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步复句“虽然p,也q”的语义特征
1
作者 阎中元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让步复句“虽然p,也q”中,让步连词“虽然”和副词“也”联结前后分句,整个复句可以表达一种对比义。这种对比义与副词“也”的类同义有关。同时,该让步复句具有虚实两种语义类型。有时,整个复句由于具有鲜明的转折义,可以进一步略去... 在让步复句“虽然p,也q”中,让步连词“虽然”和副词“也”联结前后分句,整个复句可以表达一种对比义。这种对比义与副词“也”的类同义有关。同时,该让步复句具有虚实两种语义类型。有时,整个复句由于具有鲜明的转折义,可以进一步略去句首连词“虽然”,省略后句义保持不变。与同类的“虽然p,但是q”相比,“虽然p,也q”侧重表达“q”的不变性,两者在语义上存在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然p 也q” 让步复句 “虽然” “也”
下载PDF
从句法角度看连词“虽然”的产生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朝红 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2-125,共4页
连词"虽然"是现代汉语里让步连词的"典型成员",它经由了"非词"到连词的演变过程,代表了连词来源的一大类别。句法结构的演变是促使连词"虽然"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连词 虽然 句法 演变
下载PDF
连词“虽然”“然虽”考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百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虽然"产生于后汉南北朝,"然虽"产生于汉魏六朝,二词在汉语史中的用法,主要是表事实让步,其次是表假设让步。"虽然"在元明清时代(主要见于白话小说)还用同"既然"。二词在后代文献的总的分布情... "虽然"产生于后汉南北朝,"然虽"产生于汉魏六朝,二词在汉语史中的用法,主要是表事实让步,其次是表假设让步。"虽然"在元明清时代(主要见于白话小说)还用同"既然"。二词在后代文献的总的分布情况是:文言色彩较浓的作品中用例少,口语程度较高的作品中用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虽然” “然虽” 产生 用法
下载PDF
“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燕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1,共11页
本文考察叙述和论述两种文体中"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结论是: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信息类型和安排方式、句式与上文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 本文考察叙述和论述两种文体中"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结论是: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信息类型和安排方式、句式与上文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认为,这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不同文体的写作意图、写作特点、句式的使用意图、表达重点、表达要求和篇章连贯的手段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然P 但是Q” 语用意图 信息类型 上下文 语义关系
下载PDF
非实言类“虽然”句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倪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非实言类"虽然"句按其语表形式可分为"语境标记式"和"语汇标记式"两类。此类句式虽具有非实言的语表形式,但从意义来看,其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仍是实言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机制与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 非实言类"虽然"句按其语表形式可分为"语境标记式"和"语汇标记式"两类。此类句式虽具有非实言的语表形式,但从意义来看,其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仍是实言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机制与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主观视点有关。同时,由于其形式与内容上矛盾,此类句式具有特定的成立条件和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实言 “虽然” 让步句
下载PDF
“固然”、“虽然”之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彩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通过语料分析,可以发现,"固然"表示回应性让步,"虽然"表示"自主性让步",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固然"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是受到语用中的"礼貌原则"和"权势原则"制约的。"... 通过语料分析,可以发现,"固然"表示回应性让步,"虽然"表示"自主性让步",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固然"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是受到语用中的"礼貌原则"和"权势原则"制约的。"固然"是有标记的让步表达方式,"虽然"是无标记的让步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然 虽然 礼貌原则 权势原则
下载PDF
试析标示反向条件关系的“尽管”
7
作者 胡建锋 曹童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连词"尽管"具有反向条件标示功能,其关联的P与后续句Q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而且P不利于Q的出现。Q必须是确定性的,一般是陈述句,Q中有时可以不出现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在表达过程中,"尽管"与"虽然"的视... 连词"尽管"具有反向条件标示功能,其关联的P与后续句Q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而且P不利于Q的出现。Q必须是确定性的,一般是陈述句,Q中有时可以不出现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在表达过程中,"尽管"与"虽然"的视角不同,P、Q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语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管 反向条件关系 虽然 差异
下载PDF
“虽然”的语法化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凯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7-69,共3页
连词“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词组,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一个让步从句。在中古汉语时期语法化为一个复音连词,位于从句之首,表达一种容认性的让步关系。
关键词 连词 虽然 让步复句 语法化
下载PDF
浅论《论语》中关联词“虽”
9
作者 王迪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论语》中,关联词"虽"共出现31次,均表示转折关系,如果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其语法功能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已然事实,是一种"事实—转折"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虽然",共有22处;一类表示... 《论语》中,关联词"虽"共出现31次,均表示转折关系,如果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其语法功能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已然事实,是一种"事实—转折"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虽然",共有22处;一类表示未然的状态,是一种"让步假设—转折"的关系,可译为"即使",共有9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对《论语》中的"虽"的特点进行了发掘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虽然 即使 关联词 “Sui(虽)” “suiran(虽然)” “Jishi(即使)”
下载PDF
“虽然”“即使”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丽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1-127,共7页
"虽然"和"即使"在虚实问题上存在跨类现象,它们有比较强的可替换性,尤其"即使"表现出更广的适用范围和更强的替换能力。在因果违逆型的让步句中,可以从让步项(A)而结果项(B)逆向因果关系的成立,推理出让... "虽然"和"即使"在虚实问题上存在跨类现象,它们有比较强的可替换性,尤其"即使"表现出更广的适用范围和更强的替换能力。在因果违逆型的让步句中,可以从让步项(A)而结果项(B)逆向因果关系的成立,推理出让步前项和结果项逆向因果关系的成立。从预设上看,"即使"句的预设是"如果非A,那么B",而"虽然"句的预设是那么"如果A,那么非B"。由于"虽然"的意义偏向于实言,"即使"句表现出更强的礼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然” “即使”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虽然A,但是B”句式语义关系探析
11
作者 尹蓝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2-75,共4页
"虽然A,但是B"句式中不仅包含可以从语表形式中找到的本项A、B,还包含隐含在语表形式内部的关项A’、B’。并列类逆转转折句"虽然A,但是B"句式中本项A、B之间互为直接可比述谓结构,具有非制约性;因果类逆转转折句&q... "虽然A,但是B"句式中不仅包含可以从语表形式中找到的本项A、B,还包含隐含在语表形式内部的关项A’、B’。并列类逆转转折句"虽然A,但是B"句式中本项A、B之间互为直接可比述谓结构,具有非制约性;因果类逆转转折句"虽然A,但是B"句式中本项A、B之间互为间接可比述谓结构,具有逆向制约性。"虽然A,但是B"句式中的本项A和关项A’之间具有语义的对立性,本项B和关项B’之间具有语义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然A 但是B” 语义关系 本项 关项
下载PDF
关联词“虽然”的位置变化对转折复句加工的影响
12
作者 周统权 顾秀林 周思若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22-32,158,159,共13页
在现代汉语里,“虽然”是转折复句的关联词,可以位于从句句首,也可以位于从句主语之后(包括主语-状语之间和状语-动词之间两种情况)。通过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考察了“虽然”的位置变化对三类转折复句的加工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关联词位居... 在现代汉语里,“虽然”是转折复句的关联词,可以位于从句句首,也可以位于从句主语之后(包括主语-状语之间和状语-动词之间两种情况)。通过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考察了“虽然”的位置变化对三类转折复句的加工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关联词位居从句动词之前的句子加工最难(句式C),关联词位居首名词之后的句子加工最容易(句式B),关联词位居从句之首的句子加工难度居中(句式A)。引发加工难度等级(C>A>B)的原因包括句法预期、附加语同现、句式频率和“虽然”的句法节点改变等方面。首次从语言学和认知加工视角探讨了关联词位置变化对转折复句理解的影响,同时也为Pan和Paul(2018)理论假设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初步的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词 副词 “虽然” 位置 转折复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