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说《逑盘》铭文的“■黄耇”
1
作者
宁镇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逑盘》铭文“■(■)黄耇”之“■(■)”,旧说多读为有老、寿义的“耆”,并谓“耆黄耇”系同义复指的形容词,本文以为不妥。“■(■)”字从“者”,当读为“诸”,“诸黄耇”是对诸位老臣的泛称。而且,“诸黄耇”在铭文中断句时应从下,...
《逑盘》铭文“■(■)黄耇”之“■(■)”,旧说多读为有老、寿义的“耆”,并谓“耆黄耇”系同义复指的形容词,本文以为不妥。“■(■)”字从“者”,当读为“诸”,“诸黄耇”是对诸位老臣的泛称。而且,“诸黄耇”在铭文中断句时应从下,即“诸黄耇,保奠周邦”,是对诸位老臣勉力保奠周邦的期许,这也与《尚书》等早期文献中所反映的耆老治国理政的重要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逑盘
诸黄耇
耆老
老成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文献价值初探
2
作者
申红宝
刘明
李伟敏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国朝诸臣奏议》,属于宋刻元明递修本系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一,可订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的序跋、目录缺失;其二,据书中所载目录及钤盖的纸坊印记,可推定《国朝诸臣奏议》...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国朝诸臣奏议》,属于宋刻元明递修本系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一,可订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的序跋、目录缺失;其二,据书中所载目录及钤盖的纸坊印记,可推定《国朝诸臣奏议》编刻过程的细节,及《国朝诸臣奏议》书版刷印时间的下限;其三,通过与其他传本典籍所载宋人奏议的比勘,宋本《国朝诸臣奏议》有值得重视的校勘与辑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本《国朝诸臣奏议》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上海图书馆
版本源流
古籍校勘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兼词“诸”及关于用语规范化的一点随想
3
作者
罗维明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兼词“诸”本来就相当于“之于”,因此“诸”字后面不能再跟介词“于”。典范古文从未出现“诸”、“于”连用的句式,因而“公诸于世’之类的用法无疑属于谬误的仿古。这种谬误仿古未被语言学专家认可,在社会上也没产生较大影响,不...
兼词“诸”本来就相当于“之于”,因此“诸”字后面不能再跟介词“于”。典范古文从未出现“诸”、“于”连用的句式,因而“公诸于世’之类的用法无疑属于谬误的仿古。这种谬误仿古未被语言学专家认可,在社会上也没产生较大影响,不具备约定俗成的条件。对语言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不应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那些生命力强、流传面广的谬误仿古和一些本来不规范但已约定俗成的用语,应当予以认可;而对那些既不合文法、事理,又不通俗生动的错误用语,在它们还未形成气候之时,则应正本清源,进行合理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词
诸
用语规范
古代汉语
仿古生代
文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书·艺文志》“杂家”蠡测
4
作者
张申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4-75,160,共13页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九流十家”,杂家为其中“一家一流”。班固言杂家者流盖出于王官之议官,而周官议官后世无从可考,且汉以后历代志书杂家类书目变动极大,使后世学者对于杂家究竟为何种学派争论不休。襍与雑虽俱为今...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九流十家”,杂家为其中“一家一流”。班固言杂家者流盖出于王官之议官,而周官议官后世无从可考,且汉以后历代志书杂家类书目变动极大,使后世学者对于杂家究竟为何种学派争论不休。襍与雑虽俱为今简体“杂”字之繁体,但二字本意尚有所区别,战汉时期所言杂家当写作襍家更为恰当。通过将战汉史料与《汉志》《隋志》对襍家定义对比研究后可发现,襍家与西汉早期之前的博士官特征极为相似,为襍家学者或即当时之博士。汉以后博士为儒者垄断,又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以外百家学皆为杂学,而诸子又皆有他名固称无需再易其名,原“博士家”也就是后来的襍家,再称博士之名已不再合宜,故刘、班以“襍家”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
杂家
襍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古汉语“诸”与“之”字结构的句法功能考察及比较
5
作者
何翎格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1期19-23,共5页
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将“诸”视作兼词的观点自成一脉,认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和分类。《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在介绍兼词时,将“诸”字的用法分为三类并给予诠释,但这三种类型的使用情况是否具有普适性,是需要深入探讨的。...
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将“诸”视作兼词的观点自成一脉,认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和分类。《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在介绍兼词时,将“诸”字的用法分为三类并给予诠释,但这三种类型的使用情况是否具有普适性,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利用语料库数据,对该书中所提及的先秦典籍中的例句进行检索、归纳,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这一观点进行验证,探讨“诸”是否具有这三类“之”字结构的用法、每种用法是否符合古汉语语法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
“之”
兼词
句法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
6
作者
李佐丰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3期102-132,共31页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将前贤对代词“诸”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汉至宋代、清代、《马氏文通》及其后。其次,文章的主体对先秦20余部文献中代词“诸”进行穷尽分析,认为“诸”是一个地域、时段明显的代词(北区、初期),语体、存异等要素也...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将前贤对代词“诸”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汉至宋代、清代、《马氏文通》及其后。其次,文章的主体对先秦20余部文献中代词“诸”进行穷尽分析,认为“诸”是一个地域、时段明显的代词(北区、初期),语体、存异等要素也有制约作用。先秦“诸”与“之”“之于”“之乎”的关系复杂。先贤用“之”来训释代词“诸”,通常是恰当的;用“之于”“之乎”来训释,仅有时可从。训释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但不是语法。“诸”和“之”“之于”“之乎”虽有训释关系,但语法上并不等同,它们有语法分工。“诸”在时空上萎缩后,它们便混同起来。“诸”不是“之于”“之乎”的合音词或兼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诸”
先秦的“诸”
“诸”的区域性
“诸”的时段性之
之于
之乎
原文传递
唐代营州军事设置探究
被引量:
6
7
作者
宋卿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8,181,共12页
营州是唐王朝设在东北边疆的军政重镇。该地民族杂居,建置不一,唐王朝先后于此设置辽西府、平辽府、怀远府3个正州折冲府,带方府、昌利府2个城傍羁縻州折冲府,平卢军、卢龙军、怀远军、保定军4个军,汝罗(安东)、燕郡、怀远、巫间、襄平...
营州是唐王朝设在东北边疆的军政重镇。该地民族杂居,建置不一,唐王朝先后于此设置辽西府、平辽府、怀远府3个正州折冲府,带方府、昌利府2个城傍羁縻州折冲府,平卢军、卢龙军、怀远军、保定军4个军,汝罗(安东)、燕郡、怀远、巫间、襄平、渝关6个守捉,阳师镇、三合镇、泸河镇、怀远镇、平辽镇、通定镇6个镇,静蕃戍、五柳戍、蛤虫专戍、临泉戍4个戍所。诸军府镇戍在营州都督府、平卢节度使府的统领下,共同负责营州乃至东北边疆的军事安全,构成唐王朝边防体系之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
折冲府
诸军
守捉
镇戍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中表示人数众多的几个词
被引量:
2
8
作者
李佐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60,96,共13页
上古汉语表示人数众多时,时常使用几个用作定语的词,主要有:众、群、诸、庶、舆等。这几个词在表示人数众多时有不同的分工,这反映出上古人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和人们的等级观念。
关键词
众多
一般性
类聚性
条件性
品类性
服役性
原文传递
“满洲”名称述考
被引量:
2
9
作者
陈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103,110,共9页
有清一代,满族曾有"珠申"、"诸申"、"满洲"、"旗族"诸种称谓,部落、族名、国号混称。清初的隐讳不载和史料阙失,给后世学者研究"满洲"名称问题造成了极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对"满...
有清一代,满族曾有"珠申"、"诸申"、"满洲"、"旗族"诸种称谓,部落、族名、国号混称。清初的隐讳不载和史料阙失,给后世学者研究"满洲"名称问题造成了极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对"满洲"名称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不下十几种,至今尚无定论。笔者综述前人研究,对"满洲"名称作了考辨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
诸申
部族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诸”的再探讨
10
作者
赵长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8-559,639,共13页
本文回顾了自东汉以来一直受到学者较多关注的“诸”的研究情况。前人对“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北宋为界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诸”合音说(或称兼词)是在北宋以后才形成的一种主流观点。文章在对上古时期代表性的传...
本文回顾了自东汉以来一直受到学者较多关注的“诸”的研究情况。前人对“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北宋为界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诸”合音说(或称兼词)是在北宋以后才形成的一种主流观点。文章在对上古时期代表性的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中的“诸”及相关句式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尝试从语音、句法的角度对前人认为“诸”表示合音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合音说不能成立。从与“V诸NP”和句末“V诸”相关的句法格式来看,“诸”与“之”在这些格式中的句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做宾语,都是用作回指的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
合音说
句法格式
句法功能
回指代词
原文传递
论合音词“诸”的例外
11
作者
曹亚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56,共16页
一般认为“诸”是兼词,来源于“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然而,文献中有些“诸”在用法上只相当于其所兼的某一成分,即用同介词“于/乎”、助词“乎”或代词“之”。这些用例是“诸”字合音说的例外,学者常认为是兼词灵活性的表现。根...
一般认为“诸”是兼词,来源于“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然而,文献中有些“诸”在用法上只相当于其所兼的某一成分,即用同介词“于/乎”、助词“乎”或代词“之”。这些用例是“诸”字合音说的例外,学者常认为是兼词灵活性的表现。根据文献调查,本文指出:古书中用同“于/乎”的“诸”多接在以t收尾的入声字后,这些“诸”可能是“于/乎”受邻近音影响的语音变体;用同“之”的“诸”多来自特定语用环境下的合音羡余。文章据此讨论了“诸”的用法与其语音环境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
“诸用同于/乎”
“诸用同之”
连读音变
合音羡余
原文传递
题名
说《逑盘》铭文的“■黄耇”
1
作者
宁镇疆
机构
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编号:19ZDA250)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编号:G32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逑盘》铭文“■(■)黄耇”之“■(■)”,旧说多读为有老、寿义的“耆”,并谓“耆黄耇”系同义复指的形容词,本文以为不妥。“■(■)”字从“者”,当读为“诸”,“诸黄耇”是对诸位老臣的泛称。而且,“诸黄耇”在铭文中断句时应从下,即“诸黄耇,保奠周邦”,是对诸位老臣勉力保奠周邦的期许,这也与《尚书》等早期文献中所反映的耆老治国理政的重要性相一致。
关键词
逑盘
诸黄耇
耆老
老成人
Keywords
Qiu Plate(逑盘)
zhu
Huanggou(诸黄耇)
Qilao(耆老)
Laochengren(老成人)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文献价值初探
2
作者
申红宝
刘明
李伟敏
机构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藏文献资料数字化整理保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国朝诸臣奏议》,属于宋刻元明递修本系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一,可订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的序跋、目录缺失;其二,据书中所载目录及钤盖的纸坊印记,可推定《国朝诸臣奏议》编刻过程的细节,及《国朝诸臣奏议》书版刷印时间的下限;其三,通过与其他传本典籍所载宋人奏议的比勘,宋本《国朝诸臣奏议》有值得重视的校勘与辑佚价值。
关键词
宋本《国朝诸臣奏议》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上海图书馆
版本源流
古籍校勘
文献价值
Keywords
Guo Chao
zhu
Chen Zou Yi(国朝诸臣奏议) printed in the Song dynasty
Beijing Municipal Archaeology Institute
Shanghai Library
recovering lost work through references
time of printing
literature value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兼词“诸”及关于用语规范化的一点随想
3
作者
罗维明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文摘
兼词“诸”本来就相当于“之于”,因此“诸”字后面不能再跟介词“于”。典范古文从未出现“诸”、“于”连用的句式,因而“公诸于世’之类的用法无疑属于谬误的仿古。这种谬误仿古未被语言学专家认可,在社会上也没产生较大影响,不具备约定俗成的条件。对语言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不应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那些生命力强、流传面广的谬误仿古和一些本来不规范但已约定俗成的用语,应当予以认可;而对那些既不合文法、事理,又不通俗生动的错误用语,在它们还未形成气候之时,则应正本清源,进行合理引导。
关键词
兼词
诸
用语规范
古代汉语
仿古生代
文法
Keywords
double-meaning word
zhu
(诸)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书·艺文志》“杂家”蠡测
4
作者
张申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4-75,160,共13页
基金
河北省2020年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尉缭和《尉缭子》研究”(CXZZBS2020074)。
文摘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九流十家”,杂家为其中“一家一流”。班固言杂家者流盖出于王官之议官,而周官议官后世无从可考,且汉以后历代志书杂家类书目变动极大,使后世学者对于杂家究竟为何种学派争论不休。襍与雑虽俱为今简体“杂”字之繁体,但二字本意尚有所区别,战汉时期所言杂家当写作襍家更为恰当。通过将战汉史料与《汉志》《隋志》对襍家定义对比研究后可发现,襍家与西汉早期之前的博士官特征极为相似,为襍家学者或即当时之博士。汉以后博士为儒者垄断,又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以外百家学皆为杂学,而诸子又皆有他名固称无需再易其名,原“博士家”也就是后来的襍家,再称博士之名已不再合宜,故刘、班以“襍家”名之。
关键词
《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
杂家
襍家
Keywords
Han Shu(《汉书》)
Art and Literature History(《艺文志》)
zhu
Zi Lue(《诸子略》)
local chronicles
the eclectics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古汉语“诸”与“之”字结构的句法功能考察及比较
5
作者
何翎格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1期19-23,共5页
文摘
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将“诸”视作兼词的观点自成一脉,认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和分类。《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在介绍兼词时,将“诸”字的用法分为三类并给予诠释,但这三种类型的使用情况是否具有普适性,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利用语料库数据,对该书中所提及的先秦典籍中的例句进行检索、归纳,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这一观点进行验证,探讨“诸”是否具有这三类“之”字结构的用法、每种用法是否符合古汉语语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诸”
“之”
兼词
句法功能
Keywords
“zhu
(诸)”
“zhi(之)”
compatible words
syntactic func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
6
作者
李佐丰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3期102-132,共31页
文摘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将前贤对代词“诸”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汉至宋代、清代、《马氏文通》及其后。其次,文章的主体对先秦20余部文献中代词“诸”进行穷尽分析,认为“诸”是一个地域、时段明显的代词(北区、初期),语体、存异等要素也有制约作用。先秦“诸”与“之”“之于”“之乎”的关系复杂。先贤用“之”来训释代词“诸”,通常是恰当的;用“之于”“之乎”来训释,仅有时可从。训释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但不是语法。“诸”和“之”“之于”“之乎”虽有训释关系,但语法上并不等同,它们有语法分工。“诸”在时空上萎缩后,它们便混同起来。“诸”不是“之于”“之乎”的合音词或兼词。
关键词
代词“诸”
先秦的“诸”
“诸”的区域性
“诸”的时段性之
之于
之乎
Keywords
pronoun
zhu
(诸)
zhu
(诸)in pre-Qin
regional nature of
zhu
(诸)
temporal nature of
zhu
(诸)
Zhi(之)
Zhiyu/Zhihu(之于/之乎)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营州军事设置探究
被引量:
6
7
作者
宋卿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8,181,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营州边疆管理与东北亚区域稳定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S068)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B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营州是唐王朝设在东北边疆的军政重镇。该地民族杂居,建置不一,唐王朝先后于此设置辽西府、平辽府、怀远府3个正州折冲府,带方府、昌利府2个城傍羁縻州折冲府,平卢军、卢龙军、怀远军、保定军4个军,汝罗(安东)、燕郡、怀远、巫间、襄平、渝关6个守捉,阳师镇、三合镇、泸河镇、怀远镇、平辽镇、通定镇6个镇,静蕃戍、五柳戍、蛤虫专戍、临泉戍4个戍所。诸军府镇戍在营州都督府、平卢节度使府的统领下,共同负责营州乃至东北边疆的军事安全,构成唐王朝边防体系之重要一环。
关键词
营州
折冲府
诸军
守捉
镇戍
Keywords
Yingzhou
Zhechong Fu
zhu
Jun(诸军)
Shou
zhu
o
Zhenshu(镇戍)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上古汉语中表示人数众多的几个词
被引量:
2
8
作者
李佐丰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60,96,共13页
文摘
上古汉语表示人数众多时,时常使用几个用作定语的词,主要有:众、群、诸、庶、舆等。这几个词在表示人数众多时有不同的分工,这反映出上古人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和人们的等级观念。
关键词
众多
一般性
类聚性
条件性
品类性
服役性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numerous
zhong(众)
qun(群)
zhu
(诸)
shu(庶) and yu(舆)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满洲”名称述考
被引量:
2
9
作者
陈鹏
机构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103,11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10JZD0008)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东北“满洲共同体”形成之历史社会学研究--以“新满洲”为例》(2009JC004)
文摘
有清一代,满族曾有"珠申"、"诸申"、"满洲"、"旗族"诸种称谓,部落、族名、国号混称。清初的隐讳不载和史料阙失,给后世学者研究"满洲"名称问题造成了极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对"满洲"名称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不下十几种,至今尚无定论。笔者综述前人研究,对"满洲"名称作了考辨和论述。
关键词
满洲
诸申
部族
Keywords
Manzhou
zhu
-shen(诸申)
tribe.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上古汉语“诸”的再探讨
10
作者
赵长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8-559,639,共13页
文摘
本文回顾了自东汉以来一直受到学者较多关注的“诸”的研究情况。前人对“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北宋为界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诸”合音说(或称兼词)是在北宋以后才形成的一种主流观点。文章在对上古时期代表性的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中的“诸”及相关句式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尝试从语音、句法的角度对前人认为“诸”表示合音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合音说不能成立。从与“V诸NP”和句末“V诸”相关的句法格式来看,“诸”与“之”在这些格式中的句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做宾语,都是用作回指的代词。
关键词
“诸”
合音说
句法格式
句法功能
回指代词
Keywords
zhu
(诸)
syllable merge
syntactic format
syntactic function
pronoun in anaphoric us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合音词“诸”的例外
11
作者
曹亚北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56,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14ZDB09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般认为“诸”是兼词,来源于“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然而,文献中有些“诸”在用法上只相当于其所兼的某一成分,即用同介词“于/乎”、助词“乎”或代词“之”。这些用例是“诸”字合音说的例外,学者常认为是兼词灵活性的表现。根据文献调查,本文指出:古书中用同“于/乎”的“诸”多接在以t收尾的入声字后,这些“诸”可能是“于/乎”受邻近音影响的语音变体;用同“之”的“诸”多来自特定语用环境下的合音羡余。文章据此讨论了“诸”的用法与其语音环境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诸”
“诸用同于/乎”
“诸用同之”
连读音变
合音羡余
Keywords
“zhu
(诸)”
“zhu
(诸)”used as“yu(于)/hu(乎)”
“zhu
(诸)used as“zhi(之)”
sandhi
redundancy after fus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说《逑盘》铭文的“■黄耇”
宁镇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文献价值初探
申红宝
刘明
李伟敏
《中国文化遗产》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兼词“诸”及关于用语规范化的一点随想
罗维明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书·艺文志》“杂家”蠡测
张申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上古汉语“诸”与“之”字结构的句法功能考察及比较
何翎格
《现代语文》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
李佐丰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
0
原文传递
7
唐代营州军事设置探究
宋卿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8
上古汉语中表示人数众多的几个词
李佐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9
“满洲”名称述考
陈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10
上古汉语“诸”的再探讨
赵长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11
论合音词“诸”的例外
曹亚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