礼》中所有的《特性馈食礼》记载了儒家祭祀父祖之礼,这一礼经文本显露了儒家尝试通过蕴含“事神”和“均惠”这两条脉络的祭礼在宗族中激发“尊祖敬宗”情感的努力。其中,“事神”指的是作为主祭者的主人和主妇在宗族族人和宾客的... 《仪礼》中所有的《特性馈食礼》记载了儒家祭祀父祖之礼,这一礼经文本显露了儒家尝试通过蕴含“事神”和“均惠”这两条脉络的祭礼在宗族中激发“尊祖敬宗”情感的努力。其中,“事神”指的是作为主祭者的主人和主妇在宗族族人和宾客的帮助下馈享父祖,“均惠”指的是神惠通过礼仪动作下的饮食在父祖之神、主人主妇、宗族族人和宾客间流转。“事神”和“均惠”的双重礼意明确了神惠来源于祖先、流向宗族,达成了祖先与宗族共在的仪式效果,祭礼对于宗法制度的动态维续至关重要。宗族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儒家祭礼文本揭示了祖先是宗族神圣性的来源,这一神圣性亦通过宗族构成中国社会的基础和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祖先 宗法制度 礼物理论
下载PDF
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宁 金慧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5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在引导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情况、优点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将62例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28例),分别进行直视... 目的:探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在引导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情况、优点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将62例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28例),分别进行直视下普通置管和超声波系统引导下PICC置管,由固定的人员操作,统一评估标准,对比2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度。结果:应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引导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明显提高护患满意度。结论:使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引导PICC置管提高了护理人员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穿刺失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rite*5超声波系统 PICC置管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