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头脸”与“有头有脸”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1
作者 叶建军 邓壮艳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有头脸”与“有头有脸”均为“有名誉、有身份、有面子”义。“有头脸”始见于明代。在特定的积极评价的语境中,“头脸”通过转喻机制转指人的“名誉、身份、面子”等;由于受到表示增量肯定的动词“有”的影响,其主观性增强,通过语境... “有头脸”与“有头有脸”均为“有名誉、有身份、有面子”义。“有头脸”始见于明代。在特定的积极评价的语境中,“头脸”通过转喻机制转指人的“名誉、身份、面子”等;由于受到表示增量肯定的动词“有”的影响,其主观性增强,通过语境吸收机制增加了积极、正向量,语义由中性义向褒义偏移。“有头脸”最迟到了清末民初已完成构式化。“有头有脸”始见于清代中叶,由于韵律组合规则的制约,其在类推机制作用下由“有头脸”扩展而来。“有头有脸”最迟到了清末民初已完成构式化。与“有头脸”“有头有脸”相关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包括“有脸(儿)、没脸(儿)、无脸、没头脸、没头没脸”等。其中肯定形式与肯定形式之间、否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之间在语义上相同或不相同,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之间在语义上对称或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脸” “有有脸” 语义偏移 构式化 相关形式
下载PDF
量词“头”用法的跨方言分布及其源流研究
2
作者 伍莹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汉语方言中,量词“头”用法十分复杂,它可以称量动物、人、植物等有生物,也可以称量无生物和抽象物,甚至在有些方言中发展成了通用量词。称量动物的“头”在跨方言分布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类型,并呈现出具有蕴含关系的连续统模式。量词... 汉语方言中,量词“头”用法十分复杂,它可以称量动物、人、植物等有生物,也可以称量无生物和抽象物,甚至在有些方言中发展成了通用量词。称量动物的“头”在跨方言分布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类型,并呈现出具有蕴含关系的连续统模式。量词“头”用法的方言共时分布不仅是历史各个时期“头”用法在方言中的继承而且是方言自身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头” 用法 方言 源流
下载PDF
论古汉语词缀“头”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兆惠 郑东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对于古汉语中的词缀“头”的出现时间,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量的语料显示,在东汉文献,尤其是汉译佛经中已经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头”。
关键词 词缀 东汉
下载PDF
量词"头"的历时考察及其他称量动物的量词 被引量:17
4
作者 叶桂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3,共6页
语言在历史演变中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经济原则和准确原则。"个"和"头"是汉语量词演变过程最 能体现上述原则的两个量词。即"个"的泛化和"头"的分化。本文通过"头"的分化来考察称... 语言在历史演变中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经济原则和准确原则。"个"和"头"是汉语量词演变过程最 能体现上述原则的两个量词。即"个"的泛化和"头"的分化。本文通过"头"的分化来考察称量动物这一组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他称 汉语 历时 经济原则 准确 语言 历史演变 演变过程 泛化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与数量词组合的词缀“头”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健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43-50,共8页
汉语有些方言词缀“头”可以和数量词组合,作后缀(“头_1”);作前缀(“头_2”);作中缀(“头_3”)。“头_1”和“头_2”主要分布在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区,这可能是徽语、江淮方言中有古吴语底层的一个证据。
关键词 数量词 词缀
下载PDF
汉语“头”与英语“head”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龙娣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9期32-33,36,共3页
汉语"头"和英语"head"都是身体部位词汇,其原始意义具有共同的指示范围,但是由于语义的扩展,"头"的指示范围与"head"的指示范围产生了差异。在主线上二者都可指示物体、头脑、人、头发,但是在... 汉语"头"和英语"head"都是身体部位词汇,其原始意义具有共同的指示范围,但是由于语义的扩展,"头"的指示范围与"head"的指示范围产生了差异。在主线上二者都可指示物体、头脑、人、头发,但是在具体指示时又有所差异。如感情色彩的有无,语义的二次扩展等。另外,汉语"头"可指示时间和状态,而英语"head"可指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 “head” 扩展语义 隐喻 换喻
下载PDF
湘语与赣语的特殊名词后缀“首/场/头”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昕如 曾达之 《武陵学刊》 2010年第4期120-123,共4页
"首/场/头"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后缀,主要见于湘语和赣语。湘语中,"首/场/头"可以附在部分动词和少数形容词后面构成表抽象意义的名词;带后缀"首/场/头"的名词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首/场/头"也... "首/场/头"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后缀,主要见于湘语和赣语。湘语中,"首/场/头"可以附在部分动词和少数形容词后面构成表抽象意义的名词;带后缀"首/场/头"的名词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首/场/头"也不是一般的名词后缀,不是单纯的词法平面上的构词成分,而是在形态上受句法层面的谓语动词"有/(得)"支配的成分。广见于湘语的特殊后缀"首/场/头"及其所构成的特殊名词在赣语中也存在,这是湘语与赣语在构词上具有共同性的一个重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后缀 “首/场/头” 湘语 赣语
下载PDF
文学与自然:《石点头》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吉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5-50,共6页
取自“高僧悟石”寓意的《石点头》,虽然以劝惩世事人心为目的,但在描绘真实的人生画面时,又体现出作者对天、地、自然及社会人生进行探索的一种诗性智慧。即“人物合一”“心物交感”“明心见性”“感物吟志”等方面的价值建构,更表明... 取自“高僧悟石”寓意的《石点头》,虽然以劝惩世事人心为目的,但在描绘真实的人生画面时,又体现出作者对天、地、自然及社会人生进行探索的一种诗性智慧。即“人物合一”“心物交感”“明心见性”“感物吟志”等方面的价值建构,更表明了天然痴叟对自然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点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岱山方言“里”“头”的异读及其来源
9
作者 徐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9-33,共5页
岱山方言中有特殊的异读现象,举最常用的"里""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根据"里""头"的变音规律看,有的与其词序位有关,有的与其语素义有关,且初步判定其个别变音接近闽语音。岱山方言中的这种含... 岱山方言中有特殊的异读现象,举最常用的"里""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根据"里""头"的变音规律看,有的与其词序位有关,有的与其语素义有关,且初步判定其个别变音接近闽语音。岱山方言中的这种含有闽语元素的异读现象,在舟山群岛与周围吴语中罕见。推测其来源,应与明清时期我国海禁与展复史以及岱山岛移民来源地方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山方言 “里”“头”异读 历史来源
下载PDF
唐人作品使用“状头”一词探考
10
作者 周腊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5-61,共7页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8种文献用过"状头"一词,共25次。最早使用"状头"一词的是卢瑰抒情诗所载卢储《催妆》诗。"状头"在唐代...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8种文献用过"状头"一词,共25次。最早使用"状头"一词的是卢瑰抒情诗所载卢储《催妆》诗。"状头"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没用过。官方正式场合不用"状头"一词,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作品 民间用语
下载PDF
“出人头地”考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3,共4页
"出人头地"是我们习见的成语,但是在日常语用中经常出现误写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出人头地"所有相关文献用例的整理,结合其他材料,对"出人头地"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说明:考辨源流,... "出人头地"是我们习见的成语,但是在日常语用中经常出现误写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出人头地"所有相关文献用例的整理,结合其他材料,对"出人头地"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说明:考辨源流,认为其定型四字最早出现在元《氏族大全》卷三中;分析词形变化;指出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人 源流 演变路径
下载PDF
粤西闽方言鳌头话[u]韵母的特殊来源
12
作者 陈李茂 崔少娟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7-70,共4页
闽方言鳌头话的[u]韵母有特殊的来源。其他方言,如粤方言,甚至包括闽方言里不发[u]单元音的较多字,在鳌头话中韵母都为[u]。此现象在“果、假、遇、蟹、止、效、流、山、宕、梗、通”11个摄均存在,其中“果、假、效、山、宕、梗”摄均... 闽方言鳌头话的[u]韵母有特殊的来源。其他方言,如粤方言,甚至包括闽方言里不发[u]单元音的较多字,在鳌头话中韵母都为[u]。此现象在“果、假、遇、蟹、止、效、流、山、宕、梗、通”11个摄均存在,其中“果、假、效、山、宕、梗”摄均有不少字韵母为单元音[u],颇为特别。立足于田野调查所得第一手材料,指出其多种不同的来源,并指出其中特别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方言 粤西鳌 [u]韵母 来源
下载PDF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的几个名词后缀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立中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5期57-61,共5页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头"、"牯"、"婆"、"崽"是四个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名词后缀。"头"可以附于单音节、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后面构成新的普通名词,还可以构成新的方位名词。"...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头"、"牯"、"婆"、"崽"是四个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名词后缀。"头"可以附于单音节、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后面构成新的普通名词,还可以构成新的方位名词。"牯"可以作为词根,放在指称有性动物的词根或名词之后,构成表示雄性动物的名词,但更多地是虚化作名词后缀。"婆"可用作表示祖母辈女性的词根,也可加在指称动物的词根或名词的后面一起构成指称雌性动物的名词。"崽"由实词虚化为名词后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名词后缀"子"或"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坪塘土话 名词后缀
下载PDF
《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引例献疑
14
作者 张俊之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8,共3页
《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载《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引《论衡》二例:以"一对婴儿"之"对"为集体量词,以"两头蛇"之"头"为个体量词。其实,"对"当为"岁"之... 《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载《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引《论衡》二例:以"一对婴儿"之"对"为集体量词,以"两头蛇"之"头"为个体量词。其实,"对"当为"岁"之误;"头"当为名词,义为"脑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例
下载PDF
18-19世纪英文文献中的浙东沿海地名Cape Liampo探析--以苏格兰人坎宁安的书信为中心
15
作者 姚艳波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3-48,共6页
1700年苏格兰人詹姆士·坎宁安作为东印度公司商船“伊顿号”随船医生来华后,在舟山期间写的两封书信中有对浙东沿海地名“Cape Liampo”的描述。作为早期西方人亲历中国的重要英文文献,坎宁安书信分别载于《哲学汇刊》《航海旅行... 1700年苏格兰人詹姆士·坎宁安作为东印度公司商船“伊顿号”随船医生来华后,在舟山期间写的两封书信中有对浙东沿海地名“Cape Liampo”的描述。作为早期西方人亲历中国的重要英文文献,坎宁安书信分别载于《哲学汇刊》《航海旅行纪事集》《中国丛报》以及《欧洲人对中国植物的早期研究》。本文通过解读这两封书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收录情况以及注释,发现这些英文文献对“Cape Liampo”这一地名的记载经历了Khi-tu、Ketow、Ke tou、“岐头”(k’i tou)的演变,反映了18—19世纪欧洲人对浙东沿海的地理认知和对中国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e Liampo Khi-tu Ketow 坎宁安 英语书信
下载PDF
小议“头”与“首”的词义演变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宝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先秦时期,表示"头"这一概念主要用"首","头"在战国文献中方出现,战国后期,频繁使用。西汉时期,"头"稍占优势,东汉《论衡》中则占明显优势,但"首"还没完全退出。魏晋时期,"首&qu... 先秦时期,表示"头"这一概念主要用"首","头"在战国文献中方出现,战国后期,频繁使用。西汉时期,"头"稍占优势,东汉《论衡》中则占明显优势,但"首"还没完全退出。魏晋时期,"首"已成为文言词,它的"头部"义项一般只作为构词语素出现在固定搭配中。"头"对"首"的替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首"语义负荷过重,出于表义明晰性的需要,它把主要义项让位给"头";二是"同音替换","首"和"手"同音,"斩首"音同"斩手","首足"音同"手足",不便交际,于是"首"就被"头"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里的方位词“头”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瑶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研究了汉语方言中“头”的几种方位义,认为这些方位义形成于南北朝到宋代这段时间。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方位词 头” 宋代
原文传递
“~边、~面、~头”类方位词产生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晓恒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0,共4页
"~边"、"~面"、"~头"类方位词的产生与单音方位词的语义演变有关。当单音方位词的空间实指义变得抽象和虚灵,它们的表义也越来越依赖于别的成分,后附性越来越强。方位词的语义自足性不断降低,引起形... "~边"、"~面"、"~头"类方位词的产生与单音方位词的语义演变有关。当单音方位词的空间实指义变得抽象和虚灵,它们的表义也越来越依赖于别的成分,后附性越来越强。方位词的语义自足性不断降低,引起形式上新因素的加入和补充,产生了复合方位词尤其是后加"边"、"面"、"头"类方位词,最终导致了汉语方位词形式系统单双音节两分的局面。这两种形式方位词的不同语义特点也是后来发展演变的基础,单音节方位词逐渐走向虚词性或词法平面,而双音节方位词则具有更多的实词性,更为自由地出现在句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 “~面” “~头”类方位词 语义演变 语义自足性 分化
原文传递
“头”尾词的结构差异及表微标记献疑
19
作者 汪如东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3,共8页
泰如方言中的"头"有阳平、轻声、[■]213变调、儿化等不同的读音类型,与构词不同的语法化阶段相关联。文章比较其与吴语的相应构词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结合近代汉语和其他方言,就"头"作为表微标记的说法提出质疑。
关键词 泰如方言 吴语 头”尾词 差异 表微标记
原文传递
东北官话表时间的“头”及其语法化考察
20
作者 张明辉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东北官话表示时间顺序的手段之一是“头+X”,其中的X可以是时点词及时段词,也可以是动词性成分。据考察,“头”的这些用法是从表示“头部”的本义语法化而来的,从东北官话共时平面“头”的各种用法可以总结出“头”的语法化路径。可以看... 东北官话表示时间顺序的手段之一是“头+X”,其中的X可以是时点词及时段词,也可以是动词性成分。据考察,“头”的这些用法是从表示“头部”的本义语法化而来的,从东北官话共时平面“头”的各种用法可以总结出“头”的语法化路径。可以看出,东北官话保留了汉语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时间的全部用法,且从这些用法中,可以看出“头”由实到虚、由语义到功能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官话 头” 时间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