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意识研究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1
作者 王振华 方家乐 曲扬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现象意识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但如何研究却是相当棘手。通常要确定现象意识状态不可避免的需要报告,如果没有了报告,现象意识是否还存在?对于认知取用是否部分地构成了现象意识,相关性研究的NCC①进路表明主动报告与无报告的... 现象意识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但如何研究却是相当棘手。通常要确定现象意识状态不可避免的需要报告,如果没有了报告,现象意识是否还存在?对于认知取用是否部分地构成了现象意识,相关性研究的NCC①进路表明主动报告与无报告的范式都存在不同类别的混淆风险;因果性研究的自然类进路则在簇数量识别问题上过于理想化。但是,相比之下,自然类进路可以容纳更多的理论发展空间,且对经验领域保持开放。文章最后,我将对自然类进路反驳予以回应,表明自然类进路在研究现象意识问题上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意识 取用意识 方法论困境 NCC 自然类
下载PDF
克尔凯郭尔与卢卡奇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流变
2
作者 温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克尔凯郭尔并非卢卡奇偶然提及的学术注脚,而是其理解马克思的背景支援。卢卡奇在不同时期都对克尔凯郭尔作了选择性评述,并将其接受或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折心路历程逐一呈现:通过质疑克尔凯郭尔在人与世界相统一问题上遭遇的“审... 克尔凯郭尔并非卢卡奇偶然提及的学术注脚,而是其理解马克思的背景支援。卢卡奇在不同时期都对克尔凯郭尔作了选择性评述,并将其接受或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折心路历程逐一呈现:通过质疑克尔凯郭尔在人与世界相统一问题上遭遇的“审美—伦理”悖论,青年卢卡奇从心灵掘进到阶级意识,将“主体—总体”辩证图式看作马克思的认识论地平,由此创作出《历史与阶级意识》;之后,为回应该书引起的争议,盛年的卢卡奇以批判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性主义为契机,尝试清除“主体—总体”辩证图式中残余的主体形而上学痕迹,开始在方法论维度正视生产实践与经济规律间的有机联系;及至晚年,当卢卡奇立足社会存在,抨击克尔凯郭尔有关主体优先性的宗教幻象时,他又把社会性的“自在—自为”运动内嵌于人性的“主体—总体”辩证图式,并根据超然的悟性,默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经济规律置于从属地位的劳动本体论,再度退回《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体形而上学谋划。不难看出,在卢卡奇臧否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的“主体—总体”辩证桥段中,当事人对“人之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现实统一”问题所秉持的龃龉心态暴露无遗。这也恰好说明,卢卡奇一生都徘徊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的马克思主义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总体”辩证图式 克尔凯郭尔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下载PDF
心态秩序:费孝通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秩序之源
3
作者 刘大为 马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心态秩序是理解费孝通晚年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包含“从社会到人、从结构到心态”的方法论反思和全球性大社会中“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探索,强调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道义关系”和“文化心态”的研究进路,经由“文化自觉”建构人与... 心态秩序是理解费孝通晚年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包含“从社会到人、从结构到心态”的方法论反思和全球性大社会中“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探索,强调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道义关系”和“文化心态”的研究进路,经由“文化自觉”建构人与人遂生乐业、族与族多元一体、国与国和而不同的中国式文明新秩序。这套理念立足于融通中华文明传统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勾连起来,为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道德秩序 文明形态 文化自觉 文化心态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王振宇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2024年9月21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来自中国西藏信息中心、雅安市党史研究室、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 2024年9月21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来自中国西藏信息中心、雅安市党史研究室、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科研院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蓉城,围绕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深入挖掘“两路”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达成了学术共识,拓宽了“两路”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思路,为推动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路”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认同意识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的路径探索
5
作者 周明珠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38-41,共4页
对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索,阐述“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的价值,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医学精神、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中西医结... 对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索,阐述“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的价值,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医学精神、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职业意识教育的实施路径,总结了职业意识教育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中西医结合 本科生 职业意识
下载PDF
植根于历史自觉的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丽 郭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从批判“封建文化”为主导,到肯定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意识在新时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论观点中,“文化自信”着重从精神层面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批判“封建文化”为主导,到肯定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意识在新时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论观点中,“文化自信”着重从精神层面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而且是当今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历史自觉”则将论题扩展到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和文明格局、独特的制度创造对当今中国的影响。将巩固“文化主体性”作为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文明“大一统传统”在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层面的传承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历史自觉 文化主体性 文化意识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符码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梅 谭欣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132,共10页
少数民族动画是在艺术想象下创作实践而成的文化精神承载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呈现,少数民族动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常生活层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文化符码的传播和输出产生了文化多元化、对象多... 少数民族动画是在艺术想象下创作实践而成的文化精神承载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呈现,少数民族动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常生活层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文化符码的传播和输出产生了文化多元化、对象多样化、传播复杂化等影响。少数民族动画文化符码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从1949年-2019年经历了族群认同、自我认同、国家认同的发展历程,在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呈现出与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距离较远、“碎片化”信息传播需要整合、民族文化差异性与共享性需要平衡、动画观众个性化需求需要协调等特点。研究认为,可以从审美层面契合少数民族动画符码的当代向度,使内容与形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观念与价值层面引导少数民族动画符码的价值构建,以文艺形式承载时代精神,价值引导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情感与记忆层面满足少数民族动画的与时俱进,传递共同民族心理与共同价值观念,拓展少数民族动画媒体宣传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动画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动画 符码 危机
下载PDF
深化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当前,我们需要提高方法论自觉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一是以文本文献研究为基础,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 当前,我们需要提高方法论自觉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一是以文本文献研究为基础,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最新旨要与本质内涵;二是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样本范例的主要经验以推动中国式人文经济学理论创新;三是以反思批判性对话破解西方经济学逐利本性所导致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与“人文危机”等价值困境,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以“人文回归”与“人文逻辑”解决西方经济学弊端的创新特征与主要功能;四是以创新性思考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所肩负的重大战略性创新实践使命;五是以系统思维深刻把握人文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方法论自觉 基本内涵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鹏 王恒 +1 位作者 马雪芬 唐文涛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策略。该策略将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掌... 为了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策略。该策略将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掌握的理论基础出发去探索新知识。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经过推广和实践应用,以OBE理念为基础的阶梯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启示,也可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阶梯式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江平 丁耀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文化主体性是跨文化视域中民族文化自我意识的集中彰显,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展现了面向民族文化的整体图景。历史和现实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同文化主体性建构具有深刻关联。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践履塑造着文化主体性:在封建社会中文化... 文化主体性是跨文化视域中民族文化自我意识的集中彰显,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展现了面向民族文化的整体图景。历史和现实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同文化主体性建构具有深刻关联。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践履塑造着文化主体性:在封建社会中文化主体性以文化基本精神的潜在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使中华文化主体性实现了从内隐到外显的变革,同时在拓展叙事空间的意义上将文化主体性建构推向新的高度。另一方面,文化主体性给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能动力量:文化主体性强化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自我意识,夯实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同时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行动策略上,新时代继续推进文化主体性建构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主体性同向而行的关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丰富文化主体性所展开的经济社会基础;深化“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彰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 自主意识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意识吗?——基于神经科学哲学视角的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尤洋 刘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3,153,共10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是哲学和科学研究中争论的焦点,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快速迭代再次点燃了这一话题。神经科学哲学作为意识研究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在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果,是考察GAI意识状况的良好基础和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是哲学和科学研究中争论的焦点,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快速迭代再次点燃了这一话题。神经科学哲学作为意识研究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在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果,是考察GAI意识状况的良好基础和必由之路。这种考察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基于计算功能主义的神经科学策略,论证意识在人类之外智能系统上的可实现性,借助意识的神经科学成果和理论偏重方法,显示出意识评估的科学可处理性;其次,通过分析当前主流的意识神经科学理论,确定标志属性,考察已有的意识测量方法,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进而提供GAI意识判定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手段;最后,以神经科学哲学中的时空意识理论(TTC)为例,展开说明GAI何以没有意识,并且指出其通往意识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神经科学 意识 时空意识理论
下载PDF
近代侨乡建筑装饰审美意识初探——以广东五邑侨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为才 伍晓茵 张国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92,共7页
清同治至民国时期中国侨乡建筑装饰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审美意识,它是华侨和侨乡民众接触西方文化后在审美层面主动作出的回应。基于五邑侨乡田野调查获得的装饰素材,结合民众生活方式,从审美趣味、审美题材、审美形式等方面分析,提出洋... 清同治至民国时期中国侨乡建筑装饰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审美意识,它是华侨和侨乡民众接触西方文化后在审美层面主动作出的回应。基于五邑侨乡田野调查获得的装饰素材,结合民众生活方式,从审美趣味、审美题材、审美形式等方面分析,提出洋气美、工业美、杂糅美三种极具侨乡特色的近代审美意识。研究侨乡审美意识可丰富岭南乡村美学内涵,亦对构建以农民为审美主体的当代侨乡乡村美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 审美意识 乡村美学 五邑侨乡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的重要构件。结合天津市的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主要在于,围绕“主体对象-传承方式-产业转化-空间区域”四维度,通过锚定各族青少年群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挖民族文化性旅游、扎根民族互嵌式社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化育功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在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基础上,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协同性,应当依循“认知—认可—认同”三层次路径,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及性与系统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大众性,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民族性与先进性,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抗疫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危”与“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郦玉 宁本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在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观、劳动实践能力都经受一定的考验,并暴露出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其思想根源在于“二元对立”思想对劳动价值的消解和多元价值观念对劳动精神的冲击。应在反思基... 在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观、劳动实践能力都经受一定的考验,并暴露出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其思想根源在于“二元对立”思想对劳动价值的消解和多元价值观念对劳动精神的冲击。应在反思基础上抓住抗“疫”中的契机,以情景化劳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以志愿服务展现青年的能动力,充分拓展劳动教育的思想深度,重塑青年人的劳动价值观,以实现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 青年能动力 主体意识 榜样力量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历史必然、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树荫 耿鹏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是在应时处变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谋事图强中赢得战略主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引领未来的精神主动。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重要性,从精神层面回应了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是在应时处变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谋事图强中赢得战略主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引领未来的精神主动。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重要性,从精神层面回应了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历史必然、核心要义以及时代价值。坚持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是我们党全部理论与实践的立足点,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自信、自立、自主、自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走向民族复兴的前进定力、根本依托、使命担当以及精神禀赋。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独立自主精神 精神自觉 革命精神
下载PDF
中共的自我调适与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1935~1940)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育林 郭台辉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 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据此调整二者关系,并发展成为一个兼具民族性与阶级性的“全民族的代表者”。观念变革维度,为了顺利开展民族革命,最大程度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共把无产阶级国家观念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力图创建一个集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新国家”。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不仅使中共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民族代表践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全国革命的解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调适 中华民族意识
下载PDF
郑杭生先生的韦伯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奂平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郑杭生先生是最早认识到韦伯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韦伯社会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中国内地学者之一。他坚持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的理论自觉,对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加以深入研究和借鉴应用。他在对韦伯“价值中立”思想的系统阐释中确立了中国特... 郑杭生先生是最早认识到韦伯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韦伯社会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中国内地学者之一。他坚持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的理论自觉,对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加以深入研究和借鉴应用。他在对韦伯“价值中立”思想的系统阐释中确立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正确方向,在建构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互构论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受到韦伯“理想类型”等思想的启发与影响。在与韦伯“传统—现代”分析框架对话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社会共同性”“新型现代性”“新型社会主义”等概念和命题。郑杭生先生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对韦伯研究的重视和对韦伯思想的借鉴应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仍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韦伯研究 价值中立 理想类型 理论自觉
下载PDF
高校音乐表演教学中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洪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具有现实而深远的伟大意义和普遍的实践指导价值。我们的一切学习教育工作,都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尽心竭力。本文围绕高校音乐表演艺术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具有现实而深远的伟大意义和普遍的实践指导价值。我们的一切学习教育工作,都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尽心竭力。本文围绕高校音乐表演艺术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音乐表演 教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读者意识——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作友 曹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96,共8页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的贴近意识、思想交流的贴心意识、表达习惯的贴合意识、服务读者的体贴意识。得益于读者意识,宇文所安充分履行了译者的职责,妥善处理了译者、作者和读者的三方关系,促进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中国文论要走向世界,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前提与基础,而读者意识是确保译者翻译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思想保证。读者意识有助于译文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译者 读者 读者意识 跨文化对话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民间谱志修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竹里村个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洪波 赵春燕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7,共12页
族谱村志修编与语言文字工作密切相关,是一项颇具前景的乡村语言产业。本研究将族谱村志修编视为一项语言政策与规划实践,以安徽省绩溪县竹里村族谱村志修编为案例,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考察各种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其中、开展实践、产... 族谱村志修编与语言文字工作密切相关,是一项颇具前景的乡村语言产业。本研究将族谱村志修编视为一项语言政策与规划实践,以安徽省绩溪县竹里村族谱村志修编为案例,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考察各种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其中、开展实践、产生效果。文章把竹里族谱村志修编过程划分为主体确认、实践和延展3个部分,依次从精英与群众、封闭与开放、文献与口述、群体与自我、血缘与地缘、无违与变动、纸媒与新媒、分迁与认同8个维度考察和梳理,这8组概念对应指涉上下、内外、书人、公私、亲疏、名实、新旧、分合8组力量关系。研究发现,谱志的修编,就是这些社会力量相互制衡、共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而谱志修编在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建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故而从语言政策与规划角度提出3点建议:(1)立足新时代,吸收群众积极参与,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古今并重,尤其要记录新时代进程,做大众自己的历史;(3)善用新形式,展示自然风景、民风民俗和特色美食,扩大文旅品牌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志修编 文化振兴 语言政策 文化自觉 文化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