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cke’s Tolerance Theory and the Workmanship Argument
1
作者 WU Yuntong ZHANG Lid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1期549-554,共6页
John Locke’s tolerance theory involves the cor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son and belief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However,there is always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scope of adaptation of this theor... John Locke’s tolerance theory involves the cor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son and belief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However,there is always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scope of adaptation of this theory is within a religion,between religions,or in a broader field.Considering that the overall moral approach of Locke’s philosophy requires the workmanship argument as a defense,and examining it from this point of view,it can be found that Locke’s efforts to transcend Creationism with this argument have resulted in a successful breakthrough,which makes tolerance not only a religion topic,but also a social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 Locke the workmanship argument tolerance theory moral approach
下载PDF
A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Based Approach to the Erroneous Rhetor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Argumentative Writing
2
作者 李洪坤 《科技视界》 2015年第27期52-53,共2页
Based on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this study intends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erroneous rhetor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argumentative writ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writing quality.Research fi... Based on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this study intends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erroneous rhetor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argumentative writ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writing quality.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students have problems in handling textual coherence in form and function.However,comparisons of the erroneous rhetorical relations both at the intra-paragraph and at the inter-paragraph level indicat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修辞结构 语法 学习方法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Causal Reasoning Deficiencies in English Majors' Argumentative Writing
3
作者 周高峰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2期87-88,186,共3页
The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2000) makes it clea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But how to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the cu... The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2000) makes it clea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But how to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to English majors' core courses,such as the writing courses,remain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teaching reform for English majors.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at having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causal reasoning deficiencies in English majors' argumentative writing.Furthermore,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 causal reasoning deficienc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r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majors argumentative writing causal reasoning deficiency logical theories
下载PDF
An Essay on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Probability Theory
4
作者 Paolo Rocchi Mark Burgin 《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 2020年第12期685-698,共14页
The probability calculus and statistics as well permeate nearly every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sector, while no theories underpinning this wide spreading field reached universal consensus so far. The probability in... The probability calculus and statistics as well permeate nearly every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sector, while no theories underpinning this wide spreading field reached universal consensus so far. The probability interpretations present irreconcilable traits, so the concept of probability is still substantially unclear. <strong>Purpose of this work: </strong>The present paper intend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probability constitute the facial problem which conceals another hidden and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 <strong>Method:</strong> We show how authors do not agree with the concept of probability <em>P</em> and moreover they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precise object qualified by <em>P</em>, which has priority from the point of logic. It is clear how the element <em>X</em> measured by <em>P</em>(<em>X</em>) influences its meaning. In consequence of the conflicting opinions, theorists tend toward a compromise. They use the outcome or result of an experiment as the argument <em>X</em> of <em>P</em>(<em>X</em>) and represent <em>X</em> as a subset of the event space. This paper suggests replacing the outcome-subset with the event-triad <strong>E</strong>, which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mathematical support. <strong>Results:</strong> The last section shows how the triadic model is form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ventional theories and can integrate the conflicting views on probability. This unifying result can help mathematicians to go beyond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deadlock. In summary, this paper advocates a more explicit notation system for probability and points out how probability can be ambiguous without rigorous specification of the sample space and the experiment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ty Interpretations Probability argument Primitives of Probability theory
下载PDF
An Argument for Public Health:The Centrality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in Making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Messages
5
作者 Jessica Mudry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1年第1期14-28,共15页
This paper calls for the centrality of the rhetorical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as fundamental to public health,and it argues that the study of rhetorical theory,techniques of argumentation and the histories and limi... This paper calls for the centrality of the rhetorical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as fundamental to public health,and it argues that the study of rhetorical theory,techniques of argumentation and the histories and limits of language is fundamental and,indeed,ethical to successful public health.This paper will propose a practical,epistem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creation of public health messages within populations.Bolstered by a deliberative proces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eclaiming of the public nature of public health,by examining context,tropes,and cultural/rhetorical tools to make for a more robust an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mess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health Communication theory argumentATION rhetorical tools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及物类心理动词论元表征研究:“基于使用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建东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本研究从“基于使用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母语迁移”“输入频率”“形式”“功能”等因素在二语“及物心理动词”论元表征过程中的效应。基于自定步阅读研究范式的“经验者论元”辨认任务表明,“输入频... 本研究从“基于使用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母语迁移”“输入频率”“形式”“功能”等因素在二语“及物心理动词”论元表征过程中的效应。基于自定步阅读研究范式的“经验者论元”辨认任务表明,“输入频率”的效应较为微弱,而“母语迁移”“形式”以及“功能”等因素效应显著。同时,还讨论不同类型的“及物心理动词”构式,我们认为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出说话人对宏观心理事件图式在不同辖域的主观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词 基于使用的理论 论元 构式
下载PDF
人权话语的“说服力”要件初探
7
作者 洪乐为 《人权研究》 2024年第1期92-109,共18页
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说服力”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话语实践意义,其同样也是人权话语构建的策略导向。在持续对抗冲突的国际人权话语场域中,“说服”是指获得受众接受认同的效果反馈,也意味着在非理性分歧的语境... 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说服力”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话语实践意义,其同样也是人权话语构建的策略导向。在持续对抗冲突的国际人权话语场域中,“说服”是指获得受众接受认同的效果反馈,也意味着在非理性分歧的语境中达到一种“不容否定”的低限程度标准,尤其是针对那些固持反对立场的敌意国家。在人权话语构建中,“人权保障实践”“人权观念”以及“人权道路模式”三者内容之间有着递进的证成关系,其中“人权观念”部分是对外说服的关键,这将通过对观念表达形式的技术性调整来实现。对抗冲突语境中的说服应当满足“共识性”与“规范性”的双重要件。就共识性而言,说服所需的是人权范畴中既有的、且能触及争议问题及分歧观念的共识,所谓的“跨文化”共识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说服效果。就规范性而言,说服所需的是更具权威性的国际人权规范,这些规范本身即是稳固的共识。由此,今时中国人权话语的构建,应在宏观体系构型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到具体内容的表达策略,尤其着力在一些重点概念和观念上的“说服力”构建,以此切实提升中国人权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话语 说服力 论证理论 共识性 规范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刑法“主体性”否定:缘起、解构、反思——以认知科学的五个层级为基础
8
作者 甄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类一样具有刑法“主体性”地位无法在刑法理论内部找到答案,而需要以相关的认知科学为基础,否则就会陷入循环论证的困境。根据认知科学的五个层级理论,人工智能在神经层级、心理层级的低阶认知层面,仅是对人类认知的... 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类一样具有刑法“主体性”地位无法在刑法理论内部找到答案,而需要以相关的认知科学为基础,否则就会陷入循环论证的困境。根据认知科学的五个层级理论,人工智能在神经层级、心理层级的低阶认知层面,仅是对人类认知的简单模拟;在作为高阶认知与低阶认知中间环节的语言层级认知层面,人工智能的人工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在思维层级、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层面,当前的人工智能并没有显现出其具有思维或产生文化的能力。结合塞尔“中文房间模型”研判,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刑法意义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在辨认能力方面,人工智能传感器对客观世界的识别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认知进行形式模拟,但其并不能将识别到的信息与自身“行为”结合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该“行为”的社会意义;在控制能力方面,人工智能所展示出的“控制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执行算法的能力,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人类控制,而非人工智能的“自我控制”。因此,在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并不具有刑法“主体性”,进而承担刑事责任,当前的刑法理论也不必对所谓的“强人工智能”过度反应。将“类人”的人工智能提升到人类同等高度,有损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将“删除数据、修改程序、永久销毁”等与刑罚异质的要素纳入刑法会让其有适用于人类的危险。故在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对刑法理论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导致传统社会风险加剧,刑法理论的应对模式仍应当在现有刑法理论体系内,结合风险刑法理论将其作为“犯罪对象”和“犯罪工具”对待。当人工智能作为犯罪对象时,其是以财物、作品等形式存在,在司法认定过程中要注意界分人工智能本身与人工智能的载体;当其作为犯罪工具时,会导致犯罪后果扩大,查证难度增大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认知层级 强人工智能 中文房间模型
下载PDF
Periodic Solutions for a Kind of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a Deviating Argument
9
作者 杜波 鲁世平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5,共8页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cidence degree, we study a kind of periodic solutions to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a deviating argument such as x″(t) + f(x′(t)) + h(x(t))x′(t) + g(x(t - τ...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cidence degree, we study a kind of periodic solutions to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a deviating argument such as x″(t) + f(x′(t)) + h(x(t))x′(t) + g(x(t - τ(t))) ≈ p(t), 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on the existence of periodic solution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ating argument periodic solution theory of coincidence degree
下载PDF
ChatGPT与意象感知问题:再论塞尔的人工智能语言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4,共6页
约翰·塞尔的中文屋论证是人工智能语言批判的经典思想实验。塞尔的理路接近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理性主义还原论的批判,他也继承了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由此,中文屋论证的构思要点触及语言的意象特质,其基础理论表现出亲近整体论语... 约翰·塞尔的中文屋论证是人工智能语言批判的经典思想实验。塞尔的理路接近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理性主义还原论的批判,他也继承了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由此,中文屋论证的构思要点触及语言的意象特质,其基础理论表现出亲近整体论语言观、抵对还原论语言观的倾向。塞尔依据中文屋论证揭示出人工智能、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瓶颈,即不论数字计算机与人的语言交流多么顺畅,它的语言表达始终是基于运算,而不是基于对意象的理解。ChatGPT的成功看似对塞尔的观点构成挑战,但它实际上并没有表现出感知语言意象的能力,也就没有跳脱出塞尔的批判范畴。Chat-GPT与人类高效互动的意义在于倒逼人类丰富自身的语言意象,从而揭示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语言 意象 人工智能 中文屋论证 言语行为理论
下载PDF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建昌 蒋雪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过多次论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虽显零散,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为人生 为艺术
下载PDF
广义论证视域下的视觉论证研究
12
作者 翟锦程 陆品超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5期9-20,共12页
视觉论证指那些至少有一部分核心构成(立场或理由)是通过图像符号,而非自然语言表达的论证,它们广泛出现在政治宣传、商业广告、科学交流的视觉作品之中,是论证研究关注的重点。当下视觉论证研究主要面临两大理论困境,其一是,套用言语... 视觉论证指那些至少有一部分核心构成(立场或理由)是通过图像符号,而非自然语言表达的论证,它们广泛出现在政治宣传、商业广告、科学交流的视觉作品之中,是论证研究关注的重点。当下视觉论证研究主要面临两大理论困境,其一是,套用言语论证标准的视觉论证评价研究忽略了文化、语境对人们解读视觉作品的双重影响。基于“前提-结论”结构的分析工具不足以刻画“丰富的表现”在视觉论证中的说理机制。相对于经典视觉论证理论,广义论证的学说与方法,无论是从论证展开的描述方面,还是规则提取方面,都提供了更为完备的方法论指导。基于广义论证的“六步法”研究程序,以静态视觉论证为切入点,提供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广义论证研究方案,并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外宣中数字漫画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论证 广义论证理论 论证理论 数字漫画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发凡40年述评: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毅 林攀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22-134,共13页
肇始于莱考夫和约翰逊联袂撰写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隐喻理论持续得以详细阐述和升级完善,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者的热议话题。基于基本隐喻这一概念隐喻理论的物质基础,可以厘清基本隐喻与复合隐喻之间的关系,把握隐喻在人... 肇始于莱考夫和约翰逊联袂撰写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隐喻理论持续得以详细阐述和升级完善,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者的热议话题。基于基本隐喻这一概念隐喻理论的物质基础,可以厘清基本隐喻与复合隐喻之间的关系,把握隐喻在人际交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阐释支持和反对这一理论的确切理据。学界多年来对该理论一直褒贬不一:一方面,赞赏者主张思维高于语言,隐喻是语言和思维的普遍方面,概念隐喻是源域向靶域的系统映射,是基于具体域的直接经验理解抽象域的概念化过程;另一方面,批判者则声称相关语言学研究未能详述其分析方法,因此从方法论、分析方向、图式化、具身性以及隐喻与文化的关系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异议。探究概念隐喻理论与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领域实现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能够为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理据 优劣 心理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
下载PDF
“用户生成视频”著作权合法性的法理论证——以洛克财产权理论的限制性条件切入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歆扬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77-89,共13页
网络用户创作UGC视频的合法性存在争议。我国理论与司法实践尚未就UGC视频创作的合法性判断形成一致标准,这一现象无疑加重了UGC创作者的著作权侵权风险。洛克财产权理论规定的两个限制条件,“足够多且同样好”与“禁止浪费”为著作权... 网络用户创作UGC视频的合法性存在争议。我国理论与司法实践尚未就UGC视频创作的合法性判断形成一致标准,这一现象无疑加重了UGC创作者的著作权侵权风险。洛克财产权理论规定的两个限制条件,“足够多且同样好”与“禁止浪费”为著作权法的限制与例外制度提供了启示。结合依赖理论和市场失灵的经济分析应用洛克限制条件,能够划定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边界:著作权人对作品的控制不应损害网络用户的信赖利益和创作自由;正外部性瞩目且私人利益有限的UGC视频创作也不应受著作权人支配。符合上述要件的UGC视频创作具有法哲学和法经济分析层面的正当性。以洛克财产权理论为基础,兼而吸取国际著作权公约对“三步检验法”的解释经验,可为UGC视频创作在我国的合理使用认定提供适当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生成内容 劳动财产权理论 合理使用 依赖理论 正外部性
下载PDF
机械工程导论(双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坎 高荣 许兆美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1期91-94,共4页
机械工程导论(双语)是一门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教师以中英文两种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传道授业。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需要妥善... 机械工程导论(双语)是一门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教师以中英文两种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传道授业。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需要妥善处理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教学改革的亮点和教学研究的热点。该文阐述双语教学的意义,进行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课程教学的研究论证,提出正确处理双语教学的几个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双语教学 研究论证 教学实践 教学理论
下载PDF
《大衍历》行星算法及精度分析
16
作者 吕瑶虹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304,共24页
行星理论是中国传统数理天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第一部保存较为完整的历法《三统历》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记载,此后各历中均有相关内容。在中国行星理论发展史上,《大衍历》因为有诸多创新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全面梳理了《大衍... 行星理论是中国传统数理天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第一部保存较为完整的历法《三统历》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记载,此后各历中均有相关内容。在中国行星理论发展史上,《大衍历》因为有诸多创新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全面梳理了《大衍历》中的行星算法,并用Python语言对《大衍历》行星算法进行模拟,讨论了《大衍历》制定和颁行期间35年内的行星位置计算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衍历》推算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黄经的最大误差依次为3.93°、36.96°、7.99°、18.52°、32.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衍历》中“五星爻象历”和“五星动态表”的设计及其误差、五星近日点黄经的测算误差和定合日期的推算误差,是影响《大衍历》行星计算误差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衍历 行星理论 五星爻象历 精度
下载PDF
读后续写对英语动词短语的促学效果研究
17
作者 冯燕 杨梅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二语练习是促进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而实现自动化的必然手段。本研究考察哪种练习形式更能促学英语动词短语,79名受试随机分配到3个小组:续写组阅读故事后完成续写练习;提取组阅读故事后完成提取练习;试错组完成试错练习后再... 二语练习是促进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而实现自动化的必然手段。本研究考察哪种练习形式更能促学英语动词短语,79名受试随机分配到3个小组:续写组阅读故事后完成续写练习;提取组阅读故事后完成提取练习;试错组完成试错练习后再阅读故事。练习结束后所有受试均参加动词短语即时测试及延时测试。结果显示,虽然3种练习都能促进动词短语学习,但续写练习延时促学效果更佳,也是学习者认可度最高的练习形式。本研究从续论和技能学习理论视角分析了结果产生的原因,认为读后续写通过前读练习帮助学习者获取动词短语的陈述性知识,再通过续写促进静态知识的动态使用,可以有效促学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练习 续论 动词短语 技能习得理论
下载PDF
先天性概念的消去论及其混乱论证剖析
18
作者 顾璟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6期84-93,共10页
消去论认为“先天性”是源于大众生物学的概念,尽管曾推进了科学的进程,但其内涵实则混乱,如今已经阻碍到了科学的进步,故应废除其使用。消去论主张的理论支持来自混乱论证(CA论证),其中五个前提均有可质疑之处,尤其是源自大众生物学和... 消去论认为“先天性”是源于大众生物学的概念,尽管曾推进了科学的进程,但其内涵实则混乱,如今已经阻碍到了科学的进步,故应废除其使用。消去论主张的理论支持来自混乱论证(CA论证),其中五个前提均有可质疑之处,尤其是源自大众生物学和本质主义倾向并不构成禁用先天性概念的充分理由。消去论验证了“先天性”并非一个在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通用的概念;通过了解各科学领域对先天性概念的阐释,从而对先天性概念划定使用界限,这才是胜过消去策略的更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消去论 渠化论 混乱论证(CA论证)
下载PDF
科学实在论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
19
作者 徐瑞阳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5期155-169,199,共16页
无论是传统科学实在论还是结构实在论,都面临着无法固定理论谓词指称的问题。诸多诉诸指称不确定性的反实在论论证在模型论上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现象,那就是理论与预期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唯一,理论无法选定唯一的预期模型。从模型论... 无论是传统科学实在论还是结构实在论,都面临着无法固定理论谓词指称的问题。诸多诉诸指称不确定性的反实在论论证在模型论上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现象,那就是理论与预期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唯一,理论无法选定唯一的预期模型。从模型论角度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将表明,一个可行的科学实在论方案需要在语义学主张上作出让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在论 符合论真理 纽曼论证 模型不确定性
下载PDF
雨山上思禅师生平及其与清初僧诤考述
20
作者 李雨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39-44,共6页
雨山上思是明末清初禅宗高僧,汉月法藏的三传弟子。他一生九坐道场,主要弘法地在扬州天宁寺、安徽舒城白云禅院以及庐山。天宁寺是三峰派弘法的重要道场,上思在天宁寺期间,修整寺院,复兴宗门,并受到康熙皇帝礼遇。康熙二十六年(1687),... 雨山上思是明末清初禅宗高僧,汉月法藏的三传弟子。他一生九坐道场,主要弘法地在扬州天宁寺、安徽舒城白云禅院以及庐山。天宁寺是三峰派弘法的重要道场,上思在天宁寺期间,修整寺院,复兴宗门,并受到康熙皇帝礼遇。康熙二十六年(1687),上思因“女子出定”公案与天隐圆修的法孙天笠行珍发生争议。这场法诤明面上为学理之争,但事实上是当时禅林对汉月法藏诘难的延续。上思对行珍的攻讦,也是出于恢复法藏“临济正传”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山上思 天宁寺 僧诤 天笠行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