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意象的翻译 被引量:6
1
作者 白立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意象imagery是诗歌的灵魂。“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英国读者对“summer”这个意象的感受与中国读者对“夏天”的感受并不相同。同一意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译者需要慎重处理。
关键词 意象 "夏天"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翻译 诗歌
下载PDF
浅析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中“summer”的翻译
2
作者 郑隽娴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64-65,共2页
近年来,关于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中的summer究竟如何翻译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应译作春日,而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认为应译作夏日。本文首先回顾学术界争论的主要焦点和论据,然后从诗歌的受赠者、作者的创作意图、... 近年来,关于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中的summer究竟如何翻译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应译作春日,而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认为应译作夏日。本文首先回顾学术界争论的主要焦点和论据,然后从诗歌的受赠者、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令气候、意象、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等五方面对summer指代的季节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意在证实summer的确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18首十四行诗 “summer” 夏日 春日 翻译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ummer”意象的修辞及其汉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延芬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意象是诗歌的精华,是诗之灵魂,而通过修辞手段塑造的意象才更引人入胜。"summer"作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常见的意象,通过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段,得到了充分而广泛的应用。文章探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意象的修... 意象是诗歌的精华,是诗之灵魂,而通过修辞手段塑造的意象才更引人入胜。"summer"作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常见的意象,通过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段,得到了充分而广泛的应用。文章探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意象的修辞构成方式,对比考察10个译者对这些修辞的翻译策略,认为可以采用三种策略:直译法、直译加修饰、意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夏天”意象 修辞 汉译
下载PDF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western Siberian summer mean and extreme rainfall during 1982-2021
4
作者 Yali Zhu Fangwu Song Dong Gu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本文研究发现,西西伯利亚夏季降水在1995年后显著增加,2012年后又有所减少,极端降水日数和强度呈现一致的变化特征.伴随这两次降水的年代际增加/减少,西西伯利亚上空出现异常气旋/反气旋和水汽幅合/幅散.极端降水发生时的区域环流特征... 本文研究发现,西西伯利亚夏季降水在1995年后显著增加,2012年后又有所减少,极端降水日数和强度呈现一致的变化特征.伴随这两次降水的年代际增加/减少,西西伯利亚上空出现异常气旋/反气旋和水汽幅合/幅散.极端降水发生时的区域环流特征在三个时段基本一致:西西伯利亚低空出现气旋性异常,高空为西北-东南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偶极子型.1995-2011年期间,极端降水日数更多,强度更强,上述异常环流型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乌拉尔高压 北大西洋 波流相互作用
下载PDF
Projec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following-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based on CMIP6 simulations
5
作者 Yue Sui Guoping Xi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6期40-47,共8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长江中游夏季降水(YRSR)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基于CMIP6模式数据,本文预估了未来ENSO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关系的变化.与1979~2014年相似,SSP5-8.5高排放情景下ENSO-YRSR的关系仍表现为前冬发生厄尔尼诺(拉尼娜)...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长江中游夏季降水(YRSR)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基于CMIP6模式数据,本文预估了未来ENSO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关系的变化.与1979~2014年相似,SSP5-8.5高排放情景下ENSO-YRSR的关系仍表现为前冬发生厄尔尼诺(拉尼娜)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为正异常(负异常).同时,仍然受三个物理过程影响:前冬ENSO影响次年夏季印度洋海温(ENSO-TIO SST),印度洋海温异常进而影响菲律宾对流(TIO SST-PSC),菲律宾对流对长江中游夏季降水产生影响(PSC-YRSR).例如,(1)5个CMIP6好模式的中位数和20个EC-Earth3好子集的中位数均预估ENSO-YRSR在2015~2100年大部分时段保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为上述三个物理过程的相关关系在未来也显著.(2)30个CMIP6模式的中位数和56个EC-Earth3子集的中位数预估ENSO-YRSR关系略有增强;主要是因为上述三个物理过程在未来变强.(3)5个CMIP6好模式的中位数预估ENSO-YRSR关系仍强于30个CMIP6模式的中位数结果,主要是因为前者预估的TIO SST-PSC和PSC-YRSR关系更强.未来将关注ENSO-YRSR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夏季降水 中国 降水预估
下载PDF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支蓉 高辉 孙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冀等地造成极其严重的雨涝灾害。2023年夏季我国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次高,北方地区暖异常明显,华北、西北等地区阶段性高温热浪尤为突出。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是由不同环流系统造成的。其中,华北南部降水异常偏多主要由7月底至8月初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气尺度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所致,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外围环流与异常偏西、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配合,再加上太行山东麓的地形效应是其主要原因。盛夏东北东部异常偏南风引导的水汽输送在整个对流层都异常偏强,造成东北北部和东部降水明显偏多,这一异常环流与初夏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减小及盛夏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均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高温热浪 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 台风杜苏芮 台风卡努
下载PDF
U-Net: A deep-learn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summer precipitation forecasts in China
7
作者 Qimin Deng Peirong Lu +1 位作者 Shuyun Zhao Naiming Yu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本研究应用了名为U-Net的深度学习方法来提高中国夏季(6–8月)降水的预报技能,预报时段为1981–2020年,预报提前期为一个月.将位势高度场,土壤湿度,海平面气压,海表面温度,海洋盐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等变量作为模型输入,本文对美国NCAR气... 本研究应用了名为U-Net的深度学习方法来提高中国夏季(6–8月)降水的预报技能,预报时段为1981–2020年,预报提前期为一个月.将位势高度场,土壤湿度,海平面气压,海表面温度,海洋盐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等变量作为模型输入,本文对美国NCAR气候预报系统第2版(CFSv2)的季节性预报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U-Net平均将原CFSv2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了49.7%和42.7%.预报结果改善最大的地区是中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然而,同号率和时空相关系数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但仍与CFSv2的预测技巧持平.敏感性实验表明,土壤湿度是预测中国夏季降雨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位势高度场.本研究显示了U-Net模型在训练小样本数据集方面的优势,为我国汛期季节性降雨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深度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U-Net 次季节预报 深度学习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external forcing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trends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Southwest China
8
作者 Yuying Xiang Tao Wang +1 位作者 Hongna Xu Huijun W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29-34,共6页
在过去的60年中,全球气候经历了快速变暖和短暂的变暖停滞,而中国的区域降水也经历了多样而复杂的变化.本文分析了1961年至2014年外强迫因子对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的影响.观测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 在过去的60年中,全球气候经历了快速变暖和短暂的变暖停滞,而中国的区域降水也经历了多样而复杂的变化.本文分析了1961年至2014年外强迫因子对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的影响.观测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中国西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这两个相邻地区的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相反.利用CMIP6数据,本文研究了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两个区域夏季降水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气体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增加具有显著影响,而气溶胶在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青藏高原 中国西南 CMIP6 外强迫因子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ree types of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9
作者 Xiangyang Cui Baoyan Zhu Bo Su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61-67,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三种来源于印度洋的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BSISO类型中水汽辐合对降水异常的贡献最大.在经典型中,伴随着自副热带西太平洋向西北太平洋传播的正(负)对流异常的气旋(反气旋)... 本文研究了三种来源于印度洋的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BSISO类型中水汽辐合对降水异常的贡献最大.在经典型中,伴随着自副热带西太平洋向西北太平洋传播的正(负)对流异常的气旋(反气旋)使得降水在-2(-1至3)侯减少(增加).在向东扩展型中,由于在印度洋的正(负)对流异常激发的遥响应在西北太平洋引起反气旋(气旋),降水在-2至0(1至3)侯增加(减少).在向北偶极子型中,由于伴随着正(负)对流异常的气旋(反气旋)从中国南海移动到西北太平洋,降水在-2至0(1至3)侯减少(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 季节内变化 降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AMIP and historical experiments of CAS FGOALS-f3-L
10
作者 Xiaoqi Zhang Bian He +2 位作者 Qing Bao Yimin Liu Guoxiong W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对东亚夏季季风(EASM)模拟的评估可以提高我们对亚洲季风动力和气候模拟的理解.在这项研究中,通过使用中国科学院(CAS)全球海洋-大气-陆地系统(FGOALS-f3-L)模式参加的第六次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CMIP6)中的大气模式相互比较计划(AMIP... 对东亚夏季季风(EASM)模拟的评估可以提高我们对亚洲季风动力和气候模拟的理解.在这项研究中,通过使用中国科学院(CAS)全球海洋-大气-陆地系统(FGOALS-f3-L)模式参加的第六次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CMIP6)中的大气模式相互比较计划(AMIP)和历史(historical)试验,明确了EASM的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MV-EOF)分析发现,观测的EASM的主导模态为西太平洋上的太平洋-日本模态,并伴有局部反气旋异常.主导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24.6%.历史(historical)试验可以基本再现这种空间模态,其方差贡献率较AMIP试验更接近于观测.与AMIP试验相比,历史(historical)试验还能更好地模拟EASM变率的时间频率.然而,由于历史(historical)模拟没有在积分开始时应用初始化过程,而AMIP试验受到海表面温度(SST)的约束,因此主成分(PC1)的位相在历史(historical)试验中没有得到较好地再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对EASM的模拟非常重要,而EASM气候变率的模拟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模拟能力有关,这值得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季风 年际变化 CMIP6 模式评估 FGOALS-f3-L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on East Asian summer climate in idealized simulations
11
作者 Dong Si Liwei Y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75-80,共6页
本文利用基于地球系统模式CESM1开展的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理想化数值试验,研究了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可以通过中纬度罗斯贝波以及热带开尔文波的传播两种途径影响东亚夏季气候.... 本文利用基于地球系统模式CESM1开展的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理想化数值试验,研究了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可以通过中纬度罗斯贝波以及热带开尔文波的传播两种途径影响东亚夏季气候.当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处于正位相时,一方面,偏暖的北大西洋通过激发一条从北大西洋向下游传播的中纬度大气罗斯贝波列导致东亚陆地气压降低而西北太平洋气压升高,使得东亚-西北太平洋之间的海陆气压差增强;另一方面,偏暖的北大西洋激发赤道开尔文波东传,激发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出现反气旋式环流异常.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正位相的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增强,东亚地区夏季出现北湿南干和偏暖的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 理想化试验 东亚夏季气候 海表温度
下载PDF
Impacts of the stratospheric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on the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in the Northeast Asia-North Pacific region in early summer
12
作者 Xiang Gao Jinggao Hu +1 位作者 Rongcai Ren Yifan She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对东北亚-北太平洋地区初夏对流层环流和地表气温的影响.在QBO西风位相年,东北亚至北太平洋地区存在一支由QBO引发的平均经向环流异常,该经向环流异常可在东北亚至北太平洋地区激发正涡度,并形成异常气... 本文研究了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对东北亚-北太平洋地区初夏对流层环流和地表气温的影响.在QBO西风位相年,东北亚至北太平洋地区存在一支由QBO引发的平均经向环流异常,该经向环流异常可在东北亚至北太平洋地区激发正涡度,并形成异常气旋式环流.气旋左侧出现的异常偏北风导致6月东北亚地表气温下降.QBO东风位相年的结果与西风位相年大致相反.这些结果为QBO对热带外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东北亚初夏地表气温的预测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准两年振荡 平均经向环流 初夏时期 地表气温 热带外对流层
下载PDF
夏热冬冷气候下太阳能住宅装配式设计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雅兰 吴冠宇 李岳岩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为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建设绿色宜居村镇环境,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太阳能利用,从材料到构造,到建筑设计层面,完成与其配合的一体化技术设计策略研究及节能策略的应用探索。借助国际太阳能竞赛的契机,从前期设计的策略选取到后... 为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建设绿色宜居村镇环境,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太阳能利用,从材料到构造,到建筑设计层面,完成与其配合的一体化技术设计策略研究及节能策略的应用探索。借助国际太阳能竞赛的契机,从前期设计的策略选取到后期项目的完成结果,总结实践经验,对比预期和实践的差距及原因。结果表明,前期平面、结构、材料、构造等都满足了对于太阳能利用技术的一体化设计,同时考虑了自然采光、隔热、遮阳等策略的应用,以减少能量损耗,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并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作出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太阳能住宅 装配式
下载PDF
济南市典型区夏季VOCs分布特征及臭氧生成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桂芹 樊联欢 +4 位作者 韩立钊 周梅 魏征 孙秀芹 魏小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7-310,共14页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PMF模型对市区夏季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化区VOCs浓度(158.29μg·m^(-3))明显高于市区(47.71μg·m^(-3))和南部山区(24.65μg·m^(-3)),VOCs中均以烷烃占比最大,其次为芳香烃,3个区域VOCs浓度均随污染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污染等级下均为石化区OFP(743.7—1474.9μg·m^(-3))大于市区(156.9—378.1μg·m^(-3))和南部山区(113.4—168.7μg·m^(-3)),3个区域均是芳香烃OFP占比最大,其次为烯烃,说明芳香烃和烯烃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其中OFP贡献最大的单体为间/对-二甲苯;MCM模拟结果表明石化区O_(3)净生成速率(33.51×10^(-9)·h^(-1))最高,其次为市区(22.97×10^(-9)·h^(-1))和南部山区(3.91×10^(-9)·h^(-1));石化区的1-戊烯、甲苯、异戊二烯、间-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市区的1-丁烯、间/对-二甲苯和顺式-2-丁烯,南部山区的顺式-2-丁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较大,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为明显.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夏季燃烧源、移动源和餐饮油烟源对VOCs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分布特征 不同污染等级 臭氧生成机制 夏季 PMF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灵 熊开国 +1 位作者 郭广芬 张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揭示了2018年前期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年,仅嘉陵江和岷沱江会表现出局部偏涝,全国为典型的Ⅰ类雨型,多雨区位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前期冬季赤道太平洋表现出类拉尼娜的东冷西暖分布,同时黑潮区海温偏低,西风漂流区海温偏暖。受多海域协同作用,同期欧亚环流场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三极型分布,东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的EAP负位相。长江流域典型涝年,全国多为典型的Ⅱ类和Ⅲ类雨型,环流及海温呈现出相反特征。②2018年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偏旱年,仅在岷沱江降水偏多近3成,为历史第4多,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正位相类似,解释方差达24%。③2018年前冬出现弱拉尼娜、春末夏初西风漂流区异常偏暖、NAT异常正位相,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东亚沿岸出现EAP负位相,大陆热低压明显偏强,东亚夏季风为1961年以来最强,同时副高脊线最北,造成夏季降水主雨带北推至华北、西北地区,岷沱江、嘉陵江异常多,而长江中下游异常少,为典型的Ⅰ类雨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预测、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典型旱涝 海温异常 Ⅰ类雨型 拉尼娜 西风漂流区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大膀 司东 缪家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AMO的形成机制与指数定义、AMO对东亚夏季和冬季气候的影响、AMO与其他大洋的协同作用。目前,关于AMO的形成机制仍有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AMO是气...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AMO的形成机制与指数定义、AMO对东亚夏季和冬季气候的影响、AMO与其他大洋的协同作用。目前,关于AMO的形成机制仍有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AMO是气候系统内部过程尤其是大西洋经向翻转流造成的,但近期有工作指出AMO是气溶胶、火山喷发等外强迫驱动产生或是海洋对大气随机强迫的一种响应。AMO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调制东亚夏季气候,当AMO处于正位相时,东亚夏季风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反之亦然。同时,AMO正位相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欧亚大陆中纬度及中国北方偏冷;负位相时则大体相反。鉴于AMO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AMO形成机制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有益于提升东亚气候的年代际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 年代际气候变化 东亚夏季风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17
作者 唐红玉 吴遥 +1 位作者 董新宁 魏麟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8,共14页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呈略减少的变化,气温具有一致性变暖的变化特征。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四川盆地东部降水的减少和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及贵州夏季降水的增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对偏西偏北有关。同时中高纬阻高等系统的相对不活跃、贝加尔湖槽的减弱,对西南大部地区的暖干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贵州呈弱暖湿变化、而云南为较强的暖干变化、四川和重庆则呈强的暖干变化,这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水汽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气候态 西南地区 夏季 成因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沟金针虫垂直活动特征
18
作者 赵花荣 任三学 +4 位作者 齐月 张玲 田晓丽 杨超 胡丽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9,共13页
基于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2020年、2021—202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沟金针虫在土壤中分层调查数据,引入虫口重量指标,结合虫口密度指标,揭示沟金针虫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为害-休眠动态变化,讨论沟金针虫在... 基于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2020年、2021—202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沟金针虫在土壤中分层调查数据,引入虫口重量指标,结合虫口密度指标,揭示沟金针虫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为害-休眠动态变化,讨论沟金针虫在土壤中垂直活动特征、气象条件与其相关性以及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沟金针虫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存在3个为害期和3个休眠期,且交替出现。3个为害期出现在冬小麦返青-拔节期、夏玉米幼苗期、冬小麦秋苗期,3个休眠期出现在冬小麦越冬期、冬小麦成熟-收获期、夏玉米灌浆-成熟期,3个为害期中以冬小麦返青-拔节期最为严重。冬季偏暖及春季回暖早,沟金针虫表现出晚下早上特征,使得沟金针虫冬季休眠期缩短而为害活动期延长;土壤温度、湿度以及食源关系共同影响沟金针虫为害、休眠以及取食活动,其为害适宜土壤重量含水率约为15%~18%,适宜土壤温度为14~18℃。分析沟金针虫为害与冬小麦减产率可知,虫口密度每增加10 m^(-2)或虫口重量每增加1.0 g·m^(-2),可导致减产率增加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金针虫 垂直活动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田
下载PDF
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的影响
19
作者 张笑培 常晓 +2 位作者 杨慎骄 王和洲 周新国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FC)的50%(W1)、60%(W2)、70%(W3)、80%(W4))两因素试验,系统研究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土壤碳排放总量、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和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影响。【结果】秸秆覆盖和灌水增加了土壤呼吸、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和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其中SW4处理均最高,与SW3、NW4处理差异不显著。SW3处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碳排放效率均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3.99%~245.74%和2.35%~138.80%。与SW4处理相比,SW3处理在节约灌水的前提下,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2.99%,碳排放效率提高2.35%。【结论】综合考虑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排放效率,SW3处理(灌水控制下限为70%FC+秸秆覆盖)可以作为节水、减排、增产的农田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水分 夏玉米 土壤呼吸 碳平衡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20
作者 李志 路浩冉 +6 位作者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热害 花期 发生频率 时空分布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