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on of governance model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Reflections on the issue of River Chief System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1
作者 LI Jiang-tao ZHOU Lin LUO Xiao-hua 《Ecological Economy》 2020年第4期265-273,共9页
Government-leading,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and coordinated co-governance are the original intentions of River Chief System governance policy design,the purpose is to really improve governance benefits of the River C... Government-leading,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and coordinated co-governance are the original intentions of River Chief System governance policy design,the purpose is to really improve governance benefits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Regrettably,the current 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infancy,mainly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Whether government-leading,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and coordinated co-govemance can real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ance still lacks empirical testing.For this reason,based on the 241 questionnaires of the governance benefits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in Guangdong Province,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on the governance benefits,and further studie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verted“U”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and the governance benefit,and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had no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level and the governance benefit.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expanding the theory of River Chief System research and guiding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leading governance policy of River Chief System.On the other hand,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or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chief System organizational level governance benefit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Policy Diffusion Path and Reproduction of River Chief System
2
作者 Fang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3期227-245,共19页
The River Chief System (RCS) has evolved from local innovative practices to a national water governanc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China’s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ontrast to existing re... The River Chief System (RCS) has evolved from local innovative practices to a national water governanc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China’s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ontrast to existing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improvements of RCS,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study to reveal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RCS through three phases, with RCS spreading from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to central and western inland regions. RCS’s diffusion path involves vertical diffu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levels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Moreover, RCS has also achieved conceptual spillover, gradually expanding into other governance domains, such as the Lake Chief System, the Field Chief System, the Forestry Chief Syste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hief roles. However, it is essential to scrutinize the phenomenon of applying similar governance mechanisms to different areas, as it may result in challenges such as overburdening local governments, insuffici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oversimplification of differences in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limited applicability.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e study contributes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providing a foundation for practical policy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ater governance Policy Policy Diffusion river chief System
下载PDF
Empirical Analysis of City Contact in Zhujiang(Pearl) River Delta,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TONG De LIU Tao +1 位作者 LI Guicai YU L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In traditional urban geography, city contact research is a classic study element in city research. In general, researchers use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acts that exist between two cities. ... In traditional urban geography, city contact research is a classic study element in city research. In general, researchers use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acts that exist between two cities.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assumes ideal conditions, but these preconditions and their results often do not exist in realistic conditions. Thus, we used a modified gravity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city contacts within a specific region. This model considers factors such as intercity complementaritie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Euclidean distance. We applied this model to an empirical study of city contact in the Zhujiang(Pearl) River Delta(PRD) of China. The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could measure city contact more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an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i.e., it yielded a higher adjusted R2 value(0.379) than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result(0.259). Our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in addition to urban-regional and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ities at the administrative and market levels, as well as the corporeal and immaterial levels, play very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ity contact.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city contact,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consider more relevant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s of city contac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 contact function complementaritie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gravity model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PRD) China
下载PDF
River Chief System (RCS):An experiment on cross-sectoral coordination of watershed governance 被引量:1
4
作者 Longfei Wang Jiaxin Tong Yi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3,共3页
The tran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hed governance produce more problems beyond the capacity of each individual water-related department, leading to the fragmentatio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The River Chief S... The tran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hed governance produce more problems beyond the capacity of each individual water-related department, leading to the fragmentatio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The River Chief System (RCS) has experienced swift developments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China by appoint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heads as river chiefs. RCS works efficiently in the short-term due to its superiority in the inclusion of clear responsibility, authority, and multi-sectoral collaboration.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hority-based vertical coordina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remain unchanged, and therefore the problems of organizational logic and the responsibility dilemma still exist. Tasks including perfecting of laws,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still need to be completed. RCS reflects the routin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gr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as such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design of river managemen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chief System WATERSHED governance Cross-sector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原文传递
跨界河湖实施联合河湖长制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鞠茂森 吴宸晖 +1 位作者 顾向一 胡文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跨界河湖治理和管护是目前河湖长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传统的行政区域分段管制与河湖整体性、生态系统性存在矛盾,跨部门协同、政社协同等存在困难,提出通过联合河湖长制来协调跨界河湖治理的难题。从联合河湖长、联合河湖长制办公... 跨界河湖治理和管护是目前河湖长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传统的行政区域分段管制与河湖整体性、生态系统性存在矛盾,跨部门协同、政社协同等存在困难,提出通过联合河湖长制来协调跨界河湖治理的难题。从联合河湖长、联合河湖长制办公室、联合河湖长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实施联合河湖长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联合会商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联防联控行动、建立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建议,并论述了南京都市圈、江浙沪、川渝等地在联合河湖长制创建中取得的实践进展,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河湖长制 跨界河湖 河湖管理 协同治理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效果模拟与仿真研究
6
作者 黄万华 冯燕 +1 位作者 高红贵 黄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8,共12页
基于DPSIR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仿真模型,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维度,通过模拟与仿真,纵横对比联合河长制的政策效果,分析联合河长制政策2023—2035年的政策效果。研... 基于DPSIR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仿真模型,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维度,通过模拟与仿真,纵横对比联合河长制的政策效果,分析联合河长制政策2023—2035年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整体效果比较显著,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四个方面的政策效果明显;(2)自2023年起的未来十多年,联合河长制政策效果呈减弱趋势,并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要持续实现联合河长制较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与联合河长制政策相配套的协作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政策体系。论文为解决长三角地区流域治理中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不协同,优化流域单元与行政单元间的“条”“块”协同机制,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联合河长制 政策效果 仿真模拟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河长制对企业环境治理策略的影响
7
作者 周琼 黄国贤 +1 位作者 马伊双 任胜钢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46,共20页
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政策试点扩散阶段所形成的天然处理组与控制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河长制对企业环境治理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河长制的实施能显著促进企业采取“末端治理”策略(短期导向),但尚不... 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政策试点扩散阶段所形成的天然处理组与控制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河长制对企业环境治理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河长制的实施能显著促进企业采取“末端治理”策略(短期导向),但尚不能有效引导企业采取“源头防控”策略(长期导向),该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这种促进效应对处于经济较发达、监管距离较近、河流下游、有省级政策文件出台及进行了河长制政策再生产地区的企业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加大地区污染治理投资、增强地区环境监管力度是河长制能对企业“末端治理”策略产生促进作用的重要渠道,公众环境诉求可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企业环境治理决策的短期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环境治理 河长制 末端治理 源头防控
下载PDF
流域治理中跨域间治污成本分担失衡研究
8
作者 徐娟 彭千芸 杨继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8,共13页
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协同配合,然而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却仍然出现“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存在协同治理困境。本文从上、中、下游间成本分担失衡的角度,基于HCW方法构建反事实路径,测度政策执行导致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相对于潜在路... 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协同配合,然而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却仍然出现“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存在协同治理困境。本文从上、中、下游间成本分担失衡的角度,基于HCW方法构建反事实路径,测度政策执行导致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相对于潜在路径的减少,以此来度量经济社会成本,并进一步测度流域内成本分担失衡程度,以剖析协同治理困境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在流域治理中,上游承担的经济成本和就业成本均高于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成本分担失衡。平均来看,上、中、下游的经济成本分别约占各自地区生产总值的10.00%~13.92%、7.92%~10.57%、3.70%~4.91%,就业成本分别约占各自就业量的10.75%~13.03%、7.96%~9.36%、4.01%~5.11%。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流域治理中地区间成本分担失衡的生态补偿方案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跨域治理 河长制 成本分担失衡
下载PDF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制度创新实践及对策建议
9
作者 刘小勇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24-28,共5页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针对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推出一系列基于国情水情的创新性政策,建立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形成制度创新...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针对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推出一系列基于国情水情的创新性政策,建立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步推进、双轮驱动的河湖治理保护新格局,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在深入分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出台背景、重点要求、实施情况、实践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推进河湖复苏的薄弱环节,从发展理念、强化协同和政策供给等方面提出全面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河湖长制、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地下水“双控”制度、水土保持创新制度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需要坚持人水和谐,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协同机制,开展流域系统治理;强化政策供给保障,建设全域幸福河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复苏 河湖治理 制度创新 政策供给 河湖长制 水资源刚性约束 幸福河湖
下载PDF
河长制治理:政策工具、水利工程与系统治理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海娇 邓群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河长制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河长制治理系统机理是发展中国特色水资源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河长制治理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4个省份的5... 河长制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河长制治理系统机理是发展中国特色水资源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河长制治理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4个省份的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与河长制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工具、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系统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河长制具有一定的水资源系统治理效果。系统治理效果是借助政策工具与水利工程“软”“硬”两类治理工具,通过间接改变水资源用户取/用/排水行为的方式,或直接改变水资源系统状态的方式来共同实现的。②政策工具之和会促使所有水资源用户产生节约用水行为,强制型政策工具会促使农户选择节约型灌溉行为,混合型政策工具则会促使企业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型排污行为。③混合型政策工具会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④自愿型政策工具只有在水资源系统所受外界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公众参与治理的方式发挥系统治理效果。⑤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与系统治理效果呈现倒“U”形关系,只有当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处于适度范围内时,水利工程才具有提升系统治理效果的作用。随着水利技术水平的提高,倒“U”形曲线的顶点有所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的适度规模缩小。通过诊断复杂区域河长制治理系统的方法,认为河长制可从调整自愿型政策工具使用占比,掌握各地不同资源用户取/用/排水行为模式,支持水利技术发展,科学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河长制治理系统 政策工具 水利工程 系统治理效果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优化与协同治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欣 肖豪立 王艺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0-309,318,共11页
[目的]科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多时点生态网络,基于网络属性和人类活动进行网络评价。[结果](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由2000年的... [目的]科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多时点生态网络,基于网络属性和人类活动进行网络评价。[结果](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由2000年的2.67×10^(4)km^(2)下降到2020年的2.29×10^(4)km^(2),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区、江西、湖南交界处的山脉及鄱阳湖流域等地区。生态廊道数量由69条下降为42条,总长度由1.53×10^(4)km下降到1.16×10^(4)km。研究区内生态阻力逐渐上升,网络重心由湖北省转移至湖南省,形态上由“三横两纵”的条带式分布转变为集中组团式分布。生态网络全局集程度、网络连通性均在减弱,总体上呈现结构收缩、功能减弱的变化趋势。网络周围5,15 km范围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2)在网络优化中,基于生态网络与交通网络交汇识别102个断裂点,基于源地间距离设置17个踏脚石。在生态网络5,15 km的范围设立“核心保护带”和“生态控制带”,总长1505 km。[结论]在协同治理中,省级层面上湖北、江西两省应当完善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湖南、江西两省应当强化协同机制实施中的司法保障;市级层面上针对管理重点实行差别化管控,通过规划潜在生态廊道推进市域层面协同治理。优化后的生态网络集程度由0.22提升至0.30,有效提升区域间生态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MSPA MCR模型 网络评价 协同治理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跨界河湖的水资源冲突及合作治理机制——以石臼湖联合共治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佳丽 杜春林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7-31,共5页
河湖流域具有整体性,水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但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导致沿线城市长期采用分段管治的方法,跨界水体治理横向府际责任难以界定,行政边缘地带的水体治理成为治理难题。基于协同治理的经典模型——SFIC模型,从前提条件、催化... 河湖流域具有整体性,水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但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导致沿线城市长期采用分段管治的方法,跨界水体治理横向府际责任难以界定,行政边缘地带的水体治理成为治理难题。基于协同治理的经典模型——SFIC模型,从前提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协同结果5个方面分析苏皖两省在环石臼湖联合共治过程中存在的实然困境以及应然的合作机制,并从凝聚合作共识、强化政府催化作用、完善制度体系角度提出了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完善策略,以期为跨区域水环境协同治理作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SFIC模型 水安全 跨界河湖 冲突与合作
下载PDF
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的阻滞因素与发展策略--基于公共价值视域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劭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河长制是中国完善水治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公共价值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穆尔价值战略三角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结合在湖北省荆门市的实地调研,对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探讨。从价值、支持、能力3个维度分析发... 河长制是中国完善水治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公共价值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穆尔价值战略三角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结合在湖北省荆门市的实地调研,对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探讨。从价值、支持、能力3个维度分析发现存在的几方面阻滞因素,即公共价值选择偏差与信任折损、制度性缺陷和“民间”能量缺失、资源整合与协同行动能力不足。要化解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河长制的长效、稳定与存续,应坚持使命为上,追求公共价值集最大化;优化制度设计,扩大社会公众支持;数字赋能,整体性提升资源整合与协同治理能力,以实现“河长制”促“河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水环境治理 公共价值 河湖治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方环境治理创新如何进入国家政策议程——“二阶耦合”框架下对河长制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毓康 栗伊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共13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理解中国环境政策议程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修正多源流理论后所构建的“二阶耦合”分析框架,梳理河长制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过程,有助于揭示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理解中国环境政策议程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修正多源流理论后所构建的“二阶耦合”分析框架,梳理河长制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过程,有助于揭示中国环境政策议程设置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第一阶段,以无锡河长制为代表的政策创新暂时缓解了地方层面的水环境治理难题,但就全国而言,河长制所涉及的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只是达成了多元的局部耦合,因此其依旧停留在地方扩散和探索阶段。虽然如此,河长制的一阶局部耦合也赢得了中央政府部门的注意,驱动了国家议程设置。第二阶段,全国不同情境下的水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居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流则发生了明显变化,持续的地方探索和央地互动促使政策流实现根本性重构,加之中央政策倡导者的积极行动,从而促使三流完全耦合,河长制上升为国家政策,并开始面向全国推广。由于中国国家治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元情境性的特征,河长制案例所示的“二阶耦合”体现了“松散耦合”的理论价值,为理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弹性和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治理 政策 政策议程 河长制 多源流理论
下载PDF
运动式治理视域下中国河长制的创新类型--基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多案例类型学分析
15
作者 郝郁青 李靖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302,共13页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河流天然具有的流动属性必然涉及跨越区域和超越主体的治理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河流污染所折射出的问题早已超越环境、经济和民生的范畴,但面对各流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河流天然具有的流动属性必然涉及跨越区域和超越主体的治理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河流污染所折射出的问题早已超越环境、经济和民生的范畴,但面对各流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各自为政、监管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水治理却陷入“越治理,越污染”的怪圈。为此,党中央多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也提出了环境污染精准治理、统筹管理和协同控制的具体策略。而“河长制”作为水治理的新型行政模式,亦可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小窥大的重要窗口,完全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的发展需要。为更好地探究河长制在实践中的发展,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类型学分析方法,搜集中国各地“河长制”的创新实践,利用质性分析软件RQDA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最终从战略层、决策层、执行层确立法律依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三大框架,并在此框架之下对各地案例进行分类描述,以期归纳总结运动式治理视域之下“河长制”在各地的创新类型及其展开逻辑。研究发现,法律在战略层面为“河长制”机构的设立及其权力运作提供依据,组织结构在决策层面对“河长制”的权限进行灵活调整,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则在执行层面将“河长制”的施政意图落到实处。可以说,河长制在水污染领域的有益探索,在为政府治理与改革总结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动式治理 水治理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构建——基于河长制的创新与发展
16
作者 田莹莹 耿雯 陈伟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是流域治理的一项重大工程,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长制是流域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能系统解决流域治理难题,促进流域内水质的提升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需要河长制的支撑与融... 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是流域治理的一项重大工程,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长制是流域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能系统解决流域治理难题,促进流域内水质的提升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需要河长制的支撑与融合。随着河长制的实施,河长制也面临着缺乏法律支撑、协作机制不完善、形式化问题依然突显、与黄河流域融合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大河长制的创新与发展,以河长制的目标为基石、体系为重点、创新为导向,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协同治理 河长制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SFIC模型视角下农村河流协同治理研究——基于南通市X镇生态河建设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钰雯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农村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因其存在公共物品属性以及治理的复杂性,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依托协同治理理论,构建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基于南通市X镇生态河建设项目的个案,在深度探析其在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 农村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因其存在公共物品属性以及治理的复杂性,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依托协同治理理论,构建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基于南通市X镇生态河建设项目的个案,在深度探析其在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及协同效果等方面治理困境的基础上,从构建激励机制、催化作用、保障体系、沟通交流平台和监督评估体系多角度提出完善之策,以期改善农村水环境,实现农村河流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河流 协同治理 水环境治理 SFIC模型 生态河建设
下载PDF
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河长制实施效果评价
18
作者 韩志虎 章运超 柴朝晖 《江淮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科学量化评价河长制实施效果,提升河湖管理效能,利用2012—2021年相关数据建立了包括1个目标层、6个准则层、17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定量评价安庆市河长制实施效果,运用障碍度模型... 为科学量化评价河长制实施效果,提升河湖管理效能,利用2012—2021年相关数据建立了包括1个目标层、6个准则层、17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定量评价安庆市河长制实施效果,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河长制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2012—2021年安庆市河长制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分值从0.21上升至0.78。结果表明河长制管理水平呈不断提高趋势,水域岸线管控及执法监管工作正面效果逐年凸显,水环境治理与水污染防治还需有针对性地加强。评价方法适用于安庆市河长制绩效考核研究,可为其他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障碍度 安庆市
下载PDF
效能提升视角下政府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机制分析:以“揭榜挂帅”“赛马制”和“首席制”为例
19
作者 王悦 阿儒涵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177-184,共8页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空前高涨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选择科研项目的资助与管理机制,通过向管理要效率,提升政府科技投入效能成为政府项目资助与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揭榜挂帅”等新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空前高涨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选择科研项目的资助与管理机制,通过向管理要效率,提升政府科技投入效能成为政府项目资助与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揭榜挂帅”等新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自提出和进行实践探索以来,已有相关研究缺乏对其具体模式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特别是缺乏对其使用条件和选择依据等方面的研究。为此,从政府科研项目的科学目标确定性与资源充分性出发构建政府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机制的二维分析模型(以下简称“二维模型”),并基于此以“揭榜挂帅”“赛马制”和“首席制”等3种典型的项目管理机制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二维模型,政府项目管理机制的重点,对于资源充足、资助目标明确具体的项目主要在于如何快速达成目标,对于资源充足、资助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的项目在于过程管理,对于资源有限、资助目标明确具体的项目在于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完成资助目标,而对于资源有限、资助目标不够明确的项目则通常不考虑进行资助。综合比较来看,“揭榜挂帅”极其注重研究成果,属于出口竞争,适用于政府资源充足且资助目标明确具体的情境;“赛马制”将资源聚焦优势主体,偏向于出口竞争,适用于政府资源相对有限而资助目标明确具体的情境;“首席制”强调首席角色的战略眼光及个人能力,属于入口竞争,适用于政府资源充足而目标宏观的情境。最后,从理清政府资助目标与资源、基于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模式并动态灵活调整管理机制,以及兼顾政府宏观指导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中国政府科研项目资助管理机制选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科研项目 项目资助 项目管理机制 “揭榜挂帅” “赛马制” “首席制” 科技投入效能 二维模型
下载PDF
河长制下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模型
20
作者 吴桨 张兰婷 +3 位作者 方媛瑗 付莎莎 杨平 刘聚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24,132,共7页
为探讨河长制实施背景下江西省水环境治理的成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2010年至2021年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水环境治理效率开展测算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从2010年的0.948下降至2014年的0.7... 为探讨河长制实施背景下江西省水环境治理的成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2010年至2021年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水环境治理效率开展测算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从2010年的0.948下降至2014年的0.792,然后增加到2021年的0.978,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此外,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赣北优于赣中、赣中优于赣南的特点。自河长制实施以来(2016年至2021年),江西省的水环境治理效率提高了9.4%。分析还发现,经济水平和科技创新对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呈正相关,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则表现为负相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江西省各地水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提升、河长制的实施以及打造生态文明的“江西样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效率 河长制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