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赣方言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韵读同一等韵现象考察
1
作者 瞿建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湖南、江西境内都存在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韵读同一等韵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在湖南境内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移民资料来看,湖南境内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字读同一等韵现象是受到了江西移民的影响。江西省曾有一大片方言点深臻曾... 湖南、江西境内都存在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韵读同一等韵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在湖南境内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移民资料来看,湖南境内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字读同一等韵现象是受到了江西移民的影响。江西省曾有一大片方言点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韵本来就读如一等韵,虽然如今这些方言点分布比较分散。江西移民来到了经济比较落后、交通比较闭塞的湘西和湘南地区,由于与外界交往少,遭受的冲击小,反而更多地保留了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臻曾梗摄 开口三(四)等韵 一等韵 江西移民
下载PDF
汉泰空间维度词“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宗真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1期95-101,共7页
“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空间维度词,它具有空间义和非空间义两种语义功能。基于汉泰大型语料库,观察汉泰空间维度词“深”在实际应用中的词语搭配和语义功能,并从认知的角度阐述汉语“深”与泰语对应词“lɯk”的空间概念、空间隐喻的特... “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空间维度词,它具有空间义和非空间义两种语义功能。基于汉泰大型语料库,观察汉泰空间维度词“深”在实际应用中的词语搭配和语义功能,并从认知的角度阐述汉语“深”与泰语对应词“lɯk”的空间概念、空间隐喻的特点。在空间义上,由于中、泰民族对事物认知视角存在不同,导致汉语、泰语对“深”空间描述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两种语言对“深”空间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也使“深”从空间概念投射到非空间概念时,存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维度词 汉泰对比 语义分析
下载PDF
宋词韵-m韵尾消变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魏慧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6期69-72,共4页
宋词咸、深二摄阳声韵韵字的入韵情况反映:深摄字-m尾比咸摄字-m尾要牢固,消变时间 晚于咸摄。宋代咸摄字已经大量跟山摄字合韵,两摄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应当合并为寒覃部较为合理。 而深摄字在宋代的韵尾消变处于初期阶段,应当独立为侵... 宋词咸、深二摄阳声韵韵字的入韵情况反映:深摄字-m尾比咸摄字-m尾要牢固,消变时间 晚于咸摄。宋代咸摄字已经大量跟山摄字合韵,两摄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应当合并为寒覃部较为合理。 而深摄字在宋代的韵尾消变处于初期阶段,应当独立为侵寻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m韵尾 咸摄
下载PDF
明代南方官话深臻曾梗四摄的分合
4
作者 宋华强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5-716,767,768,共14页
本文考察了深臻曾梗四摄阳声韵字在明代南方官话韵书韵图和其他文献中的分合关系,并结合今长江流域官话方言中曾梗摄合口字的读音,认为湖广、四川等地官话中,最迟明中期,深臻曾梗四摄已合并,而江淮地区官话则直到明后期才开始合并,且西... 本文考察了深臻曾梗四摄阳声韵字在明代南方官话韵书韵图和其他文献中的分合关系,并结合今长江流域官话方言中曾梗摄合口字的读音,认为湖广、四川等地官话中,最迟明中期,深臻曾梗四摄已合并,而江淮地区官话则直到明后期才开始合并,且西部早于东部,深臻曾梗合并这一音变在长江中上游发生时间早于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臻摄 曾梗摄 曾梗摄合口 江淮官话
原文传递
“高/深+N”的组配及语义对接的管控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雅青 储泽祥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9,共8页
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特别重要的义素,我们把语义特征定义为一个一个的语义接口,跨对度量形容词"高"与"深"可以提供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意义的六对语义接口。组配项与组配项之间语义接口的匹配,我们称为语义对接。语义... 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特别重要的义素,我们把语义特征定义为一个一个的语义接口,跨对度量形容词"高"与"深"可以提供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意义的六对语义接口。组配项与组配项之间语义接口的匹配,我们称为语义对接。语义对接是组配成立的基本制约因素,"高/深+N"定中粘合式组配中,语义对接从五个角度对组配进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N" 语义接口 语义对接 管控
原文传递
音变与层次在闽东方言共时层面的交集——以深、臻摄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袁碧霞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本文对中古深摄侵缉韵、臻摄真质韵字在闽东方言中的读音做深入剖析,并以福州方言为重点,比较闽东其他方言,剥离出音变和层次两种性质的读音,归纳这几个读音在闽东内部的层次对应。
关键词 音变 文白 历史层次 闽东方言 臻摄
原文传递
论“深摄结构”与“覃韵地位”
7
作者 吴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6,共8页
不仅"前切韵"时期,《切韵》时代覃韵与侵韵也可合为一类,构成"深摄结构",其音韵结构为开口一三等,无合口类韵;覃韵拟作*?m比*um更合音变原理。
关键词 覃韵 开口 合口
原文传递
“深+N”组配的功能及功能间的协同性考察
8
作者 赵雅青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2期17-20,共4页
粘合式定中组配"深+N"的项目是相对有限的,通过对该项目在特定范围内穷尽性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形名粘合组配的语义、句法、语用功能及功能间的协同性情况。
关键词 +N”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语用功能 协同性
原文传递
“深臻曾梗”四摄韵尾分混的地域分布及历史来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爱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0,104,共9页
中古"深臻"摄和"曾梗"摄来源的前后鼻音尾的分混是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区别特征之一,其分混的类型及格局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我们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梳理与考察,发现这种地域分布格局在宋元时期基本定型。相混... 中古"深臻"摄和"曾梗"摄来源的前后鼻音尾的分混是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区别特征之一,其分混的类型及格局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我们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梳理与考察,发现这种地域分布格局在宋元时期基本定型。相混型的早期来源很可能是中原方音,不混型可能来源于金元时期形成的以幽燕方言为基础的北系官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臻曾梗 韵尾相混 地域分布 历史来源
原文传递
卫姒簋的自名修饰语研究
10
作者 王英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129-135,283,共8页
西周晚期的卫姒簋为豆形簋,其铭文释文为“衛(卫)始(姒)乍(作)■?(簋)”。研究表明:簋前修饰语有表示特征、饮食、荐献祭祀、媵嫁、出行或随葬、数量等多种类别,卫姒簋中的■字应隶定为■,表荐献义;■字为“深”的简写,其顶部■形或为... 西周晚期的卫姒簋为豆形簋,其铭文释文为“衛(卫)始(姒)乍(作)■?(簋)”。研究表明:簋前修饰语有表示特征、饮食、荐献祭祀、媵嫁、出行或随葬、数量等多种类别,卫姒簋中的■字应隶定为■,表荐献义;■字为“深”的简写,其顶部■形或为倒置器皿的构件的一部分,或为羡符“一”。“深”“覃”“寻”三者关系密切,“深”有“温”义,“■(簋)”意思即为“盛放荐献熟食/温食之簋”,青铜器中类似动宾结构的自名修饰语有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姒簋 荐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