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译经中的假设语气助词"时" 被引量:17
1
作者 龙国富 叶桂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历来人们认为汉语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产生于唐宋时期,通过对中古译经中的"时"字调查,我们认为在中古译经中出现了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的用法,应该得到关注。同时我们讨论了"时"的来源... 历来人们认为汉语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产生于唐宋时期,通过对中古译经中的"时"字调查,我们认为在中古译经中出现了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的用法,应该得到关注。同时我们讨论了"时"的来源和语法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语气助词 语气 语法化 汉语 用法 假设 译经 唐宋时期 来源
下载PDF
互动与转换:语言复杂性显隐关系的新审视——以汉语“时”类时间结构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福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0,共7页
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 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性形式"主谓结构+时"。该形式后来又可以表示条件、假设、因果等关系,进而具有隐性复杂性。当前研究认为语言复杂性存在显性与隐性的对立,而从"主谓结构+时"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语言显性复杂性和隐性复杂性还存在互动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复杂性 显性复杂性 隐性复杂性 “时”类时间结构 “主谓结构+时”
下载PDF
王力《古代汉语》部分释义商兑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戴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某些释义有待商榷,如:"少益耆食"中的"益"是"稍稍"之意而非"更加"之意,"大叔完聚"中的"聚"应为"聚粮食"而非"聚百姓","...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某些释义有待商榷,如:"少益耆食"中的"益"是"稍稍"之意而非"更加"之意,"大叔完聚"中的"聚"应为"聚粮食"而非"聚百姓","矢贯余手及肘"之"及"应为"和"之意而非"到"之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古代汉语》
下载PDF
说清华简《芮良夫毖》“其罚时尚其德型宜利” 被引量:2
4
作者 邬可晶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4期13-23,125,共12页
清华简《芮良夫毖》22号简"曰"领起的一句话当释读为"其罚时尚,其德型宜利",意谓周邦的刑罚确实不断加重,其道德型范合该以利行,这是芮良夫的愤激之辞。文章对"时""宜"二词由"是"&qu... 清华简《芮良夫毖》22号简"曰"领起的一句话当释读为"其罚时尚,其德型宜利",意谓周邦的刑罚确实不断加重,其道德型范合该以利行,这是芮良夫的愤激之辞。文章对"时""宜"二词由"是""当"之义演变为表示承接关系的"则"一类用法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描写。文末附带讨论了《诗·魏风·园有桃》传世本与安大简本的一处"我""言"异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下载PDF
“时而”的词汇化和特异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红妮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186-199,共14页
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化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 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化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式的影响,而与“时……时”“有时……有时”格式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时而”成词过程中的特异性。词汇化不都是单个、孤立、规则的现象,有的可能是一批、一类、甚至整个词汇系统间的相互系联、调整、互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而” 词汇化 特异性 “有时而……有时而” 词汇系统
下载PDF
寻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礼乐文化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树群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行为。前者在于寻求四季时节的规律,后者在于规范平等交易的准则,其最根本的理论内涵是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遵从。"协时月"是在用"音律来测知四方之风"的&q...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行为。前者在于寻求四季时节的规律,后者在于规范平等交易的准则,其最根本的理论内涵是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遵从。"协时月"是在用"音律来测知四方之风"的"协风"活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正日"是在"协时月"基础上进一步对时节节点的准确认知。"同律度量衡"是要使"律度量衡齐一",还原其在先秦时期的理论内涵,应当是律度量衡相须为用,而非度量衡生于律。阐释"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时代意义应该是遵从自然规律,敬天爱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时月正日 同律度量衡 礼乐 朱载堉
下载PDF
“後”(后)不是语气词
7
作者 李景泉 《阴山学刊》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修订本《辞源》"後"字条义项(五)"助词。表示语气,犹呵或啊"是错误的。依据汉语词法,古代"後"字亦犹"时"也,此有古文献作为佐证。
关键词 《辞源》 後(后) 语气词 汉语词法 古代
下载PDF
《诗经·大雅·绵》“曰止曰时”释义商兑
8
作者 彭慧 朱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大雅·绵》乃《诗经》中颇具代表性的长篇史诗,诗人记叙了太王迁岐开荒及文王伐戎安邦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周朝圣王的敬德保民与勤勉笃行。对于“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一句中的“止”“时”二字,郑玄释“止”为“止居”、释“时”为... 《大雅·绵》乃《诗经》中颇具代表性的长篇史诗,诗人记叙了太王迁岐开荒及文王伐戎安邦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周朝圣王的敬德保民与勤勉笃行。对于“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一句中的“止”“时”二字,郑玄释“止”为“止居”、释“时”为“是”,及至清代中叶,王引之则以古人的行文之法为据,释“时”为“跱”,认为“止”“时”同为“居止”之义。然而,斟酌文义并考察字词用意,进而参照古人的占卜实践和《诗经》的行文通例,不难发现,王氏之说亦有未安,“时”当通“善”,“止”当通“祉”,二者同为“吉”义。所谓“曰止曰时”紧承上文“爰契我龟”,是对太王占卜迁岐并获吉兆的正面陈述,也是对太王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并赢得民心的侧面烘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绵》 曰止曰时 释义
下载PDF
“时”系字群与先民原始时间观 被引量:2
9
作者 牛珺莉 《东南文化》 2001年第5期60-62,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认为:“时”系字群的构形与日月的运行有一定关系 ,反映出先民原始时间观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时”系字群 原始时间观
下载PDF
频率副词“时”与“时时”的多角度比较研究
10
作者 谢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6-69,共4页
"时"与"时时"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相对高的一对副词,是副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与"时时"在语义、句法功能和语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细微的差别。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 "时"与"时时"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相对高的一对副词,是副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与"时时"在语义、句法功能和语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细微的差别。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时"与"时时"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对"时时"的历史演变和成词过程进行考察,并探究了"时时"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 “时时” 语义 句法 语用
下载PDF
近代汉语中的糅合式因果句及相关句式
11
作者 李为政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糅合式因果句、“既/既然p时,q”式因果句、“p,所以说q”式因果句以及“p,以致/以至/以至于q”式因果句是近代汉语中值得注意的四种因果句。糅合式因果句形成的关键在于合并两个句子的重复部分,表因连词“既”、“既然”和假设助词“... 糅合式因果句、“既/既然p时,q”式因果句、“p,所以说q”式因果句以及“p,以致/以至/以至于q”式因果句是近代汉语中值得注意的四种因果句。糅合式因果句形成的关键在于合并两个句子的重复部分,表因连词“既”、“既然”和假设助词“时”搭配的关键在于受到假设连词“若”在语义上的渗透,“说”虚化的关键在于q由已知信息发展为未知信息,表果连词“以致”、“以至”和“以至于”语义偏向的流变则与填补空格和类化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因果句 糅合 “时” “说”
下载PDF
从“若+X+假设助词”看假设助词的历时演变
12
作者 林春香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1-45,共5页
"若+X+假设助词"格式是汉语表假设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这一格式能够较准确地对相应的假设连词进行定性,因此通过对这一格式历时演变的研究,可以很清晰地勾勒出假设助词"者、时、後、呵"等的历史更替情况。
关键词 假设助词
下载PDF
常被误用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例析
13
作者 王春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5期22-26,共5页
成语是文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成语的正确释义,需要回溯其历史出处。当前,“失不再来”“时不再来”两种表达,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思路。因此,该文拟从历时角度,对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产生进行历史溯源,分析其内部结构。同... 成语是文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成语的正确释义,需要回溯其历史出处。当前,“失不再来”“时不再来”两种表达,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思路。因此,该文拟从历时角度,对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产生进行历史溯源,分析其内部结构。同时,对误用表达“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教学建议:高校教师不仅要对相关词语进行规范化教学,还应从结构、语义、信息安排等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辨能力,保证成语学习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不再来 失不再来 历史溯源 话题 语义 成语教学
下载PDF
释清华简《尹至》“汝告我夏隐率若■(诗)”之“■(诗)”
14
作者 王文意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汝告我夏隐率若■”之■的本字是“寺”,此几无疑义。李学勤将“寺”进一步释为“时”,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这个字最有代表性的释读。廖名春曾提出应释为“诗”,但未得到主流认可。其实,这个字释为“诗”更为妥当。一佐以“时”说的漏洞... “汝告我夏隐率若■”之■的本字是“寺”,此几无疑义。李学勤将“寺”进一步释为“时”,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这个字最有代表性的释读。廖名春曾提出应释为“诗”,但未得到主流认可。其实,这个字释为“诗”更为妥当。一佐以“时”说的漏洞,二佐以俞樾释读《吕氏春秋》之“诗”时的论述,三佐以李学勤等对清华简《金滕》“诗”的释读和“寺”“志”字形的比较,四佐以诗学源头概念,可以得出“■释为‘诗’比释为‘时’更合适”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与“诗” 尹至 金滕 吕氏春秋 诗学
下载PDF
《时病条辨》考析
15
作者 朱传磊 于业礼 王兴伊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1期84-89,共6页
《时病条辨》四卷,古瀛隐名氏原著,弇南钱雅乐增订,现存稿本,收入《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点校出版。通过对该书的梳理研究,发现隐名氏原文具有体例合宜、论治精详等特点,钱雅乐之增补,对原书中顺序不合理的条文位置进行调... 《时病条辨》四卷,古瀛隐名氏原著,弇南钱雅乐增订,现存稿本,收入《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点校出版。通过对该书的梳理研究,发现隐名氏原文具有体例合宜、论治精详等特点,钱雅乐之增补,对原书中顺序不合理的条文位置进行调整,并补充部分内容,为原书增色不少。书中有关霍乱论治的内容,其理论介于王孟英与徐子默之间,颇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雅乐 《时病条辨》 霍乱
下载PDF
阜阳汉墓木牍古书章题“当今之内”“不观内岸”新考——兼议《孔子家语》“当今之君”“不观高崖”相关问题
16
作者 陈世庆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8-22,共5页
据学界研究,阜阳汉墓一号木牍存有“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时”“子曰不观高岸”两个章题。通过字形辨正,通过与《孔子家语》《说苑》所记载的孔子言辞的比较,发现这两个章题应作“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子曰不观内岸”。“当今之内”... 据学界研究,阜阳汉墓一号木牍存有“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时”“子曰不观高岸”两个章题。通过字形辨正,通过与《孔子家语》《说苑》所记载的孔子言辞的比较,发现这两个章题应作“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子曰不观内岸”。“当今之内”的“内”并有“房室”“朝廷”之义;“内岸”即“汭岸”,指河流弯曲处的侵蚀岸、大小河流交汇处大河的受水岸。以上发现对研究孔子的著述在西汉的流传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汉墓木牍章题 当今之内 当今之时 内岸 高岸 孔子家语
下载PDF
《王祯农书·授时图》与二十四节气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建川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元代农学家王祯首创的《授时图》继承了《夏小正》《礼记·月令》中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整体系统思想,它以图画的形式,体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的"天、地、人、稼"合一的"四才观"。《授时图》突出传统的"二十四节... 元代农学家王祯首创的《授时图》继承了《夏小正》《礼记·月令》中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整体系统思想,它以图画的形式,体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的"天、地、人、稼"合一的"四才观"。《授时图》突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核心地位,以之定月份定季节,使节气与相应的农事安排有机结合,体现了王祯对官方所颁行历法的变通,由此做到"授时历每岁一新,《授时图》常行不易",在农业生产、生活上具有实用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祯农书》 《授时图》 《授时图》诗 二十四节气
原文传递
《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初探——兼论《四声等子》与《指玄论》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萧振豪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0,共9页
杨从时编《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现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时代最晚不会晚于明代中叶,是四库本以前的唯一传世《四声等子》本子。文章对重编本在校勘学上的价值及其切身与见母列位问题做了说明,梳理了重编本所反映《四声等子》与《指玄... 杨从时编《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现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时代最晚不会晚于明代中叶,是四库本以前的唯一传世《四声等子》本子。文章对重编本在校勘学上的价值及其切身与见母列位问题做了说明,梳理了重编本所反映《四声等子》与《指玄论》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 四声等子 杨从时 指玄论 见母列位 等韵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